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松

吳秀松

吳秀松,1889~1966年)。原名王秀松。崑山玉山鎮人。崑曲藝人。幼年失父,曾拜沈炳波、蔡奎榮、許沁泉為師。

基本信息

民國元年(1912年)滿師,遂與王秀根、吳璉生、高炳林等九人重創崑曲永和堂,任笛司並主持其事。民國33年,受上海閘北水電公司聘任"拍先"(亦稱曲子先生,即崑曲教師),專門教唱崑曲。

1956年,與其子璉生同受聘於江蘇戲曲學校,教授崑曲,兼任省蘇崑劇團教師。一月後,其子不幸去世,他強忍晚年喪子之痛,堅持執教至1965年。吳為人樸訥寡言,記憶力極強,以會戲之多和曲藝之精聞名乾滬寧一帶。工笛,一本師法,不以花腔媚俗,高低抑揚,與歌者契合入妙。在戲曲學校執教時,雖年過70,牙齒全落,仍能吹笛伴唱,音色一如盛年,時人譽為"神笛吹師"。演唱工官生,尤擅長唐明皇、蔡伯喈的曲子,聲情並茂,使人百聽不厭,于格律音韻,造詣尤探,隨口問其一個字,便能管出該字在某戲中當讀某,另一戲中又當讀某,猶一部活《音韻字典》。吳門人弟子極多,"繼"字輩崑劇演員大多受過他的教益。

崑曲演員(五)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