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由中南大學和平樓和生物樓組成,前身為中南礦冶學院礦物系,涵蓋礦物工程系、鋼鐵冶金系、無機材料系和生物工程系四大學科門類。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是中南大學成立之初最早的5個院所之一。學院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紮實的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生物學等基礎知識,充分利用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引導學生通過輔修第二專業等多種渠道進行跨專業、跨學科的學習,全面造就礦物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無機非金屬材料和生物工程領域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及管理等方面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複合型人才。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博士生導師14人、正教授18人、副高職稱27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85%。學院形成了以王淀佐院士和邱冠周院士為學術帶頭人,眾多青年學術骨幹為主要研究人員的研究群體,並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遴選為創新研究群體,其中有“中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紀首批專家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4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計畫3人、教育部“振興行動計畫”優秀青年教師3人、重點骨幹教師7人,成為我國礦物原料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的核心隊伍。學院現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畢業生可就職於礦業、鋼鐵、材料、生物及相關研究與設計機構、大型公司和廠礦聯合企業、高等院校和政府機關等單位。

招生情況

學院按“礦物與材料類”和“生物工程類”招生。 “礦物與材料類”涵蓋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2個專業;“生物工程類”涵蓋生物工程、生物技術2個專業。

●礦物加工工程 培養具有堅實的物理化學和化工基礎知識,掌握礦物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適應社會需要,可從事礦物加工、礦產資源和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燒結球團和直接還原、化學工程、生物選礦、環境工程和計算機套用等領域的生產、設計、教學、科研、技術開發與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培養具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加工技術、裝備與控制技術,可從事傳統無機材料、特種陶瓷材料、微納米材料、現代礦物材料和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科研、設計、生產、管理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教學等工作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生物工程 培養生物工程方面適應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生物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並能在資源生物加工、生物能源與材料、環境生態與治理、天然產物與藥物等領域從事現代生物過程設計、生產與管理、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及可進一步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生物技術 培養生物技術方面適應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紮實的生命科學理論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前沿,掌握生物技術的實驗技能,並有相應的工程基礎知識,能在資源生物加工、生物能源與材料、環境生態與治理、天然產物與藥物等領域從事新技術研究、新工藝和新產品開發的高級科研和技術人才。

研究領域

浮選與浮選藥劑

(一)、主要研究內容

1. 新型低毒、高效浮選劑的合成及結構與性能關係

2. 硫化礦浮選電化學

3. 非硫化礦浮選溶液化學

4. 細粒浮選

(二)、主要學術帶頭人

王淀佐,中南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長期從事礦物加工工程、濕法冶金、礦物資源的生物處理技術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藥劑的分子設計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形成了浮選藥劑的分子設計理論。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8本,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已指導博士研究生28名,碩士研究生40餘名。

胡岳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及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選礦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浮選溶液化學、細粒浮選、生物選礦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已發表論文140餘篇,出版專著2本,獲專利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4項,指導博士研究生8名,碩士研究生12名。現任中南大學副校長。

生物提取

(一)、主要研究內容

1.專屬性強,高效浸礦菌種(株)開發的生物工程基礎研究;

2.大規模浸礦工程菌的生物反應器工程及工程菌的產業化;

3.低品位銅、鎳、鋅礦資源的細菌浸出—萃取—電積提取技術;

4.大規模生物浸礦築堆技術;

5.廢水、廢渣的生物處理技術及基礎研究。

(二)、主要學術帶頭人

邱冠周: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博士,教育部跨世紀人才首批入選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礦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生物選礦、礦物加工、鋼鐵冶金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已出版專著3本,發表論文200餘篇,獲專利5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已指導博士研究生18名,碩士研究生20名。

資源綜合利用

(一)、主要研究內容

1.合力場選礦理論及選礦技術;

2.新型、高效選礦設備的設計與開發,複雜礦物資源的物理分選及綜合利用;

3.複雜礦的化學選礦;

4.二次資源再生利用;

5.非傳統礦物資源的加工利用技術;

6.礦物加工過程計算機技術。

(二)、主要學術帶頭人

馮其明: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全國青年科技標兵。主要從事浮選電化學、複合力場選礦、化學選礦等方面的工作,已發表論文70篇,出版專著1本,獲專利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已指導博士生4名,碩士生8名。

礦 物 材 料

(一)、主要研究內容

1.礦物粉碎理論、工藝及設備;

2.功能礦物材料的製備:以礦物為原料,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直接製備功能礦物材料的理論與工藝研究;

3.新型導電粉末礦物材料製備理論與工藝;

4.高純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化學合成及其套用:高純氧化物納米粉體製備,納米粉體的結構與性能表征;化學 合成的行為與原理;以該粉體製備CMP拋光漿料等;

5.有色金屬礦山伴生非金屬礦的加工利用。

(二)、主要學術帶頭人

黃聖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1984年留學德國,199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粉體工程及功能礦物材料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獲專利1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已指導博士生6名,碩士生8名。

冶金原料造塊及金屬化流程

(一)、主要研究內容

難浸金銀礦石的提取冶金;複雜難處理礦的綜合利用;礦物原料造塊與直接還原。鋼鐵冶金短流程理論和技術;資源綜合利用與環保;高溫過程熔體相變化理論 ;燒結球團理論和新工藝。(二)、主要學術帶頭人

姜濤:教授、博士生導師。男,1963年10月出生於安徽省,1990年畢業於原中南工業大學並獲博士學位。1991年破格提為教授,2000年到美國尤他大學進修,2002年12月回國。現任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煉鐵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非高爐煉鐵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鋼鐵學會(ISS)會員、美國礦物、金屬與材料學會(TMS)火法冶金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多年來在金銀礦石提取冶金、鐵礦石燒結球團與直接還原、複合礦加工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富有創新性的科學研究,先後完成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以及霍英東青年基金等項目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56篇次,完成專著2冊,獲2005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教育部首屆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圖書獎、教育部科技發明一等獎、中南五省(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等各項獎勵10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

培養方案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一、人才需求與專業定位

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必然使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長期的人才需求。礦物加工工程專業面向礦產資源利用,面向有色金屬及稀有金屬工業,面向區域經濟,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為有色金屬及稀有金屬工業培養礦物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領導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科學管理方面的高級人才。

二、培養目標與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1、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基本訓練,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和素質高,從事礦物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的生產、設計、教學、科學研究與開發、技術經濟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主要學習礦物(分選)加工和礦產資源利用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生產工藝和設備、實驗研究、設計方法)、套用開發技術、經濟管理、相關的機電及計算機知識等。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系統地掌握教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製圖、機械、電工及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術;

(3)掌握礦物材料科學的基本知識及礦物加工過程的基礎理論和生產工藝知識;

(4)掌握礦物原料燒結球團、直接還原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5)掌握礦物加工工廠設計方法,並具有進行工藝設計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能力;

(6)具有技術經濟分析與組織生產管理的基本能力。

3、培養學生具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堅實基礎,著重傳授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後在多種學科方向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

三、主幹課程和特色課程

主幹課程:工科數學、物理化學、礦物加工工程學、化工原理、鋼鐵冶金學等。

特色課程:資源物料加工科學與工程、藥劑分子設計、表面科學與工程、粉體工程、生物工程的下游技術等。

四、教學安排

理論教學108周,實踐教學41周,考試12周,公益勞動1周,畢業教育及分配派遣1周,計算機集中實踐4周,入學教育、軍訓 3周,假期33周。

五、其它說明

1、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認識實習:包括礦物加工概論課的講授,選廠和鋼鐵廠的參觀和學習;

(2)生產實習:按專業方向分別去選廠、燒結廠實習,收集資料並參加崗位操作;

(3)專題課程設計:掌握工藝流程計算和設備配置的基本方法,增強計算、繪圖能力,分專業方向進行;

(4)畢業實習:深入生產第一線,參加崗位操作、調查研究、收集研究和設計資料,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專業方向進行;

(5)礦物加工實驗及專題實驗:要求學會擬定試驗方案,掌握簡單的設備安裝操作技能,學會進行數據處理,編制實驗報告。

2、學位:礦物加工工程學士學位

3、各類課程比重 必修課、選修課各占總學時的73.9%和26.1%;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各占總學時的24.8%、23.5%和9.8%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約為75:25。

4、工科數學、大學物理設定基本要求課程和考研可選課程,可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要求。

5、將專業基礎課礦物加工工程學設為必修課,使選礦、燒結球團兩個專業方向學生打好相同的專業基礎。

6、選修課一方面設定了與化學、冶金材料相關的課程,以拓寬專業基礎;另一方面設定了按選礦、燒結球團兩個專業方向培養所需的相關課程。

7、學生通過參加指導教師的課題研究自由進行課外科技活動獲得成果,可取得學分,且按此類學分可以取代相應的選修課程學分。

8、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全校性文化素質選修課8個學分。

無機非金屬材料

一、人才需求與專業定位

本專業堅持面向區域經濟、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為有色金屬工業及無機材料工業和區域經濟,培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科學及管理方面的高級人才。專業研究方向除常見的無機材料外,還包括二次資源製備材料技術等。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可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控制和性能改進、非金屬礦物深加工、新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等無機材料工程領域的科研、教學、生產和管理工作。

二、培養目標與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1、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和外語能力,掌握較系統全面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基礎理論知識,經過較強的工作技術和研究能力訓練,能在無機材料結構、無機材料製備等方面從事工藝和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改造、科學研究以及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2、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的基礎理論,掌握無機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專業知識。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包括:

(1)具有較紮實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和一定的人文科學和管理科學基礎。

(2)具有較強的外語聽、寫、閱讀等綜合能力,能及時了解國際國內本專業發展動態和學科前沿。

(3)全面、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主要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加工與製備的專業知識;無機材料產品性能分析、質量控制的技術與技能;無機材料的結構和設計,工藝設計及設備選型的初步能力;具有本專業所需的機械、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4)獲得較好的工程實際訓練,具有本專業所需的工程製圖、計算、測試、文獻查閱、實驗和工藝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包括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自學能力、開拓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堅實基礎,著重傳授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後在多種學科方向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

三、主幹課程和特色課程

主幹課程:物理化學、矽酸鹽物理化學、礦物材料加工學、無機材料性能。

特色課程:礦物材料加工學、粉體加工技術、無機材料結構與設計、新型無機材料導論。

四、教學安排

理論教學109周,實踐教學40周,考試12周,公益勞動1周,畢業教育及分配派遣1周,計算機集中實踐4周,入學教育、軍訓3周,假期33周。

五、其它說明

1、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環節:金工實習2周、認識實習2周、生產實習4周、機械設計和課程設計各2周、綜合實驗4周、計算機實踐4周、工廠設計2周、公益勞動1周、畢業實習3周、畢業設計15周。

2、主要專業實驗

矽酸鹽物理化學、矽酸鹽岩相分析、無機材料加工與性能檢測。

3、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4、各類課程比重

必修課、選修課各占總學時的73.8%和26.2%;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各占學時的24.9%23.6%和9.8%;理論課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約為76:24

5、學生通過指導教師的課程研究或自由進行課外科技活動獲得成果,可取得學分,且此類學分可以取代相應的選修課程學分。

6、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全校性文化素質選修課8個學分。

生物工程專業

一、人才需求與專業定位

21世紀將是生物技術發揮重要作用的世紀。生物技術將廣泛滲透到資源利用、礦物工程與冶金、化工、石油、材料、環境保護、農業、食品、國防等眾多領域,對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將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各國競相優先發展的對象。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缺乏,環境問題由於受到過度開發和人為破壞而變得日益嚴重。傳統產業由於工藝落後且高耗能、低產出和高污染,直接影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的發展,不利於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生物技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和必經之路。因此,優先發展生物技術在我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毫無疑問,生物技術專業各方面的人才將會供不應求。

生物工程專業學制四年,其定位由以下專業發展方向來確定:

資源生物技術與工程

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

生物化工(含天然藥物、生物能源的研究與開發)

套用真菌和藻類(含礦物加工套用、生物功能分子材料和生物藥物研究與開發)

二、培養目標與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生物技術專門人才。需求學生掌握紮實的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實驗技能,在生化製備與分析、微生物檢測、資源開發、發酵工程、環境工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訓練,具備礦產資源與二次資源綜合利用與回收、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生物製藥、生物化工產品的開發等工業套用生物技術的基本技能。同時,了解本專業相關押內外研究進展,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好的計算機套用知識和技能。畢業生可從事生物工程的生產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生物化工、環境保護和相關的企業及政府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設計工作。

三、主幹課程和特色課程

主幹課程:大學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工原理、生物工藝學、生物分析測試技術。

特色課程:環境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發酵工藝學、礦產資源生物提取技術,套用真菌和藻類、環境生態學、生物與化學能源。

四、教學安排

見附表。

五、其它說明

實踐性教學環節

(1)金工實習:掌握金工知識與操作

(2)認識實習:到相關工廠參觀學習,了解相關工廠的生產工藝流程

(3)生產實習:按專業方向到相關工廠實習,了解整個生產、管理過程,參加崗位勞動

(4)專業課程設計:訓練和掌握本專業工藝流程計畫,設計方法

(5)專業實驗(含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環境考察和實驗):掌握專業知識、強化專業實驗技術與技能

(6)畢業實習:到有關工廠調查研究,分析生產過程,收集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資料

(7)畢業論文(設計):完成一項本專業的某一工藝方法的研究、新技術開發或新產品的研製工作,寫出完整的畢業論文。或完成一項有關礦冶工程、工業廢料的生物淨化的工藝設計,包括工藝流程、工藝參數的選擇與計算,工藝設備的選型與技術經濟指標的計算,設計圖紙的繪製。

獲獎情況

獲獎日期 項目名稱 獲獎作者 獲獎名稱 等級 合作者
1996/1/1 中國有色金屬青年科技獎 馮其明 省部級 馮其明
1996/3/1 《燒結球團學》 傅菊英 省部級 姜 濤(2) 朱德慶(3)
1996/3/1 硫化礦浮選電化學 馮其明 省部級 1
1996/3/1 《團礦理論與實踐》 肖琦 省部級 1
1996/3/1 《燒結理論與工藝》 唐賢容 省部級 王篤陽(2) 張清岑(3)
1996/3/1 《磁電選礦》 劉樹貽 省部級 1
1996/7/7 礦石可選性預測專家系統的研究 李松仁 省部級 李松仁、陳松喬等
1997/1/1 拓寬知識面,更新老專業,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邱冠周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含教學、教 胡岳華,馮其明,姜濤,劉新星
1997/1/1 鐵精礦冷固結球團煤基迴轉窯直接還原新工藝及套用 邱冠周 省部級 邱冠周、姜濤等
1997/1/1 硫代硫酸鹽法浸金基礎理論及新工藝研究 姜濤 省部級 姜濤、馮其明等
1997/1/1 《選礦與冶金藥劑分子設計》 王淀佐 省部級 林 強(2) 蔣玉仁(3)
1997/7/7 含銅金礦直接提金基礎研究 姜濤 省部級 姜濤、黃柱城等
1998/1/1 特大型低品位多元素斑岩銅礦選礦工藝研究套用 馮其明 科技進步獎 馮其明等
1998/1/1 燒結生產過程控制專家系統開發與套用 范曉慧 省部級 范曉慧、黃天正等
1998/1/1 大冶鐵礦混凝沉降濃密工藝研究 楊小生 省部級 楊小生等
1998/1/1 硫化鉛鋅礦電位調控浮選研究與套用 顧幗華 省部級 顧幗華等
1998/1/1 鉛鋅硫多金屬硫化礦分選新工藝 顧幗華 省部級 顧幗華等
1998/1/1 鐵精礦冷固結球團迴轉窯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 邱冠周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1 姜 濤等
1998/1/1 硫化礦浮選礦漿電化學 馮其明 青年科技獎 馮其明等
1998/1/1 細粒選擇性凝聚分散與浮選控制的界面力 胡岳華 科技進步獎 邱冠周王淀佐等
1999/1/1 德興低品位硫化銅礦細菌浸出提銅工業化實驗研究 邱冠周 省部級 邱冠周、柳建設等
1999/1/1 第二屆湖南省青年科技獎 胡岳華 省部級
1999/1/1 第二屆湖南省青年科技獎 馮其明 省部級
1999/1/1 鋁土礦選礦脫矽拜爾法溶出新工藝 馮其明 省部級 馮其明、薛玉蘭等
1999/1/1 細粒選擇性凝集-分散與浮選控制界面力理論 胡岳華 省部級 胡岳華、邱冠周等
2000/1/1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黃聖生 省部級 1
2000/1/1 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 王淀佐 國家級 王淀佐、邱冠周等
2000/1/1 冷固結球團迴轉窯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 邱冠周 中國高校技術發明獎 邱冠周、姜濤等
2000/1/1 鋁土礦選礦-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新工藝 薛玉蘭 省部級 薛玉蘭(5) 盧毅平(8)
2000/1/1 教育部首屆青年教師獎 朱德慶 省部級 朱德慶
2001/1/1 放粗鋁土礦選礦精礦工藝 放粗鋁土礦選礦精礦工藝與設備的研究與試驗 歐樂明 省部級 王毓華
2001/1/1 鋁土礦浮選藥劑脫矽研究與工業試驗 歐樂明 省部級 肖金華(2)鄧海波(9) 張國范(10)何平波(11)
2001/1/1 鋁土礦浮選脫矽藥劑研究與工業試驗 薛玉蘭 省部級 盧毅屏肖金華歐樂明
2001/1/1 硫化礦低鹼度浮選新工藝 馮其明 湖南省科技 進步一等 歐樂明(3) 盧毅屏(7) 朱德慶
2001/1/1 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 王淀佐 國家科技進步 邱冠周胡岳華、覃文慶顧幗華等
2001/1/1 冷固結球團迴轉窯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 邱冠周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發明一等 姜 濤等
2001/2/1 礦業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胡岳華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含教學、教材、社科成果) 邱冠周,劉新星,王海東
2002/1/1 低品位銅礦和鋅礦複合催化劑及改良菌種生物浸出新技術 邱冠周 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柳建設 胡岳華 覃文慶 劉新星 張在海 黎維中 徐 競 吳伯增 藍卓越11 周洪波12
2002/1/1 粗粒效應載體浮選理論與實踐 邱冠周 教育部 1 胡岳華 覃文慶 王海東 6 孫 偉13 蔣昊15
2002/1/1 硫化礦浸出專屬菌種的篩選和遺傳改良技術 邱冠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周洪波 黃菊芳 楊 宇 周吉奎 傅建華
2003/1/1 鐵精礦冷固結直接還原 邱冠周 中國圖書獎 姜濤 徐經蒼 蔡汝卓等
2003/1/1 我國銅礦生物提取專屬菌種選育及提銅產業化套用 邱冠周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胡岳華柳建設等
2003/1/2 燒結過程數學模型與人工智慧 范曉慧 國家科技圖書獎 王海東
2003/1/20 高校青年教師獎 顧幗華 其它獎勵
2003/5/1 礦漿電位檢測系列設備的研製 楊英傑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劉新星 蕭良初 黃勝國 李 俠
2003/5/1 鏈篦機—迴轉窯氧化球團焙燒擴大試驗 白國華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梁景晟 陳耀民
2003/9/4 乾燥機改造用於粉體乾燥改性一體化的套用實踐 楊華明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4人
2003/11/16 銅鉛鋅錫細粒浮選新技術——粗粒的載體 邱冠周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胡岳華 王淀佐 馮其明 覃文慶 戴晶平 王海東 伍敬峰 張謙生 黎全 盧毅屏 孫肇淑 楊釗雄 孫偉 方振鵬
2003/11/24 山西鋁土礦選礦脫矽新技術研究 馮其明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孫兆學、盧毅屏、丁安平、歐樂明、李光柱、肖金華、張國范、陳遠道、石濤、王鳳玲、強小平
2004/9/1 礦物加工課程體系整體化與實踐 胡岳華 省部級教學、教材成果獎 邱冠周、姜濤、劉新星等
2004/9/1 生物工程類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夏金蘭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劉新星,柳建設,楊宇,周洪波
2004/9/17 研究生課外實踐的創新模式 楊華明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4人
2004/10/20 大紅山銅礦伴生金銀綜合回收技術開發 馮其明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歐樂明,盧毅屏,肖金華等
2004/12/1 銅鉛鋅錫細粒浮選新技術-粗粒的載體 邱冠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胡岳華、覃文慶、馮其明等
2004/12/1 鋁土礦反浮選技術 胡岳華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王毓華等
2005/5/1 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 柳建設 其它獎勵 王淀佐
2005/5/4 湖南青年五四獎章 顧幗華 其它獎勵 0
2005/9/25 鐵精複合粘結劑球團直接還原法 姜濤 國家技術發明獎 邱冠周、朱德慶等
2005/10/1 百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柳建設 其它獎勵 王淀佐
2005/10/20 鋁土礦反浮選脫矽生產氧化鋁新工藝工業試驗 胡岳華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王毓華等
2005/11/15 中南大學第三屆青年教師"三十佳"教學競賽活動教案 潘建 其它獎勵
2006/7/20 中南大學2006年度優秀班導師獎 鄧海波 其它獎勵 鄧海波(1)
2006/9/1 優秀博士論文 余潤蘭 其它獎勵 邱冠周,胡岳華
2006/9/1 中南大學2005-2006年度本科教學優秀獎 鄧海波 其它獎勵 鄧海波(1)
2006/9/5 2005~2006年度本科生教學質量優秀獎 宋曉嵐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宋曉嵐
2006/9/10 2005-2006年度院優秀教職工 夏金蘭 其它獎勵
2006/9/10 2005-2006年度本科教育質量優秀獎 夏金蘭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2006/10/1 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方法、手段以及考評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周洪波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楊宇、夏金蘭、柳建設、劉新星
2006/10/1 凡口選礦廢水綜合回收利用新技術 胡岳華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孫偉,曹學峰等
2006/10/8 複合納米晶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 楊華明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3人
2006/12/10 難造造球焙燒鐵礦資源製備氧化球團的研究 姜濤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范曉慧, 李光輝,楊永斌等
2006/12/10 銻錫氧化物複合功能粉末的製備新技術 楊華明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5人
2006/12/31 雲南鐵礦資源製備氧化球團研究 姜濤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范曉慧,李光輝等
2007/9/15 2006-2007年度本科教育質量優秀獎 夏金蘭 校級教改(含圖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