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祝庚

伍祝庚

伍祝庚,金昆老藝人,浙江蘭溪伍家圩崑腔班領班,金家崑腔班藝師。蘭溪是金華昆班的流行地區,從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蘭溪各鄉村都先後成立了崑腔的坐唱班(農民業餘的唱曲組織)。伍家圩的坐唱班創建於同治初年,先由伍老三主持,繼由伍樹德掌班。

基本信息

伍祝庚就是伍樹德的侄子,他聰穎好學,吹、拉、彈、唱,樣樣都會,甚得伍樹德的賞識,即舉薦他為坐唱班的副吹。1920年,伍祝庚剛到二十歲,大家便公推他繼伯父之志擔任領班。為了精益求精,他聘請金華昆班老藝人為全班青年傳授表演藝術,他自己就帶頭學會了四十多個崑腔折子戲。1929年冬,他決心把學成的戲碼搬上舞台,把伍家圩坐唱班改成了演出班。他發動村民自籌資金,互教互學,向專業崑劇團買來全套舊戲裝、戲具,自己動手做刀槍棍棒。為了提高演技,到義烏縣請來一位鼓板教師,花一個月功夫學習全本《金棋盤》(金華昆班戲目之一,演三請樊梨花的故事)。後又得到浦江一位昆班師傅的熱心幫助,他和同伴們又學會了《花飛龍》、《白蛇傳》、《火焰山》、《飛龍鳳》等十多個本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伍家圩崑腔班在他帶領下,經常到各鄉農村演出,深得民眾的歡迎。解放後,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他煥發了藝術的青春,恢復了崑腔班,並結合農村的中心工作,自編、自導、自演了一批現代戲,參加了各個時期的宣傳工作。1959年冬,蘭溪金家崑劇團負責人童文福親至伍家圩,請他到金家村教戲,他不辭辛勞,去金家村堅持教戲五年之久,與學員同甘共苦,先後輔導排演了《火焰山》、《九曲珠》、《通天河》、《花飛龍》、《飛龍鳳》、《白蛇傳》、《三打白骨精》等大型傳統戲,而且還配合宣傳任務,新排了《三月三》、《二元六》等現代小戲。“文革”以後,金家崑劇團再次請他去做導師,他在金家村又度過了五個春秋。1984年春,他第三次應聘到金家村教戲,因年高體弱,力不從心,只住了五十天,排出《風箏誤》以後便告老還鄉,1985年5月病逝於家。按:村民們往往把他的名字俗寫為伍竹根。

崑曲演員(五)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