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藏語意為“墨竹色青龍王居住的中間白地”,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拉薩河中上游、米拉山西側。東鄰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南接山南地區桑日縣、乃東縣、扎囊縣,西毗達孜縣、林周縣,北連嘉黎縣。1959年9月墨竹工卡宗和直孔宗合併,正式成立墨竹工卡縣,縣政府駐工卡鎮。墨竹工卡縣轄1個鎮,15個鄉,149個村民委員會。縣境地處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屬拉薩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川相同,河谷環繞,草原廣布,地勢呈東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墨竹工卡縣有松贊乾布出生地甲瑪景區、距今850多年歷史的白教代表直孔梯寺等人文景觀,有德仲溫泉、日多溫泉、思金神湖等享譽區內外的自然景觀。詩人王心鑒過墨竹工卡時,見發展口號為“幸福墨竹”,有所感,作《幸福墨竹》一詩曰:優遊青藏浴高風,雪徑雲路多梵僧。自有亮節縈懷抱,墨竹原在最高峰。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清文宗鹹豐七年(1857年),設墨竹工卡宗,原隸屬於江甲布,後歸地方政府管理。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墨竹工卡宗辦事處成立。

1959年9月,正式成立墨竹工卡縣,自此隸屬拉薩市管轄至今。

1997年,墨竹工卡縣轄1鎮7鄉,縣政府駐工卡鎮。

行政區劃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轄1個鎮、7個鄉,共有43個行政村。

工卡鎮
格桑、塔巴、工卡、嘎則
扎雪鄉
格老窩、米洛、塔傑、龍珠崗、扎雪、齊朗
扎西崗鄉
郎傑林、加爾多、吉古、巴洛、仁青林、扎西崗、卡加、斯布
甲瑪鄉
孜子榮、赤唐、龍達
日多鄉
拉龍、念朗、怎村
塘加鄉
東布、莫沖、沖空、勞動、卓普
尼瑪江熱鄉
幫達、切馬卡、羊日崗、仲達、瑪熱農區、瑪熱牧區、宗雪、章達
門巴鄉
巴爾卡、仁多崗、德宗、達珠、波娃、整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墨竹工卡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中上游、米拉山西側,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屬拉薩河谷平原的一部分。

地貌

墨竹工卡縣境內山川相同,河谷環繞,草原廣布。地勢呈東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氣候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特點是高寒乾燥,空氣稀薄,冬春多大風,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大。

年平均氣溫5.1~9.1℃,極端最高氣溫在30℃左右,出現在6月,年平均最高14~16.1℃,夏季平均最高在20~24℃,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在-16~-23℃(出現在1月),年無霜期約9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為2813.5小時。年降水量515.9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由於地理原因,境內自然災害多而頻繁。春秋之季多早、晚霜害,夏季常遭雷雨和冰雹襲擊,乾旱與洪澇極易成災。漫長的冬季乾燥與風沙相伴,冬春之交、冬季受雪災威脅。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

墨竹工卡縣有礦產金、銻、鉻、銀、銅、鉛、鋅、大理石、石灰岩等,且蘊藏豐富、品位高。2013年底資料顯示,甲瑪鄉赤康多金屬礦床中儲銅6.73萬噸、儲鉛5.35萬噸,伴生礦有金、銀。塘加鄉邦浦多金屬礦,儲鉛1.5萬噸。墨竹工卡縣大理石的儲量為1082萬立方米。

動物資源

墨竹工卡縣野生動物有獐、兔、盤羊、旱獺、水獺、狐狸、野雞、麻雞、野鹿、狗熊、野羊、黑頸鶴等。

植物資源

墨竹工卡縣藥材資源主要有蟲草雪蓮花貝母、紅景天等幾十種名貴藏藥材資源,截止2013年底還有2.7萬多畝尚待開發的沙棘林。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底,墨竹工卡縣擁有人口4.1萬人,有藏族、漢族、回族、門巴族4個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98%。

經濟概況

墨竹工卡縣城新貌 墨竹工卡縣城新貌

2007年墨竹工卡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5.7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200萬元、稅收6500萬元;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100元,其中現金收入1600元。

第一產業

墨竹工卡縣大力發展高寒畜牧業、河谷種植業和城郊種養業,重點扶持種草養畜、蔬菜大棚、藏雞養殖等一批特色農牧業項目,農牧業經濟結構最佳化,優質、特色農畜品比重明顯上升。2007年,墨竹工卡縣實現糧食產量2318.91萬公斤、油菜產量256.96萬公斤,牲畜存欄23.5萬頭(只、匹),出欄率和商品率達到35.9%和51.5%。

第二產業

墨竹工卡縣以礦產為重點的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西藏自治區率先投入180餘萬元,設定3個地磅檢查點,並在甲瑪鄉和尼瑪江熱鄉重要路段安裝礦管電子監控系統,強化對礦山企業的管理,出台了《墨竹工卡縣礦產資源管理辦法》,同時成立了礦山協稅護稅領導小組,加大對涉礦稅收的征管力度。2007年,墨竹工卡縣涉礦稅收總額預計完成4800萬元,占稅收總額的73.85%;涉礦勞務輸出419人,車輛1.44萬台次,實現勞務收入1517.1萬元;鄉鎮企業總價值預計實現4.5億元;多種經營收入預計實現8100萬元。

第三產業

2007年,墨竹工卡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735.58萬元,較2006年同期增加70.5%。墨竹工卡縣運輸郵電業、貿易餐飲業增長加快。旅遊業總體規劃完成並通過審批,甲瑪鄉古城區等部分景點景區的詳細規劃已完成,甲瑪景區環鄉公路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墨竹工卡縣積極引導農牧民民眾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服務經營。截至2007年底,全縣各旅遊景點接待遊客8124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3.15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墨竹工卡縣農村電視人口復蓋率36.3%,廣播人口復蓋率48.5%。

教育事業

至1998年,墨竹工卡縣有各類學校87所,其中中學1所,完全國小14所,村辦初級國小74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3%,在校生鞏固率95.1%。2004年上海愛心人士集資30萬元,墨竹工卡縣人民政府投資12.3萬元共同興建了門巴鄉精進希望國小。教學內容以藏語文為主。體育活動以籃球、桌球、檯球為主。

衛生

墨竹工卡縣有縣人民醫院1所,縣衛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站1個,鄉鎮衛生院16個,衛生技術人員180人,初級衛生保健復蓋率達100%。

基礎設施

道路設施

川藏公路是墨竹工卡縣內交通運輸的主要幹線,境內總長80千米,鄉村公路70餘條,全長650千米,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通信設施

墨竹工卡縣開通了行動電話和電腦聯網業務,實現了與拉薩長話併網,實現了鄉鄉通電話。 

地方風俗

墨竹工卡縣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望果節”廣泛流行於西藏農區。每年在莊稼黃熟、準備開鐮之前,西藏藏族農民身著節日服裝,手捧預示五穀豐登的“切瑪”(五穀斗)和青稞酒,來到農田載歌載舞,歡慶一年一度預祝豐收的“望果節”。

隨著西藏農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望果節”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已從單純的宗教節日,演變為以賽馬、射箭、歌舞、藏戲、物資交流為內容,集文藝、體育、商貿於一體的節慶活動,豐富了當地藏族農牧民民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風景名勝

墨竹工卡縣有松贊乾布出生地甲瑪景區、距今850多年歷史的白教代表直孔梯寺等人文景觀,有德仲溫泉、日多溫泉、思金神湖等自然景觀。

甲瑪景區

松贊乾布出生地 松贊乾布出生地

甲瑪景區,又名甲瑪溝景區,位於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

甲瑪溝地處318國道旁,是吐蕃藏王松贊乾布故里,也是阿沛·阿旺晉美的出生地。

直孔梯寺

直孔梯寺位於墨竹工卡縣直孔溝內,直孔梯寺是直孔噶舉派的中心寺院,位於墨竹工卡縣門巴鄉境內的雪絨河畔,距離門巴鄉政府4公里的半山坡上,海拔4400米左右。屬西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公元1179年直孔覺巴·吉天頌恭所建。

米拉山

米拉山 米拉山

米拉山高達5018多米,聳立在拉薩之東,

米拉山對於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來說,雖然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山體,但它卻和南部的布達拉山構成了一條南北向的分水嶺,橫於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拉薩河

拉薩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551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著名人物

松贊乾布
阿沛·阿旺晉美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