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根江蘺

芋根江蘺

芋根江蘺的藻體直立,叢生,圓柱狀,5~10cm高,1~2mm寬;栗紫色或肉色,新鮮時為肉質的軟骨質,乾後較軟。生長在有淡水流入的平靜內灣中,中潮帶泥沙灘上的貝殼或石塊上。

基本信息

概述

芋根江蘺(Gracilariablodgettii)為紅藻門(Rhodophyta)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蘺科(Gracilariaceae)江蘺屬(Gracilaria)下的一個種。
芋根江蘺的藻體外形芋根江蘺的藻體外形

模式標本產地:

美國佛羅里達群島的基韋斯特島。
芋根江蘺的囊果切面觀芋根江蘺的囊果切面觀

形態特徵

藻體直立,叢生,圓柱狀,5~10cm高,1~2mm寬,主幹不明顯,但有時可以找出;固著器小盤狀;分枝繁多,不規則的互生或偏生,偶有叉分,分枝基部特別是小枝基部驟然地縊縮芋根
芋根江蘺的藻體縱切面芋根江蘺的藻體縱切面
江蘺的細部結構圖(12張),常形成極小的柄,枝端尖細;藻體栗紫色或肉色,新鮮時為肉質的軟骨質,乾後較軟,製成的臘葉標本不完全附著於紙上。[1]藻體內部構造:由髓部和皮層組成,髓部的細胞大而不規則,有角,徑500~615μm、壁薄,2~5μm;皮層細胞2~4層,外部細胞較小,6.6~16.5μm×3.3~9.9μm,卵圓形,含色素體,它們或多或少的背斜排列,內部的內皮層細胞1~2層,為不規則的卵圓形,徑約在40μm左右;體表膠質層厚約3.3~6.6μm;皮層和髓部的界限較明顯。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玫瑰紅色,位於皮層細胞中,散生在藻體各處,表面觀為圓形或卵圓形,徑30~33μm;橫切面觀多卵圓形,成熟囊的大小為30~40μm(可達56μm)×23~33μm;孢子囊周圍的皮層細胞發生變態。囊果顯著地突出於體表面,約在1mm上下,球形,亞喙狀,基部略縊縮;切面觀中央有一融合胞,大小約166μm×44μm,其上生有由薄壁細胞組成的產孢絲;果孢子囊圓形或卵圓形,徑23~33μm,具有明顯的星狀中心體;在產孢絲與囊果被之間有明顯的吸收絲聯繫;囊果被由8~11層細胞組成,厚100~132μm,表層細胞1~2層,呈角圓的狹長方形,內部細胞圓至長圓形,胞壁不明顯,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排成縱列,最裡面的3~4層細胞為圓至橢圓形,常不完整,有破碎現象,胞壁尚明顯;囊果頂端有一小的開口。精子囊窠散生在藻體皮層中,淺坑狀,屬“T”型,囊案23~30μm深,13~33μm寬,頂端有一開口,精子囊無色透明,反光強,散生於囊窠底部。

習性

生長在有淡水流入的平靜內灣中,中潮帶泥沙灘上的貝殼或石塊上。

產地

中國福建省,台灣省,廣東省及海南省。日本,美國,加勒比海,澳大利亞,巴西。

海水藻類植物

藻類植物的一門。褐藻門現存約250屬,1500種,絕大多數海產。紅藻門約有760屬,4410種,絕大多數海產。綠藻門本門約8600種,少數產于海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