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絲藻

皮絲藻,藻體粘滑,肥厚多汁,暗褐色至暗紫色,叢生或單生,生於潮水激盪的中潮帶的岩石上。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皮絲藻
拉丁名稱 Dermonema virens
英文名稱 \
地方名稱 \
中文門名 紅藻門
拉文門名 RHODOPHYTA
中文綱名 紅藻綱
拉文綱名 Rhodophyceae
中文目名 海索麵目
拉文目名 NEMALIALES
中文科名 皮絲藻科
拉文科名 Dermonemataceae
中文屬名 皮絲藻屬
拉文屬名 Dermonema
地理分布 中國的廣東,海南,台灣及香港。國外分布:日本,菲律賓,斯里蘭卡,南印度。

形態特徵

藻體直立,高約2~6cm,直徑1~3.5㎜,軟骨質,肥厚多汁,黏滑,不含石灰質。一般呈棕褐色或黃褐色,乾燥後變為黑褐色。藻體單生或叢生,主枝呈圓柱形,2~4回叉狀分枝,其末端具反覆叉狀小分枝,有部分藻體密生絨毛的小短枝。固著器盤狀。藻體內部呈多軸型,髓絲縱走,髓部細胞圓柱形,壁厚直徑5~15μm。兩端呈喇叭形或鈍圓形。同化絲常由髓絲末端膨大處或靠近兩末端處生出,一般2~3回叉狀分枝,少數4~5回,形成皮層。同化絲一般由3~6個長柱形細胞組成。其頂端細胞鈍頭形回水滴形,大小為8~13μm×15.8~31μm,常見有毛。基部細胞膨大,長柱形,少數為囊狀或球形,大小為7.5~12.5μm×17.5~42μm 。根樣絲由基部細胞產生,直徑3~6μm。雌雄異體。精子囊枝著生於同化絲的頂端細胞下位第一、第二、第三細胞處,呈叉狀,精母細胞柄狀,每個精母細胞產生1~4個精子囊,大小4μm×6~8μm。果胞受精後,直接向側面或向上長出原始產孢絲細胞,然後繼續分裂形成放散式的產孢絲,蔓延穿插於皮層的營養細胞之間。成熟的產孢絲末端膨大形成果孢子囊,呈棍棒形,長橢圓形或卵形,直徑5~13μm,長15~35μm。果孢子宿存。

生活習性

生長在中、高潮帶的岩石上,每年2~3月份為成熟期。
繁殖習性 \
產地 \
分布分類 海水

藻類(二)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海水藻類植物

藻類植物的一門。褐藻門現存約250屬,1500種,絕大多數海產。紅藻門約有760屬,4410種,絕大多數海產。綠藻門本門約8600種,少數產于海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