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省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是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對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的領導,每屆任期五年,實行省長負責制。

基本信息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

山東省位於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中國東部沿海,陸地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248萬。山東,錦繡壯美,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山東的農業發達,工業體系完備,國民經濟位於全國前列,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進入新世紀的山東,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全面實施“科教興魯”、“經濟國際化”、“城市化建設”、“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積極推進向“經濟和文化強省”的跨越,為全面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而努力奮鬥!

政府機構

山東省人民政府設定工作部門42個。其中,省政府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6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5個。省監察廳與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列入省政府工作部門序列,不計政府機構個數。省政府辦公廳掛省政府參事室的牌子;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為省機構編制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與省人事廳合署辦公;省國土資源廳掛省測繪局的牌子;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與省宗教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省新聞出版局掛省著作權局的牌子。
此外設定部門管理機構4個:省政府調查研究室由省政府辦公廳管理;省物價局、省 糧食局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省監獄管理局由省司法廳管理。設定議事協調機構的常設辦事機構1個: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為省國防動員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也是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主管部門。
省政府辦公廳和組成部門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山東省公安廳
山東省監察廳 山東省民政廳
山東省司法廳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人事廳 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山東省建設廳
山東省交通廳 山東省信息產業廳
山東省水利廳 山東省農業廳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山東省文化廳 山東省衛生廳
山東省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山東省審計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省政府直屬特設機構
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省政府直屬機構
山東省地方稅務局 山東省環境保護局
山東省廣播電視局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省體育局
山東省統計局 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山東省新聞出版局 山東省林業局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旅遊局
山東省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 山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
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省政府部門管理機構
山東省人民政府調查研究室 山東省物價局
山東糧食局 山東省監獄管理局
省政府議事協調機構的常設辦事機構
山東省人民防空辦公室

政府領導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政報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省在推行依法行政、政務公開中,高度重視發揮政府公報的服務指導作用,不斷增加發行數量,最佳化贈閱結構,在繼續做好向全省各行政村、居委會等基層組織贈閱《山東政報》的同時,2005年免費向部分企業法人單位贈閱《山東政報》,深受企業歡迎。
近年來,山東省經濟發展迅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到2005年,全省在各級工商管理部門登記註冊的企業共49.6萬個、個體工商戶164.2萬個。為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充分體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確保社會各界公眾對政府工作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落實,省政府作出了向部分企業法人單位免費贈閱《山東政報》的決定,並從經費上予以保障。這次擴贈範圍主要以規模以上企業為主,兼顧納稅人貢獻、外商投資企業、扶持欠發達地區及同等國民待遇原則等各種因素而確定的。一年來,全省共向規模以上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部分私營企業等免費贈閱《山東政報》3萬餘份。目前,《山東政報》已成為省政府政務公開的重要視窗和聯繫企業的有益橋樑,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基層組織和企業的查詢電話和各種信件,對於這些來電來信,公報室的工作人員都給予耐心查閱解答,認真回復處理。

自然狀況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是中國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約700餘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境域東臨海洋,西接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溝通了本省與沿海和內陸諸省的聯繫;膠濟鐵路橫貫東西,藍煙鐵路穿行於半島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網路,構成了境內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地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5.5%,丘陵占13.2%,窪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網密度為0.24公 里/平方公里,長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條,其中,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 1000多條,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 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總面積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為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和東平湖
山東的海岸線全長3024.4公里,大陸海岸線占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於廣東省, 居全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餘處;有近陸島嶼296個,其中廟島群島由18個島嶼組成,面積52.5平方公里,為山東沿海最大的島嶼群;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萬餘平方公里。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海上運輸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將大有作為。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全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 毫米~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全省光照資源充足,平均光照時數為2300 小時~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由於降水量60%以上集中於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歷史腳步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範圍。清代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清末,山東省有濟南東昌泰安兗州沂州曹州登州萊州青州武定10府,濟寧臨清膠州3個直隸州,共轄8個散州96個縣。中華民國初期,劃分為濟南、濟寧、膠東、東臨4道,屬縣107個。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省。1937年10月,日軍侵占山東,國民黨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發出關於恢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到年底有12個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東分局將山東劃分為3個區和2個特區:膠濟路南、隴海路北、津浦路東為一區,津浦路西為二區,膠東為三區,湖西、清河為特區。1940年8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成立,下轄16個專員公署,88個縣。
1945年8月,根據山東省出席中國解放區代表會議全體代表聯名建議,省臨時參議會和省行政委員會第20次聯席會議決定,改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為山東省政府,黎玉為省政府主席,下設5個行政公署,共轄21個專署、119個縣。1945年8月13日,由7個廳局組成的山東省政府在莒南縣大店鎮宣告成立。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省級政權——山東省政府的誕生。
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下轄14個市(包括濟南、青島、徐州、濰坊4個省轄市)、140個縣、2個辦事處、2個特區。1950年,將16個專區合併為滕縣臨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濰膠州、萊文登11個專區。
1952年,平原省撤銷,所屬聊城、菏澤、湖西3個專區29個縣劃歸山東。原河北省臨清、館陶、恩城、夏津、武城5個縣劃歸山東。而將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的東光吳橋寧津慶雲鹽山南皮6個縣劃歸河北;徐州市新海連市及豐、沛、華山、銅北、贛榆、邳、東海等縣劃歸江蘇
1953年6月,滕縣專區更名為濟寧專區。7月,撤銷湖西專區和沂水專區,將其所屬縣市分別劃歸濟寧、菏澤和臨沂專區。1954年12月,撤銷淄博工礦區,設立淄博市。1958年,萊陽專區更名為煙臺專區。1960年,撤銷嶧縣,設立棗莊市。1963年,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1964年,范縣劃歸河南。1965年,館陶劃歸河北,河北省的寧津縣、慶雲縣劃歸山東。1967年,專區更名為地區,全省共轄德州、惠民、昌濰、煙臺、臨沂、泰安、濟寧、菏澤、聊城9個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棗莊4個省轄市,5個縣級市,107個縣。
1981年5月,昌濰地區更名為濰坊地區。1982年11月,設立省轄東營市。1983年,撤銷煙臺地區、濰坊地區、濟寧地區,設立地專級煙臺市、濰坊市、濟寧市。1985年,撤銷泰安地區,設立地專級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專級市。1989年日照市升為地專級市。1992年,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萊蕪市升為地專級市。1994年,撤銷臨沂地區、德州地區,設立地專級臨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專級聊城市。2000年,撤銷濱州地區、菏澤地區,設立地專級濱州市、菏澤市。
至2006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140個縣(市轄區49個、縣級市31個、縣60個),1932個鄉(街道辦事處466個、鄉276個、鎮1190個)。

人文狀況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可以把山東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山東境內考古發現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說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間,生活在這裡的東夷族就實現了從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乃至階級社會的轉變,有了比較發達的農牧業和手工業。在山東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鄒平縣丁公村“龍山陶書”,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4000多年前,近年來在山東還先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桓台縣唐山遺址甲骨文”。據專家考證,山東省還是漢唐絲綢貿易的主要供貨地,是絲綢之路的源頭。
公元前21世紀夏朝時代,山東進入奴隸制社會,東夷各部族活躍在山東地域。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前11世紀)早期的活動中心在山東西南部。商前期的五次遷都,有三次在山東境內。商朝建立後,山東仍是其統治的中心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西周實行“封邦建國”之策,兩個最大的分封國——齊國魯國,都在今天的山東境內。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魯國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為“禮儀之邦”。由於齊、魯兩國發達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所以山東又稱"齊魯之邦",並以"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裡曾產生過許多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等;在政治軍事方面,有管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等;在歷史學方面,有左丘明華嶠崔鴻、馬驌等;在文學方面,有東方朔孔融王粲徐幹左思鮑照劉勰王禹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馮惟敏李開先李攀龍蒲松齡孔尚任、王士禛等;在藝術方面有王羲之、顏真卿、李成、張擇端、高鳳翰等;在科學技術方面,有魯班、甘德、劉洪、何承天、王朴、氾勝之、賈思勰王禎、燕肅等;在醫學方面,有扁鵲、淳于意、王叔和等。他們的思想、理論、智慧和學術成就,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被稱為"文聖"的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2500多年前就誕生在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曲阜市,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至今在世界上產生著重大影響。孔子還被譽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稱為"兵聖"的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也誕生在黃河三角洲一帶,他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山東歷史上還出現過儒學代表人物孟子、曾子,墨派學說創始人墨子,道家代表人物莊子。齊國名相、著名經濟學家管子,戰國時期著名天文學家甘德,以《齊民要術》聞名的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古代科學家汜勝之,以《孫臏兵法》著名的古代軍事學家孫臏,被中國人尊為智慧化身的三國名相諸葛亮,以《文心雕龍》聞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和婉約派詞人代表李清照,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被稱為"書聖"的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著名畫家、 《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等一大批著名歷史人物。在當今中國的政界、軍界、經濟界、科技教育界、文化藝術界等,都活躍著一批山東籍的知名人士。
山東地區素以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著稱於世。秦漢時期,今山東地區號稱“膏壤千里”,農業經濟發達,所產糧食不斷溯黃河西上,運往關中地區。西漢時期,山東地區有人口1700餘萬,戶390萬,占全國當時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國首位。後來雖經東漢末年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爭破壞,但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山東仍不失為經濟中心。隋初,山東各州縣遍置糧倉,戶口占全國總戶數的21%。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每年要將山東幾百萬石粟米漕運至關中。開元年間,“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到了唐後期,雖經戰亂,但山東農業生產仍在發展,“田疇大辟,庫倉充積”。宋金元時期,山東地區承受的封建剝削尤重,並不斷遭受外來的侵擾和野蠻統治,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元代山東有38萬戶,126萬人,與金代相比,戶減約75%,人口減約87%。明初,“多是無人之地”,統治者不得不採取獎勵人民墾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山東耕地面積達到7240萬餘畝,為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清康熙年間又增至9000餘萬畝。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的冶鐵業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齊國已使用鐵制農具。西漢時,武帝在全國設定鐵官48處,山東就有18處。唐朝的兗州是礦冶中心,萊蕪有鐵冶13處、銅冶18處。北宋時萊蕪鐵冶規模更加擴大,與江蘇利國監同為京東兩大鐵冶中心。明朝初年,山東年產鐵315萬餘斤,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其他礦產也很豐富,宋時登、萊二州產金,元豐年間登州、萊州的黃金產量占全國的90%。明初,濟南、青州、萊州三府歲采鉛32萬餘斤。清朝山東煤礦已大量開採,最著名的是嶧縣煤礦,乾嘉時期,北運京師、奉天,動輒數百萬石。
山東的紡織手工業舉世聞名。戰國時期,齊國即號稱“冠帶衣履天下”。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漢代三大紡織中心。所產紡織品數量多、質量好,源源不斷地通過“絲綢之路”輸往西域等地。因此,當時山東地區是“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一。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紡織品。宋代在青州設立織錦院,專門織造高級紡織品。宋神宗時,在山東“和買”絹帛,每年達30萬匹左右。明清時期,濟南、濟寧、臨清等城市都有較發達的紡織手工業,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帶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工場。
山東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春秋末期,就有以跖為首的奴隸起義,“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山東人民無數次的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義,東漢末年青州黃巾起義,隋末王薄領導的長白山起義及竇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劉黑闥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唐末黃巢大起義,推翻了唐王朝的統治。北宋末年有宋江農民起義。明代有唐賽兒、徐鴻儒起義。清中葉以前有於七、王倫等人領導的起義。近代則有幅軍起義及捻軍鬥爭,山東還是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資源分布

生物資源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餘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樹木600多種,分屬74種209屬,以北溫帶針、闊葉樹種為主。各種果樹90種,分屬16科34屬,其中煙臺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棗莊石榴、大澤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蔥、萊蕪生薑、濰坊蘿蔔等都是山東久負盛名的特產,山東因此被稱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中藥材800多種,其中植物類700多種。山東是全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重點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棉花花生烤菸類產量都很大,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陸棲野生脊椎動物450種,占全國種數的21%。其中獸類55種,鳥類362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25種。陸棲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種類繁多,居全國同類物種之首。在山東境內的動物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
水資源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分屬於黃、淮、海三大流域。根據山東1956—1999年實測資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76.5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5.82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地表水資源量)為222.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52.57億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複計算量69.65億立方米。黃河水是山東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資源,每年進入山東水量(黃河高村站1951—2001年資料)為376.1億立方米,按國務院辦公廳批覆的黃河分水方案,一般來水年份山東可引用黃河水70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畝均占有量少,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年際年內變化劇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聯繫密切等是山東省水資源的主要特點。全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09%,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44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7%(小於1/6),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倒數第四位。
海洋資源
山東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灘涂面積占全國的15%。近海棲息和洄游的魚蝦類達26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40多種,淺海貝類百種以上。其中,對蝦扇貝鮑魚刺參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山東已建成多處大中型鹽場,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山東還有可供養殖的內陸水域面積400多萬畝,淡水植物40多種,淡水魚類70多種。
能源
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採區也在山東,山東原油產量占全國1/3。近年來,勝利油田鑽探範圍逐步進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鑽井技術的廣泛套用,使油田一直保持著穩產、高產。山東境內含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滕礦區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到2004年底,全省發電裝機達到3292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完成1640億千瓦時。山東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省獨立電網。
礦產資源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全省現已發現的礦藏資源有128種,占全國已經發現礦產品種類的70%以上。探明儲量的74種,其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全國第一位的有黃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國儲量90%以上)、石膏(占全國儲量79%以上)等,其中黃金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儲量占全國40%,產量占80%)、菱鎂礦、鈷、鉿、花崗石等。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其餘居前10位的還有煤、天然氣重晶石硅藻土鋁土礦輕稀土油頁岩石英砂、鎵等。
旅遊資源
山東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五嶽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遺產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齊國故都臨淄,“人間仙境蓬萊,“道教聖地”嶗山,“世界風箏都”濰坊,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榮成“天盡頭”,“泉城”濟南,黃河入海奇觀,“仙山之祖”崑嵛山,有著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的嶧山,以集聚水滸英雄而著名的史稱“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基礎設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交通運輸生產穩步增長。年末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280公里,比上年增加117公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4.7億噸,增長22.4%。航空客運量1255.7萬人次,增長18.9%;貨郵量16.9萬噸,增長15.7%。鐵路、公路、水運共完成旅客運量14.7億人次,增長11.4%;完成貨運量16.5億噸,增長13.0%。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增長。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7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為928.3億元,增長36.5%;郵政業務總量50.0億元,增長11.9%。年末長途電話電路1.9萬個2兆,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74.6萬路端。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689.0萬戶,減少2.9%;行動電話用戶2950.8萬戶,增長27.4%。電話普及率達到61.7部/百人。

社會狀況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省總人口930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6‰,死亡率6.1‰,自然增長率5.5‰。
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192元,比上年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8468元,增長13.6%,其中食品支出2712元,增長7.9%。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0%,下降1.7個百分點。全省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29.3平方米。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856元,增長13.5%。
農村居民生活繼續改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368元,比上年增長11.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44元,增長14.9%。其中,食品支出1191元,增長9.5%;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409元,增長8.4%。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9%,降低1.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0.7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省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106.3萬人、996.1萬人、789.7萬人、647.3萬人、488.8萬人,比上年底增加52.5萬人、134.5萬人、18.6萬人、68.6萬人、27.5萬人。全省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73億元,增長19.6%;支出468億元,增長21.2%。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與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初見成效,全省參保農民達到1067萬人,領取養老金的農民68萬人;當年收繳保費12.9億元,基金累計結餘69億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4067.7萬人。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進一步完善,被征地農民參保59萬人,增長59%。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紮實推進,共培訓失業人員26.9萬人,組織創業培訓4.4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47.5萬人。
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普遍建立了城鄉低保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9萬人。其中,城鎮低保62.2萬人,農村低保48.0萬人,農村特困救濟8.8萬人。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有了新進展,新建、改建和擴建1152處敬老院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供養五保對象27.7萬人。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穩步推進。有113個縣(市、區)建立了城市醫療救助制度,132個縣(市、區)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救助和資助居民50.3萬人。接收捐款6億元,其中“慈心一日捐”5.6億元。福利彩票銷售46.8億元。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962個,增加47個;收養19.5萬人,增長1倍。社會福利企業1842個,安置殘疾人員4.3萬人。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17.1%和10.4%,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4.7%和10.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25.6%。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星火計畫實施順利,省級以上項目221項,比上年增加2項;其中國家級123項,增加5項。專利工作成績突出。專利申請量38284件,增長32.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7237件,增長50.7%。授權專利15937件,增長48.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092件,增長20.9%。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加強,共有住魯兩院院士3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2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0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70人。
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含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業)企業1665家,比上年增加40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60.8億元,增長37.2%;實現利潤、利稅122.4億元和203.6億元,分別增長30.2%和32.7%。網際網路套用更加普及。網站3.7萬個,增長32.1%;上網人數1126萬人,增長14.0%;建成入口網站的省直部門、市級政府、縣級政府分別達到93%、100%和95.4%,上網企業超過10萬家。14個重點電子政務系統全部啟動建設,5個基礎政務信息資源庫中有4個已經進入套用階段。國家信息通訊國
山東省人民政府
際創新園落戶濟南,有3市被國家批准為農村信息化試點市。銀行卡的發放量達到3506萬張。
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制定實施了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6.2%,比年初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4.8億美元,增長52.5%。
名牌戰略和標準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省已經有世界名牌產品2個;中國名牌產品187個,其中新增68個;山東名牌產品1182個;山東省服務名牌94個。全國馳名商標68個,其中新增14個。共批准發布山東省地方標準657項,其中農業395項,資源節約與綜合41項。主要工業產品採用國際標準的達到85%以上。
氣象地震等領域技術水平逐步提高。新建區域氣象觀測站1176個,上傳資料站點達到80%以上,基本達到了城市5~10公里、農村10~20公里的密度。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影響面積32.7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8.5億立方米。數字強震觀測水平提高,內陸地震監測能力達到ML2.0級,近海地震監測能力達到ML3.0級。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預案預警等制度,建成42個監測點,有效防治了地質災害的發生。啟動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和“數字國土”地理信息平台建設試點,提供各類地理信息產品2萬多件。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國小、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輟學率在2%以內,共發放“兩免一補”資金3.7億元,資助學生234萬人次。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已有高等職業院校62所,在校生38.9萬人。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全年招生44.5萬人,在校學生達到133.8萬人,分別增長11.1%和14.2%。技工學校、普通中國小、特殊教育學校、幼稚園等發展趨於合理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文化出版廣電事業取得新成就。大力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基層服務點覆蓋8萬多個村莊。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成功舉辦了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17個,藝術表演場館94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58個,博物館75個。擁有各級各類檔案館200個,其中國家綜合檔案館162個;館藏檔案1018.3萬卷,館藏資料310.2萬冊,開放檔案291.5萬卷。擁有公共圖書館145個,出版各類圖書6521種、報紙133種、雜誌262種。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9%和96.3%。
衛生保健服務網路不斷完善。擁有衛生機構1.7萬所,其中,醫院1178所,衛生院1756所,衛生防疫機構177所,婦幼保健機構149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2.6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4.2萬人、註冊護士10.0萬人。公共衛生“兩個體系”已有219個項目竣工,鄉鎮衛生院建設“360工程”已有255個主體竣工。
體育事業成績突出。在全國高水平比賽中奪得24枚金牌。在第15屆亞運會上奪得21枚金牌、10枚銀牌和7枚銅牌,創歷史最好成績。山東魯能泰山足球隊榮獲2006賽季中超聯賽冠軍和足協杯冠軍,在職業聯賽中取得了兩獲“雙冠王”、四奪足協杯的優異成績。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一屆省運會,第十一屆全運會和青島奧帆賽籌備進展順利。
旅遊業發展形勢喜人。接待入境遊客193.1萬人次,增長24.5%,入境旅遊收入10.1億美元,增長29.9%;接待國內遊客1.7億人次,增長18.9%,國內旅遊收入1214.8億元,增長24.7%;旅遊總收入1295.6億元,增長24.7%。

經濟狀況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全面落實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堅持統籌發展,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2184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38.9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2729.0億元,增長16.8%,其中,工業增加值11556.0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6978.8億元,增長14.2%。三次產業比例為9.8:58.2:32.0。人均生產總值23546元,增長13.9%。
就業再就業形勢良好。認真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已連續3年實現城鄉就業雙過百萬。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7.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59.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1.4萬人,其中,“4050”等特困人員再就業10.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首批在25個縣(市、區)啟動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就業投入進一步加大,支出資金1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0%。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3.4萬個,減免各項稅費4.9億元,使31.6萬人次受益。
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0%,漲幅較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城市、農村均上漲1.0%;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0.8%。食品和居住價格漲幅較大,分別上漲2.1%和4.4%,是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兩大主動力。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3%,回落1.4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3%,回落1.7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0%,回落3.2個百分點;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3.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1.8%,回落1.1個百分點。房屋銷售價格上漲5.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5.1%,分別回落3.5個和3.9個百分點。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繼續實施“一個龍頭”、“三個突破”和“雙30”政策。山東半島城市群生產總值占全省的64.1%,對全省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63.6%,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的膠東半島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占全省製造業的36.9%。繼續加大對菏澤的扶持和對口幫扶力度,累計開工建設項目184個,完成投資84.3億元。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平均增幅達到27.6%,全省有22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比上年增加2個。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完成。
海洋經濟發展加快。主要海洋產業實現總產值3002.6億元,比上年增長20.6%。海洋漁業、海洋油氣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實現產值1260.3億元和67.9億元,分別增長10.8%和17.4%。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成效顯著。海洋石油、原鹽和燒鹼產量達到215.8萬噸、1726.1萬噸和304.2萬噸,分別增長1.8%、22.4%和12.2%。海洋製藥、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新建2個海洋特別保護區、7個漁業資源保護區,面積101.2千公頃。
各項改革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全部取消了農業稅。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省管企業中60%的輔業單位完成了分離改制,74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或進入股權分置改革程式。非公有經濟發展壯大,實現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升至52.0%。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政府採購完成額比上年增長23.3%;加強基層財政管理,對下轉移支付144.1億元。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重組積極推進,全省城市信用社組建城市商業銀行改革基本完成,農村信用社組織形式改革完成,郵政儲蓄銀行改革順利啟動。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順利完成。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新興服務業發展緩慢;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巨;就業再就業壓力比較大;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保障能力不強,等等。
[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138.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增加值1260.6億元,增長5.1%,對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0%;林業增加值45.9億元,增長8.3%;牧業增加值466.4億元,增長4.8%;漁業增加值322.0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4.0億元,增長22.2%。主要農牧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糧食總產量達到4048.8萬噸,創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長3.4%;棉花產量突破100萬噸,增長20.9%。
林業生態建設穩步展開。進一步加大荒山植樹造林力度,生態公益林建設成效顯著,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全省完成造林面積134.5千公頃,其中,荒山造林47.8千公頃,是近年來荒山造林最多的一年。新增國家級生態公益林240.0千公頃,省級生態公益林66.7千公頃,全省已有1106.7千公頃林地納入國家級、省級公益林管理。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02‰以內,森林火災次數和受害森林面積分別比上年下降60.0%和71.1%。
漁業生產建設得到加強。水產品總產量757.0萬噸,比上年增長2.8%。其中,海水產品產量642.0萬噸,增長2.5%;淡水產品產量115.0萬噸,增長4.5%。優質水產品發展加快,海參、對蝦等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5.3萬噸和9.6萬噸,分別增長15.7%和10.2%。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無公害養殖面積達到130千公頃,162個水產品獲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稱號。加大漁業資源修復工作,建設完成12個海珍品底播增殖區、7處漁業資源保護區和6處人工魚礁示範區。出口水產品106.4萬噸,增長6.6%。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加大,省統籌安排用於“三農”方面的財政性投入187.7億元,比上年增長25.8%。農業機械化裝備及服務能力提高。農機總值達到521.0億元,增長6.3%;聯合收穫機保有量達到9.7萬台,增長19.2%。農機服務產值達到350.1億元,增長2.9%;完成機耕作業面積7495.6千公頃,機播面積5706.6千公頃,機收面積3821千公頃。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有效灌溉面積4818.2千公頃,增長0.6%,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959.3千公頃,增長4.2%。農村“路水電醫學”工程進展較快,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村用電量376.2億千瓦時,增長8.5%;在村村通電、通電話的基礎上,通汽車行政村數比重上升到99.6%,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1.5%,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120萬平方米,88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農民參合率達到88.6%。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保
山東省人民政府
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達到31331家,比上年增加4464家,增長16.6%。實現增加值11122.8億元,增長23.6%;其中,非公有工業增加值7254.3億元,增長30.0%。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4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9.4%;實現利潤2634.0億元,增長26.3%;實現利稅4283.6億元,增長28.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1.5,比上年提高17.2點,繼續呈穩步提高態勢。產銷銜接狀況進一步向好,產品銷售率為98.5%,提高0.3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7.3%,減少1.1個百分點。
製造業盈利能力增強。規模以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9278.6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3.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3.0%。實現利潤1909.8億元,增長30.9%。製造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2.1%提升到23.9%,實現利潤500.1億元,增長34.2%,比全省製造業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幅分別高3.3個和7.9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結構最佳化。120種重點調度的工業產品中,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00種,占83.3%,有31種產品產量增幅超過30%。環保專用設備產量增長41.9%,電子產品增長較快,微型電子計算機增長1.7倍,手機、半導體分立器件、積體電路產量分別增長70.8%、40.6%和93.5%。
建築業生產穩步增長。在全部三級及以上(新資質)建築企業中,有施工任務的5719家,比上年增加47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788.6億元,增長11.1%;實現利稅200.2億元,增長20.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39.5億元,增長7.3%;實現利稅46.2億元,增長4.7%;非國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49.1億元,增長12.9%;實現利稅154.0億元,增長26.4%。
[國內貿易]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6.3%,為“十五”以來最高增幅。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5219.3億元,增長16.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3.3%。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城市市場帶動作用更為突出。城市實現零售額5322.4億元,增長17.0%,農村實現零售額1800.2億元,增長14.1%,城市零售額增幅較農村高2.9個百分點。
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發展良好。批發零售業規模日益擴大,優勢日漸顯現,實現零售額60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2%。住宿餐飲業成為消費市場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實現零售額887.2億元,增長17.7%。市場規模經營更具競爭力。限額以上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實現零售額1948.4億元,比上年增長27.2%,增幅比限額以下企業高14.4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814.1億元,增長27.2%;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4.3億元,增長26.7%。
消費升級帶動相關商品全面熱銷。以汽車、住房、娛樂為主的發展型、休閒型消費已逐漸形成新一輪消費熱點。據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統計,與消費升級密切相關的商品均保持強勢增長,汽車類實現零售額367.5億元,增長29.0%;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實現零售額12.4億元,增長40.9%;家具類實現零售額31.6億元,增長27.4%;體育及娛樂用品類實現零售額8.8億元,增長30.5%。
[對外開放]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對外貿易增長較快。實現進出口總額95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出口586.5億美元,增長26.8%;進口366.4億美元,增長19.6%。美國仍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場,對美國出口113.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的19.3%。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提高2.3和1.9個百分點。
|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過百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5%;總投資過億美元的項目7個。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外商在房地產業投資比重最大,占服務業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的51.5%。韓國、中國香港投資仍居前兩位,占全省的57.9%。新批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6個,其中美國國際紙業、法國標緻等首次投資山東。
“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88家,協定投資總額5.6億美元,其中中方協定投資4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2%;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7.0億美元,增長18.8%。外派人員4.1萬人次,增長9.5%;期末在外人數8.4萬人,增長17.3%。
[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境內財政總收入突破4000億元,達到4110.2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55.3億元,增長26.3%。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財力分配向技術創新和社會事業領域傾斜。地方財政支出達到1832.6億元,增長25.0%。企業挖潛改造、科技支出分別增長28.3%、35.4%。支農支出、城市維護費、衛生事業費支出分別增長20.3%、23.9%、34.0%。
金融運行健康平穩。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9634.0億元,比年初增加2764.8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為10358.0億元,增加1323.7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5709.6億元,增加2505.7億元,同比多增500.3億元,連續兩年多增貸款超過500億元。信貸投放重點突出。服務業貸款增勢良好,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批零貿易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五項合計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達36.6%;農業貸款增加296.4億元,多增74.1億元;中小企業貸款穩定增長,貸款增加1130.6億元,多增499.2億元。金融機構效益顯著改善,實現盈利217.9億元,增盈52.3億元。
證券期貨市場呈現生機。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20家,股票128隻,其中境內上市公司84家,股票88隻,境外上市公司40家(境內境外同時上市公司4家)。擁有證券公司2家,證券營業部142家,證券服務部34家;期貨經紀公司8家,期貨營業部13家。證券交易金額大幅增長,證券營業部經營狀況良好,142家證券營業部股票基金交易金額為5857.9億元,增長1.6倍。129家營業部實現盈利,盈利面達90.9%。期貨市場持續較快發展,期貨交易額9982.7億元,增長31.6%。
保險業穩步發展。實現保費收入396.2億元,增長16.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6.2億元,增長20.7%;人身險保費收入290.0億元,增長14.7%。資本實力明顯增強,保險業總資產達995.9億元,增長17.7%。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120.9億元,增長57.8%。有6家外資公司在我省設立營業機構。
[城鄉建設]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城市化進程加快,區域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省政府研究通過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總體規劃》和《山東省海岸帶規劃》。全省108個市縣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基本完成。村鎮規劃編制進一步加強,60%的鄉鎮和40%的村莊完成了新一輪規劃修編。
安康居住工程積極推進。經濟適用房建設方式和廉租住房制度逐步完善,貨幣補貼試點穩步推進。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873萬平方米,竣工412萬平方米;17個設區城市、37個縣(市)已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累計為1.5萬戶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保障。住宅產業化工作快速推進,42個項目開展了住宅性能認定,18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康居示範工程。
城市承載服務能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65億元,增長18.7%。新建成污水處理廠20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0萬噸/日,全省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5%;新建和改造自來水供水能力40萬噸/日;新增供熱面積1500萬平方米,用氣人口200萬人;新增公交營運車輛4000標台,新建、擴建城市道路面積2000萬平方米;新增無害化垃圾處理能力2000噸/日;新增城市公園綠地4000公頃。
城鄉綜合整治深入展開。全省整治舊住宅小區337個、改造城中村396個、硬化背街小巷3465條,6個城市被評為全國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6個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加強城市管理,拆除違法建築354萬平方米,規範廣告牌匾28.4萬塊。村鎮建設得到加強,完成投資560億元,增長12.4%,村鎮道路硬化率37.0%。重點扶持的6000個村莊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固定資產投資]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緩。全面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和市場準入門檻,全面清理新開工項目,投資快速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抑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34.6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增幅回落13.9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714.9億元,增長19.8%,回落14.5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19.8億元,增長19.1%,回落11.8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漸趨最佳化。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20.8%、20.1%和18.7%。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投資加強,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投資增長82.9%,環境管理業投資增長37.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41.1%,高新技術和信息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1.5%和38.7%。國家重點調控行業的投資下降或增速回落,煤炭行業投資下降31.5%,冶金行業投資下降10.3%;紡織和電力行業投資分別增長0.4%和12.6%,增幅分別回落31.7個和32.0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建設趨緩。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178.7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增幅回落7.2個百分點。從房屋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增長27.8%,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5.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13.3%,占12.3%;辦公樓投資增長22.1%,占3.0%。土地利用情況好轉,購置土地面積減少16.6%,完成開發土地面積增長45.7%。
建設資金供應充足。全部建設項目到位資金11517.9億元,比投資完成額多383.3億元,增長20.5%。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是自籌資金,占全部資金來源的72.1%。省外資金進入加快,利用國內省外建設資金增長52.5%。
商品房建設和銷售平穩增長。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2182.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6%;房屋竣工面積3383.2萬平方米,增長7.0%;房屋銷售面積3797.2萬平方米,增長5.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占商品房銷售的91.2%,在住宅銷售總量中,普通商品住宅占75.1%。住宅空置面積比上年下降7.5%。
[能源、資源、環境保護]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工業節能降耗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省重點考核的千戶重點用能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生產實現節能334.1萬噸標準煤。在千戶企業填報的49項單位產品能耗指標中,下降的占91.8%。在千戶企業填報的1306個能耗指標數據中,下降的占89.3%。
建設領域資源節約效果明顯。全面實施新建居住建築節能65%、公共建築節能50%的設計標準,35個城市和17個縣城規劃區全面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新型牆材生產和套用比例分別達到69%和75%,建成節能建築2100萬平方米。大力推進供水管網和“一戶一表”改造,推行階梯式水價,全年城市節水4億立方米,新增5個國家節水型城市。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推進。積極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鈎試點工作,全省盤活存量建設用地7.3千公頃。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整理、復墾和開發新增土地面積12.1千公頃,新增農用地面積3.9千公頃,新增耕地面積3.4千公頃,連續6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加強基本農田規範化建設,設立了5個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進一步規範了土地市場,完善交易規則。
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共投入勘查資金6.2億元,新發現和探明了金、鐵、銅、煤等一批重要礦產地,緩解了資源壓力。實施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出讓礦業權,轉讓出讓礦業總價款比上年增長45.3%,實現礦業產值1338.8億元。全省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投入增大,恢復治理土地2760公頃。新建世界地質公園1處、省級地質公園3處。
生態省建設進展順利。環保創建成效突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增至17個,其中新增2個;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命名的市縣8個;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46個。
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加快脫硫工程建設進度,共建成重點燃煤發電機組脫硫設施形成減排能力20.7萬噸/年。17城市空氣品質良好率達到94.2%,其中15個城市空氣品質符合國家二級標準,2個城市符合國家三級標準。全省河流斷面COD均值下降13.1%,氨氮均值下降4.2%。全省17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在“較好”以上。

城市狀況

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設城市48個,其中地級市17個,縣級市 31個,縣城60個,全省設市城市和縣城城市總人口4004.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02.8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3.5 %。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2004年全省城建資金總支出421.8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支出341.61億元;維護支出48.21億元;用於償還國內貸款繳納稅費11.49億元。全省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1342.91萬立方米/日,全社會供水總量26.41億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為73.89%,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43.1升。全省實有營運車輛18715輛(包括電車),全社會每萬人擁有公共運輸車輛5.67標台,全社會出租汽車達到49408輛。全省共有31個城市有管道煤氣,年供氣總量為8.47億立方米,用氣總人口總計2392.63萬人,燃氣普及率達到73.03%。全省有46個城市有集中供熱設施,供熱能力,蒸汽20054噸/小時,熱水13901兆瓦,供熱面積22713.9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16546.2萬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為34.5%。系統內城市實有道路長度23617.01公里,城市建成區內非農業人口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1.76平方米。全省城市園林綠地面積92731.7公頃,城市人口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7.6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60%。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47.10%,無害化處理率為86.16%。
全省森林覆蓋率23.0%。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67處,面積1033.2千公頃。各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56個,面積8766.4千公頃。建成生態功能保護區14個,面積679.3千公頃。
17個市政府駐地中,9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符合國家二級標準,7個城市符合國家三級標準。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67.7分貝,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53.0分貝。省控地表水中,28.5%的斷面符合國家Ⅳ類水質標準,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23.3%。
全省在48個城市累計建成煙塵控制區237個,面積2725.4平方公里,累計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303個,面積1998.3平方公里。
全省累計建成21個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和91個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深入開展了環境空氣、城市降水、河流湖庫、近岸海域、城市環境噪聲和污染源監測,定期發布了全省環境狀況公報和全省環境質量通報、重點流域排污總量控制監測公報,獲取省控以上有效監測數據150萬個以上。
2004年,濰坊、日照、東營等9個城市獲得“2004年度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21個市縣和單位被評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單位;煙臺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黃島區等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國際貿易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對外貿易增長較快。實現進出口總額95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出口586.5億美元,增長26.8%;進口366.4億美元,增長19.6%。美國仍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場,對美國出口113.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的19.3%。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提高2.3和1.9個百分點。
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過百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5%;總投資過億美元的項目7個。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外商在房地產業投資比重最大,占服務業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的51.5%。韓國、中國香港投資仍居前兩位,占全省的57.9%。新批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6個,其中美國國際紙業、法國標緻等首次投資山東。
“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88家,協定投資總額5.6億美元,其中中方協定投資4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2%;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7.0億美元,增長18.8%。外派人員4.1萬人次,增長9.5%;期末在外人數8.4萬人,增長17.3%。

投資環境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工業基礎較好,產業門類齊全,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本地化產業鏈和設備、原材料及零配件供應渠道和配套生產企業,大部分行業所需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可在本地聘用解決。特別是家電及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汽車、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等工業配套能力較強。2004年山東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00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20000億元人民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7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千元,每百戶城鎮居民擁家電600台,個人電腦31.4台。山東是中國北方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市場覆蓋本省及相鄰省份部分地區,形成了一個約有3億人口的大市場。山東氣候溫和,民風誠樸,社會安定,治安良好,主要城市公共設施完備,綠地面積不斷擴大,大氣質量和衛生條件等環境狀況不斷改善,餐飲、商店、高爾夫球場等公共服務及休閒娛樂設施齊全,具有較好的人居環境。威海市被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獲“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煙臺市也獲2004年中國人居環境獎。青島市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十大城市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