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復臨派

基督復臨派

新教宗派之一。創立於美國。該派因相信基督即將第二次來臨而得名。關於基督復臨的神學觀點,在教會歷史上曾多次出現。

簡介

基督復臨派亦稱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擁有一千多萬名信徒,遵守星期六為安息日,盼望耶穌快來。具體地說,這是個傳統的福音派的基督教團體,以耶穌為中心,以《聖經》為信仰的基礎,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贖罪犧牲,在天上聖所中的服務,並且不久將回來接他的子民。這個教會的特點是守安息日,認定保持健康是信仰責任的一部份,並在全世界開展布道活動。
在伊納爵、帕皮亞、波利卡普等早期教父以及稍後的孟他努派多納圖派的思想中,均有基督復臨的末世論成分。在孟他努派等異端派別相繼被鎮壓後,基督復臨說曾一度不受注意,至11世紀重又出現。宗教改革時期的塔波爾派再洗禮派虔敬派以及18~19世紀的震顫派(英國公誼會一支派)和摩門教等教派均持基督復臨觀點。

歷程

近代基督復臨運動的創始人是美國人威廉·米勒。米勒原為浸禮會牧師。1831年他稱在多年從事聖經研究之後,根據《但以理書》某些章節中的啟示和預言推算出:基督將於1843年3月21日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臨。他的宣傳曾贏得不少新英格蘭信徒的擁護。這個日期過去之後,米勒再次提出新的日期。因他的預言一再落空,基督復臨運動轉入低潮,但仍有人堅持上述信念。有些復臨派信徒則認為,基督復臨的預言之所以未能實現,是由於信徒沒有遵守舊約律法規定的以第七日為安息日之故,因此提出必須遵守安息日的有關規定。
基督復臨派教會1845年創立於新英格蘭,後向西發展,1855年在密西根成立總部。1861年正式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主要領導人白艾倫,曾著述宣傳該會的作品60餘種。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總部從1903年起設在華盛頓。20世紀初傳入中國,曾印行《時召月報》。目前據稱全世界約有250萬復臨派信徒。

信仰

基督復臨派著重宣傳末世論(千禧年前派),他們相信,世界末日已近,基督不久即將再臨,死去的義人將要復活,與活著的義人一同升天,享受千年福樂;撒旦(魔鬼)將統治世界。到一千年的末了,基督和眾聖徒一同來臨,用聖火毀滅邪惡,創造一個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新世界。他們強調必須遵守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受洗必須用浸禮儀式,每年舉行4次聖餐禮,在聖餐開始之前,按照聖經所載耶穌的教導,先彼此洗腳,稱為謙卑禮。他們主張,唯有通過信心才能得到救恩。他們還認為,人的身體是聖靈的殿,所以必須實行有節制的生活,禁食舊約中規定為不潔的食物,如豬肉、貝類等,禁止菸酒和賭博,反對世俗的裝飾和娛樂
屬於復臨派的其他教派,還有神的教會、來復會等一些較小的派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也曾傳入中國。

基督復臨安息日安息日會基本信仰

一八七二年復臨信徒在美國密西根州柏特溪的出版社印行了一種二十四條的 “本會信仰簡述” 。這個檔案,略經修訂後擴充為二十八段,刊印在1889年的教會年鑑上。但以後的年鑑卻未繼續刊印。但在1905年年鑑再度插入,並每年繼續在年鑑上刊印直至1914年。為了回響本會非洲教會領袖要求“一個能幫助政府官員,及他人對本會工作獲得更深的了解的信仰宣告,” 一個四人委員會(包括全球總會會長)組成,草擬了一個包括可以簡述的主要的信仰。這二十二條基本信仰,最先刊印於1931年年鑑上。直到1980年全球代表大會用一個類似的,但更周詳的,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本信仰"為題的二十七段簡述代替為止。
1. 上帝的聖言
聖經,新約聖經及舊約聖經,乃是寫下的上帝的聖言。由上帝所默示,借著聖潔的神人被聖靈感動說出及寫成。在這項聖言中,上帝將得救所需的知識賜給人。聖經是上帝旨意之無誤的啟示。是品格的標準,經驗的試金石,是各項教訓之權威性的顯示,並是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之忠實的記錄。
2. 上帝
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上帝:父、子、聖靈,為一同時永恆存在之三位的結合。上帝是不死的,全能,全知,超乎一切,並無時無處不在。他是無窮的,超乎人的理解,但是借著他的自我啟示仍能為人所知。他永遠配得全體受造之物的崇拜,敬仰,及服事。
3.父上帝
永在的父上帝是創造主,萬物的根源,維持者,及一切受造之物的統治者。他公義,聖潔,恩慈,充滿憐憫,不輕易發怒,滿有信實與堅定的愛。聖子,聖靈所顯示的品德與權能,也顯明了聖父。
4.子上帝
永在的子上帝已在耶穌基督里成為肉身。借著他,萬物得以造成。上帝的聖德因而彰顯,人類的救贖大工得以完成,這世界也受了審判。永遠是真實的神,也成了真實的人耶穌基督。他是由聖靈成孕,為處女馬利亞所生。他作為人,度過人的生活並遭受試探,完美的表現了上帝的愛與公義。他所行的神跡彰顯了上帝的大能。證明他是所應許的彌賽亞。他在十字架上自願為我們的罪,代我們受苦受死。他已從死里復活,升天,在天上聖所里為我們服務。他將在榮耀中復臨,最後一次拯救他的百姓,並使萬物復興。
5.聖靈上帝
永在的聖靈上帝,在創造,在上帝成為肉身及救贖上,都曾積極參與。他曾感動聖經的作者們。他曾以能力充滿基督的生命。他吸引人、感動人,那回響他感動的人,他就更新,變化為上帝的形像。他為父及子差遣,常與上帝的兒女同在。他賜下屬靈的恩賜給教會,使其有能力為基督作見證,並與聖經相和地,引領教會進入一切真理。
6.創造
上帝是萬物的創造主。並且他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已在聖經中啟示出來。六日之內耶和華造了「天地」及地上一切的活物,並在那第一周的第七日安息。這樣,他設立了安息日作為他完成創造大功的永久紀念。那作為上帝創造的頂尖傑作的第一個男人和第一個女人,蒙賜予這世界的管理權,並負責照顧這個世界。這世界創造完成時,乃是「甚好」,來稱頌上帝的榮耀。
7.人的性質
男女受造都是依上帝的形像並具有個性,有思想行為的能力與自由。雖然都受造是自由的生靈,但各人都是一個身、心、靈之不可分的整體。生命、氣息,及一切都需依靠上帝。當我們的始祖違背上帝時,他們拒絕依靠他,就從上帝之下的崇高地位墮落了。他們身上上帝的形像已被破壞,而且必須死亡。他們的後裔承受了這種墮落的性情與後果。他們出生時就有軟弱,並傾向罪惡。但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與他和好。並借著聖靈在悔改的人身上恢復創造主的形像。他們受造為了榮耀上帝,蒙召愛他和彼此相愛,並要看顧他們的環境。
8.善惡之爭
為了上帝的聖德,他的律法,以及他對宇宙的統治,整個人類都參與了基督與撒但之間的善惡大鬥爭。這項爭戰起始於天庭。那時,一個受造能作自由選擇的生靈,因高抬自我,變成了撒但,成了上帝的仇敵。他領導部分天使參與反叛,又領亞當夏娃犯罪,使背叛的靈進入了這個世界。人類的罪,導致上帝在人身上的形像遭到扭曲,受造世界的秩序被破壞,終於導致洪水滅世。受造的全宇宙都正在觀看,這個世界已經成為宇宙爭戰的舞台。從這爭戰中,上帝的愛終會清楚地彰顯。為了在這戰爭中幫助他的子民,基督差遣聖靈及忠誠的天使,在他們得救的路上一路引導、保護,及支持他們。
9.基督的生,死與復活
人在基督完全順從上帝旨意的生活中,他的受苦、受死、與復活中,是上帝準備了為人唯一贖罪之方法。使凡借著信接受這項贖罪的人能得永生,並使全體受造之物更明白創造主無窮聖潔的愛。這項完全的贖罪,闡明了上帝律法的公義,及他品德的恩慈,因其一面定我們的罪,一面為我們準備了赦免。基督的死是替代,也是贖罪,使人改變,也使人與神和好。基督的復活宣告上帝勝過了罪惡的勢力,並保證那些接受救贖的人最後會戰勝罪惡與死亡。它宣告耶穌基督是主。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在他面前,無不屈膝。
10.得救的經驗
上帝因他無限的慈愛與憐憫,使那無罪的基督為我們成為罪,為要使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我們在聖靈領導下,感覺自己的需要,承認自己的罪孽深重,悔改我們的罪愆,並相信耶穌為主、為基督、為代罪者、為我們的榜樣。這項領受救恩的信心,乃得自上帝聖言的大能。為上帝恩典所賜。借著基督我們被稱為義,被收納為上帝的兒女,從罪的轄制中得釋放。藉聖靈我們重生,並成為聖潔。聖靈更新我們的心意,將上帝愛的律法寫在我們心上。我們蒙賜能力度聖潔的生活,我們常在他裡面,就與他神聖的性情有分。並如今在審判中,在得救上,都有了保證。
11.教會
教會是承認耶穌基督為主、為救主的信徒的社團。繼舊約時代上帝的子民之後,我們蒙召從世界出來,一同聚集,為要崇拜、交通、學習上帝的聖言,舉行聖餐,服務人群、及向普世宣講福音,教會從成為肉身的道基督,與寫下的道聖經獲得權柄。教會是上帝的家庭,他所收納的兒女,其中的分子活在新約的基礎上。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以基督為首的信仰的團體。教會是基督為了捨命使其潔淨與成聖的新婦。在他凱鏇時,他會獻給自己一個榮耀的教會,就是自己寶血所買來的歷代以來忠心的信徒,沒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是聖潔沒有瑕疵的。
12.余民及其使命
普世的教會是由所有真正相信基督的人所組成。但在末日,背道廣泛蔓延之時,有一批余民蒙召出來遵守上帝的誡命及耶穌的真道。這批余民宣告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宣講靠基督得救,並宣告他復臨的日子已經臨近。這項宣告由啟示錄十四章中的三位天使所預表。它與天上的審判工作同時進行,造成了地上的悔改與改革的工作。每一信徒都已蒙召親自參與此項普世的見證。
13.基督身體的合一
教會是由許多肢體合成的一個身體。這些肢體是從各國各族各方各民選召出來的。在基督里我們是新造的人。種族、文化、學識、國籍的不同,以及地位、貧富、性別的差異,都不可在我們中間造成分裂。我們在基督里都是平等的。借著一位聖靈,基督使我們與他並我們彼此之間都合而為一。我們要毫無保留地服事人與接受人的服事。借著耶穌基督在聖經中的啟示,我們共有同一的信仰與指望,並向所有的人作出同一的見證。這種合一源自三一真神的合一,他已收納我們為他的兒女.
14.洗禮
借著洗禮,我們公開承認對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的信心,並見證我們對罪已經死了,及見證我們要以新生的樣式而活。這樣,我們承認基督是主,是救主,成為他的子民,並蒙接納成為他教會的教友。洗禮象徵我們與基督的聯合,罪的赦免,以及我們的領受聖靈。它是全身入水,並是基於對耶穌的肯定信心,及悔罪的憑據。此乃依照聖經的教導,並接受聖經教訓之後舉行。
15.聖餐禮
聖餐禮是領用耶穌的血與身體的象徵,表達我們對他,我們的主與救主的信心。在這項聖餐禮的經驗中,基督臨格與他的子民相會並加力量給他們。我們領用時,喜樂地宣講主的死,直到他再來。領聖餐的準備包括自省、悔改與認罪。主設立了洗腳禮,代表重新潔淨,表示樂意帶著基督的謙卑彼此服事。並將我們的心在愛中聯合,聖餐禮是對所有相信的基督徒開放的。
16.屬靈的恩賜與職事
上帝在各世代都賜給他教會每一教友屬靈的恩賜,讓每一教友用在愛的服務上,使教會及人類都共同獲益。這些恩賜是由聖靈按著他自己的意思分賜給各教友,供給了教會為完成上帝指定任務所需的一切能力與職事。依據聖經,這些恩賜包括的職事有:信心、醫病、說預言、宣講福音、教導、治理、和好、同情、自我犧牲的服務,並幫助人鼓勵人的愛心。有些教友被上帝選召,聖靈賦予能力,從事教會所承認的職務,如牧師、傳福音的、使徒、教師,以滿足信徒服務時特別的需要,以建造教會至其靈性成熟之境,以培植教友對上帝的知識及信仰上的合一。當教友作上帝百般恩典的忠心管家,使用這些屬靈的恩賜時,教會就得到保護,免受假道破壞的影響,而獲致出於上帝的增長,並在信與愛中建立自己。
17.預言的恩賜
聖靈的恩賜之一是先知。這項恩賜乃是余民教會的一項特徵,它曾顯現在懷愛倫的工作中。她既是主的使女,她的著作乃是真理的延續,可信的原始資料,供給教會安慰、引導、教訓、及督責。這些著作也清楚說到,聖經是一切經驗與教訓必須接受試驗的標準。
18.上帝的律法
上帝律法的諸般偉大原則表達在十誡中,也表現在基督的生活里。它們表達上帝的愛,上帝的旨意,以及上帝對人的品行及各種關係上的要求,各世代的人都要遵行。這些命令乃是上帝與他子民立約的基礎,也是上帝審判的標準。借著聖靈的工作,它們指出罪惡,喚起人對救主的需要感。得救全是出於恩典,不是出於行為;但是其果子是遵行誡命。這項順從發展基督徒的品格,並帶給基督徒康寧感。它是我們對主的愛及對同胞關心的憑據。出於信心的順從顯明了基督改變人生的大能,因此,基督徒的見證便得以加強.
19.安息日
那賜福的創造主,在六日創造大功之後,第七日便安息了,並為所有的人設立了安息日,作為創造的紀念。上帝那永不改變的律法的第四條誡命,要求人依從安息日的主耶穌的教訓與作法,遵守這第七日的安息日,作為休息、崇拜、與服務的日子。安息日是一個與上帝及彼此交通的喜樂的日子。它是我們在基督里蒙救贖的表征,是我們成聖的記號,是我們忠誠的標記,並在上帝之國中永恆之未來的預嘗。安息日是上帝與他子民之間所立永約之永恆的標記。喜樂地從晚上至晚上,從日落至日落,遵守這神聖的時刻,就是對上帝創造與救贖的慶賀。
20.管家
我們是上帝的管家。他託付我們時間與機會,能力與錢財,地上的福分與資源。我們要負責適當的去使用它們。我們由於忠心地服事他及服事我們的同胞,借著將什一歸還他,借著為了福音的宣講,支持教會及教會增長所作的奉獻而承認上帝的主權。管家的身分是上帝為了培育愛,及勝過自私與貪心所賜給我們的一項特權。管家因他忠心而使他人得福時就歡喜快樂。
21.基督徒的品行
我們蒙召要成為一批敬虔的百姓,思想、感情、行動,都與天國的原則相和諧。為了讓聖靈在我們裡面重造我們有主的品格,就讓我們自己只參與那些能在我們生命中產生像基督的純潔、健康、喜樂的事。也就是說,我們的娛樂,應該合乎基督徒的喜好與美的崇高標準。我們的衣著,雖因文化上的差異有所不同,卻當以樸素、保守、整潔為原則。適合於他的美不在於外在的妝飾,但在於那以溫柔安靜的心為永不磨滅之妝飾的人。它也表示,因為我們的身體是上帝的殿,我們當聰明的照顧。除了適當的運動與休息之外,我們要儘可能採用最健康的飲食,並禁止食用聖經所指明的不潔淨的食物。因為含酒精的飲料、菸草、以及毒品,有害我們的身體,我們也禁戒使用。要參與那能將我們的思想身體都能帶入在基督教導下的一切活動,他熱望我們有健康、喜樂與良善
22.婚姻與家庭
婚姻是上帝在伊甸園所設立,並由耶穌所確認,為一男一女在相愛中廝守終身的結合。對基督徒而言,婚約的應許不僅是對配偶立的,也是對上帝立的,並且這種婚姻關係應該只由雙方信仰相同的人建立。彼此相愛、尊重、和有責任感,乃是構成這項關係的因素。這項關係,乃是要反映基督與他的教會之間的愛,聖潔、親密、與關係的永恆性。至於離婚,耶穌教導說,除了因為姦淫之外,人若離棄配偶與另一個人結婚,就是犯了淫亂罪。雖然有些人的家庭關係不如理想,但那在基督理充分將自己許配予對方的婚姻夥伴,仍能借著聖靈的帶領及教會的牧養而達成愛的結合。上帝賜福家庭,要家庭的成員彼此幫助達到完全成熟之境。作父母的人,要教養兒女愛主並順從主。借著他們的言行,他們要教導兒女,基督是一位慈愛的管教者。永遠溫柔、體貼,要他們成為他的身體,上帝家庭中的成員。家庭親密的增長,乃是末世福音信息的標誌之一。
23.基督在天上聖所的服務
天上有一個聖所,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手所支的真帳幕。基督在其中為我們服務,為了使信徒能獲得他在十字架上只一次獻上的贖罪祭的好處。他升天時,即就任我們的大祭司,並開始他代求的工作。在主後1844年,在二千三百日預言時期結束之時,他進入了他贖罪工作的第二階段,也是最後的階段。是查案審判的工作,是對一切罪惡最終處置工作的一部分,是由贖罪日潔淨古時希伯來聖所的儀式所預表。在那預表性的崇祀中,聖所是由所獻祭牲的血所潔淨,但是天上的對象卻是用那完全的祭,耶穌的血所潔淨。查案審判向天上的生靈顯明,死去的人中,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因此是在他裡面的人,是配在第一次復活中有分的。也顯明在活人中,那些住在基督里的,遵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真道,並在他裡面,因此,已預備好可以變化升天,進入他永恆的國。這項審判顯明了上帝拯救那相信耶穌的人,乃是公義的。並宣稱,那保持忠於上帝的人,應承受國度。基督這項工作的完成就是標明基督復臨前,人類恩典時期的結束。
24.基督復臨
基督復臨是教會有福的指望,是福音最高的境界。救主的降臨是真實的,救主要親自降臨,是肉眼能見,是普世性的。他復臨時,死去的義人將要復活,並與活著的義人一同得榮耀,被接到天上。但那不義的人則要死亡。大多數的預言幾乎都完全應驗,目前的世界情況更顯明,基督復臨已經迫近。但那時辰未啟示我們,因此我們受教要隨時都準備好。
25.死亡與復活
罪的工價乃是死。但是上帝,那唯一不死的,卻要賜永生給他的贖民。在那日以前,死對所有的人,乃是一種無知覺的狀態。當基督,我們的生命,顯現之時,復活的義人與活著的義人,要得榮耀,被提到天上,與他們的主相遇。那第二次的復活,就是不義之人的復活,則要等到一千年之後。
26.千禧年與罪的結束
千禧年乃是第一次復活與第二次復活之間基督與聖徒在天上施行統治的時期。在此時期中,已死的惡人會受審判。地會完全荒涼。沒有活人居住,但為撒但與他的使者所占據。一千禧年結束時,基督與他的聖徒,並聖城,一同從天降至地上。那時死去的惡人要復活。他們同撒但與他的使者一起圍攻聖城。但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烈火會燒滅他們並潔淨地球。這樣,宇宙就會永遠不再有罪及罪人。
27.新地
在義人所居住的新地之中,上帝會為蒙贖之人預備永遠的家鄉。並一個享受永生、愛、喜樂,及在他面前學習的完美的環境。因為在這裡,上帝會親自與他的子民同住。痛苦與死亡將成為過去。善惡之間的大鬥爭要結束,不再有罪惡。宇宙萬物,有生命之物與無生命之物,都會宣揚上帝就是愛。他將施行統治,直到永遠。啊門

教會先驅和十九世紀復臨運動

“基督復臨安息日”信徒的名稱於1860年開始採用。當時的命名者希望藉此表明自己的特殊信仰——遵守每周的第七日為上帝的聖日,並堅信耶穌快要復臨,教會的出版機構於1861年組建。全球總會於1863年正式成立。
教會的正式組織雖然誕生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但此前還有數十年的醞釀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使徒時代,因為教會先驅們認為自己是新約教會傳統的繼承者。
A.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先驅
早在十九世紀初,世界各地就有解經家論述耶穌快要復臨的事。許多人經過認真研究但以理書和啟示錄的預言,得出結論說:預言所指的時期行將結束,出於智利的耶穌會教士拉昆薩經過.十年研究聖經以後寫了『彌賽亞在威嚴和榮耀中來臨』一書。倫敦的布道士愛華歐文把拉昆薩的著作譯成英語,附在第一次阿爾伯里預言研究會的一份報告裡。阿爾伯里會議在1826-830年間一年舉行一次,由來自各教會和宗派的教牧人員參加,研究基督快要復臨的問題,及但以理書和啟示錄的預言,和“教會對這些事所應負的責任”。約瑟夫伍爾夫是出席1826年會議的20人中之一,他走遍西亞和中亞廣大地區,宣傳基督將於1847年來臨,在耶路撒冷建立起千年國度。高生從1837年起在瑞士發表了一系列主日學講章,論述但以理的預言,指出但以理書和啟示錄所揭示的世界歷史行將結束。
十九世紀初的北美是充滿宗教熱情的時代。國外布道的大運動,伴有特別詩歌的帳棚大會,主日學運動,美國聖經公會,都產生於這個時代。當時許多宗教的思想和活動,都是以預言為原動力的。有不少的講章,小冊和書刊宣稱當時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乃是千年國度的先兆。但以理書和啟示錄所預言的時期行將結束,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先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興起的。
不過,復臨運動還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代。在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就曾寫道:他堅信審判的日子不會遲於三百年以後。而最早的『復臨信徒』就是眾使徒。保羅曾以極大的盼望展示耶穌再來(帖前4:16)。上述這些信心的話語,其最終依據,就是耶穌自己的應許“我必再來。”(約14:3)
B.復臨運動(1844年以前)
威廉米勒耳原是紐約州下罕普頓的一個農民,他於1816年悔改以後.潛心研究聖經。經過二年的鑽研,他得出了結論說,根據但以理書8:14的預言,大約再過廿五年,我們的世界將要結束。他又花了五年時間反覆驗證了有關他的觀點,以及正面和反面的論據。最後他堅信,基督快要復臨了,他有責任宣揚自己的信仰。由於米勒耳是自學成才的,生性又怕羞,所以一時不敢站出來宣布自己研究聖經的發現。
1831年,威廉米勒耳在上帝面前許願:若有人邀請他.他就去告訴他們自己在聖經中所發現有關主快來的事。他正在禱告的時候,有一位青年人前來邀請這位研究聖經的農民前去領導奮興會。他對於祈禱這麼快就有回響深感驚訝。他在祈禱中掙扎了一個小時後,就答應去附近的德勒斯登講道。
1832年,米勒耳在佛蒙特的一家報紙上發表了一組文章,總計八篇。到了1834年他就完全獻身從事傳道和寫作。1836年,他出了一本書,後來又補充了年代表和預言圖表。據他的日記記錄,從1834年10月到1839年6月.他直接應邀講道就達800次。
隨著其它教會的傳道士加入米勒耳的工作,信徒的人數增加了。參加這個運動的人被稱為“復臨信徒”,或“米勒耳信徒”。1840年,約書亞海姆斯創辦了“時兆”,這是復臨信徒第一部大型的文集。同年在波士頓召開了第一次復臨信徒大會。1841年又召開第二次大會。教會中散發書刊,宣揚基督復臨的信息。
自1842年起,復臨信徒舉行一系列的帳棚大會,發出“半夜的呼聲”,宣告基督快要來審判世界,以喚醒罪人,並潔淨基督徒。米勒耳後來估計有來自各教會和宗派人約200牧師,500位傳道士和50,000名信徒參加了復臨運動。他們用圖表,書刊和帳棚大會給當時美國東北部各州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主流教會的反對。
到處有人散播謠言說復臨信徒是狂熱派。報紙上的些文章也是不顧事實而憑空想像。有人說復臨信徒正在準備升天袍。復臨信徒因受到大家的嘲諷,以至到了1843年,他們大多離開了原來所屬的教會。
c.大失望(1844年)
 
米勒耳曾教導說,世界將於1843年的某時結束。到了那年夏天,基督還沒有來,他曾表示失望,但仍勸勉信徒繼續等待主的快來。到了l844年2月.有一批覆臨派傳道士(不包括米勒耳),認識到但以理書8:14中二千三百日的預言要到1844年秋天才結束。不久,他們又確定了1O月22日的這一天。
這個基督復臨的新日子是根據卡拉派猶太日曆七月份猶太人的贖罪日推算出來的。逾越節的羔羊基督既然在逾越節羔羊被殺的日子被釘,且在搖捆日復活,他也一定會在贖罪日從天上至聖所出來宣布禧年的開始。
10月22日的日期是逐漸被人接受的。隨著日子的接近,人們的熱情高漲起來了。但是並非每一個人都參加了“七月運動”。米勒耳本人也是在兩周前才斷定lO月22日是確切的日子。
1844年10月22日,復臨信徒懷著嚴肅的喜樂和極大的期盼,在家中和教會裡相會,等待基督來臨。可是他們的希望破滅了。他們在失望之餘還受到別人的嘲笑,有一些原先因恐懼而相信基督復臨的人,也加入了嘲笑的隊伍。然而忠心的人確信他們的行動是由上帝所引導的。他們想方設法了解自己究竟錯在哪裡!
大失望以後,復臨信徒分成幾個團體,對於基督為什麼沒有來卻持不同的看法。多數人認為他們把2300日的預言用於基督復臨是正確的。基督沒有來一定是他們把年代弄錯了。有少數人堅持認為自己對於這一事件和年代的看法都是正確的,但基督來臨只是信徒生活中一個『屬靈』的事件。他們成了『屬靈派』,其中有許多人參加了震顫派(按:一新教派別,在禮拜時渾身發抖。)又有一些人為基督復臨重新設定了日子,結果又是失望。還有一些人認為日子是正確的,只是事件搞錯了。他們其中有一些人成了基督復臨安息日的創始人。
米勒耳繼續等待基督再來,但承認計算依據的史學和年代方面的資料可能是搞錯了。在等待基督復臨的過程中,他與那些認為錯在事件而不在時間的人分手了,但仍認他們為弟兄。他投有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先驅們一起接受有關天上聖所,死亡如睡覺,守安息日等新的看法。1849年米勒耳在去世時仍相信基督快要復臨。
1844年lO月23日,哈蘭愛德生和一位信仰主復臨的朋友出來勉勵那些與他們一樣遭遇失望的人,他們禱告後經過一塊玉米田時,愛德生忽然有了一個新認識。復臨派原以為但以理書8:14的潔淨聖所是指基督復臨時潔淨地上教會的罪惡。愛德生現在想到,潔淨聖所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10月22日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耶穌已經進入天上至聖所從事一項特殊的工作,工作完成以後他才蒞臨塵世。
愛德生和他的復臨信徒朋友們根據這個認識重新研究了聖經。到了1845年,歐文克羅澤詳細解說丁愛德生的觀點,闡明了以後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所接受的立場。l844年10月22日是天上潔淨聖所和查案審判的開始,基督復臨是在未來.雖然沒有確定的日子,但不久一定會在眾目之下顯現,接著是乾禧年,基督與聖徒在天上作王。一千年結束後大地更新,建立基督的國。
D.早期安息日復臨信徒的信念
在1844年以前,就有一些復臨信徒認為第七日的安息日(星期六)是敬拜的日子。同時,有一位守第七日的浸信會信徒拉結奧克斯普雷斯頓把她教會的一些出版物散布給新罕布夏華盛頓那些與其它復臨信徒一同盼望『得贖』的基督徒。他們的牧師弗雷德里克惠勒不久以後開始遵守安息日。到了1844年下半年.這批人成了復臨信徒中第一個遵守安息日的團體。安息日和天上聖所,成了這些信徒的“現代真理”。
雖然大多數復臨信徒相信人死以後有知覺,仍有些人認為人死後,沒有意識,一無所知。1842年,一位原衛理公會的牧師喬治斯托爾斯,在研究了聖經中關於人死後狀況的教訓以後.寫了一本名為『斯托爾斯六講章』的書.強調聖經的教訓是:人死以後不論善惡均一無所知,就像睡覺一樣,直到復活。威廉米勒耳和其它領袖反對這個看法。但又無法讓信徒信服自己的觀點。由於未能在人死後狀況問題上及惡人受永刑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出席1845年奧爾伯尼會議的復臨信徒只能謹慎地表述說:義人在基督復臨時會得到賞賜。與此同時。安息日復臨派的早期領袖如貝約瑟、哈門愛倫和懷雅各則接受了聖經中有關人死以後像睡覺,無所知的教訓,與他們原先所持有不久將會有復活的信念保持一致。早期安息日復臨信徒從1845年開始,在小冊子上在自辦的刊物和友好的報紙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安息日復臨派領袖的筆下,寫出了許多關於天上聖所和安息日新認識的小冊子和傳單。第一期『現代真理』於1849年出版。
從1848年到1850年,在新英格蘭各地舉行了“安息日會議”。這些會議闡明了安息日的道理,把弟兄們團結在與第三位天使的信息有關的偉大真理之上(懷雅各)。在這些會議上,信徒們研究聖經。祈求對正確的敦義有清楚的理解。這些年裡,幾個教會的代表在復臨派信徒信仰的“柱石”上達成了一致認識,如安息日基督復臨、人死後的狀況等。他們所共同倡導的神學觀點成了以後教會發展的基礎。
E.安息日復臨派的早期領袖
貝約瑟、懷雅各和懷愛倫是繼承復臨運動,創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人中最傑出的三位。他們和其它先賢一樣,並沒有想要發動一場新的宗教運動。他們只是把自己看作真理的繼承者和補缺口的人,而不是創新者或改革者。他們沒有“發明”教義。而只是在聖經中尋找發現它們。他們就是這樣紮根於新舊約聖經中。
1.貝約瑟(1792-1872)
貝約瑟是三位創始人中重要的一位。他是航海家,改革家和布道家。他於1792年出生於新英格蘭。他十五歲出海,到1820年升為船長,他的自傳描述了他在海上的經歷,以及在世界各地停泊的事。貝約瑟於1824年悔改。他做船長的時候.船上不允許酗酒,打罵和“在禮拜日縫洗衣服。” 1827年,他結束了海上的生活,不久以後,他受洗加入馬薩諸賽州費爾黑文基督教會。他妻子普魯斯也是該教會成員。他積蓄了一定的錢財;定居下來經商,並熱心於公共事務,如節制,反對奴隸制度和提倡教育等。
1839年,貝約瑟接受了米勒耳有關基督復臨的觀點,此後全心投入復臨運動。1844年他變賣家產,結清賬務、獻身傳道。1845年初,貝約瑟從『以色列的希望』中讀到普雷布爾所寫關於安息日的文章。他前往新罕布夏華盛頓與弗雷德里克韋勒經過徹底研究以後.決定遵守安息日。第二年,貝約瑟撰寫了一本48頁的小冊子“第七日的安息日——永遠的記號”,宣稱安息日是作為基督徒道德準則的十誡之一。在次年該書的鵝二版中,貝約瑟把安息日列入啟示錄十四章三位天使信息的內容之中。他接受了獸代表羅馬教的看法,認為把每周敬拜的日子從星期六轉移到星期日乃是出於教皇的權威。
1849年,貝約瑟向西前往密西根州宣傳天上聖所、基督復臨、安息日和人死後如睡覺的道理。他在傑克遜市招聚了一班信徒以後,於1852年前往伯特克里。從1855年起,密西根州的巴特克里成了安息日復臨派活動的中心。在教會的創建期,貝約瑟常常應邀主持會議。他主持了1860年的會議。這次會議為剛成立的出版社選定了『基督復臨安息日』的名稱。他還主持了1861年密西根會議的組織工作。
貝約瑟倡導和實踐健康生活。結果他得以健康長壽。在76歲時,他是第一次在安息日復臨信徒帳棚大會的主要發言人之一。那是在1865年,會址在密西根州的菜特市。1871年,79歲高齡的貝約瑟除了本地教會的工作之外.至少主持了一百次會議。1872年3月,他在伯特克里(戰溪)保健院去世。
2.懷雅各(1821-1881)
 
懷雅各1821年出生於緬因州巴爾米拉,幼時身體極差,到19歲才上學,為彌補失去的時間,他連續12周每天學習18個小時考取了執教證書。教了年書以後他又上了17周的課程,這就是他所受全部的正規教育。
懷雅各15歲受洗加入衛理公會。他擔任教師後第二年從母親那裡聽說了米勒耳的道理。1842年,他第一次聽米勒耳講道,不久後,他繪製了自己的預言圖表,借了一匹馬,冒險出去宣講復臨信息。1843年,他被衛理公會授予牧師職。
懷雅各在大失望以前就與哈門愛倫相識,但他們的關係是1845年在緬因州東部一起與狂熱派作鬥爭以後才發展起來的。他們於1846年8月30日,在緬因州波特蘭市由治安法官主持結婚,不久以後他們開始遵守安息日。
從1848年起,懷雅各完全獻身傳道。1848年後,懷愛倫在馬薩諸賽州多切斯特會議期間見了異象,要懷雅各出一份刊物,宣揚那些貧窮而分布甚廣的守安息日者所信奉的真理。於是懷雅各於1848年7月開始出版『現代真理』著重於安息日的信息和復臨信徒對於聖所的看法。1850年,復臨信徒開始出版“復臨評論”,“闡明預言如何在過去在上帝奇妙的作為中應驗,以勉勵和鼓舞真信徒。”懷雅各是上述兩份刊物的編輯,同年8月,兩刊合編為“復臨評論與安息日通訊”,它是現在的“復臨信徒評閱宣報”的前身。
1855年,懷氏夫婦移民密西根州的伯特克里(戰溪)。1860年,懷雅各參加了確定會名的工作。1861年5月,按密西根州的法律組建了伯特克里基督復臨安息日出版社,懷雅各任社長兼“評論與通訊”編輯。
懷雅各於1865-1867,1869-18711874-1880年任全球總會會長。1874年6月,他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創辦“時兆”雜誌。
不間斷地參與編輯、旅行、領導和行政工作消耗了懷雅各的體力。1881年8月他患瘧疾住進伯特克里療養院。8月6日逝世,葬於該市橡山公墓懷氏墓地。
3.懷愛倫(哈門愛倫,l827-l915)
懷愛倫和懷雅各共同生活了35年。他們一起建立了家庭和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認為懷愛倫是上帝的使者,擁有與眾不同,卓有成效的預言思賜。
愛倫出生於緬園州歌爾罕北部的個農民家庭。她和她的孿生姐姐伊莉莎白是她家八個孩子中最小的。她在童年時,全家遷到緬因州波特蘭市。她父親是制帽匠。九歲那年,她在放學回途中,臉上被一位同學丟出的石頭砸中。她昏迷了三個星期,鼻樑骨斷裂,可能還有腦震盪,以致呼吸緊張,只好退學,她所受的正規教育到此結束。她父母在家中教授她實用的技藝。她以後的學識主要來自大量的閱讀。
 
愛倫一家十分虔誠。父親是當地衛理公會的執事。1840年,愛倫與家人聽了威廉米勒耳的講道以後,就相信耶穌會在1843年左右復臨。1842年6月26日,愛倫受洗加入衛理公會。
1844年12月,許多失望的復臨信徒放棄了他們的信仰。有一次,愛倫與四位姐妹在一個朋友家聚集崇拜。他們在禱告時,17歲的愛倫見了第一個異象。她看見復臨信徒們行走在窄路上向著遠高過這個世界的天城前進。他們的眼睛注視著耶穌。她還看見了基督復臨和新耶路撒冷的榮耀。(早期著作13-2O頁)
愛倫把異象告訴其它信徒,令復臨信徒的團體得到了鼓舞。他們勸她把第一個異象和以後的異象宣講出來。於是她很勉強地到各處作見證。她有一次外出與復臨派青年傳道士懷雅各同工。他們於1846年8月30日成婚。
他們的長子亨利於1847年8月26日出生,令懷愛倫嘗到了作母親的甘苦。次子詹姆斯愛德生於1849年7月出生於康乃狄克州的洛基希爾。威廉生於1854年。約翰赫伯特生於1860年,只活了幾個月。他們的長子於1863年死於肺炎。她最擔心的事就是他們夫婦外出傳道時把孩子交託別人照顧。從現存懷愛倫寫給兒子們的信函中,可以看出慈母的關愛,交織著屬靈上的牽掛。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末。懷氏夫婦出席了幾次查經會。通過查考聖經,結合愛倫的異象,得出了教義方面的結論,確定了所要採取的立場。
1848年,懷愛倫見了個異象,要她丈夫出一份小報,於是就有了第一期的“現代真理”。此後,懷氏夫婦化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出版小冊子和報刊。
他們於1855年遷往伯特克里以後不久,懷愛倫在一次異象中看見了與伯特克里教會有關的重大事情。她把自己所看見的寫下來,於下一個安息日在教會中宣讀,教友們認為這些證言對其它信徒也有好處,遂決議出版第一份『教會證言』。這是一本十六頁的小冊子,最後共出了九卷。
1858年3月14日,懷愛倫見了一個長達兩小時的異象,涉及從人類墮落到新天新地之間善惡鬥爭的重大事件。這個異象成了『屬靈的恩賜』第一卷,即『善惡之爭』的前身的素材。她在伯特克里從事大量寫作工作時所住的小板房,到現在還在,向現代人見證上帝指派懷愛倫所進行的工作。
懷愛倫的時間並沒有全部用來寫作,講道和外出。從她在伯特克里早期的日記和信件來看,她還盡了作母親和持家的責任。她打理花園,縫製衣服,探訪鄰居。她的家成了外來傳道人的接待站。一些希望接受教育的青年人和灰心的人也常來她家。
1863年,懷愛倫在奧茨戈見了有關健康的異象以後,明白了身體健康與屬靈健康的重要關係。後來她蒙指示說:教會應創辦一機構來照顧病人。傳授健康生活的方法。於是在1866年創辦了西部衛生改革院,後來改稱伯特克里療養院。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懷氏夫婦外出,一方面為懷雅各的健康,一方面為促進教會的工作。在帳棚大會上,她總是以一種十分清楚的聲音發言,讓幾千人都能聽到。她有關基督徒節制方面的演講深受各教派的基督徒所歡迎。懷雅各在1881年去世後,懷愛倫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直到1883年她恢復了體力以後,才決心繼續進行她倆所熱愛的工作。
1885年,懷愛倫和兒子威廉前往歐洲。她從瑞士的巴塞爾出發,訪問了斯乾的納維亞、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鼓勵別人在歐洲傳福音,並設法讓這些國家裡的復臨信徒聯合起來。她在外出期間仍然從事寫作。
回到美國以後,懷愛倫定居加利福尼亞州繼續寫作。1891年,她應教會領袖要求去澳大利亞,與“阿奉代爾學院”的創辦者一起辦學。這所學校成為本會教育的楷模。
1900年.懷愛倫回到加利福尼州,只要不外出或在教會會議上發言,她就繼續寫作。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她寫了大量文章,幫助向各城市和南方美國黑人傳道。她在81歲時出席了在華盛頓舉行的1909年全球大會。懷愛倫這次外出長達五個月,在27個地方發表講話72次,然後返回聖赫倫那附近的榆廬家中。
懷愛倫於1915逝世。去世前五個月,她曾摔倒,髖骨骨折。葬禮在伯特克里會堂舉行。遺體埋葬在橡山公墓她丈夫旁邊。
F.本會早期的歷史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參加安息日或聖經會議的先驅們經過長期而虔誠地研究聖經,確定了正確的教義,他們覺得自己必須與聖經保持一致,同時又不敢勸別人加入,因為他們認為救恩的門已經關閉了,但後來,先驅們對於其它人能否得救的態度改變了,因為他們進一步研究聖經,又在懷愛倫的異象中了解到,有一個信息要傳遍世界,許多沒有參加1844運動的人也會悔改。到了1852年,“關閉的門”變成“敞開的門”。這一小群人滿懷傳道的熱情,在美國東部各州到處傳福音。
1.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出版工作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復臨信徒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出版,先是在紐約州的羅徹斯特,後來遷到密西根州的伯特克里。現今復臨信徒評論J的前身於1850年創刊。“青年導報”創刊於1852年。從1849年到1854年間,復臨信徒出版了39種小冊子。1852至1860年共出版了二十本書。
五十年代末第一次用英語以外的文字出版書刊,小冊子譯成德語、法語和荷蘭語,方便於不用英語的移民閱讀,並希望讓他們把這些資料帶給故鄉的親人。
從1855至1903年,烏利亞史密斯的名字是與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出版工作聯繫在一起的。除了幾年時間以外,他一直擔任“評論與通訊”編輯,有時他還兼任校對、經理和會計。他擅長寫作,又精通機械,他發明了帶有靈活的膝和踝關節的義肢,和帶摺椅的課桌,並獲得了專利。他所寫的但以理書講義(1867年)和啟示錄研究(1873年)的著作後來合成一卷,即『但以理書和啟示錄的預言』。這是本會書報員所銷售的第一本教義方面的書。
2.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組織工作
 
本會於1860年定名,1861年組織地方教會。1863年建立總會。有幾位負責弟兄反對這一舉措,認為有組織就是“巴比倫”。而比較務實的人則看到,若沒有一個合法的團體,就不可能擁有出版和教會建築。他們的意見占了上風。
六十年代強調健康方面的信息。懷愛倫在密西根州的奧茨戈見了有關健康的異象以後,就寫了許多這方面的文章,她的丈夫和她一起出版這些資料,教導人們按健康的定律生活。1866年,本會第一所衛生機構在伯特克里成立。病人們在『西部衛生改革院』中可以學習健康生活的原理,病好以後還能繼續學習,該機構頭幾年經濟上遇到困難,因為醫生並不是從著名的醫學院畢業的。到了1875年,約翰哈維凱洛格從紐約『貝爾維尤醫學院』修畢醫學課程後加入醫師的隊伍,局面才開始改觀。1877年又有一批醫師加入。到了世紀末,伯特克里療養院已經有九百多員工。
3.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教育和傳道工作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1874年伯特克里(戰溪)學院建立,同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第一位正式傳道士離開美國去歐洲傳道。1872年,教會為G.H.貝爾負責設立『特殊學校』,從而開創了復臨信徒的教育體系。1874年,伯特克里(戰溪)學院開學,有100名學生。起初課程與社會上的正統模式相同,懷愛倫則一再強調實用性和技能培訓。到十九世紀末,廢除了正統的課程和學位的授與。1901年,伯特克里學院停辦,而在密西根州貝林斯普林另設以馬內利傳道學院,主要培養教師和傳道士。
約翰內文斯安德烈(1829-1883)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第一位派往國外的正式傳道士。1874年,安德烈攜帶他兩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前往利物浦,再去瑞士訪問復臨信徒,公開傳道。但他的主要貢獻是寫作,他自認為身體較弱,只是一個學者。l876年,在瑞士巴塞爾建立了出版社。安德烈就復臨信徒的信仰寫了許多文章,不但用英語,也用德語和法語。
在六十年代美國內戰期間,安德烈代表華盛頓的教會解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反戰立場。他還寫了“安息日和第一日的歷史”,其最後一版有800多頁。
G.十九世紀末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懷愛倫親臨歐洲,並在美國的教會刊物發表了一些有關歐洲工作的文章,從而促進國外的傳道活動。當時的主要對象是已經信主的人,其它的洲也開始進入,主要是通過文字布道士。1885年,S.N.赫斯格率一批傳道士前往澳大利亞。1886年在墨爾本組建了南半球第一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會。本會第一批小冊子於1879年送達巴西的德國移民。十年之內有好幾個家庭遵守了安息日。1888年,自養傳道的前海員亞伯蘭拉路,從加州牧羊工作退下來以後,前往香港在說英語的海員中工作。內華達州的一位礦工,前往南非探尋鑽石,隨身攜帶本會的書刊。1885年左右,第一個人開始守安息日,不久以後另一位南非人皮特韋塞爾根據聖經確信第七日的安息日是對的,也開始遵守。
八十年代教會人數增加了一倍(從15,570到29,711人)。八十年代最重要的事件可能就是1888年在明尼阿波利斯舉行的總會大會了。在會上青年編輯瓊斯和華格納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因信稱義的信息。懷愛倫贊同他們強調基督的義。一些教會領袖擔心瓊斯和華格納的教訓會使教會偏離所理解的任務——即傳揚安息日和高舉上帝的律法。會議上籠罩著誤解和分裂的烏雲。會後,懷愛倫和這兩位青年在美國各地傳揚因信稱義的信息。許多信徒歡迎這種強調,其它的人則堅持律法主義的立場,認為復臨信息的中心是律法而不是十字架。懷愛倫在這次會後的寫作中,更加強調基督的福音。例如她說:“我們盼望的唯一理由在於基督賜給我們的義。在於他的靈運行我們心中。”(喜樂的泉源63頁)明尼阿被利斯會議標誌著重新強調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信息。
1890年底,由美國本會各教會安息日學的奉獻所建造的傳道船皮特凱恩號到達太平洋的皮特凱恩島。1876年,懷雅各聽到邦提號兵變的訊息後,曾把書刊送到那裡。船上的木匠名叫約翰泰是一位復臨信徒。l886年,他在皮特凱恩島度過五周,引導居民接受聖經中關於安息日的教訓。
皮特凱恩號的建造,標誌著本會傳道工作開始成熟。在全世界信徒的支持下,傳道的項目增加了。1893,有兩位書報員開始在印度馬德拉斯銷售書刊。1895年教會派遣的第一位正式布道士喬治亞布魯斯到達印度加爾各答。第二年創辦了一所女子學校。到了六十年代末,出版工作已打下堅實的基礎。1894年,開普殖民地總督塞西爾羅達批了12,000英畝的土地,在辛巴威的索羅西附近。於是索羅西區會即現在的索羅西學院得以建立。在新世紀來到以前,澳大利亞的阿奉代爾學院,阿根廷的里弗普里特學院,德國的弗里登索療養院先後建立。
H.教會的改組
 
到了1900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已經擁有1500名工人,75,767名信徒。教會機構與1863年創建時已大不一樣。總部仍設在密西根州的伯特克里。那裡還有出版杜,學院和療養院。伯特克里的決策者們對他們的決定所影響的地區不太了解,通訊又慢又困難,權力集中在會長手裡。雪上加霜的是,竟同時有三個不同的機構向國外派遣傳道士:國外布道部、總會和醫療布道及慈善協會。
1901年以前已經聚取一些步驟改進教會的運作。從1882年起,歐洲的教會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向地方教會放權。1888年全球大會倡議把北美分辦幾個教區,仿效歐洲的模式。1894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區會組成澳大利亞聯合會。
懷愛倫不斷地呼籲分權“要設立新的區會...主以色列的上帝會把我們聯合在一起,組建新的區會不會使我們分開,而會把我們聯繫在一起。”(190l全球總會公報69號)
1901年會議實了六項重大改革:
1.組織聯合會
2.把各機構的所有權和管理權移交給當地教會
3.設立總會各部,如安息日學部、教育部、出版部
4.由各地代表充實到各委員會中
5.教會具體工作由當地人士負責
6.建立代表制的全球總會委員會
經過1901年的改組,總會委員會由25位成員組成。其中有北美六個聯合會的會長,歐洲和澳洲各一位會長,以及各部主席——當時叫書記,後來稱主任,該委員會代表世界各地的教會,從而擁有更大的權威。委員會主席每年從職員中選舉產生。
亞瑟G.但以理成為第一任會長。他當會長一直到1922年。但以理牧師的貢獻不僅是服務期較長。1902年,他監督教會總部從伯特克里遷到華盛頓。他具體實施從1901年開始的改組工作。他到過許多地方,認為要領導教會,就需要獲得傳道園地的第一手資料。在他的任期內,派往國外的傳道士大大增加。他還領導組建傳道協會,創辦『傳道者』雜誌。他的兩本代表作:『基督我們的義』、『常在的預言恩賜』論述了懷愛論的工作和人生。
分會的建立標誌著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原先世界各地的傳道工作由總會副會長負責監督。19l3年批准了建立歐洲分會的章程和細則,後來又建立了其它分會。到了1922年全球總會執委會確定了現在的分會模式。
I.與凱洛格的衝突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二十世紀頭十年特別困難。懷愛倫再告誡不要將機構集中於伯特克里。有人認為1902年療養院和出版社遭遇火災是忽視懷愛倫勸戒的結果。這場火災促使教會總部和『評論和通訊』遷往華盛頓。比大火更為嚴峻的是教會領袖與約翰H.凱洛格的衝突。
約翰哈維凱洛格既是能幹的內科醫師,又是著名的外科醫生,他寫過五十多本書,主要是醫學方面的。他從1876年起負責伯特克里療養院直到1943年去世止。他熱心支持衛生改革,倡導水療法,健身和素食。他是發明家,發明了理療器械,合成早期的肉類代用品,配製出最早的玉米片,後來由他的兄弟W.K.克洛格投資生產。從1895年到1910年,他負責芝加哥的美國醫療布道學院。他在芝加哥的醫療布道機構包括一個提供廉價食宿的工人之家,一個末婚或窮困母親之家,幾個診所,被釋放囚犯的職業介紹所,郵購商店
1894年,伯特克里的人員在墨西哥開辦了瓜達拉哈拉診所,這是復臨信徒在國最早開設的醫療機構,後來發展為一所傳道學校和療養院。該機構和設立在伯特克里以及芝加哥的機構均屬於凱洛格的國際醫療布道和慈善協會,而不屬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凱洛格不聽從教會領袖的意見,獨立行事,懷愛倫多次勸他服從領導。伯特克里療養院被火燒毀以後,教會領袖勸他只造一幢樓,不超過五層,高度不超過450英呎,他卻擅自不按決議造了一所大得多,豪華得多的大樓,他於1903年寫了“生命的殿”一書,含有泛神論的觀點,當懷愛倫責備他的非正統見解時,他就離開教會,帶走了屬於他的國際醫療布道和慈善協會的各個機構。

盤點基督教各教派

基督教作為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在幾千年的歷史裡衍生出了諸多的教派,它們在某些教義上相同,但彼此也有不同,並形成不同的組織體系。但基本信仰還是得到各教派公認的。基督教的教義可歸納為兩個字--"博愛"。在耶穌眼裡,博愛分為兩個方面:愛上帝和愛人如己。耶穌曾經說過:"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的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節)
方濟各會 | 多明我會 | 本篤會 | 奧斯定會 | 克呂尼修會 | 舊禮儀派 |杜霍波爾派 | 司科蒲奇派 | 莫洛閣尼耶派 |末世論派 |英諾肯提乙派 |德宗 |革宗 |立甘宗 | 長老會 |斯理宗 |公理宗 |浸禮宗 | 科普特教會 | 基督教科學派 | 基督復臨派 | 耶和華見證人 | 摩門教 | 普救派 | 一位論派 | 真耶穌教會 | 三自教會 | 地方教會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 拿撒勒派 | 伊便尼派 | 諾斯替派 | 卡巴拉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