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夫

張鐵夫

張鐵夫(1938-2012),湖南新化人。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會長,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湖南省優秀教師並記二等功,1999年10月獲俄羅斯聯邦政府頒發的普希金紀念獎章,2001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獲“第二屆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稱號,2012年11月16日病逝。前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顧問也名張軼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著作

張鐵夫 張鐵夫

已出版專著、教材10種(含主編),譯著10種,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譯文60餘篇,計300餘萬字。近年來,主要致力於普希金研究,是我國卓有成就的普希金學者。主要成果有:《普希金與莎士比亞》等10餘篇系列論文,《普希金論文學》、《凱恩回憶錄》、《普希金文集·第七卷》、《俄羅斯的夜鶯——普希金書信選》等4部譯著,以及“普希金研究三部曲”——《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普希金與中國》、《普希金新論——文化視域中的俄羅斯詩聖》,形成了一個由論文、譯著和專著組成的普希金研究系統工程。

榮譽

1999年,《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獲湖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又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普希金與中國》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和2006年,《普希金新論——文化視域中的俄羅斯詩聖》先後獲湖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和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主編的《新編比較文學教程》為“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紀課程教材”、“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2001年,該教材獲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還主編《外國文學史》,為省內

學習工作經歷

1960年華中師範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1991年10月至1992年4月在俄羅斯聯邦國立弗拉基米爾師範學院文學系進修。曾在華中師範學院外語系任教。1976年調入湘潭大學。

研究方向

俄羅斯文學、比較文學

獲獎情況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10月獲俄羅斯聯邦政府頒發的普希金紀念獎章。

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3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

《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於1999年和2002年先後獲湖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

《普希金與中國》於2002年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

《群星燦爛的文學——俄羅斯文學論集》(季水河主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之一種)於2003年獲湖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普希金新論——文化視域中的俄羅斯詩聖》於2005年和2006年先後獲湖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和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主要譯著

《普希金論文學》(灕江出版社1983年出版)

《普希金文集》第七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俄羅斯的夜鶯—— 普希金書信選》(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出版)

《面向秋野》(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初版,2008年湖南文藝出版社重版)

代表性成果

《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初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本書共十二章,38萬字。它以普氏的生平和思想發展為經線,全方位地對普氏作了評價,側重對各種體裁的作品進行分析,闡明普氏在俄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前十一章分時期探討了普氏的抒情詩、敘事詩、詩體悲劇、詩體小說、散文體小說和文學評論,第十二章《普希金研究述評》論述了俄蘇普希金學的歷史與現狀,以及普希金在國外的接受。書後附有普氏生平與創作年譜和兩篇普希金紀念地訪問記。

《普希金與中國》

(嶽麓書社,2000年) 本書共六章,34萬字。它以文化研究為視角,以接受理論、形象學、譯介學、媒介學為理論框架,以影響與接受為研究基點,全面透視了普希金學在中國的萌芽、形成、發展、滯緩、復興的歷史過程,剖析了“普希金與中國”這一課題所包含的三個層面———普希金對中國的興趣、認識和描繪,普希金作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普希金對20世紀中國文學的影響,總結了近百年普希金作品在中國的接受史。

《普希金新論

——文化視域中的俄羅斯詩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本書共七章,28.6萬字。前兩章側重論述普希金的思想(文藝思想和政治思想),後五章則從死亡意識、倫理指向、女性觀念、聖經情節、敘事藝術等方面、對普氏的創作重新進行解讀。上述問題都是普希金研究中帶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正確解決,對拓展和深化普希金研究領域,推動我國普希金研究乃至俄羅斯文學研究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書是作者的“普希金研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它是《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和《普希金與中國》的延伸與深化。

《新編比較文學教程》

(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2001年修訂版,2001年獲湖南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主要研究方向

俄羅斯文學、比較文學。

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普希金研究”,其終期成果為專著《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

2.湖南省社科規劃課題“普希金與中國”,其終期成果為專著《普希金與中國》。

3.湖南省社科規劃辦委託研究課題“普希金新論”,其終期成果為《普希金新論——文化視域中的俄羅斯聖經》。

獎勵

1.《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於1999年和2002年先後獲湖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

2.《普希金與中國》於2002年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

3.《群星燦爛的文學——俄羅斯文學論集》(季水河主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之一種)於2003年獲湖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普希金新論—文化視域中的俄羅斯詩聖》於2005年和2006年先後獲湖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和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3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

社會兼職

曾任中文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社科聯副主席,政協湖南省第七.八屆委員會委員。現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會長。

簡介

1922年生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

生平

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調《解放日報》工作。1947年作為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8年調中原局工作。先後任新華社豫西分社副社長,《豫西日報》副社長,《中原日報》及中原新華總分社采通部副主任、編輯部主任,中原新華總分社總編輯,《長江日報》副總編輯。1953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宣傳處處長。1954年任中央書記處第三辦公室巡視員,中共中央工業部研究室主任、辦公廳主任。1960年任中共華北局委員、辦公廳主任兼研究室主任。1966年任北京市委農村領導小組組長。1972年任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後兼任市委副秘書長。1981年調國家農委工作,先後任農委委員,中央農研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顧問。

2006年11月9日因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張鐵夫逝世後,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回良玉、賀國強、王剛、萬里和谷牧、倪志福等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張鐵夫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中南大學教授

中南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位於擁有星城美譽的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期“985工程”由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湖南省三部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周洪波[中南大學教授]
余潤蘭
張家元
齊勇峰
李玲[中南大學教授]
尉遲俊平
袁明亮
王忠欣
李清平
陳潭
梁習鋒
梁勤儉
王攸欣
曾竹青
彭國元
禹建湘
鄭貞銘
柏定國
任繼昉
潘迪夫
李夏苗
丁新華
侯先絨
吳遠寧
胡光華
印曉紅
譚外元
黨聖元
楊文地
劉志強[中南大學教授]
劉輝修
閻真[作家]
羅會鈞
張全
劉學端
王海東
覃文慶
顧幗華
楊華明[中南大學教授]
王毓華[中南大學教授]
黃柱成
夏金蘭
范曉慧
賀福安
陳文聯[中南大學教授]
朱德慶
馮其明
姜濤[中南大學教授]
胡岳華
肖佳[中南大學教授]
侯合余
宇德明
李豐良
胡曉波
李耀莊
向俊
魏麗敏
盛興旺
尹健[中南大學教授]
楊小禮
張國祥[中南大學教授]
蒲浩
吳小萍
張飛漣
李鈾
趙望達
鄧德華[中南大學教授]
李顯方
蔣麗忠
郭向榮
徐林榮
郭文華[中南大學教授]
戴公連
傅鶴林
黃方林
饒秋華
楊果林
陽軍生
王孟鈞
謝友均
劉慶潭
郭少華
文雨松
冷伍明
李亮[中南大學教授]
彭立敏
張家生[中南大學教授]
王星華
衛軍[中南大學教授]
徐志勝
周朝陽
余志武
張金榮[中南大學教授]
李麗君
肖鐵肩
黃合來
方曉平
成耀榮
江南[中南大學教授]
雷定猷
傅勤毅
楊岳[中南大學教授]
符卓
劉國偉[中南大學教授]
羅意平
史峰
田紅旗
陳治亞
劉愛英
曾長秋
高小康
胡凱[中南大學教授]
劉益才
周乃君
顏峰[中南大學教授]
李立清
曹順慶
趙憲章
彭升
蔣紹堅
鄧喬彬
歐陽文風
聶茂
譚德晶
毛宣國
彭平一
張功耀
吳炫
王岳川
王章華
黃鳴奮
張洪明
黃炎平[中南大學教授]
李春青
劉新星
劉中樹
熊元義
張鐵夫
張衛良
彭小奇
梅熾
周謙
周孑民
張忻
金元浦
周繼承
楊志弘
曾繁亭
熊呂茂
歐陽友權
徐岱
葉柏龍
歐陽宏生
唐作藩
劉寶琛
鄧啟紅
周萍
廖勝明
劉澤民
王兆鵬
朱立元
劉俐俐
蔣述卓
丁蕙
譚希培
馬龍潛
王兆勝
徐筠
陶東風
周集中
任偉新
曾慶元
陳望衡
吳思敬
歐陽國忠
周流溪
韓少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