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雙壽

杜雙壽,北京全福崑腔班創辦人。原籍蘇州。與弟蝶雲皆隸京中四喜班。

基本信息

簡介

杜雙壽,男,1844年出生。北京全福崑腔班創辦人。又名世榮,字步雲,書室名為“瑞鶴山房”。原籍蘇州。與弟蝶雲皆隸京中四喜班。

經歷

於清文宗鹹豐十年(1860),以民籍學生選入昇平署,專工小旦,曾往熱河行宮應差。恭親王奕訢極其賞識他的藝術才能,特地資助他於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在北京組成了全福崑腔科班,自立嘉禮堂,其子杜亦云習小生兼武生,也搭在班內。據故宮所藏《昇平署傳差各班甘結》披示,全福崑腔班成立的當年,就曾經應召到宮內演出,班主題名為杜步雲。他在昇平署承應期間,親筆抄寫了《浣紗記》、《金印記》、《白兔記》、《紅樓夢》(石韞玉撰)、《千金記》和《三元報》等戲班串演本四十五種。他最大的貢獻是在同治元年(1862)根據昇平署藝人陳金雀的傳本抄存了吳永嘉原本《明心鑒》(總結崑劇表演藝術經驗的理論傑作)。他的這些手抄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部,總題為《戲曲四十六種》。他組成的全福崑腔班在北京演唱了一年多,同治十三年(1874)因“國喪”而散班,攜眷南歸。光緒中期到上海開辦玉樓春茶社,也曾搭班演戲。

擅演

《西廂記·佳期拷紅》、《幽閨記·走雨拜月》和《漁家樂·刺梁》等劇目。

崑曲演員(五)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