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衡之

宋衡之(1901年9月1日-1988年2月26日),著名崑劇票友、教師,名鳴鑒。人稱“小宋先生”,江蘇蘇州人。南京政法學校肄業。

基本信息

解放前蘇州道和曲社的曲家,解放後與其兄宋選之一起從事江蘇省蘇崑劇團的編劇、蘇劇崑劇學員啟蒙工作。早年曾向俞粟廬、沈月泉學旦角戲。長期致力於業餘崑曲活動。1956年,宋衡之先生與其兄宋選之先生到南京,參與江蘇省青年戲曲演員短期培訓班的教學,參與江蘇省戲劇學校崑劇班的創辦,先後任蘇州市民鋒蘇劇團、江蘇省戲劇訓練班(後改名省戲曲學校)崑劇教師。在省戲校期間,宋衡之、宋選之兄弟潛心開展教學與研究,創立了崑曲藝術教學規範,研發演員基本身段培訓課程,並創建了崑劇身段組合課程,成為全國首創,並培養出了張繼青、董繼浩、石小梅、胡錦芳、徐雪珍等一批崑曲表演藝術家。由其編寫的《崑曲唱念基本知識》,成為該校60年代重點教材之一;與教師劉恆桐合作創設的崑曲旦行身段課,教學效果顯著,在全省影響頗大。80年代中葉,撰有《重編崑曲探驪》一書,刻印傳世。另著有《韻學探驪》、《蘇劇音韻》等。

崑曲演員(五)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