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理學

成人心理學

成人心理學(adultpsychology),是研究成年期個體的心理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發展心理學分支。它與普通心理學的區別在於,普通心理學研究的是成人的心理的一般規律,而成年心理學則研究成年期心理的變化發展規律。而成人心理學則研究成年期心理的變化發展規律。

理論概述

成人心理學成人習慣把自己包起來掩飾自己的心理
發展心理學主要是研究兒童、少年和青年心理發展的。近年來隨著畢生發展心理學的興起,成年期和老年期也日益引起心理學家的關注。人的心理一生都在發展著、變化著,適應著不斷變化的生活。不同年齡階段可以有不同的適應方式。成年期集中反映出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發展的積極和消極的結果,也影響到老年期。因此,研究成年期的心理特徵及其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在成人心理學領域,西方占主導地位的理論觀點和方法是屬於畢生發展心理學方面的。其基本觀點是:

1、人一生的任何時期心理都在變化,既有增長,也有衰退。所以,發展不是持續的增長過程,老年也不是持續的衰退過程。

2、發展是多方向的,可以用起始時間、方向性、持續時間、終止時間均不相同的多種變化模式加以說明。

3、發展既是數量的變化也是性質的變化。

4、發展是多種過程和事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受許多因素的制約。其中包括與年齡有關的(如結婚退休)、與社會歷史事件有關的(如戰爭、經濟蕭條)和與偶然事件有關的(如離婚疾病)等因素。這些影響發生的時間和模式是關鍵性的。

生理變化

成人心理學成人面對面解讀彼此心靈

成年期(Adulthood)個體從25到26歲這段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
(1)成年前期(25-50)。這一時期個體處在生面的全盛期,體力好,精力旺盛,工作能力強,效率高,知識經驗和智力水平都處在高峰期。

(2)成年後期(50-60)。這一時期體力和精力發展狀況雖然呈下降趨勢,但不是急劇下降;同時又因隨年齡增長,經驗越來越豐富,知識也日益廣博,故工作能力和效率依然較高。

成年期隨著責任、角色、健康等方面的變化,個體的興趣也有所改變。成年期興趣變化的重要特點是興趣範圍有所縮小,興起重點有所轉移。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更年期。一般說來,女性更年期在45-55歲之間,男性更年期在55一65之間。但個體差異甚大,因遺傳健康狀況及氣候不同而異。

1、女性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女性更年期亦即月經停止期。在月經停止之前有一種月經停止現象,即卵巢機能衰退,引起月經不正常。同時產生神經及情緒上的波動。在月經停止後有一種月經停止後期現象。即由於個體重新獲得內分泌的平衡而產生腦下垂體的過度活動,引起新陳代謝的不正常。女性在更年期時,部分是由於雌激素不足,但主要是環境壓力的影響,會產生頭痛、疲勞、頭暈、神經過分緊張、不能安靜、冷漠無情等症狀。很多人在此時變為肥胖,手指尖端發痛,也有人指甲變得肥厚而成網狀。

2、男性更年期的生理變化。男性在更年期時出現性機能及性慾減退,同時對生良性的攝獲腺肥腫。此類變化伴有神經過度緊張、頭痛、眩暈、容易疲勞。與女性相同,男性亦有身體寒冷、手腳麻木和刺痛等感覺。此時身體會趨於肥胖,通常還會便秘,皮膚變粗糙、變黑及有皺紋。第二性徵減退,較以前少“丈夫氣”。雖然男性在更年期後性機能和性慾有所減退,但由於男性生殖腺功能衰退較為緩慢,因而偶有男性在80歲時尚有生殖能力。

心理特徵

成人心理學成人心理學錯覺圖
1、恐懼性。對成年後期缺乏了解和缺乏準備的成人,會使自己增加許多恐懼。女人恐懼生殖能力與美貌的喪失,惟恐失去為人母及為人妻的職份,而在空虛的家中受寂寞與憂傷的折磨。男人則懷疑自身對異已失去吸引力。對他們而言,成年期意味著身體及性機能的衰退,預告老之將至而使職業失去吸障等。對成年後期有所了解和有所準備的成人,通常採取兩種態度:一是主張保持年輕活躍;一是主張從容地面對年齡的增長,舒適地享受生活。

2、過渡性。成年期的個體,脫離了青年晚期而進入另一人生階段,具有新的生理和行為特質。男人的精壯性和女人的生殖性將有變化。這些新的改變使個體必須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及新的職份,他們得有與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並且連帶牽涉許多情緒問題。

3、重新適應性。人到成年,遲早要修正年輕時的行為模式,並且重新適應生理上的變化。一般適應職份的變化比適應生理的變化難。新職份將逐漸取代舊職份。為適應新職份必須具有彈性,即要有意識地破除舊習慣並學習新活動。若以往在某一職份上有過較大的成就,則往往使適應新職份更為困難。如果能夠有多樣的職份,可以使人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從各種職份中獲得滿足而使新適應順利進行。

4、均衡性和非均衡性。職份和生理變化造成生活方式的根本變化,破壞個人的心身平衡。女性的心身失衡大都在40歲左右,即孩子獨立、離家之時;男性的心身失衡一般則在50歲左右。一般說來,當女性由失衡達到平衡之際正是男性遭受失衡困擾之時。研究表明,許多婚姻問題造成的不愉快如離異或遺棄,與此性別差異有關。

5.心理危機性。個體在成年期由於面臨許多不能適應的問題,從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在這個年齡階段,個體首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接受更年期的變化。許多人對更年期的變化不能很好適應,從而產生種種心理危機。例如,由於過度操勞、思慮及生活不檢點而造成身體健康的崩潰,或由於男女兩性的差異而造成夫妻不和等。其次,個體的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的矛盾也可能導致心理危機。例如,處在成年後期的個體盡然已經感到了老之將至的威脅,但他們在心理上卻難以在短期里接受這一事實。為了證實他們仍具有與年輕人同樣的精力和體力,他們常常不顧自身條件的限制,去做自己難以承受的事情,結果不是損傷了身體都是產生了挫折心理效應,變得更加緊張和自卑。第三,個體對退休的不適應。有的個體在成年後期退休,他們一旦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儘管輕鬆了許多,但往往會產生空虛激寞的體驗。而且,個體在剛退休的幾年裡仍具有一定的從事工作的精力和體力,若不能使用這些精力和體力,就會感到十分壓抑,從而導致心理危機。

成人心理學幾位心理學家在克拉克大學合影-1909年
6、緊張和焦慮。個體在成年期面臨著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和杜會角色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包括外表體態及生理功能等各方面的改變;社會角色的變化包括家庭角色和社會工作角色兩個方面。在家庭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權威地位日益降低,甚至有時還被孩子所左右;在社會生活中,由於大多承擔較繁忙的工作,在沒有充分的精神準備的情況下,常感到一種很沉重的壓力。因此,心理被緊張和焦慮所籠罩。但是,大部分男女,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對生理和心理的各種變化就會有所適應,緊張和焦慮也隨之緩和,從而再度獲得平靜。一般個體到55歲左右都能使自己的角色、興趣、活動與自身的身心狀態取得良好的配合。

7、智力水平。按測得的智商分數來看,智力從青年到成年期保持不變,有時還有所增長。格林於1969年對25~64歲之間的波多黎各公民作過一項IQ分數變化的橫向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青春期以後智力是平穩地減退的。可是,格林也觀察到,老年被試一般受教育的年限較短,因此他假定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與其說是由於年齡不如說是由於缺少教育經驗,當把各年齡組的教育水平調節成對等來進行分析時,他發現全面的IQ一直增長到40歲,其後仍保持穩定。當測驗的詞語部分和非詞語部分分開檢查時,則發現詞語智力在25-40歲是穩定的,其後才出現一些衰退。至少在64歲以下,年齡本身看來跟智力上任何全面衰退都無聯繫。

研究對象

在研究方法上,畢生發展心理學認為通用的橫斷法和縱向法都有其缺陷。在採用橫斷法的情況下,不同年齡的個體也是不同出生年代的成員,結果,組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是出生年代的差異,而不是年齡的差異。在採用縱向法的情況下,所考察的只是同一出生年代的人,這一代人的變化可能難於概括其他年代的人。所以,無論是橫斷法還是縱向法,都應當包括兩個以上在不同測量時間完成的研究。在控制實驗研究方面,主張重視生態學效度,也就是使人為情境中所觀察到的差異和變化接近於現實生活中的發展變化。

成人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現已涉及很多方面,如成年期的智力發展、人格發展、道德發展等。成年期的心理發展更多地受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造成的結果可能有所不同。這方面的研究,應當成為成人心理學的重要課題。

缺陷來源

成年心理缺陷源自幼年不良情緒

成人心理學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現場
成人心理學上講到成年人的心理缺陷時,會提到一個人在幼兒時的經歷。所有幼稚園小班孩子都知道自己緊張時會口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嫉妒是怎么回事。與孩子們細膩的感受相反,有70%以上的家長甚至一些幼稚園老師對小朋友哭鬧知之甚少。一半以上家長認為孩子哭鬧只是不開心的表現……日前,華東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課題組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專項調查結果。

成年心理缺陷源於從小其家長不注重其培養和彌補

情緒與心理健康已經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代表著現代人的健康狀況,“但過去人們往往忽視了幼兒實際上也和成人一樣有豐富的情緒和心理。”他強調,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被送入托幼機構進行培養,他們的內心情感與感受更需要成人的重視與聆聽。家長應該重視對幼兒情緒方面的引導,這樣才能教會幼兒今後正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成年心理缺陷源於幼兒不知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於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衝突,這類衝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後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張捷在做課題時曾接觸過一個女孩,脾氣非常暴躁。媽媽的解釋是孩子“遺傳”了爸爸和爺爺的壞脾氣。在給這名幼兒做諮詢時張捷發現,媽媽常常因為小事批評她,導致小女孩根本無法面對自己的小小失誤,也無法面對自己心中很小的負面情緒。而爺爺和爸爸為小事常發脾氣,也導致小女孩習慣了用發火或大哭來表達自己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

相關書籍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人生40才開始》 (美)沃爾特.皮特金 中國發展出版社
《人到中年好好過》 蔡建文 中國三峽出版社
《哭泣》 (美國)TomLutz著,莊安祺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一生的尉籍》 崔正山 天津教育出版社
《幸福一生的6個選擇》 朵拉編著 同心出版社
《職業困惑》 徐端海編著 北京出版社
《人性1》 (英)愛理斯|譯者 新世界出版社
《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 徐漢林 海豚出版社
《人性2》 (英)愛理斯|譯者 新世界出版社
《自我心理訓練》 王峻 同濟大學出版社
《靈魂的黑夜》 (美)托馬斯.摩爾|譯者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走向一種意義的邏輯》 (瑞典)J.皮亞傑,R.加西亞|譯者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心理瘦身革命》 (日本)岩月謙司著,吳兆昌譯 南海出版公司
《實在界的面龐》 (斯洛維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著,季廣茂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
《壓力》 瑜苑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實現人生價值》 (美)利奧波德.貝拉克(美)薩 地震出版社
《解讀面孔》 姆.辛克萊爾.貝克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誰沒壓力誰不煩》 瑜苑編 藍天出版社
《面對》 (美國)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著,馮化 經濟管理出版社
《誰偷走你的快樂》 鄭偉等編 中國華僑出版社
《順順利利成年》 黃朕平 華文出版社
《瞬間看透人心66個關鍵》 王剛編 中國三峽出版社
《完美並不遙遠》 (美國)喬.魯比諾著,宋佳音譯 經濟管理出版社
《心理諮詢從書》 辛泉編 華文出版社
《心理學與生活》 理察.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人民郵電出版社
《心理困擾自解》 藺桂瑞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性別》 (美國)琳達.布蘭農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追尋生命的意義》 (奧)維克多.E.弗蘭克爾著,何忠強等譯 新華出版社
《在中國誰能過上好日子》 陳彤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

心理學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