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工科為主、文理並蓄的綜合性院校,具有50年的辦學歷史。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東省日照市。學院占地面積94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現有在校生1.2萬餘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200萬元,圖書館藏書84.8萬餘冊,期刊800種,建設有83個設備先進的校內實驗實訓場,多個實驗實訓室擁有相關資質,集學生技能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對外技術開發與生產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建築工程技術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是省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基本信息

簡介

硬體設施

學院地處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的新興海洋特色城市山東省日照市,校園毗鄰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學院占地面積94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

標誌標誌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校園風光(17張)現有在校生1.2萬餘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200萬元,圖書館藏書84.8萬餘冊,期刊800種,建設有83個設備先進的校內實驗實訓場,多個實驗實訓室擁有相關資質,集學生技能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對外技術開發與生產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962人,其中專任教師605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23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230人,專任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比例達54.4%。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級人選1人,全國水利職教名師2人,省部級優秀教師5人,山東水利“3131人才培養工程”5人,山東勘察設計大師1人,山東水利廳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2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先後承擔國家、省、部、廳級科研課題1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地廳級科技進步獎95項。

專業建設

學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水為魂”的辦學理念,秉承“上善若水”的品格,敞開“海納百川”的胸懷,專注內涵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學院開設50個專業,涵蓋水利、土建、製造、電子信息、財經、旅遊、藝術設計傳媒等12個專業大類。水利工程和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是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水利工程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國家財政專項建設經費重點支持專業。水利工程、建築工程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和會計電算化等6個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就業工作

學院是山東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院不斷加強對就業工作的統籌力度,建立了規範化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構建了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教育體系,為學生的終生職業發展提供充足動力。學院堅持多措並舉,注重實效,不斷提高學生頂崗實習後的就業比例,促進畢業生全面高質量就業。學院以“聯通未來青春創業社”為平台,突出“一個核心”,實施“兩個融入”,即以培養學生自我創造力為核心,把創業成功案例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把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校本課程中,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業教育,構建完善了一年級學生有目標、二年級學生有特長、三年級學生有行動的創業人才成長體系。學生的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助學制度

學院按照國家要求,不斷健全獎學助學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學院設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省政府獎學金、學院獎學金和“瑞豐氣體獎學金”等各級各類獎助學金,最高獎助標準為每人每年8000元,學院每年發放獎助學金900多萬元,獎助學金的覆蓋率達66%。學院設立勤工助學崗,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於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按照國家助學貸款的有關政策,學院積極幫助貧困家庭學生準備有關材料,使所有家庭貧困的學生都可以順利獲得國家財政貼息的助學貸款。

校企合作

學院堅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原則,按照“廠中校”、“校中廠”的模式著力打造高標準校內外實訓基地。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中鐵第十四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豪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了152個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與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結成戰略聯盟,在科研立項、學生頂崗實習、教師頂崗鍛鍊、聘任兼職教授、實驗設備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國際合作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俄羅斯、韓國、日本、新加坡、英國等國家的8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多次選派管理人員、師生交流互訪,就學生留學、專業合作等方面達成共識,合作領域和層次不斷拓展。共選派3個國際合作專業的350多名學生升入俄羅斯著名高校莫斯科國立自然資源規劃大學和伊萬諾沃國立化工大學就讀本科專業,學生的總體素質得到了合作學校的廣泛認可,本科畢業的同學中有近一半學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有兩名同學在讀博士或跨專業雙碩士,其他學生就業形勢良好。

建築建築

辦學品牌

在山東省人事廳組織的高校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等級;在山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在山東省委高校工委組織的高校德育與校園文明建設工作評估中獲得“雙優”,分別被授予“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和“文明校園”榮譽稱號;建築工程專業被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專業;水利工程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建設方案示範專業。

系部設定

水利工程系
建築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
經濟管理系
機電工程系
基礎科學部

熱門專業

水利工程系
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專業、水利工程專業、港口航道工程、工程測量技術、道路橋樑工程技術、水利水電建築工程、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
環境工程系
工程造價、市政工程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城市水利、水務管理。
建築工程系
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機電工程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供用電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汽車運用技術。
信息工程系
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環境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與製作、廣告設計與製作
經濟管理系
會計電算化、金融保險
商務管理系
商務英語、物業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遊、現代物流管理、資產評估與管理

院長致辭

國勢之強弱,視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於學校”。為適應我國水利建設的需要,1958年山東水利職業學院的前身—山東省水利學校應運而生。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對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為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於1999年開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2002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東水利職業學院。五十年的滄桑變遷,風雨兼程,山東水利職業學院發展為以工為主,工、管、文、經、信息類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職業學院,其中水利、機電、土木學科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科海泛舟,潮頭挺立。學校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技能高超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目前有教職工790人,其中專任教師517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31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41人。同時,學院實施了“樹名師、創名校”工程,努力實現“一流學校要有一流師資”的目標。近幾年來,學校教師在科學研究方面碩果纍纍,先後承擔國家、省、部、廳級科研課題和橫向課題1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4項、地廳級獎勵76項。僅2009年就獲得廳級以上獎勵10項、國家技術專利3項,發表論文286篇,中文核心期刊發表82篇,有25篇論文被SCI、EI等收錄,出版專著教材78部,其中主編30部。

辦學條件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總計面積1595畝,校舍總建築面積43.21萬平方米,日照校區建有教學樓5棟,合堂教學樓2棟,行政辦公樓1棟,圖書信息中心大樓1棟,實驗樓1棟,實訓場3萬多平方米。學院圖書館藏書70餘萬冊;擁有高配置教學用計算機2000餘台,現代化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46個,滿足12000在校生教學等各方面需要。

實驗設施

學院教學儀器總值7240萬元,建有50多個先進的校內實訓場,擁有高配置計算機2000餘台,現代化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46個。設有水資源信息中心、工程測繪、建築工程技術、數控仿真、CAD、ERP、計算機網路等實訓室,以及動漫專用機房、藝術設計工作室、廠房式機電實訓車間、監理公司、建築公司等50多個校內實訓場所,依託山東省水利廳及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山東水利總公司、中國五徵集團、日照港集團等大中型企業建立了87個功能完善的校外實訓基地。

體育設施

學院建有400米標準跑道的體育場一個,籃球場16個,排球場12個,網球場2個,羽毛球場18個,足球場3個,體育器材健身活動場2個,體育館1個,還設有多個室內桌球台、體育達標測試室等,滿足廣大師生體育鍛鍊。

教學科研

試點專業

水利工程
建築工程技術
建築工程
機電一體化
電子信工程
酒店管理

精品課程

套用數學
工程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
工程地質與土力學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專兼職教師790人,其中專任教師517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316人,

活動活動

校園活動剪影(20張)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41人。校內專職教師中取得各種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雙師素質教師占48.16%,廳級以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7人,5人入選山東水利“3131人才培養工程”。17人在行業學會和高職教研會中任理事長、副理事長或常務理事。2007-2009年完成了國家“十五”、“十一五”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水利部948重大公關項目等科研課題6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廳級獎勵8項,國家專利14項。在公開出版物上發表論文800篇,有20篇被EI、SCI等收錄。出版論著、教材220部。面向社會開展生產技術服務500項。

辦學特色

學院本著“以人為本、以水為魂”的辦學理念,根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要求,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照不同專業的特點,形成了由“產教一體”、“崗位實習與就業相結合”、“訂單培養”、“工學交替”、“半工半讀”、“BTEC”等6種模式組成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體系,使學院培養的學生具備理論基礎厚、操作技術精、實踐能力強等特點,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連年提高。

辦學理念

學院秉承水的“至善”品質,以“水”的品格作為師生思想修養和精神追求的目標,確立了“以人為本,以水為魂”的辦學理念。努力踐行“上善如水,海納百川”的校訓,大力弘揚“團結、吃苦、奉獻、創新”的校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觀、時代觀和價值觀。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基礎,堅持“立足水利,服務社會,文化引領,科研先導,工學結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方針,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服務社會,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學院文化

學院注重校園文化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以水文化為特徵的大學文化,形成了由“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的校訓,“團結、吃苦、奉獻、創新”的校風和“以人為本、以水為魂”的辦學理念構成的大學文化特色體系。在辦學實踐中秉承水的“至善”品質,踐行“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彰顯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大海胸襟,全面落實大學生素質教育拓展計畫,積極打造大海系列文化品牌、為青年學生的人格培養和健康成長提供了展示自我、放飛理想的舞台。

學生培養

學院注重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和能力培養,大力實施“雙證書”和“多證書”制度。2007-2009年學生在全國、全省創新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2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27項。在校學生獲國家專利11項。在日照7所高校參加的“首屆日照市大學生發明競賽活動”中,該院學生獲得了3個一等獎項中的2個,6個二等獎項中的5個,10個三等獎項中的5個獎項,獲獎總數占所有獎項的63%。

學生就業

學院牢固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始終堅持以學術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造就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眾多實驗實訓基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以與社會零距離對接的專業設定保障畢業生就業的市場適應性;以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多種培養模式,形成了畢業生就業的多重保障體系。

國際合作

學院先後與日本、新加坡、英國、俄羅斯等國家的6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關係,與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國立自然科學規劃大學、伊萬諾夫國立化工大學、國立太平洋大學開展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聯合培養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學生。英國愛德斯國家職業學歷及學術考試機構在我院設立了山東省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第一家BTEC海外中心,為學院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搭建了新的平台

社會影響

學院堅持走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的路子,全面實施品牌化、特色化、多樣化、國際化發展戰略,辦學質量、辦學特色、辦學規模、辦學效益等廣受社會讚譽。《中國教育報》以《把“品牌”做足做大做強》為題,《光明日報》以《憑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為題,《大眾日報》分別以《激情、追求、超越》和《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創新教育結出豐碩成果》為題,《齊魯晚報》以《庫區移民培訓“政府”買單》為題,分別對學院的辦學成就進行了全面報導,“山東衛視”、山東教育電視台、人民網、中國高職高專網等多家媒體也多次報導,原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在2005年全省科學發展觀現場會上、副省長賈萬志到學院考察時對學院的發展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4]

辦學管理

艱苦創業

1958年9月,學校暫借章丘舊軍孟的舊房,在教師、設備極不足的情況下,招生10個班,經歷了向兗州、曲阜兩次搬遷,在借居民房的條件下,白天坐方木上課,晚上睡地鋪,堅持辦學上課,還經常參加煉鋼鐵、三秋勞動。經1959年秋和1960年春、秋三次招生(包括招國中二年級21人,高小文化五年一貫制56人),使在校生達700多人。為解決房舍、設備不足,大力貫徹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將部分專業課帶到位山、峽山、南四湖及濟寧、聊城、菏澤等地的水利工地上進行現場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協助工地測量河道定線873公里,河道斷面測量1550個,並開展了革新工具等技術革新活動和培訓司機手、檢修機器等工作,提高了工效,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半工半讀

1964年夏,根據中央試行“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指示,學校試行半工半讀,對教學計畫及教學方法作了相應的調整,1965年招收的學生為“社來社去”,提倡面向農村,為農業生產服務,實行工讀結合。經常組織師生到駐地和鄰縣的農村,水利工地,幫助規劃、測量、施工,傳授農機修理知識,搶修農機等。1965午後,自建變電室、實習車間、洗澡堂、教學樓等3068平方米;開辦訓練班培訓電工、司機手等317名,培養農業中學機電教師14名;帶機器支援抗旱澆地3040餘畝;土法生產機井用水泥管403節;對外承接維修電機60餘台、內燃機43台;承擔了曲阜尼山水庫的施工技術指導等,增加了學校的收入。學校拿出一部分收入,為學生適當增加了一伙食費,發放困難救濟,解決了部分學生缺棉衣、被褥、鞋襪的困難。

艱苦十年

1966年6月後,“文化大革命”逐步展開,黨政組織癱瘓,學校失控。1968年初軍訓團進校,組織“複課鬧革命”。4月8日成了“革命委員會”,7月底軍宣隊進校。8至lO月“66”、“67”、“68”三屆學生相繼畢業。1970年為貫徹省大專院校調整方案,山東工學院水利系合併於本校,至11月底,人員、設備、物資搬遷基本完畢。1972年在學校調整中,又與泰安水利學校合併,學生仍在泰安水校舊址開學上課。1973年暑期恢復招生,根據當時的形勢和需要,招鉗工、電工兩個技工班。1974年兩校分開,於暑期恢復為中專招生。1973年至1976年所招學生,均由工農兵中推薦選拔;在教學方法上,實行校、廠、社掛鈎,開展現場教學和開門辦學。僅1974年就先後進行了11次不同內容的現場教學和實習。

新的起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出現了新局面。
實現重點轉移。經過廣泛深入地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教育戰線上推行的“兩個估計”(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戰線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是“黑線專政”;知識分子的大多數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謬論,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具有業務專長的教師被提拔到領導崗位;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教學方面來,確定了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的指導思想;按照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個層次,重新調整制定了教學計畫,增加了課堂教學時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校工作走上正軌。
重視科研工作,建立了科研機構、科研隊伍和科協等。先後承擔水電部、省廳等水利部門的科研項目6項。至1985年底已完成2項,分別達到省內、國內光進水平,獲省水利廳和濟寧市獎勵,還開展了民眾性技術革新36項。

前進

1983年以來,本著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根本目的和實事求是的原則,試行教學改革和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根據省內外調查結果,確定今後培養的人才,要有基礎功底紮實,主幹專業能力突出,實踐意識強,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為此,要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用現代知識和最新成果武裝學生;重視水利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新需專業的設定。1985年省計委批准規模1000人,設“農田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陸地水文”、“機電排灌”,“水利財會統計”5個專業。實行多層次、多渠道開放辦學。除完成正常招生任務外,1984年暑期起,開辦了職工中專;除接受省水利廳安排的培訓任務外,還為濟寧黨校代培了一年制黨政幹部管理中專班;為濟寧市建委開辦為期半年的工民建技術培訓2個班,為駐軍辦軍地兩用人材培訓班2期。

歷史沿革

史志資料(1958-1985)

沿革與隸屬

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於1958年6月21日批准建校。隨即籌備並擬定校址在兗州,定名為山東省兗州水利機械學校。第一屆新生於1958年9月中旬在章丘舊軍孟村暫借臨時校址開學。10月起陸續遷兗州,根據當時縣政府規劃,又於11月遷曲阜。1959年4月在今校址動工修建校舍,12月遷入。12月20日更名為山東省曲阜水利機械學校。1962年國民經濟調整時,省人委曾確定學校停辦,1963年6月教育部又批准恢復。

人才培養

27年來,共向省內外水利系統培養輸送了16屆9個專業的中等專業人才2474人。專業設定及招生情況是:
1.施工機械專業:1958年建校時原為水利機械化專業。後分設施工機械、排灌機械兩個專業。施工機械專業僅招生一屆。招生對象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畢業生共186人。
2.排灌機械專業:1958年至1961年共招生四屆。畢業生共343人,招國中生,學制三年。
3.機電排灌專業:1963年始設,招生對象為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招生一屆41人。1982年招生80人,1983年招生121人,1984年招生42人,其中83級有74人,84級41人,共115人於1985年春改學農水專業,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學制三年,“66”“85”兩屆共畢業121人。
4.農田水利工程專業:1964年始設,招生82人,1965年招“社來社去”4個班164人。招生對象為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均於1968年畢業,共246人。1984年恢復招生。招普通班42人,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招職工中專班42人,招生對象為國中文化在職職工,學制均為三年。1985年春,原83、84級機電排灌專業115人改學本專業。

培訓工作

培訓工作自1961年開始,計畫由省水利廳下達,由教務科組織教學。1980年7月,經省編委批覆設培訓辦公室,有2名專職培訓幹部。1984年學校機構改革,原科研處改為科研培訓科.科內設培訓股,專管培訓工作。
自1961年至1985年底,共舉辦培訓班34期,19個專業內容,共結業1834人次。(詳見附表)

設備及圖書

教學實驗:“文革”前,建有內燃機、物理、化學、電工共4個實驗室,建築面積為210平方米,設備簡陋。1973年至1976年,相繼擴建了電工、內燃機等實驗室,僅能做些簡單試驗,達不到教學要求,實驗設備總值僅2萬元。1977年後,把完善、新建實驗室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刻不容緩的任務來完成。相繼建成了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內燃機、水泵、水工、建材、地質、電氣設備、電機、電子、電工、物理、化學等14個實驗室,一個模擬電站,一個測量儀器管理室。建築面積總計2952平方術。

管理教育

學生管理機構。“文革”前,由教務科負責,政工、團委等部門配合進行。1973年至1979年,由當時的機、電兩個專業隊,配合政工部門對各自專業內的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1980年設立學生科後,在政工、教務、團委配合下進行工作。
1979至2013,貫徹了《山東省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暫行規定》、《山東省職工中專班學員學籍管理的暫行規定》、《山東省幹部中專班學員學籍管理暫行規定》。並結合本校實際,對升留級、畢業、考勤、獎勵和處分等問題,制訂出實施細則。其中有學年考試、考查課2門不及格留級,考試考查課累計3門不及格予以退學。應屆畢業生中凡有1門考試或2門考查課不及格,只髮結業證,一年內回校補考及格換髮畢業證等規定。1979年以來,先後有10餘名學生畢業時只發了結業證書,一年後經補考及格才換髮了畢業證書。

體育工作

體育教育。體育是增強師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的重要保證。1958年學校初建時,即配備了體育教師,借用農村國小操場、場院等上體育課、早操及體育活動。遷來曲阜後,除堅持上好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外,還成立了業餘籃球、田徑、體操訓練隊;早在1960年就借用場地舉辦了田徑運動會。“文革”期間。體育課改為軍體課。學校工作重點轉向教學後,每年舉行春季田徑運動會,並加強了體育運動場地及設備建設,先後建成了30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10個籃、排球場和體育器材倉庫等,體育用品620餘件。

校辦工廠

校辦工廠。1968年底,由於學校不招生,便組織教職工利用原實習車間和實驗設備辦起了校辦工廠。生產了社會緊缺的水電設備產品。為解決山東小型水輪發電機組的生產問題,1970年省水利廳決定投資擴建、招工,並試製電抗分流式自勵恆壓水輪發電機組,是年名為工廠連。1972年7月更名為學校機械廠。水輪發電機組、電動機等已成為定型產品。1973年學校招生後,接受學生實習和勞動,成為教學、實習、勞動基地。粉碎“四人幫”後,水輪發電機組產品的品種系列增加,質量、性能可靠。1977年產值達到146.85萬元。1980年7月,省水利廳批准更名為山東省水電設備廠,由於一度不能適應當時的新形勢,曾連續兩年發生虧損。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賈乃波
黨委副書記、院長:於紀玉
黨委副書記:趙明閣
院 長:王順波丁世祥王啟田
紀委書記:賈維忠
工會主任:顏秀霞[1]

專業簡介

水利工程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水利工程製圖、水利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施工、工程造價與評估等基本知識,具有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檔案編制的基本能力,面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水利工程製圖、水利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建築材料、水工建築物、水利工程施工、工程造價與招投標、水利工程管理、灌排技術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水利、市政、建築、交通等行業的建設單位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從事工程施工、工程概預算、工程監理、工程管理等技術工作。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水利水電建築工程設計、施工及管理的有關知識,具有從事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施工管理和招投標檔案的編制、中小型水利水電建築工程設計的基本能力,面向水利水電建築及相關行業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水利工程製圖、水利工程測量、建築材料、水力學、地質與土力學、工程力學、水工建築物,水利工程施工、工程建設監理、工程造價與招投標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市政工程、給排水、交通等行業建築施工企業和管理單位,從事工程施工、工程造價與招投標、工程建設監理、中小型建築物設計等技術工作。
城市水利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城市防洪與減災、城市水利規劃、城市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預算等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城市防洪減災、城市供排水、城市水利工程施工組織管理、預(決)算檔案的編制和水污染及水質監測工作的能力,面向城市水利工作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主要課程:工程製圖與AutoCAD、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建築材料、建築結構、城市規劃與建築表現、城市防洪與減災、水污染與水質檢測、水工建築物、城市給排水、水利工程施工技術、水利工程概預算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面向城市水利工程建設、市政建設規劃、水文勘測、城市防災減災等部門,從事城市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城市減災防災等技術工作。
水利水電工程管理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工程施工、招投標與契約管理、質量與進度控制、信息管理等基礎知識,具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管理、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標與契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面向水利水電工程和土木工程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工程測量、管理學、財務管理、建設法規、工程施工技術、工程質量控制、工程招投標與契約管理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水利水電、土木、市政、給排水、建築、交通等行業的建築施工企業和工程管理部門,從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管理、建設監理等技術工作。
道路橋樑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道路和橋樑工程施工、工程造價及路橋維護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從事道路橋樑施工和施工管理、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檔案、工程概算和招投標檔案的能力,面向道路與橋樑建設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工程測量、工程力學、道路材料、橋樑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測設計、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道路養護與管理技術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公路、鐵路、水利、土木、市政等行業的施工與管理崗位,從事道路與橋樑工程施工、道路管理維護、橋樑檢測維護等技術工作。
水務管理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法律法規、水資源管理、城市用水、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水行政執法、工程施工、城市用水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面向水務一體化管理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概論、水法、經濟與契約法、水政實務、水化學與水質監測技術、節水技術、工程施工和概預算、水資源管理、城市防洪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水務、市政、環境保護、園林等行業,從事工程施工、水質監測、用水管理、水政執法、節水工程設計施工等技術工作。
工程測量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控制測量、工程測量、數字測圖技術等基礎知識,具有工程施工放樣、控制測量、數字測圖和套用有關軟體進行數字地圖繪製等方面的能力,面向工程勘測及工程施工領域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地圖學、資料庫技術、工程測量、控制測量、工程概論、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數字測圖技術、GPS定位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面向工程建設、勘測設計、國土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工程勘測崗位,從事工程測量工作。
港口航道與治河工程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以流域開發、防洪減災、取水工程、河道整治和港口航道建設與管理為主要業務的能力,能夠從事治河防洪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河道、海岸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套用型高等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河流水力學、工程水文學、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土力學、鋼筋混凝土、水資源規劃、河流動力學、河床演變及整治、防洪與治河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港工建築物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水利、港口、航道和交通等土木工程建設與管理領域。
基礎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水利、土建工程勘察設計和基礎工程施工、檢測與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夠從事岩土工程勘察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設計、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檢測與管理一線套用型高等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工程製圖與CAD、工程測量、水力學、工程力學、岩土力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建築材料、結構設計原理、岩土工程勘察、地基處理技術、地下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岩土工程測試技術、基礎工程造價與招投標、建設監理概論。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水利、路橋、市政、工民建工程的基礎設計與施工部門。
建築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二年、五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建築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好的工程識圖、工程測量、組織施工、工程資料編制、工程建設管理等實際工作能力,面向建築工程施工與管理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製圖與CAD、建築測量、建築材料、建築施工技術、房屋建築學、施工組織與進度管理、工程計量與計價、建設監理概論、建築工程質量與事故分析、工程項目管理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大中型建築工程公司,從事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面向工程建設單位從事監理工作。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建築裝飾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具有從事中、高級建築裝飾、裝潢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實際工作能力,面向建築裝飾、裝潢設計與施工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表現技法、建築裝飾設計、建築製圖與CAD、建築美學、3DMAX、建築裝飾施工技術、建築裝飾工程造價、建築裝飾工程施工組織、建築裝飾工程招投標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建築裝飾行業,從事裝飾裝潢工程設計施工、裝飾工程管理、裝飾工程造價等工作。
工程造價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熟練掌握工程造價專業必需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能力、造價管理及招投標管理能力,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適應社會需要、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識圖、建築構造、建築與裝飾材料、力學與結構、裝飾施工工藝、建築施工技術與組織、建築法規、建築水暖設備安裝、建築設備安裝工程造價、工程建設定額原理與實務、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建築裝飾工程造價、建築工程造價、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量清單與計價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施工、建設、工程造價主管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概預算、工程招投標及經濟評價、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項目管理等工作。
工程監理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建設工程監理的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工程建設契約管理、信息管理,進行工程質量、投資和進度控制及其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面向工程建設監理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工程製圖與CAD、建築工程測量、建築材料、房屋建築學、建築施工技術、建設工程監理、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建設工程投資控制、建設工程進度控制、建設工程契約管理、建設工程信息管理、建築工程造價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建設監理、工程造價諮詢單位,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面向建築施工單位從事施工技術工作。
給排水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識,具有工程測量、計算機繪圖、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工程運行管理等基本能力,面向給排水工程施工和管理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製圖與CAD、工程測量、城鎮給水與排水工程、水泵和水泵站、建築給排水工程、給水處理技術、污水處理技術、供熱工程、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給排水工程施工組織、給排水工程造價等。
就業方向:面向大中型建築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輸水泵站等單位,從事施工與管理、工程造價編審、工程監理、水處理等技術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檢測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土木工程檢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土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木工程材料檢測、工程結構檢測、岩土工程檢測、室內環境檢測和工程質量控制的基本能力,面向工程質量監督控制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測量、工程勘察、力學與結構、建築構造與識圖、建築材料、混凝土學、誤差分析與數據處理、無損檢測與電測技術、工程結構檢測與質量評定、近代測試技術、工程材料質量檢測、岩土工程檢測、室內環境檢測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工程檢測單位和各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從事工程材料檢測、結構檢測、岩土工程檢測、室內環境檢測技術等工作,也可面向大中型建築工程公司或監理單位從事質量管理工作。
建築設備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領域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的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工程製圖與識圖、空調技術基礎、製冷技術、空氣調節、空調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定額與預算、製冷空調自動控制技術、建築電氣技術、綜合布線技術、建築自動化系統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房地產開發公司、智慧型大廈、建築設計院、賓館飯店、高級物業公司等部門從事建築暖通空調及其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監理施工組織與規劃、工程預算、設備管理與行銷等工作。
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樓宇供配電、電梯、空調、樓宇消防、監控、計算機網路與通訊等智慧型建築系統的工程技術管理方面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工程製圖與AutoCAD、機械基礎、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建築電氣技術、製冷與空調技術、樓宇智慧型化技術、建築給排水工程、設備安裝技術、樓宇安全技術、智慧型樓宇綜合布線、計算機網路技術,以及相應的職業技能實訓課程。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物業管理公司、裝潢公司、建築設備安裝公司、樓宇機電設備專業化服務公司、綜合布線工程公司、消防報警、閉路電視監控、小區智慧型化等工程公司,以及智慧型設備製造和銷售單位以及政府職能部門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
園林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園林的基木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從事園林設計、園林施工技術、園林綠化維護與管理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園林設計、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工程,園林史、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風景寫生、樹木花卉認識實習、園林測繪、課題設計、實訓中心實訓、畢業綜合實訓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園林設計施工單位的設計、施工與相關單位的管理工作。
數控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數控原理、數控設備、數控編程與套用的基礎理論和職業技能,具有數控工具機編程與操作、數控技術領域的產品設計、設備維修、調試操作等基本能力,面向各類數控技術部門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套用、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工具機電氣控制技術、數控控制技術基礎、數控原理、數控工具機與編程、數控加工中心、CAD/CAM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機械、電子等工業企業單位,從事數控工具機的編程與操作、維護與檢修、工藝規程的編制實施、加工工藝裝備的設計與製造、產品的行銷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模具設計與製造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具有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完成一般模具的設計、製造及組織加工生產的基本能力,面向大中型機電加工企業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工藝、公差配合與測量、電工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動、沖模設計與製造、塑模設計與製造、模具製造工藝學、數控加工與編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大中型機電加工企業,從事冷沖模、塑膠模等模具的設計製造工作,以及相關的機械產品加工、專業設備操作與維護、生產現場的質量控制及技術管理工作。
機電一體化技術
學制:三年、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機械、電氣、自動控制等基礎知識,具有從事機電領域內的設計製造、數控加工、產品開發、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面向各類機電加工製造企業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電工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力拖動、工具機電氣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PLC原理與套用、數控工具機編程與套用、數控加工中心、CAD/CAM、機電一體化系統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各類普通機械加工和數控加工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機電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維修與管理等技術工作。
電氣自動化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具有從事電氣系統與自動化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管理、設計開發等基本能力,面向各類大中型工業企業及相關部門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電子技術、C語言程式設計、電機與拖動、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力拖動控制系統、自動檢測技術、工廠電氣控制與PLC、工廠供電、自動化生產線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各類大中型工業企業及相關部門,從事電氣系統與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維護和管理等工作。
套用電子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套用電子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具有電子產品的局部設計與製造、新產品的開發與檢驗、電子產品今後服務與行銷等基本能力,面向各類電子產品設計、加工、銷售部門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基礎、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高頻電子電路、EDA技術、自動檢測與轉換、電力電子技術、家用電器、電機與拖動、PLC原理及套用、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製冷與空調技術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套用電子研發部門或相關企業、公司,從事電子產品的局部設計、安裝調試,以及新產品的開發、檢驗、行銷及售後服務等工作。
汽車運用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汽車運用與檢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汽車運營及管理、汽車診斷與檢測、汽車維護與維修、汽車銷售及配件經營、汽車運輸及管理等基本能力,面向各類汽車運用與管理部門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與CAD、液壓與氣動技術、電工與工業電子學、機械基礎、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電氣設備、汽車空調、汽車修理、汽車運用、汽車裝璜技術、汽車鈑金、現代汽車技術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汽車修理廠、汽車運輸公司、汽車銷售公司、汽車製造廠等單位,從事汽車運用、運營管理、汽車銷售、維護維修、汽車診斷與檢測等方面的技術工作。
製冷與空調技術
學制:三年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製冷技術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能從事製冷與空調設備的生產、銷售、運行管理和維修服務等工作,能進行製冷設備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的高技能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與電子學、機械製圖與AutoCAD、機械基礎、熱工與流體力學基礎、製冷原理、空氣調節技術、製冷與空調自動化、小型製冷與空調裝置、製冷空調裝置安裝、操作與維修、冷庫製冷工藝、製冷與空調設備。
就業方向:可從事各種電冰櫃、空調器和汽車空調等製冷設備的安裝、調試、檢測和維修等技術工作;一般冷庫、中央空調的運營管理、使用維修等工作;製冷設備的生產、經營和售後服務等工作。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自動化)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工業自動化和過程控制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具備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或設備的生產、安裝、操作控制、運行維護、技術管理、簡單系統設計等工作能力,能適應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相關崗位能力和知識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機械製圖、自動控制原理、自動控制系統、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電氣控制與PLC套用、工廠供電、自動檢測技術及套用、過程控制、過程測量與儀表、計算機控制系統、工業網路與組態軟體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石油化工、製藥、食品加工、工業生產等行業從事現代工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或設備運行維護與技術管理等工作。
檢測技術及套用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信息的獲取和處理、信息的傳輸與套用、工業檢測、過程控制及感測技術、電、光、機一體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測量、控制技術及儀器設備套用、管理、服務等能力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基礎、模擬和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半導體變流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子測量技術、檢測技術及套用、單片機套用、電氣控制技術與可程式控制器的套用,計算機控制系統、過程控制與自動化儀表、嵌入式技術、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現代工業生產過程及其系統控制、生產及銷售企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等行業從事工業生產過程檢測與控制系統性能維護與管理等工作。
計算機套用技術
學制:三年、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劃分計算機信息管理、網站規劃與建設、計算機軟體技術三個方向。培養熟練掌握計算機軟硬體與套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計算機系統的維護、單片機控制系統的軟硬體開發、計算機套用程式開發和網站建設的能力,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維護和管理、套用軟體的設計與開發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網路、JAVA語言程式設計、JSP互動式網頁編程、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資料庫系統及套用、EDA簡介與PROTEL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維護、網路管理、現代辦公設備的使用及維護、企業信息化建設等工作;IT企業從事行銷、技術管理、網站建設及維護等工作。
計算機網路技術
學制:三年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能從事計算機區域網路規劃設計、綜合布線、施工管理,網路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網站規劃建設與管理維護,網路安全系統檢測與調試,並能從事簡單網路程式設計開發等工作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模擬與數字電路、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區域網路技術與組網工程、網路設備管理、網路作業系統、網路安全、.NET編程技術、SQLServer管理與維護、Internet技術、網路維護與故障診斷、綜合布線技術、系統集成及套用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網路的設計、安裝、調試及維護、計算機網路系統及後台軟體的設計、管理和維護、計算機網路相關軟硬體的行銷等工作。
動漫設計與製作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動漫設計理論基礎、良好的藝術修養、正確的創意理念及較強的動漫設計製作和市場行銷策劃能力,並能獨立設計和製作各種較高藝術水平的動畫作品,能夠勝任動漫設計和製作工作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藝術設計概論、素描、水粉、國畫人物、動畫文案、設計速寫、基礎圖案設計、透視、動畫概論、設計構成、計算機套用基礎、Coreldraw軟體、Photoshop軟體、Flash軟體、3Dmax軟體、動畫製作、動畫分鏡頭、影視編輯、MAYA軟體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各大傳媒、電影公司、電視台、動漫製作公司從事三維動畫製作、影視動畫製作、電視作品片頭製作、影視編輯等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分為自動控制和智慧型電器兩個方向。培養具有電子系統設計、單片機、可程式控制器、嵌入式系統等理論知識,具備電子產品局部開發、單片機與可程式控制器套用系統裝配及運行、電子產品檢驗及售後服務等能力,從事自動控制技術及售後服務工作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模擬和數字電子技術、可程式控制器、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機及控制、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數位訊號處理及套用、感測器技術、移動通信、嵌入式技術、電子產品製造工藝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電氣類、電子類、控制類等領域從事電子系統局部設計、開發、運行管理等工作;從事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技術和管理等工作。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製圖技術(國土資源信息管理)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利用計算機技術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電子地圖的製作、遙感與通信的套用、以及國土資源的管理等任務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地圖學與測量學、電子地圖製作、GIS原理、GIS設計與套用、WebGIS、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原理與開發、MapInfo、ArcGIS、空間資料庫系統、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路技術、遙感、GPS、網路與現代通信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政府、企事業、國土資源、城市建設與規劃、房地產、能源、交通、旅遊、環保、農林、水利、郵電、災害預防、氣象等領域或行業從事與社會公共信息或國土資源信息處理有關的信息平台建設、軟體開發、信息生產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電腦藝術設計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分為平面藝術設計、影視廣告設計兩個方向。培養掌握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精通圖像處理、平面藝術創作技能,具有藝術創意、標誌設計、包裝設計、招貼廣告設計、畫冊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圖形圖像處理、攝影攝像能力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Photoshop、Coreldraw,Pagemake)、字型設計、標誌設計、廣告攝影、POP廣告、版式設計、包裝、新聞攝影、企業形象設計、人像攝影、廣告招貼、書籍裝幀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影視廣告業或影視相關行業(如電視台、影視製作)從事影視製作、報紙雜誌廣告、片頭廣告、主題廣告、動畫製作、廣告創意、廣告策劃、廣告設計、企業形象包裝與策劃等相關工作
金融保險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金融保險專業基礎知識,具有金融保險、會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學等理論及實踐運行的能力,從事金融、保險等行業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金融學概論、保險概論、保險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精算與實務、市場行銷、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管理學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金融、保險、證券公司及相關行業,從事信息分析、融資、代理及企業、事業和行政等單位的會計、財務管理等工作。
資產評估與管理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資產評估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具備豐富的會計、財務管理、金融、證券、法律等方面業務知識,具有進行各項資產評估的操作技能,直接從事資產評估、會計事務、房地產開發工作需要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市場行銷、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機電設備評估基礎、建築工程評估基礎、經濟法、建築工程概預算、資產評估學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公司資產經營和管理部門、土地管理及建設行政事業部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管理部門,從事資產評估、會計、房地產開發等工作
會計電算化
學制:三年、二年、五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處理財會手工賬和電算業務技術、組織管理和財務管理的能力,適應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工作需要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西方經濟學、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經濟法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企業、行政事業等單位,從事出納、會計、審計以及財務管理等工作。
酒店管理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酒店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按國際飯店業要求的組織與協調、經營與管理、服務與社交、發展與創新等職業能力,面向中高級及涉外飯店從事經營管理和接待服務的高級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基礎、現代飯店管理、餐飲管理與服務、前廳與客房管理、調酒與酒水管理、旅遊學概論、經濟法、市場行銷學、酒店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星級酒店、旅行社、各類賓館、企事業單位的接待中心、酒店管理公司、休閒旅遊場所以及其他服務行業,從事酒店經營與管理工作。
物業管理
學制:三年
陪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房地產及物業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物業管理實務操作、房地產管理及市場行銷等方面的業務能力,面向房地產和物業公司經營管理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物業管理概論、物業會計學、房地產評估、物業管理實務、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經營與開發管理、物業管理法規、房屋設備知識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市政房產管理局、各類物業公司、房地產公司、建築公司、房地產中介機構、大型商場、高檔飯店與賓館、大型娛樂城和工礦企業等單位,從事房地產和物業公司的經營管理等工作
商務英語
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英語商務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和涉外業務處理及商務談判的能力,面向外貿公司、港務、旅遊領域的高等專業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寫作、外貿制單與契約、外貿函電、商務禮儀、市場行銷、文秘英語、國際商法、劍橋商務英語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外經貿公司、三資企業、跨國公司、港口事務、旅遊行業、涉外商場、涉外賓館和涉外企業,從事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技術工作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概況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為特色,以工科為優勢的綜合性院校。學院前身創建於1958年,2002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為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隸屬於山東省水利廳、教育廳。2006在山東省委高校工委組織的高校德育與校園文明建設工作評估中獲得“雙優”,分別被授予“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和“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7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體育優秀單位”;2008年榮獲“全省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被國家水利部批准為“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2011年榮獲“2011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山東省高校校園綠化先進單位”、“‘十一五’全國水利職工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學院被建設部、教育部確定為“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優良的教學基礎體系。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420萬元。擁有數控仿真實訓室、水工實訓室、土工實訓室等49個校內實訓場所,建築工程技術實訓基地、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分別被確定為中央和省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按照共建雙贏原則,依託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山東水利工程總公司、日照五徵集團、日照港建集團等企業集團,建立了87個功能完善的校外實訓基地。設有水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機電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基礎科學部和國際交流中心七個教學系部,開設了以水利、土建、製造類等專業為主的11大類42個專業。其中水利工程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已經成為山東省高職高專教育示範性專業,建築工程類專業被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高職高專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專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998人,其中專任教師72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研究員、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25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352人。學院堅持以科研為先導,先後承擔、完成國家“十五”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水利部948重大攻關項目、山東省農業貸款項目等國家、省、部、地廳級科研課題100餘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廳級以上獎勵14項;獲得國家專利14項。出版論著、教材85部,在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論文727篇,有10篇被EISCI收錄。全體專業教師輪流到生產科研一線進行實踐鍛鍊,使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得到整體提升,形成了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體系。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有力的就業保障體系。學術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眾多的實驗、實訓基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與社會零距離對接的專業設定,保障畢業生就業的市場適應性;訂單式、工學交替、“2+1”模式、校企合作培養等多種教育、教學模式的套用,形成了畢業生就業的多重保障體系。2003年,學院被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准為專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具有35個工種的初、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鑑定資格,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即可獲得多個與專業相關的技能資格證書,進一步增強了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近三年,學院畢業生就業連續保持供不應求的良好勢頭,部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就被用人單位搶購一空。

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先後有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到學院參觀訪問。與日本大阪市立都島工業高等學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建立了友好關係,互派教師定期交流。與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國立環境工程大學開展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培養具有國際水準的高職生。英國愛德思國家職業學歷與學術考試機構在我院設立了山東省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第一家BTEC海外中心。

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職學院。堅持走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的辦學路子,實施多樣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戰略,創建全國示範性高職學院,擴大國際教育交流,以“工科為主、文理並蓄,立足國內,接軌國際”為新的發展理念,到2008年建院50周年時辦學規模穩定在12000人、國際合作辦學10個國家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