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藻

巨藻

巨藻為褐藻門(Phaeophyta)海帶目(Lamiaariales)巨藻科(Lessoniaceae)巨藻屬(Maerocystis)。其個體長達一百多公尺,因而稱為巨藻。成熟的巨藻一般有70米~80米長,最長的可達到500米。巨藻用途:巨藻可以用來提煉藻膠,製造五光十色的塑膠、纖維板,也是製藥工業的原料。巨藻特點:巨藻生長很快,在適宜的條件下,一棵巨藻每天可生長30厘米~60厘米,全年都能生長。一年裡一棵巨藻可長到60多米。在春夏之際,只要水溫適宜,它每天可以生長2米左右,每隔16天~20天體積就增大一倍。這種速度,不論在陸地還是在海洋,所有其他植物都望塵莫及。所以巨藻不論在長度上,以及在生長速度上,都可稱得上是“世界之最”了。巨藻的養殖:養殖巨藻每3個月收割一次,一年可以收割3次,畝產可達50噸~80噸。巨藻的壽命一般在4到8年之間。最長壽的巨藻可以生長12年。巨藻可以在大陸架海域進行大規模養殖。

基本信息

分布情況

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屬冷水性海藻。孢子體長達幾十至百米以上,固著器由數回叉狀分枝的假根組成,呈圓錐狀,莖直立,圓柱形,靠近基部數回叉狀分枝 ,葉片偏於一側排列在莖上,由於莖扭曲而呈螺鏇狀。成熟的葉片不分裂,略隆起。邊緣有鋸齒;葉柄短,葉的基部具有亞球形或紡錘形的氣囊。孢子囊生在藻體基部的孢子葉中 ,孢子葉開始全緣,後來從基部到頂端分裂成相等的兩部分 ,經4~5次分裂後形成較窄的線形葉,孢子囊散布於孢子葉整個表面。配子體微小,生活史為孢子體發達的異形世代交替。有3種分布於美洲西部以及大洋洲、南非沿岸。可食用或作飼料,並可提取褐藻膠、碘、甘露醇或製造甲烷。中國於1978年從墨西哥引進,曾在青島海域栽培

自阿拉斯加經加拿大、美國至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力、秘魯和南非等地。中國只有引進的巨藻1種 ,已在山東長島縣落戶。

植物

巨藻屬於褐藻類,它們是藻類王國中最長的一族。大多數巨藻可以長到幾十米,最長的甚至可以達到200米到300米,重達200公斤。靠1米多長的固著器將藻體固定在礁石上。巨藻的中心是一條主幹,上面生長著100多個樹枝一樣的小柄,柄上生有小葉片,有的葉片長達1米多,寬度達到了6厘米到17厘米寬。葉片上生有氣囊,氣囊可以產生足夠的浮力將巨藻的葉片乃至整個藻體托舉起來。這些氣囊有規律的排列在葉片上主葉脈的兩側。 在巨藻生長茂盛的地方,巨大的葉片層層疊疊地可以鋪滿幾百平方公里的海面。巨藻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適宜的條件下,每棵巨藻一天內就可以生長30到60厘米。一年裡,一棵巨藻可以長到50多米。生長在熱帶的巨藻全年都在生長,海邊的以採集巨藻為生的漁民們每年可以收穫三到四次。巨藻的壽命一般在4到8年之間。最長壽的巨藻可以生長12年。如果每公頃海面種植1000棵巨藻,那么每年可以收穫新鮮的巨藻750到1200噸。巨藻原產於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澳大利亞、紐西蘭、秘魯、智利及南非沿岸都有分布。我國科學家在1978年從墨西哥把巨藻引進我國。目前,巨藻養殖已經在我國沿海地區獲得成功。從此,我國海水養殖的藻類中又增添了一個生力軍。

褐藻門(Phaeophyta)游孢子綱(Phaeosporeae)海帶目(Laminariales)巨藻科(Lessoniaceae)巨藻屬的統稱。該屬有 3種:M.pyrifera、M.inte 見圖

生物學特性 巨藻的生活史由孢子體和配子體兩個明顯不同的世代組成。當成藻藻體即孢子體成熟時,孢子葉表面產生大塊隆起的、由葉片表面細胞分化而成的孢子囊群,每個囊內有32個游孢子,每平方毫米的孢子囊群可放散游孢子 3.5×

巨藻喜生長在水深流急的海底岩石上,垂直分布於低潮線下5~20米。在透明度高的水域,其著生深度可達30米,以18~20米處生長最茂盛。其生長最適水溫為8~20℃。在適宜條件下,藻體日增長度可達 50厘米,藻體成熟的年齡為12~14個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沿海藻場,由於水溫適宜,一年四季都有成熟的孢子葉,其繁殖盛期在夏秋之交,中國海區生長的巨藻孢子體能耐受的溫度上限為23~24℃,孢子葉發育的適溫上限為20℃。配子體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3~20℃,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3~17℃,配子體和孢子體生長發育的最適光強為2000~3000勒克斯。

增殖和養殖

增、養殖所用苗種一般採用人工方法培育。美國以有機玻璃板或塑膠薄膜作為孢子附著基,采孢子後在室內用斜面流水法培育,培養到胚孢子體然後即剝離並下海播種進行增殖。中國培育巨藻夏苗是以紅棕繩為基質,采孢子後在室內培養到幼孢子體長1~2厘米時,即移往海上用浮筏繼續培育。秋苗則以石塊和竹片為育苗基質,采孢子後在海上用浮筏培育。這兩類苗種的培育技術,都能達到高密度、大個體的要求。

增殖可採用人工大量培養幼孢子體向海底投放的方法進行,投放期為冬季和早春季節。用石灰水殺死掠食巨藻的海膽,或在藻場放養吃食海膽的海獺,都有增殖效果。中國則把人工培育的幼藻綁在石塊或水泥砣上投放于海底,投石區用網圍護,以防海膽危害。春季投放體長1米左右的幼藻,到夏季體長可達10米。

養殖還處於試驗階段。美國用塑膠架和塑膠繩組成三角形和傘架形養殖筏作為巨藻的著生基質,將筏置於深海的上水層,並用水泵吸取海底的富營養海水供巨藻吸收。中國則採用潛繩法,即以塑膠綆繩為基質附以巨藻幼藻,將綆繩兩端固定於海底,使綆繩與海底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方法簡便,並能依透明度大小調整培育水層。春季投放幼藻,到夏季收割,每棵鮮重可達1.5~3.0千克。收割時從船上放下收割器,在水下1.2米處割斷藻體,然後通過傳送帶輸入船艙。按時收割有利於陽光透射到水下的藻體上,促進光合作用而加速幼柄的生長。新的柄及葉片能很快長至水面。一般每隔3~4個月收割一次。

主要價值

是化工、能源、醫藥等領域的重要原料。

巨藻體內80%是水分,並含有鉀和碘等,因此可以提取多種化工原料。將巨藻的植物體粉碎,加入微生物發酵幾天后,每1000噸原料就可產生4000立方米以甲烷為主的可燃性氣體,轉化率達80%以上,利用這種沼氣作原料還可製造酒精、丙酮等。用巨藻作為蛋雞飼料添加劑產出的高碘蛋含碘量可增加十幾倍或幾十倍,效果優於海帶。其褐藻膠含量與海帶相近,具有重要工業價值。又由於含有胺基酸及微量元素,美國學者SEIFERT G.L報導,用之治療產婦貧血,可使血色素提高至12g,有效率為85%,還能降低感冒發病率,對縮短病程和緩和症狀有 著奇特功效。此外,對提高老年人的體力和抗疲勞也能起到良好作用。

【藥名】巨藻

【別名】海藻王

【漢語拼音】ju z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rocystis pyrifera(L.)Ag.

【功效】緩解心絞痛

【科屬分類】巨藻科

【主治】高膽固醇;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症;氣管炎;哮喘等

【生態環境】生於低潮帶以下數十米深的岩石上。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我國於1978年從墨西哥引進,已在大連、山東長島等海域養殖成功。

【動植物形態】藻體巨大,褐色,長可達70-80m,最長可達100m以上,具有粗繩狀的莖狀舌柄,近基部長出2-3次雙叉分枝,分枝細長,柄的直徑約1-2cm,有韌性,可彎曲。分枝上側生很多葉片,呈互生或螺鏇形葉序,葉片長3-5m,寬10-25cm,表面常凹凸不平具皺褶,邊緣具鋸齒狀突起。分枝的頂生葉片,常自葉基開始向葉尖作不規則分裂,而生成新的側生葉片。成熟的葉片,具一短柄,柄基部為一紡錘形或類球形的氣囊,直徑約2-3cm,長5-7cm。葉間距離為0.7-50cm,越接近海面則距離越小,分枝的伸展由於具有許多氣囊而能漂浮海面。藻體成熟時,在基部簇生帶狀孢子葉片,長30-60cm,寬2-6cm,葉柄無氣囊,因產生孢子囊群而表面大塊隆起。固著器大,由鉤形的多次二叉分枝狀假根組成。

【出處】《中華本草》

巨藻的價值不僅是提取碘、膠、醇的廉價原料和家禽、家畜以及某些魚、貝類的輔助詞料, 它的生殖區還是天然的海藻魚礁, 能為魚、貝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索餌場所,促進魚類資源的增殖。它們生機旺盛, 身闊體長, 冠蓋漂浮水面, 誘引得魚、蝦、海參、海膽、鮑魚等海生物爭相前來索餌棲息。

種子植物百科(一)

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種類,世界上已分化出20餘萬種,是現今地球表面綠色的主體。

海水藻類植物

藻類植物的一門。褐藻門現存約250屬,1500種,絕大多數海產。紅藻門約有760屬,4410種,絕大多數海產。綠藻門本門約8600種,少數產于海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