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區

印台區

印台區,陝西省銅川市轄區。地處關中盆地北緣渭北旱塬中部,北依雄渾的陝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北與宜君縣、黃陵縣,西北與旬邑縣,西南與銅川市王益區毗鄰,東與白水縣、蒲城縣,東南與富平縣接壤。區政府所在地是古同官縣治所在,是原銅川老市區的所在地,南距省會西安95公里,北距聖地延安250公里。印台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75米。 總面積629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07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2010年)。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印台區印台區
秦代以前,屬古雍州豳之領地,秦為內史地,西漢景帝二年(前155),置祋礻羽縣,魏文帝廢祋礻羽,設泥陽縣,屬水地郡,縣治在今耀州區,西晉仍屬泥陽縣,縣治在今印台區東北一里許頻山下。
十六國前(350-394)秦在今印台鄉濟陽寨設銅官護軍,北魏(446年)首置銅官縣,縣治在今王益區高坪原,隸屬北地郡、宜君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稱同官縣,縣治在今印台區。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1946年7月)改同官縣為銅川縣,屬陝西省關中通、關中區、第七、三行政區。
1953年1月,銅川縣改由陝西省人民政府直轄,1958年4月,撤銅川縣,成立銅川市,仍歸省轄。
1978年2月,中共銅川市委郊區工作委員會設立,轄城關、高坪、王家河、黃堡、陳爐、紅土、金鎖7個人民公社。
1980年4月,銅川市郊區人民政府設立,並將原屬蒲城縣所轄的廣陽、阿莊、高樓河、肖家堡4個人民公社劃歸郊區管轄。區政府駐北關銅川橋北市福利院舊址。轄城關、金鎖、紅土、陳爐、高坪、王家河、黃堡、廣陽、阿莊、高樓河、肖家堡11個人民公社。
2000年4月18日,銅川市郊區更名為銅川市印台區,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3年5月,陳爐公社改為鄉建制,1984年5月機構改革,城關街道辦事處由銅川市城區劃歸銅川市郊區管轄,並將原城關公社的城關、河東、楊家貶3個行政村劃歸城關街道辦事處管轄,設立城關鄉,原城關公社更名為印台鄉。黃堡、王家河、紅土、金鎖、王益、廣陽、阿莊、高樓河、肖家堡9個人民公社改建為鄉人民政府。至此,全區共轄12個鄉級政府。
1986年4月,陳爐、廣陽、紅土3個鄉改為鎮建制。
1987年9月,區劃調整,將郊區所轄的黃堡、王益、王家河3個鄉劃歸城區管轄;將城區所轄的焦坪、王石凹、三里洞3個街道辦事處劃歸郊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銅川市郊區轄陳爐、紅土、廣陽3個鎮,城關、印台、金鎖、阿莊、高樓河、肖家堡6個鄉,焦坪、王石凹、三里洞3個街道辦事處。
1997年9月,金鎖鄉、阿莊鄉、王石凹街道辦事處、焦坪街道辦事處分別改建為金鎖關鎮、阿莊鎮、玉華鎮,並將原金鎖鄉所轄的玉華、背塔兩個村民委員會劃歸玉華鎮,原紅土鎮所轄的炭莊塔、苟村、李家塔、王石凹、傲背、陳家溝6個村民委員會劃歸王石凹鎮。至此,郊區轄陳爐、廣陽、紅土、金鎖關、玉華、王石凹、阿莊7個鎮,印台、城關、高樓河、肖家堡4個鄉,三里洞1個街道辦事處。
2001年,撤銷城關鄉,設立城關街道。同年12月,撤鄉並鎮,撤銷肖家堡鄉併入紅土鎮。
2011年6月24日,撤銷玉華鎮、王石凹鎮,王石凹鎮復改為街道辦事處。2011年12月29日,印台鄉、高樓河鄉改為鎮建制。

區劃詳情

2014年7月,印台區轄3個街道、7個鎮:城關街道、三里洞街道、王石凹街道、印台鎮、陳爐鎮、紅土鎮、廣陽鎮、阿莊鎮、高樓河鎮、金鎖關鎮。區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同官路。

鄉鎮 直轄
金鎖關鎮 15個村委會(崔家溝村、柳林溝村、烈橋村、何家坊村、半截溝村、金鎖關村、紙坊村、徐家溝村、陳家山村、袁家山村、柳樹台村、蒲家山村、姚灣村、玉華村、背塔村)。5個社區(金鎖關、崔家溝、石頭坡、新街、窯洞)。
紅土鎮 18個村委會(東王村、孫家貶村、太和寺村、龐家河村、棗園村、崾先村、趙家塔村、邵家溝村、坡石村、惠家溝村、馮家塬村、肖家堡村、水溝村、北神溝村、甘草塬村、肖家河村、周陵村、金華山村)。1個社區(金華山礦)。
阿莊鎮 10個村委會(西溝嶺村、阿莊村、漢寨村、豐邑村、湫窪村、小莊村、長峪村、下莊村、南塬村、塬疙瘩村)。
廣陽鎮 10個村委會(武伍村、四聯村、劉家溝村、陶賢村、廣陽村、井家堡村、井家塬村、西固村、上馬村、任家塬村)。 3個社區(一五三廠、鴨口、徐家溝)。
陳爐鎮 18個村委會(穆家莊村、雙碑村、那坡村、北溝村、新興村、永興村、關家咀村、馬科村、立地坡村、棗村、東山村、上店村、育寨村、東羅山村、林場村、潘家河村、 雷家坡村、馬家河村)。2個社區(上街、咀頭)。
印台鎮 18個村委會(西村、樓子村、前齊村、神武村、窯科村、濟陽村、前塬村、橋子村、崖窯村、劉村、東塬村、寇村、棗廟村、柳灣村、順河村、虎頭村、印台村、蘇家莊村)。1個社區(順金)。
高樓河鎮 9個村委會(郗家塬村、賈家塬村、水利村、勝利村、李揚溝村、三聯村、四興村、洞子溝村、栗園村)。1個社區(東坡礦)。
城關街道 3個村委會(河東村、楊家貶村、城關村)。 3個社區(南苑、北街、鑫光)。
三里洞街道 3個社區(延安路、芳草、新建)。
王石凹街道 6個村委會(李家塔村、王石凹村、陳家河村、傲背村、苟村、炭莊塔村)。4個社區(西山、街北、街南、李家塔)。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印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陝北黃土高原低中山區南緣,南俯關中平原,北依陝北高原。東經108°51′09″~109°26′32″,北緯34°59′06″~35°21′48″,東與白水、蒲城縣毗鄰,東南與富平縣、王益區接壤,西、西南與王益區、耀州區交界,北、西北與旬邑縣、宜君縣、黃陵縣相接。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4.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4.8公里,總面積628平方公里。南距省會西安95千米,北距人文初祖軒轅黃帝陵60千米,距革命聖地延安250千米。

地質地貌

印台區印台區
印台區位於祁(連)、呂(梁)、賀(蘭)山字型構造前弧東翼,處在新華夏系一級沉降帶——陝甘寧盆地南緣,為黃土覆蓋的丘陵山地,南北狹長,北部、東南部高,中部、西南部低的傾斜地勢,山、川、塬、梁、峁、溝均有分布,境內山巒縱橫,溝壑相間,梁峁交錯,丘陵台塬廣布,是一個不規則的網狀結構,分為北部土石山地,中部梁峁殘塬,東南部丘陵溝壑三種地貌形態。平均海拔1097米,最高點位於區境西北部的鳳凰山,海拔1671米,最低點位於區政府駐地川道,海拔900米左右。北部土石山地主要為中生界基岩山地,山勢陡峻,河流深切,基岩露頭廣泛,土薄石厚,山坡坡度多在25~35度,海拔960~1671米,林草覆蓋率為65%以上,是全區林牧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區。中部梁峁殘塬主要包括印台東、西塬、馮家塬、西固塬、賈家塬及山間漆水河川、白水河支流阿莊川、紅土川、廣陽川的一、二級階地。海拔700~1300米以下,主要為下伏基岩的更新統黃土、厚度較大,塬面坡度多在5~10度,殘塬長1000~1500米,寬數百米至千米左右,多呈“U”字型支溝,為全區糧、菜、果生產主要地區。東南部丘陵溝壑區主要山樑有金華山、石廟梁、石馬山。地處鄂爾多斯台向斜最南緣的低山區,一般海拔在850~1500米,形成了千溝萬壑的丘陵地貌。總的地勢是南北高,中間被趙老峪河上游支流的馬家河、陳家河切割成低凹,成為面向東南的丘陵山地,溝坡坡度多在15~30度,以農牧業生產為主。

氣候特徵

印台區地處渭北旱原,系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度地帶,氣候基本特徵介於兩地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易乾旱氣候區。冬春季受西伯利亞冷氣流影響,多西北風,乾燥寒冷;夏秋季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降水較多,氣候濕潤。每年7月前期易發生伏旱,後期多連陰雨。多年平均氣溫10.6℃,1月平均氣溫-3.0℃,7月平均氣溫23.0℃,平均氣溫年較差26.0℃,無霜期年平均164—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82.5毫米,年平均降雨數92.7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7—9月。區內光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年平均量126.5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2342小時。

河流水系

印台區印台區
境內有六條河流,均屬黃河流域,以涇渭分水嶺為界,分東、北、南三個水系。東區水系有烏泥川河、阿莊河和廣陽河;北區水系有玉華川河和漆水河;南區水系有東河川河。

漆水河:區內第一條大河。位於區政府駐地,縱貫區境南北。源流有兩條:一是同官水,發源於金鎖關鎮鳳凰山東部的崾峴梁下,向東南流14公里與發源於宜君縣哭泉鄉西梁坡底的淌泥河交匯,南流至紙坊村接納馬杓溝水又南流至北關。全境流長23.4公里,河床寬15-30米,流量800立方米/小時,流域面積204平方公里。二是漆水,發源於宜君縣雲夢鄉廟山南麓,境內流長14公里,常年水流不斷。漆同二水在雷家溝口匯流後形成漆水河,為區內主幹河。境內流長3000米,流量100-1000立方米/小時,隨季節變化。漆水南流經王益區,在耀州城南1.5公里處與沮水匯合入富平石川河至臨潼交口鎮入渭河。
烏泥川河:位於區境東部紅土鎮烏泥川,發源於紅土鎮車房溝,流長20.5公里,河床寬2-10米,流量60-800立方米/小時,隨季節變化。境內流域面積86平方公里,往東流經阿莊鎮河口村,注入白水河。
阿莊河:位於區境東部阿莊鎮,發源於宜君縣棋盤鄉篩子溝,流長25公里,河床寬20—30米,流量60—600立方米/小時,境內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常年水流不斷。其納入支流為肖家河、莊子溝河、在河口村與烏泥川河匯流至高樓河鎮鐵王河村納入廣陽河後注入白水河。
廣陽河:位於區境東部廣陽鎮,發源於紅土鎮金華山東側,東西橫貫廣陽鎮和高樓河鄉。在高樓河鄉鐵王河村與阿莊河匯流後東流1公里注入白水河。境內流長15公里,河床寬2—10米,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流量200立方米/小時,常年水流不斷。
玉華河:位於區境北部金鎖關鎮玉華村,境內流長9公里,河床寬5—30米,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流量216立方米/小時,是洛河上游的支流之一。
東河川河:位於區境東南部陳爐鎮東部軍台嶺南麓,向東流經馬家河、雷家坡、潘家河村,納西、南、北小溪出印台區,入富平趙老峪。境內流長10公里,河床寬3—50米,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流量因季節性降水量不同增減,屬間歇性河流。

土壤土質

印台區印台區
按照全國土壤分類標準,全區土壤可分為5個土類(褐土、紅土、黃土、淤土、黑壚土),8個類、12個土屬41個土種。海拔1100米以上是地帶性褐土,以碳酸鹽褐土為主,分布在金鎖關鎮及阿莊鎮北部;海拔1100米以下為黃土母質所形成的黃土、紅土、地帶性黑壚土及區域性河淤土。黑壚土分布於微受侵蝕的平坦塬地;黃土分布於南部、中部及東部的殘塬及丘陵區;紅膠土分布於東部的紅土、阿莊和廣陽部分村;河淤土分布在洛、渭水系支流的兩岸川台。黃土、黑壚土和大部分褐土為中壤質,紅土為重壤質,河淤土和台塬黃善土為輕壤質,土壤容量為1.1~1.3,耕層土壤孔隙度為50~58%,有機質含量為1.34%,是比較理想的耕作土壤。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印台區地跨兩個地貌單元,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煤炭水泥、石灰岩、陶瓷粘土、鋁礬土等工業原料儲量大、品質高、易開採。尚未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還有硫鐵礦、石油、煤層氣等。

銅川市印台區礦產資源一覽表

種類 儲量 主要化學成分 分布 用途
18.6億噸 覆蓋全區 工業燃料、原料
石灰石 14億噸 碳酸鈣 陳爐鎮、金鎖關鎮等 水泥、建材、工業原料
坩土 6000萬噸 氧化鋁25%-30%氧化矽53%-60%氧化鉀、鈉0.2%-0.8% 陳爐鎮 日用陶瓷、工藝陶瓷、建築陶瓷、工業陶瓷、耐火材料等
鋁土 1.69億噸 氧化鋁50%-60%氧化鐵5.5%-6.5% 陳爐鎮 工業原料
紫砂土 16854.5萬噸 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鋁 印台鎮 紫砂陶、彩釉磚、琉璃瓦、粘土磚等
油母頁岩 48657萬噸 含油量8%-12% 金鎖關鎮 有機肥、工業原料

水資源

印台區內有漆水河、烏泥川河、金華山河、東河川河、陳家河、阿莊河、廣陽河和玉華河等主要河流,主幹河流漆水河由北往南貫穿市區,流長2.34萬米,流量達800立方米/小時。礦泉水流量1200立方米/天,主要分布在王石凹街道、印台鎮、金鎖關鎮。

交通事業

印台區印台區
截至2013年末,印台區境內公路里程804.943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9.44公里,國道18.377公里,省道78.762公里,縣道97.103公里,鄉道184.499公里,村道385.868公里,專用公路20.894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印台區常住人口21.88萬人,比2012年增加500人。其中城鎮人口14.47人,農村人口7.41萬人,年末城鎮化率66.13%。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5.35%,人口自然增長率3.54%。

民族

2013年末,印台區有漢族回族滿族壯族、土家族、苗族、朝鮮族等12個民族。

經濟概況

綜合經濟

2013年,銅川市印台區生產總值82.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6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的5.8%;第二產業增加值59.64億元,占72.5%;第三產業增加值17.86億元,占21.7%。人均生產總值37622元。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6.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4.5%,比2012年提升0.1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銅川市印台區糧食播種面積153075畝,比2012年增加2.1%;其中,夏糧67185畝;秋糧82140畝。油料種植面積13440畝;蔬菜播種面積21120畝。全年糧食總產量37622噸,比2012年下降1.8%;其中小麥9688噸;玉米25067噸;大豆1300噸。全年園林水果產量225646噸,比2012年增長0.7%,其中蘋果產量222360噸。果用瓜186噸;中藥材948噸;核桃400噸;花椒100噸。

第二產業

1.印台區形成了煤炭、建材、化工、加工業四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的企業發展到14家,實現產值1.12億元。
煤炭:2010年,印台區有中小型煤礦30個,年產量近百萬噸,成鑫、宏遠、喬子梁四大煤礦已成為煤炭產業中龍頭企業。
2.建材:以坩土和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主要有水泥、煤矸石空心磚、耐火材料牆體磚、地板磚、建築陶瓷、工藝陶瓷等。
3.化工:重點分布在順金工業園區,主要有碳素、水晶、珠光劑、農藥、醫藥、黃原膠、錨固劑有機肥等化工產品。
4.鋁業加工業:銅川鑫光鋁業是全國排名前列的地方鋁廠,年產電解鋁15.5萬噸,預計2010年產量將達到23萬噸。圍繞鋁廠將壯大發展碳素、氟化鹽、氟化鋁等配套項目,大力開發鋁合金板材、線材、型材、彩色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項目,延長產業鏈。
5.其它加工業:農副產品和小配件加工初具規模。圍繞大企業搞來料、配件加工和鑄造,形成了礦車、錨頭、鑽桿等一批礦山設備類加工企業。釀醋、醬菜、柿餅加工、礦泉水加工成為新興加工產業。印台區經濟園區
​兩坊工業園區 ​秀明鄉鎮企業小區
2013年,銅川市印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56.94億元,比2012年增長13.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01億元。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7.4億元。其中輕工業18.8億元;重工業88.6億元。
2013年,銅川市印台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4家。

第三產業

2013年,印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973.1萬元,比2012年增長16.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639.2萬元,增長54.4%。
從區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31545.2萬元,比2012年增長17.7%;鄉村實現零售額19428萬元,增長6.4%。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132955萬元,增長17.6%;餐飲收入18018.1萬元,增長6.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印台區印台區
截至2013年末,印台區共有各類中國小38所。其中國小25所,國中12所,高中1所;共有班級341個,國小237個,國中98個,高中6個;在校學生11844人,國小7172人,國中4463人,高中209人;共有教職工1610人,其中專任教師1413人,國小840人,國中540人,高中33人。共有幼稚園16所,班級110個,在校學生3347人,教職工351人,其中專任教師208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1.7%;高中升學率96.7%。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末,印台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17個,其中:醫院1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8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2個,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107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5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2個,衛生監督所1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1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年末實有床位數1020張。在崗職工1826人,衛生技術人員145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23人。

文化體育

截至2013年末,印台區體育場館4個;劇場、影劇院2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23.5千冊。

主要領導

印台區主要領導(截至2014年7月)
職稱 人物
區委副書記、區長 趙富祥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張大軍
區委常委、副區長 付高峰
副區長 宮文化
副區長 黃牛虎
副區長 張愛玲

旅遊資源

印台區境內有始建於唐太宗貞觀21年供李氏父子狩獵避暑和唐僧玄奘法師譯經圓寂的玉華宮遺址;有修建於北宋鎮惡祛邪的省級文物重興寺塔;有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孟姜女千里尋夫、坐化於此的孟姜女祠;有“關中北部第一關”的金鎖關城遺址;有與全國四大名窯並著於世,延續700年陶瓷燒造歷史的中國耀州陳爐鎮窯場;有文廟、大統魏碑寺等文物點143處。

玉華宮

唐初皇家四大離宮之首,古代皇家園林建築的傑出之作,中國歷史上較負盛名的帝王避暑勝地。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代著名三皇曾在此避暑狩獵,高僧玄奘西域取經歸來坐禪譯經、圓寂之處,佛教法相宗祖庭,為陝西省九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已被闢為省級森林公園。

孟姜女祠

金鎖關金鎖關
孟姜女祠位於銅川市印台區金山山麓,距印台區政府1.5公里。屬漆水河二階台地,東沿漆水河,西靠金山崖,南連虎頭山,北界泰山廟遺址。銅川古名同官,《同官縣誌》上雖然沒有記載姜女祠最早修建的準確時間,卻有北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縣令宋宗諤重修的記載,這個時間比公元1594(明萬曆二十二年)修建的山海關姜女廟還要早五百年,由此可見銅川孟姜女祠是迄今為止全國修建最早的姜女祠廟之一。

陳爐鎮

陳爐古鎮旅遊景區規劃範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樑為界括,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著名人物

人物 備註
寇慎 明代著名清官
井勿幕 民主革命先驅,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
路德才 智取華山的一級戰鬥英雄
雷雨順 全國著名氣象專家
郭秀明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