彬縣[歷史]

彬縣[歷史]

彬縣舊名邠縣,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鹹陽市西北部,地處渭北旱塬。南距鹹陽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肅平涼160公里,是連線秦隴的咽喉要道。全縣版圖形似正寫的“人”字,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全縣轄13鎮3社區247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其中農業人口28.8萬,總面積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彬縣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農業的發祥地之一、關中產糧基地之一。所產彬州梨、大晉棗馳名全省,原產煤供應陝甘20多個縣市。

基本信息

概況

彬縣彬縣地圖

彬縣位於陝西鹹陽西北部,東連旬邑、淳化,南依永壽、麟遊,西臨長武、靈台,北接甘肅正寧,為連線秦隴的咽喉要道,在鹹陽市發展總體框架中處於“尾翼”位置。312國道縱貫全境,福銀(福州――銀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離西安鹹陽國際機場120公里。全縣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總人口32.4萬人,轄8鎮8鄉,247個行政村。彬縣自然資源豐富,地下礦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種。屬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版圖形似一正寫的“人”字。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區位優勢相對明顯。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境內流長104公里,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全縣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8鎮8鄉,292個行政村。全縣平均海拔1108米,平均氣溫9.7℃,晝夜溫差11.7℃,年均降水量 579毫米,無霜期180天,屬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半乾旱氣候。彬縣境內大小河流12條,可開發利用水能源1.2萬千瓦。地下礦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種,其中煤炭儲量32.6億噸,跨越彬縣、長武兩縣的彬長煤田是陝西省第二大煤田。煤區原煤埋藏淺、儲量大、煤層厚、煤質好,既是優質的動力用煤和氣化用煤,也是符合有關標準要求的環保煤。 2006年,彬縣轄8個鎮、8個鄉: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小章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香廟鄉、炭店鄉、西坡鄉、車家莊鄉、韓家鄉、底店鄉、太峪鄉、新堡子鄉。

簡介

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領公劉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叫做“豳”的小國。這可以看作是彬州名稱的起源。彬縣舊名邠縣,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鹹陽市西北部,地處渭北旱塬。南距鹹陽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肅平涼160公里,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全縣總面積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彬縣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關中產糧基地之一。

名人與彬縣

農神后稷、人祖公劉、功敗垂成的前秦王苻堅,後周衛王馮暉、北宋文人陶谷、張舜民、范仲淹等的英名為古豳文化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章,更兼帝妃姜、皇后花見羞、尚書劉昭、侍郎閻本、關中大儒王吉相等人,也為彬縣文化大壯聲色。

行政區劃

彬縣彬縣古建築

2006年,彬縣轄8個鎮、8個鄉: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小章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香廟鄉、炭店鄉、西坡鄉、車家莊鄉、韓家鄉、底店鄉、太峪鄉、新堡子鄉。
城關鎮 轄4個居委會、40個村委會:東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鳴玉池村、東關村、東街村、西街村、北街村、迎建村、南溝村、隘巷村、文泰村、劉家灣村、火石咀村、朱家灣村、瑤池頭村、芋家溝村、官牌村、上萬人村、下萬人村、西堡村、朱家山村、西溝村、南街村、水簾村、咀頭村、菜子村、土溝村、大佛寺村、石嶺子村、大佛塬村、姜渠村、姜渠塬村、候興村、郭劉村、下溝村、上溝村、虎神溝村楊家台村、李家川村、李前村、白廂村、蓮花池村。
北極鎮 轄18個村委會:六甲村、七甲村、八甲村、黃畔村、雅店村、石莊子村、北峪村、後玉村、計家灣村、東秦村、衡家那村、衡家坳村、龍門村、里村、旺安村、溝老頭村、史家河村、新杏村。

彬縣彬縣概況
新民鎮 轄28個村委會:新民街村、蘇村、堡子村、白羅堡村、劉家咀村、東王子村、王前村、屯莊村、胡家坡村、峪子村、後川村南場村、太廂村、王家莊村、新村、東溝村、龍背頭村、曹家店村、赤白村、南頭村、水峪村、阿里寨村、張家村、高家村、辛店村、東坡村、楊家村、醜峙村。
龍高鎮 轄18個村委會:高村、龍馬村、梁家村、甘池村、金池村、白堡村、坳里村、武家村、土陵村、南村、新峙村、徐家村、頃家村、太盤村、胡同村、富仁村、老戶村、楊賈村。
小章鎮 轄16個村委會:上郭村、留醜村、底莊村、香花村、西王子村、趙寨村、小章村、臥龍村、下郭村、南乙方村、趙家溝村、坡頭村、路村、西堡村、小靈台村、東新村。
永樂鎮 轄15個村委會:白村、永樂村、王村、高輝村、湫溝村、軍村、田家村、漢坡村、叱家村、趙家莊村、高力坊村、咀頭村、安家河村、紅岩河村、馬家河村。
義門鎮 轄33個村委會:豆家灣村、義門村、秦家莊村、閆子川村、師家河村、福托村、山後堡村、黃畔村、東村、廟嶺村、全家河村、彌家坪村、彌家河村、柴村、中羅堡村、趙家咀村、趙村、西莊村、魯家河村、南玉子村、高渠村、黃家坡村、祿長村、羅店村白家宮村、鴨河灣村、後窪村、蘆寨村、六十灣村、南堡子村、中堡子村、杜家崖村、良社村。
彬縣彬縣
水口鎮 轄15個村委會:水口村、大王村、小王村、上長祿村、下長祿村、韓家坡村、祁家崖村、白土村、雷村、張家堡村、下莊村、寺峪村、九田村、西留村、呂興村。
香廟鄉 轄16個村委會:香廟村、年家塬村、奇埠村、馮家村、方里村、坡頭村、下新莊村上新莊村、莊農村、康寧村、太寧村、塬邊村、井村、北蘆村、蘆村河村、南蘆村
炭店鄉 轄16個村委會:河西村、東務村、西務村、於家塬村、雷北村、炭店村、烏蘇村、底緯村、早飯頭村、水北村、林家堡村、虎家灣村、張馬洪村、吃茶坡村、劉家塬村、黃三村。
西坡鄉 轄14個村委會:西坡村、曹村、紅崖村、白保村、郭家莊村、石牛村、灣里村、龍源村、林家河村、文家坡村、賀家村、票村、程家咀村、甘津頭村。
車家莊鄉 轄12個村委會:閆堡村、店子頭村、馬家斜村、李家河村、范家河村、棗林村、席家店村、新莊村、車家莊村、權家橋村、黃白村閆家河村。
韓家鄉 轄9個村委會:韓家村、雷家村、魏興村、先鋒村、任石村、龍尾溝村、鵝池村、元朝村、太光村。
底店鄉 轄14個村委會:底店村、駝紅村、大車村、王家堡村、小車村、晁家塬村、散橋村、屯裡村、南頭坳村、二橋村、牛堡村、米家寺村、西廟頭村、北村。
太峪鄉 轄15個村委會:南莊村、拜家河村、寺坡村、張村、北莊村、寺家莊村蔣家坡村、中山村、蒙家嶺村、群豐村、太朝村、溝渠頭村、南源村、李家塬村、背坡村
新堡子鄉 轄13個村委會:新堡子村、白店村、十里舖村、大有村、富有村、薛家堡村、景村、兌坡塬村、李西村、姚聯村、斷涇村、上川村、下川村。

歷史沿革

彬縣彬縣旅遊建築
秦朝時設為漆縣東漢時設定新平郡,北魏時改為白土縣。西魏時設豳州,隋、唐、宋、元時設有州縣兩級政權。明朝洪武年間,撤消新平縣,歸豳州直轄。民國初年裁州設縣,1964年改邠為彬。
2000年,彬縣轄8個鎮、12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321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41845 北極鎮 21261 新民鎮 17371 龍高鎮 17066 小章鎮 19354 永樂鎮 19427 義門鎮 19584 水口鎮 17027 香廟鄉 12741 炭店鄉 17474 曹家店鄉 12017 西坡鄉 16246 南玉子鄉 16340 水簾鄉 15693 車家莊鄉 11225 韓家鄉 4927 底店鄉 10328 太峪鄉 7893 新堡子鄉 11944 蒙家嶺鄉 3453

人口就業

彬縣彬縣農業
2003年,全縣總人口31.94萬,其中農業人口28.86萬。縣政府所在地城關鎮總人口5.75萬,其中農業人口3.44萬,非農業人口2.31 萬,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1.18萬。全縣在崗職工年均工資8168無,增長19%。年均勞務輸出16850人,創收6000萬元。全縣計畫生育率 68.4%,出生人口2638人,出生率為8.3‰,死亡人口1594人,死亡率為5.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83元,同比增長26.8%;農民人均純收入1457元,同比增長6.9%。

經濟結構

彬縣彬縣旅名勝古蹟
近年來,彬縣縣委、縣政府帶領廣大幹部民眾,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緊緊依託資源優勢,精心實施“結構調整,開放帶動,科教興彬”三大戰略,全縣國民經濟呈現出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勢頭,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農業經濟由糧經二元結構調整為糧、經、草三元結構,工業企業效益穩步提高,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71億元,比上年增長 1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8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3.75億元,增長22.3%,第三產業增加值2.08億元,增長7.5%。一、二、三產業比重為33.6:43.1:22.3,和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2.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1.7 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

彬縣彬縣工業
彬縣是鹹陽市工業大縣,現有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煤炭有限責任總公司、鹹陽秦能公司發電廠、陝西美辰藥業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29戶,其中國有企業12 戶,省級先進企業1戶,市級先進企業4戶。工業產值連續13年超過農業產值,縣辦工業綜合經濟效益名列全市前茅。200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32 億元,工業銷售收入達到5.68億元,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8%,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137萬元。近年來,彬縣搶抓西部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千方百計爭資金、跑項目,不斷加快工業技術改造步伐。目前,全縣先後投資2億多元,實施煤炭、電力、醫藥、化工等技改項目14個,工業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彬縣是國家重點產煤縣。
近年來,彬縣按照“擴張總量、提高質量、加快發展”的思路,取消限制門檻,放寬準入領域,重點解決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資金、技術、人才、環境等問題,大力支持和放手發展個體、私營企業,推動第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加快彬塔、大佛寺水簾河、待郎池等旅遊資源開發,加強景區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旅遊業快速發展。鼓勵引導商流企業積極與知名企業合資、合作,大力發展物流配送、超市專營、連鎖經營、代理銷售等流通方式,形成了吃、住、游、玩、購物相配套的服務業體系。2003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4億元,較上年增長11.1%。其中,商貿流通企業完成商品銷售總額1.46億元,上繳稅金161.4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7.9%和20.1%。全縣程控電話全面普及,移動通信實現無縫隙覆蓋,ADSL寬頻網貫穿城鄉,光纜傳輸、郵政專遞初具規模。金融、保險、商貿、文化娛樂、賓館、廣電、衛生、體育等服務機構俱全,城市功能日趨完善。預計2004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9億元,占到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24%以上。

風味小吃

彬縣彬縣御面

彬縣御面

彬縣地方風味特色麵食。御面,又稱玉面、淤面,是一種有別於涼皮的麵粉特製食品。以其製作方法稱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稱為“玉面”,以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相傳為當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時夫人姜女所發明。姜女是《詩·大雅·綿》中盛讚的賢美聰慧夫人,以善於烹調著稱。後來古公亶父由豳遷岐,途經乾縣梁山,姜女也將御面製作技藝帶到了乾縣、岐山一帶,只不過因水土關係,那裡的小麥麵粉做成了流傳至今的“麵皮”。過了100多年,古公亶父的重孫周武王滅商建周,親自來祖地豳國朝拜,專要曾祖母創始、曾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淤面又稱為“御面”。

建都鹹陽、長安的秦漢唐各代,彬地御面一直為宮中食品。清慈禧太后晚年喜歡翻閱歷朝案卷,對周人先祖居豳的歷史及《詩·豳風》頗有研究,因而在頤和園修了“豳風橋”,她竟然從古籍中查到了3000多年前周太王元妃姜女製作淤面的記述,深為感動。後來八國聯軍入侵,慈禧逃到西安時,特地點了邠州淤面雖經3000多年的演變,淤面仍是上述姜女首創的四道工序,就是洗淤面、煉淤面、蒸淤面、切淤面。後來又加了壓淤面,即將蒸熟的淤面壓製成餄餎。製作方法是:取上乘精粉適量,拌勻揉成麵團,將麵團放於涼水盆中反覆揉洗,直到洗淨麵筋為止。再將洗出的面水過籮沉澱,在涼快乾淨處沉澱一夜。第二天濾掉在上面的清水,把粉漿用小火在鍋內提煉成團,人工搓成小塊、籠蒸一小時後出鍋,用餄餎床壓製成粉條狀。或用文火在鍋裡邊攪邊煉,煉成半熟為宜,再揉成細長條,置於籠內蒸熟。然後緩緩晾冷,用鋒刃片切成極薄的片,佐以蒜泥、薑末、陳醋、精鹽、香油,即可食用。御麵筋光柔軟,光滑爽口。2003年4月,彬縣肖新戰製作的御面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鹹陽美食旅遊周”活動中,獲“西安鹹陽旅遊名品”稱號。

杏仁油茶
彬縣地方風味小吃。製作方法是用麵粉加香油炒成蛋黃色、將香料研細成粉、杏仁用水煮泡去皮一分為二,芝麻炒成蛋黃色。鍋加清水,下香料粉、食鹽,水開後下油炒麵製成稀糊狀,下入杏仁瓣和芝麻即成。每天早上端一碗油茶,泡入彬州麻花,既經濟又實惠,更別具一番風味。2003年4月,彬縣一品鮮製作的杏仁油茶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鹹陽美食旅遊周”活動中,獲“西安鹹陽旅遊名品”稱號。

桂花蜂糕
彬縣地方傳統民間小吃。用小麥加蜂蜜做成。原料是,按普通小麥麵粉1000克、蜂蜜400克、菜籽油150克比例配料並加入糖桂花、雞蛋等。製作方法是:先發酵“起面”,再加鹼,加乾麵粉,蜂蜜、清油揉和成團或條狀,經反覆加溫發酵後,使麵團軟而不流,倒在墊有麵餅狀底襯的蒸籠上,加熱蒸熟。出籠冷卻後,切成菱形小塊,即可食用。蜂糕狀如蛋糕,甜酥綿軟,冷食如酥,熱食如飴。現為彬縣一品鮮飯店小吃名點之一,2003年4月,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鹹陽美食旅遊周”活動中,獲西安鹹陽旅遊名品稱號。

名優特產

梨、棗木工藝製品

梨棗木工藝製品是彬縣當地民眾利用充足的棗樹、杜梨木資源,開發、製作擀麵杖、搗蒜窩、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葉筒、調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蘆、木猴等旅遊工藝品。彬縣梨棗木工藝製品堅硬光滑,色澤鮮艷,表面拋光,手感細膩,物美價廉,是饋贈遠方親朋好友的佳品。柿子

柿子原產於我國,至今很多國家把柿子稱為“中國的無花果”。彬縣柿子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嘉靖年間即有種植,《直隸彬州志》中已有“始雲有柿”的記載。全縣現存古老樹種中,有百年以上的大樹,依然枝繁葉茂,果實纍纍。主載品種尖頂柿占90%以上。兼有雞心黃柿,水柿,火罐柿、磨盤柿等。雞心黃柿,水柿,果肉緻密、汁多味濃;火罐柿子、磨盤柿果肉細嫩,汁味香甜;而彬縣尖頂柿,更是以其皮薄汁濃、味美色艷,果實碩大,形俏俊美而聞名天下。
彬縣柿子不但色澤鮮艷、滋味甘美,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每100克柿子含糖量達到15-20%,蛋白質0.7克,鈣10毫克,磷19毫克,維生素c16毫克,並含有鉀、鐵、鈉、鎂、碘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同時,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天然保健食品。
大覲棗

彬縣地方名特果品。在彬縣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詩·豳風》中有“八月剝棗”詩句。明詩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風未可忘喜殺故園梨棗在,熟時還要上公堂。”目前,樹齡300年以上的大覲棗藥用極高,自古以來為歷代貢品。大覲棗色澤鮮艷,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濃,營養豐富。鮮果含糖量20.6%,乾果含糖量78.43%,含蛋白質1.2-2.3%,脂肪0.2-0.4%,並含有鐵、鈣、磷等礦物質,為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每100克中含維生素D3000毫克,營養成份高於其他棗類。大覲棗重鮮果單果最重達50克,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美譽。在中國楊凌農業科技博覽會上被譽為"棗王"。彬縣大覲棗分布面積,主產區在涇河川道。彬縣目前有大覲棗面積1.2萬畝,年產量1000噸。彬縣大覲棗是食用、藥用的佳品,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品。

彬州梨
彬縣地方名特水果。原名“老遺生”梨,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彬縣分布廣泛。50年代中期開始引進新品種,目前主栽品種以酥梨為主,到2003年全縣彬州梨栽植面積2.3萬畝,年產量2.8萬噸。彬州梨單果重300-500克,最大的500克以上,素以果面鮮黃、果皮薄、果肉白、果核小、汁多無渣、酸甜適口、香甜濃郁而馳名省內外,為歷代貢品。經測定,彬州梨含可溶性固形物13-14%,硬度13.5磅。1957年,彬縣人民將彬州梨寄給毛澤東主席品嘗,中共中央辦公廳覆信,鼓勵發展彬州梨生產。1991年彬州梨參加陝西省果品評優會獲得第一名。

旅遊資源

彬縣彬縣大佛寺
彬縣位於鹹陽市西北部,縣城距西安138公里、鹹陽108公里,東連旬邑、淳化,南依永壽、麟遊,西臨長武、靈台,北接甘肅正寧。全縣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8鎮8鄉247個行政村,總人口32.4萬,是陝西省重要的煤化工業基地和果品生產大縣。

彬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農業文明發祥地之一。3500年前,周祖公劉立國於豳,辟洪拓荒,教民稼穡,開創了涇河流域農業文明的先河。《詩·豳風》就是產生於這塊古老土地上的不朽詩篇。彬縣自古為王畿之地,名賢著績之鄉,漢有名臣公孫賀、名儒李育,宋有政治家范仲淹、詩人張舜民,明有清官趙倫、劉昭閻本,清有關隴大儒王吉相。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其中,大佛寺石窟被譽為“關中第一奇觀”,窟內阿彌陀佛為陝西第一大佛;彬塔外觀雄偉,建築精巧,是目前國內保護最好的宋代建築。此外還有公劉墓、前秦王苻堅墓等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彬縣地貌多樣,山川秀美,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和造林綠化百佳縣。彬縣屬黃土高原塬梁溝壑區,涇河自西向東斜貫全境,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境內川塬梁峁廣泛分布,地貌多樣。現有林地面積62.5萬畝,森林覆蓋率34.1%,其中,西廟頭森林公園面積1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5%,為彬縣的“綠肺”,黃土高原的“綠島”。

彬縣資源豐富,物產眾多,是煤炭生產和果業生產大縣。彬縣位於陝西省第二大煤田――彬長煤田腹地,境內煤炭儲量32.4億噸,占彬長煤田總儲量的一半,原煤具有埋藏淺、煤層厚、煤質好、特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等特點,是優質的動力用煤和氣化用煤。此外還有油母頁岩、石英砂、陶土等礦產10餘種。境內有儲量大、煤層厚、煤質好,是優質的動力用煤和氣化用煤。境內有大小河流12條,水資源總量1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1.2萬千瓦,其中,涇河在境內流長104公里,是渭河的一級支流。彬縣地處世界蘋果最佳適生區,是國家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現有果園42萬畝,其中水果27萬畝,乾雜果15萬畝,盛產蘋果酥梨覲棗柿子等名優果品,素有“果鄉”之美譽。

彬縣基礎設施完善,運輸條件便利,是鹹陽市北部中心城市。彬縣地處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的咽喉要道,歷來為交通樞紐之地,區位優勢明顯。312國道縱貫全境,福銀高速、306省道穿城而過,西平鐵路即將興建,縣鄉公路四通八達,運輸條件十分便利。彬縣是周先祖立國之地,縣城先後為郡治、州治、縣治所在地,是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先後對城區9條主幹街道進行了拓寬改造,新開通了豳風路、公劉街,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目前,主城區面積已發展到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7萬人。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程控電話全面普及,移動通信實現無縫隙覆蓋,ADSL寬頻網、光纜傳輸、郵政專遞頗具規模。金融、保險、商貿、衛生、廣電、文化、娛樂、體育等服務機構俱全,是觀光旅遊勝地,投資興業熱土。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