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工業心理學(industrialpsychology)是套用於工業領域的心理學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為規律及其心理學基礎,其內容包括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人事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等等。過去許多工業心理學家都是從實驗心理學研究轉向工業心理學的,從經典的心理物理法、反應時學習心理,到當代的認知心理學、信號覺察論等,都對工業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本信息

理論概述

許多心理學學派都對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的理論作出過貢獻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強調的知覺的形與基,在工業心理學的數符辨認、圖形識別及服裝設計中都是必須考慮的條件。其頓悟學說以及勒溫的行為依賴於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理論,更為管理心理學開闢了廣闊的前途。

現代心理學的目的觀,已從機械論中解放出來,它注重於行為的目的性和計畫性。程式理論對工業心理學的作業理論也起著深遠的啟迪作用;從馮特的普通心理學派生出了差異心理學後,高爾頓又用常態分配來描述個體差異。

為深究差異的原因,高爾頓研究了父母對子女的遺傳,提出了回歸的概念。從相關到因素分析以及方差和協方差的實驗設計,都成了工業心理學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如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也影響著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方向。

研究發展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王重鳴教授-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工業組織心理學博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潛艇的出現以及軍隊裝備的機械化,促進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戰後美國總結了大戰期間的工作經驗,並在軍工、民用工業中廣泛加以推廣,人的因素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在管理方面由於霍桑實驗等的推動,發展為更廣泛的行為科學研究。

英國為解決工人因加班加點趕製戰爭物質而出現的疲勞問題,成立了疲勞研究部。1922年該部改屬國家醫學委員會。劍橋大學教授邁爾斯在倫敦成立了工業心理研究所,為企業及各種諮詢工作服務。美國參戰動員了200萬人,為甄別兵種進行了大規模的智力測驗。此後人事心理學就成為最廣泛的研究課題。許多國家都利用工業心理學為戰爭服務。

中國在工業心理學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晚。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張耀翔曾作過關於商店招牌的調查;1935年,中央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著手從事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陳立、周先庚等曾在機車廠進行勞動環境,庫存管理以及疲勞的實驗研究。對紡織業的室溫、照明和擇工測驗等實際問題也進行了研究。這些工作後因日本侵華戰爭而中斷。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心理學研究有了較快的發展。50年代,陳立等進行了紡織工訓練等研究;李家泊、徐聯倉等開展了事故防止、操作合理化、民眾發明創造等研究;60年代,曹日昌荊其誠等進行了電站中央控制室設計的心理學研究;曹傳辭朱祖祥等進行了航空工程心理學研究;李家治、徐聯倉等進行了信號的信息分析等工作。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操作的研究也在變化。早期如泰勒的工作時間研究,吉爾布雷思和吉爾布雷思夫婦的動作分析,以及後來關於傳送帶生產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業心理學中的經典性工作。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有關人如何適應於新的生產方式的研究將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從機械工業過渡到自動化生產後,人遠離被操縱的對象,監控成為人的主要操作方式。今後這方面的問題將變得更為重要,並成為綜合性的研究課題。它包括新型儀表的設計、人員的特殊訓練和選拔以及工作制度安排等。

在生產條件下,人與機器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互相適應,是保證一個大系統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工程心理學在這方面作出過不少貢獻。把認知心理學的成果及客觀分析人的心理過程的方法,套用於解決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大型國防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的趨勢是把人機系統擴大為人-機-環境-社會這樣的更全面的系統。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套用,人與計算機的互動作用將是今後工業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工作環境是否適合於保證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適,並保證生產的高效率,是工業心理學的中心問題之一。這方面的研究,就是工作生活質量的內容。它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的關心。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普諞提高,人們不僅要求工作環境能適合生理上的需要,而且日益重視工作者心理上的需要。例如,重視工作內容的豐富化和擴大化,減少簡單、重複的勞動,提高工作本身對人的意義,增加工作者的滿意度等。

研究效果

現代管理者應該善於為組織確定目標,協調組織內部的關係(如增強歸屬感、凝聚力),改善組織外部的聯繫(如加強溝通與協調),並注重採用組織開發的技術,使一個企業、一個單位具有組織自我完善的能力。但是,這些工作難以由組織本身來進行,社會化的諮詢機構將越來越多地參與改進組織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說,組織系統將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這將成為工業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美國已將傳統的工業心理學稱為工業組織心理學。

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將改變人在生產中發揮作用的方式,但並不能排除對生產的參與,而且隨著生產技術工藝的改進,人的作用將變得更為突出,對人的素質要求也將更高。工業心理學今後在提高人的激勵水平,改善培訓方法,對人進行科學的評價和選拔任用,以及職業的設計和人事安排等方面,都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工業心理學也將為科學地制定有關人事管理的制度提供依據。

不斷提高的個人和社會消費需要是生產發展的內在要素。研究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需求對於發展生產有重要意義。今後,服務行業將成為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工業心理學將在滿足人的興趣愛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勞動將成為一種藝術,它不僅有使用價值,而且可以滿足美的需要,人的發明創造才能將普遍得到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最後會逐步得到實現,工業心理學對此必將做出貢獻。

工業分類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心理學圖

1、原料指向型工業:這類工業主要指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加工後體積與重量大大減少而價格又低廉的工業。使用這類原料的工業企業多把工廠選擇在原料的產地。節省運費,減少損失。這類工業即原料指向型工業。例如,甜菜製糖廠(制1噸糖一般需要8噸甜菜作原料)、甘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水產品、水果等容易腐爛、不能久貯,如要制罐頭,更需就地及時加工)等。

2、市場指向型工業:這類工業主要指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或加工後成品體積增大又不便運輸的工業,此類工業企業,多以靠近其銷售地建廠。節省了運費,降低了成本。例如飲料廠,其成品體積比原料大,運輸中又易損耗,空瓶裝上液體物質後,重量又增加很多。故就地銷售較好。類似的工業還有家具廠(成品)、印刷廠食品廠等。

3、動力指向型工業:這類工業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企業為降低成本,把工廠建在能源供應量大的地方。例如,有色金屬冶煉廠。一個年產10萬噸精鋁的煉鋁廠,就需要有20萬~40萬千瓦的發電廠相配合,所以這類工廠多建立在電力生產成本低的大小電站附近。

4、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這類工業主要指需要勞動力的數量多,但技術要求不高,工人很快可以掌握生產要求,這類產業的勞動者工資低,對生產成本增加不多,而對利潤的比例提高有很大作用。這類工業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例如,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製鞋等工業。

5、技術指向型工業:這類工業主要指對生產技術要求高,必須經過嚴格訓練,具有一定水平,並適合操作機器的工人才能上崗生產的企業。這類企業要求工人素質較嚴,其內部生產分工很細,專業化很強,技術要求很高。這類工業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例如電子製造工業、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工業及其研發基地。

集體效能感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心理學圖

集體效能感是指團體成員對於團體成功地完成特定任務或取得特定水平成就的能力的共同信念,其測量方法主要有自我效能感總和法、個體評估平均法和團體討論法等三種。在影響效果方面,集體效能感可以有效地預測績效以及其他一些工作態度和行為變數,但過高的集體效能感也會產生負面作用;在影響因素方面,團體規模和團體間競爭等團體內外部因素均能顯著影響集體效能感,並且目標設定訓練等干預措施也能顯著提高集體效能感。文章最後指出未來的研究有必要加強對新型團隊中的集體效能感、集體效能感的動態變化等五方面問題的探討。

在Bandura於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之後,學者們採用各種研究方法對這一構念的影響因素、影響效果及干預策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所得出的研究結論也在各實踐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套用。然而隨著工作小組和團隊日益普遍地套用於各類組織,小組或團隊層面的效能感問題也逐漸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Bandura又提出了集體效能感(collectiveefficacy)的概念,並於90年代開始對集體效能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整合和闡釋。如今,有關集體效能感的問題已逐漸成為效能感理論以及教育社區政治運動、工業與組織行為等相關套用領域中新的研究熱點。

同名書籍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書名:《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作者:DuaneP.Schultz等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譯者:時勘

ISBN:7501942781頁數:版次:1-1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美國的綜合大學非心理學專業的商學院、社區學校提供的一本工來與組織心理學的入門教材,內容新穎,基礎全面。它是在北美、歐洲使用廣泛的教科書之一。本書新內容包括公平就業法規的失敗,基因測試帶來的歧視、種族歧視、管理者就業指導、職業的自我管理、組織公平、職業健康心理學、家族辦公和辦公旅店化的安全問題。更詳細了解詞書請參見:《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心理學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