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鯧

烏鯧

烏鯧(學名:Formio niger)為烏鯧科烏鯧屬的魚類,俗名黑鯧、鐵板鯧、烏鱗鯧。分布於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鮮、日本以及中國沿海等,屬於熱帶及亞熱帶中上層魚類。其一般生活於水色澄清的海區。 體呈卵圓形,高而側扁,體長可達40厘米以上。 烏鯧為中國的南海、東海的經濟魚類之一,是大眾化的食用魚,並為出口魚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烏鯧 烏鯧

體呈卵圓形,高而側扁,體長可達40厘米以上。背、腹緣甚凸出、頭小,眼較小,脂眼瞼不發達,眼間隔圓凸。吻短,口小,前位,稍傾斜。兩頜牙細尖,排列稀鬆,呈一行。鰓耙粗短,第一鰓弓上鰓耙粗短,鰓耙數6—7+13—15。。體被小圓鱗,呈黑褐色。側線明顯稍成弧形,尾柄處的側線鱗較大,形成一隆起脊。魚小時,第一背鰭鰭棘明顯,腹鰭喉位;長大後,第一背鰭鰭棘埋於皮下,腹鰭消失;尾鰭深叉形。

分布區域

鯧

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東海和黃海,其中東海與南海產量較 多。

分類系統: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Osteichthyes:硬骨魚綱 - Perciformes:鱸形目 - Percoidei:鱸亞目 - Formionidae:烏鯧科 -Formio:
學名:Formio niger(Bloch,)
中文名:烏鯧
中文拼音:WūChāng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不祥
CITES公約級別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未定
中國特有

生活習性

烏鯧 烏鯧

喜群聚。一般在產卵季節游至水上層。遇天氣惡劣時下沉到海底。生殖期為5~7月,盛期為5~6月。親魚懷卵量約 20萬粒。每年 1~2月從外海結群向近岸密集,進行生殖洄游,7~8月產卵後又分散回到較深海區。

經濟價值

烏鯧 烏鯧

烏鯧為中國的南海、東海的經濟魚類之一,是大眾化的食用魚,並為出口魚種。

烏鯧 烏鯧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八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本期為第二十八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