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紋石斑魚

小紋石斑魚

小紋石斑魚,俗名為花格仔、小點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2.7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屬於深海底棲性魚類,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之軟性底質區域,亦常出現在礁石區域。食用魚,在石斑魚中算是較不好吃的魚種,適合清蒸或紅燒。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石斑 過魚 甘梯 
學名:Epinephelusepistictus
英文名:Spottedbackgrouper,Broken-linegrouper,Brownrockcod,Black-spottedgrouper,Black-spottedrockcod,Dottedgrouper
中文名:小紋石斑魚小紋石斑魚
科名:Serranidae
科中文名:鮨科
同種異名:Epinephelusepisticus,Epinephelusheniochus,Epinephelusmagniscuttis,Epinepheluspraeopercularis,Epinephelussp.,Epinephelusstigmogrammacus,Serranusepistictus,Serranuspraeopercular"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至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西太平洋,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中國台灣東北部及澎湖海域最多。
模式種產地:Nagasaki,Japan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小紋石斑魚小紋石斑魚

棲息深度:71-100米
最大體長:80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鰓耙數9-1015-17。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不明顯之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3-75;縱列鱗數128-147。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6-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或略為彎月形。頭部及體側淡灰藍色;頭部、體側及各鰭密布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除胸鰭外,各鰭或寬或窄具有黑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之軟底質區,亦常出現在礁石區。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漁業利用

具經濟性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延繩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二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