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其誠

荊其誠

荊其誠(1926.3.3~2008 .9.28),心理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推動中國心理學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傑出代表人物。 荊其誠,1947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心理學,1950年獲輔仁大學人類學研究院碩士學位。1984-1989年間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1991年,成為首批獲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的學者之一,1999年獲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 ,2004年被選為中國心理學會的會士。 荊其誠在視知覺、顏色測量、航空心理及心理學體系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6年3月,出生於瀋陽,幼年遷居北平。

1942年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心理學系,1947年獲教育學士學位。

1947年大學畢業後,繼續在輔仁大學人類學研究院就讀,兼任心理學系助教。

1950年獲碩士學位後,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籌備處工作。

1951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後,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1978年,出席了澳大利亞心理學會的年會,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早接觸西方心理學的中國心理學代表團的成員。

1979年,作為中美建交後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國大陸心理學家,荊其誠又到美國紐約出席了美國心理學會的年會,並在會上作報告。之後,他在美國密西根大學講學和工作一年。在此期間,他訪問了美國科學院、美國科學基金會、美國心理學會,以及十餘所美國大學,結識了眾多的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向他們介紹了中國心理學的成就。

19世紀70年代末,參與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心理學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創建工作,並擔任該系的副主任。

1980年秋,隨團參加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並和陳立一起作為中國代表出席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經投票,一致同意中國心理學會作為第四十四名國家會員加入國際心聯。

19世紀80年代初,參與了中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項目——創建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的談判與啟動活動,成立了中國兒童發展中心,並任該中心的第一任副主任。

1980年以後的十餘年中,荊先生與各國心理學家進行了廣泛的交往,先後訪問了英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瑞士、澳大利亞、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

1984年,被當選為國際心聯的執委,在連續擔任兩屆執委後,於1992年當選為國際心聯副主席,任職到1996年。

1995年,荊其誠在廣州主持國際心聯的亞太地區心理學大會。

1996年國際心聯表決通過由中國心理學會於2004年在北京承辦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荊其誠擔任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主席。同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 (後改稱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2004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8屆國際心聯大會。為此,國際心聯推選荊其誠為終身榮譽執委,並授予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特殊貢獻獎狀。

2005年,台灣輔仁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學位。

2006年,《荊其誠心理學文選》編輯出版,薈萃了荊其誠自20世紀中葉至今約半個世紀發表的40篇論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心理學發展不同階段的時代特色。

2008年9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82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荊其誠與同事一起親自設計和製造實驗儀器,運用獨創的方法進行有關知覺的現場和實驗室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結果。此外,還與同事和西蒙(Herbert A. Simon)教授等合作,在中國最早開展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荊其誠在國內開展色度學研究,和同事們就完成了一系列大小和距離知覺的研究,揭示了雙眼距離知覺恆常性的調解規律 。

20世紀80年代,荊其誠進行了視覺功能和顏色視覺的研究 ,與王大珩院士主持完成《中國顏色體系》課題,對於中國照明標準和中國顏色體系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從事中國獨生子女心理發展及認知發展的跨文化研究 ,對中國獨生子女進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及其對中國人口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對中國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社會化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荊其誠從事視知覺及心理發展研究,先後三次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79、1980、1995),發表百餘篇論文,出版十餘部專著,如《中國顏色體系研究》、《色度學》 (截至2009年,被EI、CSCD等刊物引用達900 次。 )、《人類的視覺》、《中國大百科全書》等。

主要著作(部分)
作者題名出版社年份
荊其誠《馮特和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派的理論基礎》科學出版社1958
荊其誠主編《飛行教學過程的心理分析》空軍第六航空學校1961
荊其誠、焦書蘭、喻柏林、胡維生《色度學》科學出版社1979
荊其誠《現代科學技術詞典(上下冊)》心理學名詞編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潘菽主編、劉范、荊其誠、徐聯倉副主編《人類的智慧型》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荊其誠、林仲賢《心理學概論》科學出版社1986
荊其誠、焦書蘭、紀桂萍《人類的視覺》科學出版社1987
荊其誠《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 -- 普通心理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荊其誠《現代心理學發展趨勢》人民出版社1990
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潘菽、荊其誠《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王蘇、林仲賢、荊其誠《中國心理科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高雲鵬、荊其誠《開發自我 --- 腦、社會和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荊其誠《中國心理學會80年(1921-200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學術論文(部分)
作者題名期刊年份
楊玉芳;張侃;王登峰;周曉林;樂國安;林崇德;荊其誠;高文斌;王二平;傅小蘭;許燕;孫向紅;劉正奎;促進心理和諧,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心理學界召開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心理學報2007
荊其誠;張厚粲;徐聯倉;沈德立;林仲賢;陳永明;匡培梓;朱祖祥;車文博;張侃;董奇;樂國安;沈模衛;楊玉芳;林崇德;傅小蘭;韓布新;朱瀅;王登峰;蘇彥捷;舒華;申繼亮;金盛華;楊麗珠;劉華山;游旭群;趙國祥;李揚;中國心理學的未來發展——中國心理學會會士論壇心理學報2006
荊其誠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名譽主席荊其誠教授的賀辭心理科學2005
荊其誠,張航時代精神與當代心理學心理科學進展2005
荊其誠,孫宇浩兒童發展的跨學科研究科技導報2003
周國梅,荊其誠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心理科學進展2003
荊其誠,傅小蘭懷念西蒙教授心理學報2001
荊其誠,楊玉芳一位獲諾貝爾獎的博學大師——賀伯特.A.西蒙院士科技導報2001
江新,荊其誠句法和語義在漢語簡單句理解中的作用心理學報1999
宋合義,荊其誠英文手寫體字元、字詞識別動態特徵的研究現狀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
宋合義,荊其誠英文手寫體字詞識別中動態特徵作用的研究現狀人類工效學1998
王大珩,荊其誠,孫秀如,林志定,張家英中國顏色體系研究心理學報1997
宋合義,荊其誠英文手寫體字元、字詞識別中靜態特徵的作用的研究現狀心理科學1997
宋合義,荊其誠英文手寫體字元、字詞識別研究的現狀心理學動態1996
孫秀如,林志定,張家英,林仲賢,荊其誠,郭淑琴中國人眼對表色色差辨別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1996
孫秀如,林志定,張家英,林仲賢,荊其誠中國人眼對非彩色系表色色差辨別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1995
傅小蘭,荊其誠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關係心理學報1994
范存仁,萬傳文,林國彬,荊其誠西安市小學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個性品質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1994
焦書蘭,荊其誠,朴大植,陳遐舉明視條件下人眼對低頻間斷光的亮度感覺心理學報1993
紀桂萍,荊其誠,焦書蘭獨生與非獨生兒童的認知成績的比較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1993
王大珩;荊其誠;孫秀如;林志定;林仲賢;國旗國家標準的研製心理學動態1992
焦書蘭,紀桂萍,荊其誠獨生與非獨生兒童認知發展的比較研究(廣州市)心理學報1992
孫秀如,林志定,荊其誠,林仲賢中國國旗顏色標準的優選色度及寬容度心理學報1991
喻柏林,張武田,荊其誠,彭瑞祥,張國駿,H·A·西蒙中英文語言材料的短時記憶容量心理科學通訊1990
孫秀如,林仲賢,荊其誠,李亞璋中國人眼白—黑系列明度等級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1990
荊其誠中國心理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心理科學通訊1990
Herbert A.Simon,荊其誠再認、思維和學習的信息過程(續)心理科學通訊1989
Herbert A.Simon,荊其誠,羅春榮再認、思維和學習的信息過程心理科學通訊1989
張華忠,荊其誠照度和對比度對於視覺顯示終端視覺功能的影響心理學報1988
荊其誠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IUPsyS)執委會在北京召開心理學報1988
荊其誠日本心理學會第51屆年會心理學報1988
喻柏林,荊其誠,司馬賀漢語語詞的短時記憶廣度心理學報1985
荊其誠雙眼視覺的心理物理學心理科學通訊1985
荊其誠 ,張厚粲出席第23屆國際心理學會議及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IUPsyS)代表大會情況心理學報1985
焦書蘭,荊其誠,張武田不同時相日光下顏色的恆常性心理學報1984
喻柏林,焦書蘭,荊其誠,張增慧國際照明委員會1960年均勻色度標尺圖上等溫線的有效長度的視覺研究心理學報1984
司馬賀,荊其誠關於心理學的發展道路和展望心理學報1983
荊其誠,焦書蘭我國的感覺和知覺的研究心理科學通訊1983
荊其誠心理學發展的道路心理科學通訊1982
虞積生,方俐洛,荊其誠,孫百華對所謂“天眼通”進行鑑定的實驗報告心理科學通訊1982
荊其誠,張增慧,焦書蘭,喻柏林CIE標準照明體A、D_(55)、D_(65)、D_(75)色度點的顏色匹配和允許範圍光學學報1982
荊其誠英國、法國心理學概況心理學報1981
喻柏林,焦書蘭,荊其誠,張增慧國際照明協會1960年均勻色度標尺圖的均勻性心理學報1981
喻柏林,焦書蘭,荊其誠,張武田不同光源對視覺辨認的影響心理學報1980
荊其誠,張增慧,喻柏林,焦書蘭,鄭鴻祥雙積分球目視色度計科學通報1980
喻柏林,焦書蘭,荊其誠,陳永明照度變化對視覺辨認的影響心理學報1979
焦書蘭,荊其誠,喻柏林視場亮度變化對視覺對比感受性的影響心理學報1979
徐聯倉,荊其誠,李心天澳大利亞的心理學研究心理學報1979
喻柏林;荊其誠;光源的色溫和CIE標準光源國外計量1977
曹日昌 ,李家治 ,荊其誠 ,張增慧 ,虞積生 ,封根泉 ,朱祖祥對弱電集中控制電站信號顯示的工程心理學意見心理學報1966
荊其誠 ,彭瑞祥 ,方芸秋 ,林仲賢對象在不同仰俯角度的大小判斷心理學報1963
荊其誠 ,陳仲庚 ,汪興安西德心理學概況心理學報1962
荊其誠,葉絢運動知覺閾限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1957
Jing,Q.C.,& Fu,X.L.Modern Chinese psychology: Its indigenous roots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1
Hedden,T.,Park,D. C.,Nisbett,R.,Ji,L.-J.,Jing,Q.C.,& Jiao,S. L.Cultural variation in verbal versus spatial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Neuropsychology2002
Yoon,C.,Feinberg,F.,Hu,P.,Gutchess,A.H,Hedden,T.,Chen,H.,Jing,Q.,Cui,Y.,& Park,D.C.Category norms as a function of culture and age: Comparisons of item responses to 105 categories by American and Chinese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2004
Gutchess,A.,Yoon,C.,Luo,T.,Feinberg,F.,Hedden,T.,Jing,Q.C.,Nisbett,R.,& Park,D.C.Categorical organization in free recall across culture and ageGerontology2006

人才培養

荊其誠於20世紀70年代末參與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心理學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創建工作,並擔任該系的副主任;在20世紀80年代初,參與了中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項目——創建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的談判與啟動活動,成立了中國兒童發展中心,並任該中心的第一任副主任。此外,荊其誠在國際上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項目,出席並召開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溝通國際心理學和中國心理學的交流。如:先後訪問了英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瑞士、澳大利亞、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

荊其誠指導培養了9名研究生。他們分別是張一中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華忠 (美國)、羅春榮 (美國)、房路江 (美國)、傅小蘭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秘書長)、楊玉芳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前任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秘書長)、韓布新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副秘書長)、江新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宋合義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獲獎記錄

個人獎項
  • ▪ 2007 美國兒童發展研究會(SRCD)兒童發展傑出貢獻獎 (獲獎)
  • ▪ 2005 中國流行色協會傑出貢獻獎 (獲獎)
  • ▪ 2004 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特殊貢獻獎 (獲獎)
  • ▪ 2003 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國際榮譽獎 (獲獎)
  • ▪ 2002 內滕國際育兒獎 (獲獎)
  • ▪ 2001 中國科協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獲獎)
  • ▪ 1996 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 (獲獎)
  • ▪ 1995 美國密西根大學榮譽科學家獎 (獲獎)

社會任職

國內

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79-1983)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84-1997)

民盟中國科學院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和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6-1994)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全國顏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88-1996)

第七屆和第八屆中國人民政協協商會議科技委員會委員(1988-1998)

國際

澳大利亞拉托普(La Trobe)大學傑出訪問學者(Distinguished Visitor,1985)

美國芝加哥大學會士(Henry Luce Fellow,1986-1987)

美國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會士(1988-1989)

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教授(1992-1993)

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1996)

香港心理學會榮譽會士(1998)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員(1999)

美國心理學會(APS)國際會士(2001)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IAAP)會士(2006)

第三世界科學院 (後改稱開發中國家科學院)生物科學和社會、經濟科學院士評選委員會委員(1998-2006)

人物評價

赫伯特·西蒙( 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荊先生 (荊其誠)“是中國的學術交流大使,對中國和世界心理學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他所發表的論著”。

中國心理學會:荊先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以他堅定的信仰、執著的追求,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潮頭。先生不僅是中國心理學的領軍大師,也是中國心理學的一座豐碑。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荊先生是我們的學術領袖。他不僅個人學識淵博,有著極高的科學修養和學術造詣,更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肩負起領導者的角色,統攬全局,協調指揮。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他以國際化的視野,高瞻遠矚,傾盡心力推動中國心理學界走出去、請進來,促使中國心理學融入世界心理學體系,將中國心理學教育、研究推向國際化、科學化、系統化,為提升中國心理學的教育、科研水平,建立了卓越功勳。可以說,荊先生是中國當代心理學的導師,是中國心理學科學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引路人。

中國當代心理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