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岳華

胡岳華

胡岳華(1962年1月—),湖南湘潭人,礦物加工專家。 1985年1月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並留校任教;1991年12月晉升為中南工業大學教授;現任中南大學副校長。 2016年3月1日任命胡岳華為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廳級) 胡岳華在礦物加工工程學、表面及膠體化學、溶液化學、電化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進行了系統創新性研究,開創了浮選溶液化學研究新的學科方向,並在細粒浮選化學與浮選電化學領域作出了創新貢獻,多項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胡岳華 胡岳華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中南礦冶學院礦山系選礦專業學習;

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中南礦冶學院礦山系選礦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

1985年1月至1989年7月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礦物加工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

1985年1月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留校任教,1986年7月晉升講師,1991年12月晉升教授,1993年7月至1995年5月任礦物工程系副系主任。

1995年9月至1998年2月美國猶他大學做訪問學者。

1998年2月任礦物工程系教授、博導、副系主任,1999年6月任礦物工程系主任,2000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2年4月任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

2008年9月任中南大學校長助理。

2010年4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6年3月任命胡岳華為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廳級)

人物成就

科研項目

胡岳華作為負責或主研人員承擔過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攻關、3項博士點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9項。

1.首次提出“浮選體系溶液化學計算與設計”新的學術思想,建立了系統的礦物浮選分離條件的溶液化學計算與預測理論體系。

2.研究了礦物表面相互轉化對礦物表面電性與浮選行為的影響規律,揭示了鹽類礦物難以分離的本質原因。提出了礦物表面轉化臨界條件的溶液化學計算與預測圖解法和控制表面轉化以控制浮選分離的溶液化學原理。

3.採用多種溶液化學計算圖解法,研究礦物/浮選劑相互作用,預測礦物最佳浮選行為與分離的溶液化學條件,從而設計浮選分離方案。

4.首次將界面極性相互作用理論用於細粒浮選研究,得出礦粒間水化排斥或疏水吸引作用主要歸因於顆粒間界面極性相互作用。根據擴展的DLVO理論,用界面極性相互作用能曲線預測礦粒間的凝聚與分散行為。

5.提出了紊流條件下顆粒群間相互作用的“粗粒效應”定量判據。

上述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出版專著2部,分獲全國優秀圖書獎與中國圖書獎;在國內外科技期刊發表論文79篇,國際會議12篇,其中,在國際權威刊物J.Coll.Int.Sci.和Surf. Sci.等上7篇,被SCI收錄4篇,EI收錄11篇,被同行引用111篇次。

三、擬開展研究工作構想的要點及其科學意義

系統開展複雜低品位礦物資源加工利用的基礎理論與套用研究。理論上著重研究複雜硫化礦磨-浮體系中固-固界面及固-液界面電化學反應機理與機械(電)化學行為。研究低品位礦生物浸出體系中,浸礦細菌的選育、浸礦細菌分子生物學機理、浸礦過程電化學與動力學及細菌浸礦中催化劑作用機理。在此基礎上,進行電位調控浮選及生物浸出-萃取-電積工藝參數的最佳化研究,獲得工業套用。這些研究對於解決我國特有的複雜低品位礦物資源加工利用難題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套用價值,可望形成新的學科方向。

四、已具備和可利用的研究工作條件

申請者已主持完成了礦物浮選溶液化學、微細粒礦物浮選與低品位銅的生物浸出工藝等研究工作,並取得出色成果。申請者所在單位是全國重點學科,和國家有色局生物溶浸技術重點實驗室,有由10餘位中青年正副教授組成的學術隊伍,具備各種理論與實驗研究條件,以及國內外良好的科研協作關係,為本項工作的完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術成果

胡岳華在礦物加工工程學、表面及膠體化學、溶液化學、電化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進行了系統創新性研究,開創了浮選溶液化學研究新的學科方向,並在細粒浮選化學與浮選電化學領域作出了創新貢獻,多項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其研究成果用於實踐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國家級圖書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級教改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同時,主講學科主幹課程6門,培養碩士生、博士生33名。

胡岳華先後出版專著3本,主編國際會議及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2本,在國內外科技期刊及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10餘篇,被美國、蘇聯、英國、日本等重要文摘收錄,其中被SCI、EI收錄達56篇,被國內外同行引用100餘篇次。

個人榮譽

1993年,國務院頒發了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1年被授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十佳青年,1992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1994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0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計畫;1999年獲第二屆湖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0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9年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中南大學教授

中南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位於擁有星城美譽的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期“985工程”由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湖南省三部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周洪波[中南大學教授]
余潤蘭
張家元
齊勇峰
李玲[中南大學教授]
尉遲俊平
袁明亮
王忠欣
李清平
陳潭
梁習鋒
梁勤儉
王攸欣
曾竹青
彭國元
禹建湘
鄭貞銘
柏定國
任繼昉
潘迪夫
李夏苗
丁新華
侯先絨
吳遠寧
胡光華
印曉紅
譚外元
黨聖元
楊文地
劉志強[中南大學教授]
劉輝修
閻真[作家]
羅會鈞
張全
劉學端
王海東
覃文慶
顧幗華
楊華明[中南大學教授]
王毓華[中南大學教授]
黃柱成
夏金蘭
范曉慧
賀福安
陳文聯[中南大學教授]
朱德慶
馮其明
姜濤[中南大學教授]
胡岳華
肖佳[中南大學教授]
侯合余
宇德明
李豐良
胡曉波
李耀莊
向俊
魏麗敏
盛興旺
尹健[中南大學教授]
楊小禮
張國祥[中南大學教授]
蒲浩
吳小萍
張飛漣
李鈾
趙望達
鄧德華[中南大學教授]
李顯方
蔣麗忠
郭向榮
徐林榮
郭文華[中南大學教授]
戴公連
傅鶴林
黃方林
饒秋華
楊果林
陽軍生
王孟鈞
謝友均
劉慶潭
郭少華
文雨松
冷伍明
李亮[中南大學教授]
彭立敏
張家生[中南大學教授]
王星華
衛軍[中南大學教授]
徐志勝
周朝陽
余志武
張金榮[中南大學教授]
李麗君
肖鐵肩
黃合來
方曉平
成耀榮
江南[中南大學教授]
雷定猷
傅勤毅
楊岳[中南大學教授]
符卓
劉國偉[中南大學教授]
羅意平
史峰
田紅旗
陳治亞
劉愛英
曾長秋
高小康
胡凱[中南大學教授]
劉益才
周乃君
顏峰[中南大學教授]
李立清
曹順慶
趙憲章
彭升
蔣紹堅
鄧喬彬
歐陽文風
聶茂
譚德晶
毛宣國
彭平一
張功耀
吳炫
王岳川
王章華
黃鳴奮
張洪明
黃炎平[中南大學教授]
李春青
劉新星
劉中樹
熊元義
張鐵夫
張衛良
彭小奇
梅熾
周謙
周孑民
張忻
金元浦
周繼承
楊志弘
曾繁亭
熊呂茂
歐陽友權
徐岱
葉柏龍
歐陽宏生
唐作藩
劉寶琛
鄧啟紅
周萍
廖勝明
劉澤民
王兆鵬
朱立元
劉俐俐
蔣述卓
丁蕙
譚希培
馬龍潛
王兆勝
徐筠
陶東風
周集中
任偉新
曾慶元
陳望衡
吳思敬
歐陽國忠
周流溪
韓少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