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縣

淳化縣

淳化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鹹陽市北部,地處東徑108°18′—50′,北緯34°43′—35°03′。北接旬邑、南連涇陽、禮泉,東與三原、耀縣毗鄰,西隔涇河與永壽、彬縣相望。距鹹陽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淳化縣位於三秦之腹,涇水之陽,南接北仲、嵯峨二山,北枕子午嶺餘脈甘泉山(今黃花山),東依爺台山,西鄰金池水。山圍水繞,盆抱而聚。冶峪蜿蜓貫其腹,涇水滔滔繞西南。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革命老區縣和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

基本信息

概述

淳化縣淳化縣

全縣總面積983.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轄5鎮10鄉204個行政村,總人口20.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53萬人。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630—1808.9米,地貌可概括為”一丘一山三溝五塬”。生態環境優越,林草資源豐富,先後被評為“陝西省綠化模範縣”和“全國綠化模範縣”。傳統文化積澱深厚,民俗民風淳樸,文物古蹟眾多,秦直道、秦林光宮、漢甘泉宮、唐“三階教”石窟遺風猶存。革命戰爭時期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鄧小平、劉志丹、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震驚中外的爺台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農業處於縣域經濟的主導地位,果業、畜牧業、蔬菜、糧油及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其中蘋果產業已躋身“全國水果百強縣”和"陝西水果生產十大縣"行列,譽為西鹹經濟圈上的綠色生活基地。2009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23.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3元;全縣規模工業完成產值11.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4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7.09億元;全縣經濟社會已進入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地理位置

本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鹹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08°18′—50′,北緯34°43′—35°03′。北接旬邑縣,南連涇陽、禮泉縣,東與三原、耀縣毗鄰,西隔涇河與永壽、彬縣相望。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縣城距西安市100公里、鹹陽市76公里、三原縣城45公里、耀縣縣城(經三原)92公里、涇陽縣城46公里、禮泉縣城(經鹹陽)107公里、永壽縣城146公里、彬縣縣城(經旬邑)115公里、旬邑縣城75公里。三(原)—(正)寧公路穿境而過。

自然氣候

氣候條件

淳化縣地處北溫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8℃,太陽年輻射總量120.462千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249.1小時,無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多集中於7、8、9三個月。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淳化縣淳化縣

水資源主要由河川徑流和地下水組成,年平均總量為9890萬立方米。地表水化學類型屬HCO3——Na型水,離子總量小於1000mg/h,總硬度 8.4—16.8德國度,PH值7.8—8.5(弱鹼性水)。冶峪河是本縣主要河流,流徑縣城。地下水無色、無味、無臭、透明,水溫14—24℃,各項指標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礦泉水資源,境內有多處。主要有御泉、甘泉和馬路泉等,而以漢御泉最為馳名,可謂千年流飲。此泉是漢高祖劉邦御封之泉水,位於縣西胡家廟鄉黃甫鎮御泉堡附近。御泉屬含重碳酸納鎂型淡味泉水,含有鍶、鋰、鋅、碘等27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此水最大日流量為156立方米,水量穩定,水質甘甜純正。御泉礦泉水已通過省級鑑定,被定為含鍶的重碳酸鈉鎂型淡味礦泉水,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長遠的發展前景。

物產資源

土地資源。全縣總土地面積147.5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3.5萬畝,土壤具有明顯的由褐土帶向黑土帶過渡性質,95%的土壤有效土層厚度在100 厘米以上。林草資源。全縣總林地面積44.5萬畝,其中天然草場32.6萬畝,人工草場10萬畝。全縣荒山、荒坡面積11.5萬畝,川台地2萬畝,林草復蓋率達 80%以上,被譽為“渭北黃土高塬上的綠色明珠”。礦產資源,該縣地處渭北“黑腰帶”,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煤、石灰石、陶土、礦泉水、伊利石、油頁岩、白雲石、鐵礦粉、紅砂岩、石英砂岩、磚瓦粘土等12種,其中石灰石儲量超過1億噸,煤炭儲量4361萬噸,陶瓷粘土儲量500萬噸,腐殖酸煤肥儲量 48.45萬噸,高嶺石硬質粘土岩儲量30萬噸。

旅遊景區

淳化縣以北宋太宗“淳化”年號而得名。位於三秦之腹、涇水之陽,山圍水繞,盆抱而聚。位於渭北黃土高塬溝壑區南緣、西鹹經濟圈輻射開發層,是西鹹大都市的綠色生活基地,世界三大蘋果優生區之一。距西安市85公里,鹹陽市75公里,211國道橫貫縣境,旅遊線路方便安全快捷。 淳化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既是秦皇漢武、皇戚貴族休閒避暑、娛樂狩獵之勝地,又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縣。目前境記憶體有原始社會晚期遺址30多處,商周遺址10餘處,古墓葬百餘處,石窟景觀6處,革命遺址和紀念地6處,出土館藏文物2800多件。其中:國家級精品文物達34件。現確定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2個,省級3個。淳化生態資源豐富,風景美麗如畫。境內山川秀美,溝壑縱橫。全縣蘋果40萬畝,雜果12萬畝,刺槐林30多萬畝,各種農作物40多萬畝,天然草場17萬畝,森林復蓋率達38.6%。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生態建設示範縣、優質蘋果基地縣和中國蘋果之鄉等殊榮,是都市人們生態觀光、田園賞景、休閒娛樂、保健養生、紅色教育、賞花摘果、假日生活、綠色購物的理想樂園。聯合國糧農組織考察團和許多國外友人稱讚淳化是“懸掛在空中的花籃”,“渭北黃土高塬上的綠色明珠”。淳化物華天寶,鍾靈毓秀。全國罕見的“西周大鼎”、“金代大鐵鐘”,中國古代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漢甘泉宮、漢雲陵(勾弋夫人墓)、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金川灣石窟“三階教刻經”,漢高祖劉邦飲用的御泉優質天然礦泉水和神眼泉,震驚中外的“爺台山戰役”舊址等景點以其豐富的歷史人為內涵,倍受遊人的青睞和稱讚,淳化的昌隆佛學院、九天玄女宮、龍盤寺等宗教文化濃郁,常年香火旺盛,遊人如織;淳化風光獨秀、風景如畫的仲山生態森林公園、爺台山戰地主題公園、甘泉山、嵯峨山、千年古槐、千年酸棗樹和10多座大小水庫、魚池等美景奇觀令無數遊人留連往返,讚嘆不已;淳化的蕎面餄餎、手工臊子麵,甘泉醇酒和綠色無公害農副產品、小雜糧、名優水果、民間剪紙刺繡等受到各界朋友的喜愛和好評。淳化縣緊緊圍繞“綠色生態、文物古蹟、紅色教育、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鄉村農家樂”五大旅遊資源,整合開發旅遊景點24個,建成鄉村農家樂旅遊示範村10個,挖掘傳承民俗文化娛樂項目18個,發展農家樂定點接待戶100個,日接待能力達到5000多人次。初步形成“四線一區”(東部:紅色教育游;西部:宗教文化游;北部:文物古蹟游;地質園景風光游;中部:綠色生態鄉村游)的精品旅遊線路。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確定:在“十一五”期間,舉全縣之力,精心構建和全力打造“果業強縣、旅遊大縣、生態名縣”,把我縣建設成為西鹹“綠色生態休閒度假”的後花園。

歷史文化

淳化縣淳化縣

淳化,是先民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從境內發的古遺址考證,遠在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即在此繁衍生息,狩獵耕植。氏族時期,淳地為雲陽氏部落聚集之地。約前1600年,公劉居,本境屬其南,冶峪河及其周圍的周族部落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約前1100年,周族崛起,淳地逐為王曦。前770年,秦嚷公為諸侯,本境為秦之封地。秦孝公十二年(9前350),“集小都鄉邑聚為縣”。雲陽為關中41縣之一,縣下設鄉,鄉下為亭,開淳化境置縣之端。縣治在今城前頭村北,涼武帝村東(即甘泉宮,秦稱林光宮)。秦(前221年)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全國為36郡,劃首都鹹陽的京畿之地為內史,轄56縣,雲陽為其屬。縣治在今涼武帝村(古甘泉山南)。西漢(前206~公元25)初年,本縣仍屬內史。景帝二年(前155)為左內史轄。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屬左馮翊。昭帝始元二年(前85)秋七月,漢昭帝追尊其母勾弋夫人(武帝妃)為皇太后,起雲陵,更葬之。於其地置雲陵縣,轄今縣地東北部,縣治在今鐵王鄉故城村。平帝元始四年(4)撤雲陵縣,其地併入雲陽縣,屬左馮翊。

新(9~23)王莽時,“分三輔為六尉郡”,仍為雲陽縣。屬列尉郡。東漢(25~220)光武帝時,恢復三輔,本縣屬左馮翊。三國(220~265)時,罷雲陽縣設撫夷護軍,改屬雍州。西晉(265~316)時,撤撫夷護軍,併入池陽縣,改屬雍州扶風國。前秦(351)~後秦(417)時,本縣東南部屬三原護軍;西北部屬撫夷護軍。北魏(386~534)初,縣境西北部仍為撫夷護軍,東南部為三原護軍。北魏神鹿三年(430)撤銷撫夷護軍,改屬雍州北地郡。太和十一年(487)設立雲陽縣,轄原撫夷護軍地,屬雍州北地郡,縣治遷長街村(今涇陽縣口鎮南);東南部歸三原縣,屬建忠郡。西魏(535~556)時,其轄境與歸屬未變。北周(557~581)明帝時,雲陽縣改屬雲陽郡;東南部屬華池縣,歸馮翊郡。隋(581~618)時,雲陽縣治在今涇陽縣雲陽鎮故水沖城一帶。開皇三年(583)撤雲陽郡,改屬宜州。大業二年(606)改屬雍州。大業三年(607)廢州復郡,本縣改屬京兆郡。唐武德元年(618),分雲陽縣北部置石門縣。武德三年(620),於石門縣置泉州,領石門,溫秀2縣;雲陽縣治遷水衡城(今涇陽縣雲陽鎮)。貞觀元年(627)廢泉州,改石門為雲陽縣,改雲陽縣為池陽縣,並屬雍州。貞觀八年(634)撤雲陽,改池陽復為雲陽。武周天授二年(691)七月,於境內置鼎州,領雲陽、禮泉、涇陽、三原4縣。久視元年(700)八月,撤鼎州,本縣復屬雍州。五代(907~960)後梁時,本縣屬大安府。後唐同光元年(923),改屬耀州。此後至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雲陽縣地及其隸屬未變。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雲陽縣北部的金龜、平泉、古鼎3鄉及山後的甘延、溫豐、威遠3鄉,於梨園鎮(今縣治所在地)置淳化縣,以年號而名,屬耀州。宣和元年(1119)改屬邠州。金皇統元年(1141),本縣屬金國地,隸慶原路邠州。元至元七年(1270)三水併入本縣,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鞏昌路邠州轄。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本縣改隸西安府邠州。成化十三年(1477),淳化、三水分置,淳化仍屬邠州。清順治元年(1644),本縣直隸陝西布政使司。雍正三年(1725)改屬邠州直隸州。民國初(1911~1912),本縣屬秦隴復漢軍政府和中華民國秦省軍政府;民國2年(1913)屬陝西道;民國3年(1914)屬關中道;22年(1933)直屬陝西省;25年(1936)屬第七行政督察區;33年(1944)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36年(1947)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38年(1949)3月改屬邠州府,後屬邠州專員公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本縣北部屬陝甘寧邊區。1933年4月~1934年2月,本縣北部蘇區,屬陝甘邊區照金根據地;1934年2月~1935年10月,分東西2區,西區謂赤水(既體現紅色政權之意,又含三水部分境域而名),東區稱淳耀(是為淳化、耀縣兩縣地之合而名)。隸陝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1949年2月24日本縣縣城解放,赤水縣改為淳化縣,屬陝甘寧邊區三原分區轄。建國後1950年5月改屬鹹陽專區所轄,是年改屬寶雞專區,1957年復屬鹹陽專區;翌年12月併入三原縣,原轄地劃編為官莊、十里塬、方里、淳化4個公社;1961年9月復為淳化縣,屬鹹陽專區(1970年6月改稱鹹陽地區);1983年10月撤鹹陽地區成立地級鹹陽市,本縣為其轄。

政治經濟

行政區劃

淳化縣淳化縣

輿地之變,本極複雜。三代久遠,未能詳知。周、秦、漢、唐以來,淳化皆為畿鋪要地,迄今數千年之久,其政區沿革變遷自然較大。 1、清及其以前政區秦漢時期,雲陽縣域略同,轄今淳化縣地和涇陽縣北部;東漢之雲陽縣,域有所擴,轄今淳化、禮泉二縣及涇陽北部。曹魏時撤雲陽而併入池陽縣。如前所述,池陽其域廣闊,轄今淳化、禮泉、涇陽、三原等四縣。北魏時分池陽後復之雲陽縣,至隋至唐,乃至五代後梁之雲陽縣,均轄今淳化縣地及涇陽北部。宋淳化四年(993),轄雲陽縣北部的金龜、平泉、古鼎三鄉及山後的甘延、溫豐、威遠三鄉,於梨園鎮設定淳化縣。金皇統元年(1141),今淳化縣地屬金國;元之淳化縣轄今淳化、三水(今旬邑地)二縣;明時復設淳化、三水,各轄其地。清代,淳化編戶6里。包括:南陽里(今方里、夕陽、固賢一帶)、禮集裡(今石橋、米倉、南村一帶)、積義里(今縣城、大店一帶)、向化里(今潤鎮、車塢一帶)、安土裡(今十里塬、馬家一帶)、懷德里(今官莊、北城堡一帶)。轄247村。 2、民國政區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立,淳化縣屬彬洲。民國元年至11年(1912—1922)淳化縣行政區劃仍沿用清時里制。民國12年至19年(1923—1930)淳化縣行政區劃分為3區10團。中區轄一、五、六、十團;東區轄二、三、四團;西區轄七、八、九團,其域西自官莊邢家溝,東含夕陽、固賢兩鄉,南北以山為界。民國20年(1931),全縣仍劃分為3區、14個鄉鎮、361閭。地域同前。民國24年(1935),全縣編制保甲。總計18聯保(聯保處分設各鄉鎮),以下設保(保有保公處),保下設甲。民國28年(1939),全縣18聯保編為6個鄉鎮,共設30保,地域同前。 3、革命根據地行政區劃 1935年,工農紅軍解放了淳化縣北部。劃其西線區為赤水縣,東線區為淳耀縣,南部為國民黨統治區。赤水、淳耀二縣作為紅色根據地的組成部分,初歸關中特區;1937年屬陝甘寧邊區;1940年隸關中分區。赤水縣轄淳化縣西北部的卜家、潤鎮、十里塬、黃甫、胡家廟,北城堡及官莊等早期的赤淳政權區域,又有旬邑縣的土橋、南鄉、清原、石門等地,因有三水縣部分地區,故稱“赤水”。淳耀則以淳化東北部與耀縣部分地區之合而名。轄淳化的秦河、鐵王、安子哇、南村及方里北部地區,耀縣的照金、柳林、白瓜一帶。 1949年3月8日,原赤水縣改為淳化縣,政府移駐淳化縣城。當時全縣劃分為官莊、秦河、鐵王、馬家山、梁家莊、潤鎮、城關、方里8個區,45個鄉。 4、建國後幾個時期的行政區劃 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全縣設定8區51鄉,轄154個行政村,444個自然村。 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全縣編為6區45鄉432個自然村。 1953年6月至1956年2月,根據省調整區鄉行政區劃方案,結合當地具體情況,撥彬縣龍高區的井村、興橋、里村溝圈3鄉歸淳化縣。將原淳化一、二、三區(老區)調整為4個區。共設定7區48鄉465個自然村。 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和“三大改造”的需要,全縣編為3個區,20個鄉,轄511個自然村。 1958年8、9月間,將原20鄉合併為8個鄉,即成立了8個人民公社。實行鄉社黨政合一,鄉之黨政領導,也是社的黨政領導。 1958年12月,撤銷淳化縣,行政區域併入三原縣。原淳化縣劃編為官莊、十里塬、方里、淳化4個人民公社,轄25個管區。其中,官莊、十里塬、方里3個公社轄區不變,原潤鎮、鐵王、南村、石橋、城關5個公社合併為淳化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在管區的基礎上,將原4個公社劃編為15個人民公社。即,方里、夕陽、固賢、北石橋、城關、南村、秦河、鐵王、馬家、十里塬、北城堡、潤鎮、官莊、黃甫、胡家廟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原淳化縣建制。將原15個公社劃分為18個公社。即城關劃分為城關、大店、車塢3個公社,潤鎮公社劃分為潤鎮、卜家兩個公社。 1962年4月,劃出秦河、鐵王兩社部分地區,成立安子哇公社,全縣人民公社增加到19個。 1962年11月,於邊遠地區新設方里、十里塬、鐵王、官莊4個區工委,轄方里等13個公社。石橋、大店、車塢、城關、潤鎮、南村6個公社則直屬縣政府領導。19個公社共轄219個大隊,797個生產隊,765個自然村。 1966年8月29日,更改了部分公社名稱。即夕陽改為“向陽”;固賢改為“東風”;大店改為“東方紅”;官莊改為“紅旗”;胡家廟改為“興無”;黃甫改為“立新”。其他仍用原名。1970年5月20日,又將更改的公社名稱恢復原名。 1984年10月,鹹陽地區撤銷,設鹹陽市。淳化縣屬鹹陽市轄縣之一。當年的體制改革中,實行政社分設。將原18個公社改為鄉人民政府;將原石橋公社的宋村、林莊、米倉、寺村、文家莊、肖家、九莊、沿村、秦莊等9個大隊41個生產隊劃出,設立秦莊鄉建制,鄉政府設在秦莊村;將原城關公社更改為城關鎮建制。至此,淳化縣成為19鄉1鎮,轄372個村民委員會,625個自然村。2001年11月,將原來黃甫鄉併入胡家廟鄉,安子哇鄉併入秦河鄉,北城堡鄉併入十里塬鄉,夕陽鄉併入方里鎮,南村鄉併入城關鎮。至此,原來的20個鄉鎮合併為10鄉5鎮。2005年10月,合村並村將原來的370個行政村合併為204個行政村。

交通優勢

211國道穿境而過,境內有縣道4條,全長120.35公里,鄉道10條,156.78公里。方(里)胡(家廟)路、鐵(王)十(里塬)路橫貫縣內8 鄉,鄉村公路貫通全縣。建成了安(子哇)照(金)路、固(賢)小(丘)路、官(莊)黃(甫)龍(高)路,打開了該縣的四大門,實現了縣鄉公路網路化,通外公路聯網化,鄉村公路砂石化的目標。

城鎮建設

按照“縣城建設城市化、集鎮建設現代化、新村建設標準化”的思路,完成了縣城和集鎮建設規劃修編,開展了縣城正街、南新街及背街改造,建成了商業大廈、商貿綜合市場、外貿綜合市場、大治洞農貿市場等一批商品流通專業市場,新設立了官莊、馬家、潤鎮、方里四個建制鎮,建成了一批規劃合理、設施完善的新村。

經濟

2007年全縣GDP完成15.367億元,可比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67億元,可比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2.647億元,可比增長22.4%;第三產業增加值3.453億元,可比增長19.6%。按常住人口19.93萬人計算,人均GDP達到7710元,比上年提高了2183元。2008年淳化縣生產總值達到207920萬元,是1978年1448萬元的144倍,年均增長18.0%,經濟總量翻了7.17番。

農業

2007年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科技推廣為動力,強力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全縣糧油、蘋果、畜牧業均取得良好發展。據統計,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54948萬元,同比增長30.8%,完成年計畫的120.8%。其中農業完成產值11767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5.9%;林業完成產值439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8%;畜牧業完成產值2809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8.1%;漁業完成產值5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03%;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產值473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1%。糧油生產穩步發展,畜牧業生產得到恢復。林業生產,以“天保”工程、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以及縣城兩山綠化為主的造林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造林4301公頃,同比增長81.2%;完成人工造林1.8萬畝,零星植樹160萬株,同比增長6.1%。建成綠色家園行政村25個,綠化鄉村道路100多公里。建成長武山骨幹壩一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6平方公里。2008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61:19:20,與2000年的66:17:17相比有了明顯調整,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以當地充足的農副產品為原料,大力組織生產,全年生產形勢良好。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6億元,同比增長36.5%,其中:縣及縣以下工業完成產值8.3億元,同比增長36.1%,完成年計畫的106.4%。在縣及縣以下工業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52.9%,完成計畫的106.1%;規模以下完成產值3.1億元,同比增長14.8%,完成計畫的106.9%。建築業快速發展。全縣建築業實現總產值12023萬元,同比增長526.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7146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56500平方米,其中教育用房6030平方米;衛生醫療用房2194平方米;住宅用房10092平方米;辦公用房388平方米;批零及住宿餐飲業用房36488平方米;文化、體育和娛樂用房662平方米;其他用房646平方米。200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15764萬元,是1978年1433.7萬元的150倍;水果面積55萬畝,產量為62萬噸,是1978年12倍、344倍,水果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1.2%。2008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實現119000萬元,是1978年526.9萬元的226倍,年均增長19.8%;實現工業增加值34100萬元,是1978年169.4萬元的201倍。

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979萬元,同比增長41.7%。其中城鎮投資完成48362萬元,同比增長54.6%;農村投資完成1803萬元,同比增長260.6%;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18萬元;農村私人建房投資完成21296萬元,同比增長9.8%。全年規模以上開工項目81個,同比增長84.1%,共完成投資50683萬元,同比增長59.5%。2008年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96493萬元,是1978年233萬元的414倍,年均增長22.2%。

交通和郵電通信業

淳卜公路、淳安公路等國債建設項目順利完工。鋪築通村水泥路308公里,全縣85%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全縣公路客運量17.50萬人次,同比增長66.7%,旅客周轉量1391萬人公里,同比增長66.6%;貨運量25萬噸,同比增長66.7%,貨物周轉量363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66.5%。郵電通信業保持穩步健康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為599萬元,同比增長53.2%;電信業務總量為962萬元,同比增長131.8%。年末擁有固定電話27200戶,其中鄉村電話12254戶。行動電話年末用戶數70300戶,其中行動電話39200戶;聯通電話31100戶。網際網路上網用戶1326戶。截止2008年底,全縣境內公路里程1769.7公里,客運周轉量810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8400萬噸公里,郵電業務總量達到1122萬元,擁有固定電話25650戶,行動電話、網際網路從無到有,分別達到78660戶、2420戶。

商貿及旅遊業

2007年全縣大力實施縣城舊城改造、新城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工程,引導城鄉消費需求,激發消費品市場活躍。全縣社會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78.5萬元,同比增長17.8%。其中縣本級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5775.3萬元,同比增長23.9%;縣以下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1653.2萬元,同比增長10.6%。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4826萬元,同比增長24.3%;零售業實現38062萬元,同比增長16.8%;住宿餐飲業實現4331萬元,同比增長20.6%;其他實現260萬元,同比增長16.1%。圍繞建設旅遊大縣、創建陝西旅遊強縣和綠色和諧小康淳化的宏偉目標,傾力打造“西鹹人綠色生活後花園”和“關中第一夏都”知名品牌,強勢推進旅遊大縣、強縣進程。全年共接待各界遊客29.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92萬元。200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9103萬元,是1978年1581萬元的37倍,年均增長12.8%。 旅遊大縣建設成績斐然。2008年全年共接待各界遊客74.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07.1萬元。

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工作堅持強化徵收、嚴控支出的基本方針,財政實力不斷增加。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823萬元,同比增長21.9%;財政支出23438萬元,同比增長30.7%。金融業穩步運行。2007年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95008萬元,同比增長17.6%,其中:居民存款餘額為76052萬元,同比增長21.0%。各項貸款餘額為54646萬元,同比增長7.4%,其中:中長期貸款為25987萬元,同比增長0.9%,短期貸款為28159萬元,同比增長12.5%。保險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全年保費總收入3617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17萬元,同比增長60.4%,占總保費收入的11.5%;人身險保費收入3200萬元,同比增長40.4%,占總保費收入的88.5%。全年支付各類賠(給)付款420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賠(給)付款支出240萬元,人身險賠(給)180萬元。

教育、文化、衛生

淳化縣淳化縣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資源不斷最佳化,完成危房改造18111平方米,爭取中省危改投資817萬元,實施改造項目16個。全年共撤併國小19所,新建學校15所,全縣國小總數下降至156所,普通中學19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861人,國小專任教師1334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7531人,其中女生8996人。國小在校學生30531人,其中女生14403人。職教招生1335人,全年培訓實用技術人才1.8萬人次。學齡兒童入學率99.8%,其中女童入學率99.9%。國小、國中入學率為100%,國中流失率為0.5%,國小無流失。高中升學率40.7%。為完成“兩基”驗收共投資1461.1萬元,磚砌圍牆4624米,添置圖書64000冊,補充體、音、美器材1800件。投入資金30萬元,建成淳化教育網站,61所學校接入網際網路,32所學校設計了網頁。教育工作呈現亮點。投入285萬元專項資金,啟動實施了11所中國小的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工程建設,新建生態廁所11座1552平方米,沼氣池11個725立方米,新建師生食堂8棟1127平方米。全縣免除中小學生雜費923萬元,補助公用經費118萬元,貧困生補助生活費19504人次共350萬元,免費教科書29915人次共120.1萬元。通過“健康計畫”、“愛德助學金”、“孔慶熒助學金”、“和平獎學金”等項目資助高中特困學生1245人、457人,發放資助金41萬元、15.58萬元。

人民生活質量

2008年全縣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到17562萬元,是1978年259.54萬元的68倍,年均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946元,比1978年的35元淨增加了2911元,是1978年的84倍,年均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200元。

特產

蘋果

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淳化生產的各種水果自古就有“淳化水果勝仙桃”的美譽。淳化蘋果現有紅富士、澳洲青苹、新紅星、皇家嘎拉、秦冠等九個名優品種。

淳化蘋果培育始於70年代中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得到更大規模的發展,成為淳化縣富民的支柱產業。1991年末,淳化縣栽植面積10萬畝,總產2.3萬噸,收入3600萬元,果農占淳化縣農戶75%以上。現有以矮化新紅星,紅富士,秦冠、王林等為主的優質蘋果21萬畝,1994年產果2億餘斤。

金絲密棗

選用大棗、馬棗、圓棗和白沙糖精製。肉質豐厚,浸糖透徹,外表劃紋清晰,呈琥珀色半透明。與杏脯同為縣果酒廠的支柱產品。年出口20多噸,主要銷往香港。

杏脯

以優質梅杏、葫蘆杏、白砂糖為原料精製。成品色澤鮮亮呈半透明狀,肉質豐厚,果味濃香。含有胺基酸、糖類、維生素C等多種成份。以其獨特的色澤和美味贏得外商讚譽,銷往香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1987年評為市優質產品。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99%以上。

沙棘醬

淳化縣地北部甘泉山系及南部仲山,沙棘資源豐富。入秋遍山沙棘枸紅,圓珠晶瑩,含津欲滴。1985年始用沙棘試製成沙棘原汁、沙棘晶、沙棘油和沙棘飲料。淳化縣生產的沙棘醬。1987年被林業部、水利、電力部評為優質產品。1988,1989年被外貿部指定為出口產品。

著名人物

宣秉(?~30),字巨公,東漢初馮翊雲陽(即今淳化縣)人。少年時頗有節操,名顯“三輔”。

董賢(前23~前1),字聖卿,西漢哀帝(劉欣)寵臣,左馮翊雲陽(今淳化縣)人。

楊顯(1900~1975),字耀亭,夕陽村人。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將軍銜。曾任蔣介石侍衛官,國民黨陝西省保全司令部第一團上校團長,國民黨軍二十七師師長,後調入甘肅任第九十一軍副軍長。

任和平(1891~1971),號任六,東奉嶺寺人。幼入私塾,性豁達。精通外科,善治瘡、淋、梅毒等症,富有憐恤之心,治癒患者數萬以上,被民眾譽為“神醫”。

張積家(1900~1981),程家堡村人。1934年4月參加革命,193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耀縣民政科長,淳化縣縣長,三原縣政協副主席等職。

王保仙(1927~1999),西奉嶺寺村人。1944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商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榮譽

2003年獲國家綠色無公害蘋果認證和原產地域保護。

淳化縣被評為“2007年冬季果樹大改形全市第一名”。

2007年被國家評為“中國蘋果20強縣(市)”和“中國優質蘋果基地重點縣”國家級榮譽稱號。

2008年淳化縣被評為“中國蘋果之鄉”。

人文歷史

淳化縣淳化縣

淳化始稱甘泉、雲陽。秦孝公時始設雲陽縣,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置縣之一。西漢在其北部分置雲陵縣;三國魏改

稱撫夷護軍;西晉時併入池陽縣;唐復雲陽縣,並在其北部分立石門縣。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在梨園鎮立縣,以其年號賜明為淳化。

淳化,秦漢時為“三輔”名邑,是其歷史上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境內文化遺址分布廣泛,有紙坊溝、灰嘴塬、黑豆嘴、西梁家等。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一日,胡宗南所部國民黨軍暫編第五十九師突向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淳化縣的爺台山發起攻擊。隨後又以預備第三師和暫編第十五師加入進攻。邊區部隊於七月二十七日主動撤出爺台山及其以西四十一個村莊。國民黨軍占領上述地區後,繼續向邊區腹地進犯。邊區部隊於八月八日對進犯的國民黨軍隊發起自衛反擊,收復了爺台山地區。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