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友權

歐陽友權

歐陽友權,文學博士,中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中南大學中國文化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我國第一個文化產業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網路文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18年3月,歐陽友權成為橙瓜《網文圈》雜誌第20期 封面人物。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歐陽友權教授 歐陽友權教授

歐陽友權,湖北竹溪人,高中畢業後在農村當知青5年,擔任民辦教師。1977年恢復高考後首屆考入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後開始高校教學。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四川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93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6年晉升教授,被確定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8年獲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2000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同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招收“文化產業管理”方向博士生,成為我國第一個招收文化產業博士生的博導。2003年被評為中南大學首屆十佳教學名師。2005年獲《文藝報》年度“理論創新獎”, 2006年被評為中南大學首屆十大師德標兵,2007年被評為湖南省教學名師,同年榮獲我國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為湖南省首次贏得這項國家級最高文學大獎。2009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同年被聘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2009年榮獲 湖南省“徳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工作者”稱號, 記湖南省政府一等功。2010年榮獲湖南省第四屆“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稱號,併入選湖南省“新世紀文學湘軍代表人物”。同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的長篇論文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 實現了“文學湘軍”全國文藝評論一等獎零的突破。2011年9月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並被全校研究生評為“我最喜愛的導師”。2011年被聘任為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任文化創意產業副組長,榮獲湖南省2012年度“十大文化人物”稱號 。2012年10月赴澳門講學期間,歐陽友權教授便與澳門城市大學聯合創立了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10月10日在澳門正式成立。2013年10月11日,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正式掛牌 。該研究所在澳門城市大學和中南大學分別設立研究機構,採取雙所長制的管理模式,由李嘉曾教授和歐陽友權教授共同擔任所長 。歐陽友權教授應邀出席了在澳門舉辦的“2013澳門國際文化創意產業高峰論壇”,並被推選為大會副主席。會期,還與英國著名創意產業專家約翰·霍金斯、我國著名學者溫元凱、日本近畿大學專家徐方啟等人一道,被聘為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1998年率領團隊成員成功創辦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中文系,任中文系主任。2002年組建成立文學院,並任文學院院長至今。

科研成果

在學術科研方面,主要從事文藝理論、美學、網路文學、新媒體文化和文化產業研究。其網路文學與新媒體文化研究、文化品牌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產生了廣泛影響。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教育部項目4項,主持省級重大、重點和一般社科項目15項。2003年主持教育部985行動計畫項目《面向21世紀文藝學前沿問題創新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學術月刊》、《北京大學學報》、《光明日報》理論版、《社會科學戰線》、《文藝理論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50餘篇,有5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60餘篇論文先後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中國文學年鑑》、《中國學術年鑑》、《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或摘轉論文20餘篇。出版論著(含主編)30餘部,主編大學教材8部,譯著2部,主編學術理論叢書5套。主編《中國文化品牌報告》9部(2006年起每年1部)等。主編的《文化產業概論》連續被評為“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講的“網路文學創作與欣賞”被評為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主講的“網路文學”、“文化產業概論”被評為湖南省省級精品課,帶領的“新媒體文學教學團隊”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

代表性著作

編譯:

歐陽友權教授 歐陽友權教授

《當代西方文藝批評主潮》(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譯著:

哈迪森《走入迷宮--當代文化的同一性與變異性》(合譯),華岳文藝出版社1988;

巴斯金《薩特論藝術》(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文藝理論與美學著作:

《文學創造本體論》(為作者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文學出版社1993;

《國民素質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藝術的絕響》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文學原理》,南方出版社1999;

《藝術美學》,中南大學出版社1999。

主編文化產業著作:

《文化產業通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文化產業概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三湘朝陽產業》,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

《市級電廣傳媒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長沙文化產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電視頻道專業化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2006:中國文化品牌報告》,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

《2007:中國文化品牌報告》,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

《2008:中國文化品牌報告》,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

《2009:中國文化品牌報告》,中國市場出版社2009;

《2010:中國文化品牌報告》,中國市場出版社2010;

《2011:中國文化品牌報告》,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2012》,文化品牌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2013》,文化品牌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2014》,文化品牌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湖南文化品牌40強》,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主編大學教材:

《文學原理》(第一主編),湖南省高校統編教材,南方出版社1999;

《文學理論》,高等院校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文化產業概論》,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口才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口才學》,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6;

《實用口才訓練》,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社交公關口才》,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文學名著精品賞析――外國現代文學卷》,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網路文學與新媒體文化著作:

《網路文學論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網路文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網路文學本體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為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

《網路傳播與社會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網路文學的學理形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數字話語境中的文藝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網路文學發展史――漢語網路文學調查紀實》,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比特世界的詩學》,嶽麓書社2009;

《數字媒介下的文藝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網路文學詞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網路文學評論100》,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主編人文前沿第一輯:《網路文學與數字文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主編人文前沿第二輯:《新時期文學理論的回顧與前瞻》,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主編人文前沿第三輯:《網路·網路文學·公共空間》,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

主編人文前沿第四輯:《網路與文學變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主編學術理論叢書:

《文學精品賞析叢書》(一套4本),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網路文學教授論叢》(一套5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文藝學前沿叢書》(一套5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網路文學新視野叢書》(一套6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

《新媒體文學叢書》(一套6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網路文學100叢書》(一套7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代表性論文:

1.《數字媒介下中國文學的轉型》,《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2.Chinese Literature’s Transformation and Digital Existence in the New Century(中國文學的世紀轉型與數位化生存),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11年第1期;

3.《網路文學本體論綱》,《文學評論》2004年第6期;

4.《用網路打造文學詩意》,《文學評論》2006年第1期;

5.《網路審美資源的技術美學批判》,《文學評論》2008年第2期;

6.《新媒體與中國文藝學的轉向》,《文學評論》2013年第4期;

7.《論網路文學的精神取向》,《文藝研究》2002年第5期;

8.《數位化的哲學局限與美學悖論》,《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9.《數字傳媒時代的圖像表意與文字審美》,《學術月刊》2009年第6期;

10.《部落格文學的結構體式與創生形態》,《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第8期。

獲獎及榮譽

科研獲獎(省部級以上):

中國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

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

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次。

湖南省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湖南省年度“五個一工程”一等獎1次;

第一屆湖南省文學藝術獎;

教學成果及榮譽:

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

主講的“網路文學創作與欣賞”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

主講的“網路文學”課程獲湖南省精品課(主持人)。

主講的“文化產業概論”課程獲湖南省精品課(主持人)。

領銜的網路文學團隊獲湖南省“新媒體文學”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

主編的《文化產業概論》2006年獲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012年《文化產業概論》再次獲教育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主要榮譽稱號:

1992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9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09年被聘為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

2009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

2011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2005年獲《文藝報》“年度理論創新獎“;

200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記省政府二等功;

2007年獲湖南省教學名師獎;

2009年被評為湖南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記省政府一等功;

2010年獲“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稱號;

2010年被評選為湖南省“文化湘軍代表人物”;

2012年度湖南省“十大文化人物”;

中南大學首屆十大教學名師;

中南大學首屆十大師德標兵;

中南大學本科生首屆“吾愛吾師.我最喜愛的老師”;

中南大學研究生首屆“我最喜愛的導師”。

學科建設業績:

歐陽友權教授(圖前排左一) 歐陽友權教授(圖前排左一)

作為學科帶頭人主持創辦中南大學中文系,任系主任,牽頭組建了中南大學文學院,並首任、連任院長至今。近10餘年來,在中南大學文學院開創了“網路文學研究”、“文化品牌研究”兩個新的學術領域,是這兩個研究團隊的領軍人物和首席專家。作為湖南省網路文學基地首席專家,主持了該領域3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研究成果,其研究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創下了多個第一,被評價為“我國網路文學研究的開拓者”(《文藝報》報導歐陽友權長篇通訊的標題),開創了網路文學研究新學科。作為中國文化品牌中心主任,帶領一個團隊連續9年組織遴選、編撰、主持發布的《中國文化品牌報告》和文化品牌排行榜,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每年5月在深圳文博會主持的中國文化品牌發布活動,多次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報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文化報等多家國家級重要媒體對此予以關注和報導,曾得到中央高層領導的重要批示。其所帶領的中國文化品牌研究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卓有影響的學術活動,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方向對接了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振興文化產業的重大需求,在業界、學界、政界產生了廣泛影響,為基礎人文學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學研產”結合、形成高顯示度的學術增長點探索了新的路徑。 所率領的中南大學文學院有名牌、有名人、有名著、有名師,形成了以新型特色學科“創造一批成果、帶動一個團隊、推助一個學院發展”的“多米諾效應”。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

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

全國網路文學研究會會長;

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全國高校美育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

湖南省網路文學研究會會長;

湖南省高校美育研究會會長;

湖南省文學學會副會長;

湖南省文藝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湖南省美學學會副會長;

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副會長;

湖南省高等教育學位委員會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

湖南省高級人才評審專家;

中國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審;

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創意產業副組長等。

本信息截止時間:2014年2月

中南大學教授

中南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位於擁有星城美譽的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期“985工程”由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湖南省三部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周洪波[中南大學教授]
余潤蘭
張家元
齊勇峰
李玲[中南大學教授]
尉遲俊平
袁明亮
王忠欣
李清平
陳潭
梁習鋒
梁勤儉
王攸欣
曾竹青
彭國元
禹建湘
鄭貞銘
柏定國
任繼昉
潘迪夫
李夏苗
丁新華
侯先絨
吳遠寧
胡光華
印曉紅
譚外元
黨聖元
楊文地
劉志強[中南大學教授]
劉輝修
閻真[作家]
羅會鈞
張全
劉學端
王海東
覃文慶
顧幗華
楊華明[中南大學教授]
王毓華[中南大學教授]
黃柱成
夏金蘭
范曉慧
賀福安
陳文聯[中南大學教授]
朱德慶
馮其明
姜濤[中南大學教授]
胡岳華
肖佳[中南大學教授]
侯合余
宇德明
李豐良
胡曉波
李耀莊
向俊
魏麗敏
盛興旺
尹健[中南大學教授]
楊小禮
張國祥[中南大學教授]
蒲浩
吳小萍
張飛漣
李鈾
趙望達
鄧德華[中南大學教授]
李顯方
蔣麗忠
郭向榮
徐林榮
郭文華[中南大學教授]
戴公連
傅鶴林
黃方林
饒秋華
楊果林
陽軍生
王孟鈞
謝友均
劉慶潭
郭少華
文雨松
冷伍明
李亮[中南大學教授]
彭立敏
張家生[中南大學教授]
王星華
衛軍[中南大學教授]
徐志勝
周朝陽
余志武
張金榮[中南大學教授]
李麗君
肖鐵肩
黃合來
方曉平
成耀榮
江南[中南大學教授]
雷定猷
傅勤毅
楊岳[中南大學教授]
符卓
劉國偉[中南大學教授]
羅意平
史峰
田紅旗
陳治亞
劉愛英
曾長秋
高小康
胡凱[中南大學教授]
劉益才
周乃君
顏峰[中南大學教授]
李立清
曹順慶
趙憲章
彭升
蔣紹堅
鄧喬彬
歐陽文風
聶茂
譚德晶
毛宣國
彭平一
張功耀
吳炫
王岳川
王章華
黃鳴奮
張洪明
黃炎平[中南大學教授]
李春青
劉新星
劉中樹
熊元義
張鐵夫
張衛良
彭小奇
梅熾
周謙
周孑民
張忻
金元浦
周繼承
楊志弘
曾繁亭
熊呂茂
歐陽友權
徐岱
葉柏龍
歐陽宏生
唐作藩
劉寶琛
鄧啟紅
周萍
廖勝明
劉澤民
王兆鵬
朱立元
劉俐俐
蔣述卓
丁蕙
譚希培
馬龍潛
王兆勝
徐筠
陶東風
周集中
任偉新
曾慶元
陳望衡
吳思敬
歐陽國忠
周流溪
韓少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