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

改革宗

廣義的改革宗包括蘇格蘭長老會、歸正浸信會、歸正循道會、歸正福音教會和上帝之基督教會等,又稱為改革宗諸教會,或歸正諸教會。

釋義

改革宗改革宗的牧師、現代版法利賽人唐崇榮

廣義的改革宗包括蘇格蘭長老會、歸正浸信會、歸正循道會、歸正福音教會和上帝基督教會等,又稱為改革宗諸教會,或歸正諸教會。

狹義的改革宗即歐洲大陸的改革宗教會,是一個基督教(新教)宗派,發源於瑞士,創始人為慈運理、法瑞爾和加爾文,主要分布於瑞士、荷蘭、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和法國邊遠山區,對英國宗教改革和清教徒運動產生過重大深遠影響,聖公會(英國國教)、蘇格蘭長老會、浸禮宗、公理會等宗派都是在改革宗影響下產生並成形的。

歸正諸教會的重要文獻有《基督教要義》、《海德堡要理問答》、《西敏寺大要理問答》(即威斯敏斯特要理問答)、《西敏寺小要理問答》、《兒童要理問答》、《西敏寺信仰宣言》、《浸禮宗信仰宣言》等。

神學體系是歸正神學或稱改革宗神學體系。華人教會界比較著名的教牧與神學家有趙中輝,唐崇榮,林慈信,陳佐人,李健安,周功和,呂沛淵,王志勇,林剛,游冠輝等等,西方比較著名的改革宗神學家與教牧包括司布真,喬冶懷特菲爾德,愛德華滋,范泰爾,薛華,鍾馬田。比較著名的改革宗神學院有WTS(威斯敏斯特神學院或稱西敏寺神學院),RTS(改革宗神學院)。

簡介

改革宗改革宗

在歐洲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1483-1546)、慈運理(1484-1531)和約翰·加爾文(1509-1564)是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馬丁·路德雖然寫了很多東西,但是他忙於與對手論戰,並沒有時間作系統性的整理和著述。而慈運理則是在47歲時就戰死沙場。加爾文比路德小26歲,比慈運理小25歲,他是屬於宗教改革的第二代人物。所以,他比較有時間在神學上作系統性的整理和研究,是宗教改革神學的集大成者。

改革宗一詞,乃是為了使加爾文派傳統與信義宗及重洗派傳統有所區別。改革宗傳統的開山鼻祖是蘇黎世第一個改教者慈運理和日內瓦的約翰·加爾文,其中加爾文更是在其聖經注釋、小冊叢書,特別是在《基督教要義》一書中,發展出一整套新教神學。從宗教改革時期直到如今都有許多人和團體隨從加爾文的教訓,但他們並不是完全循著相同的思考或發展路線前進。因此改革宗傳統中的加爾文主義者,儘管在許多方面基本上都彼此認同且相似,但因著歷史或地理上的環境,也存在諸多差異。這些差異就形成了此傳統中的許多路線或門派。

改革宗傳統發展出的第一路線,為西北歐、瑞士、法國、荷蘭和德國所共享;並且也影響到匈牙利東部和義大利南方的瓦德西亞教會。改革宗教會在這些地區活躍於編制早期的信仰告白與要理問答,許多教會視其為教義標準。1537年加爾文起草了第一篇改革宗要理問答,並於1541年重新修訂。這項工作被翻譯成數種文字,並產生莫大影響力。而更為重要的是1563年出台的《海德堡要理問答》,它至今還是大多數歐洲改革宗教會內標準的信仰告白檔案。1561年的《比利時信條》也清楚說明了加爾文派的教義立場。

越過大不列顛群島的水道,加爾文主義乃是宗教改革時期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當時伊莉莎白女王強迫英格蘭教會保留半天主教式的崇拜儀式和管理方式,但加爾文主義仍如呈現於1563年《三十九信條》中一樣是基要的神學(此信條是克蘭麥大主教於1553年所著的《四十二信條》的翻版)。步入十七世紀,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也為說英語的神學生提供了基礎神學的指導。當時由獨立教派,長老會, 以及更為堅定的加爾文派人士所形成的清教徒,堅持要根除國立教會中一切羅馬天主教的殘跡。同時,一群為數可觀,受重洗派影響的新教徒,雖然接受為成人施洗是執行聖禮的唯一適當方式;另一方面也接受改革宗絕大部分的教義。因著他們相信預定的教義,因此人稱之為“特別”浸禮派,以區別那些拒絕預定論的“自由意志”浸禮派。而這些不從國教的團體也就負起了起草《威斯敏斯德信條》和《威斯敏斯德教理問答》、教會行政方式和崇拜規程的責任,直到如今這些都仍然是一切說英語的長老會的標準。蘇格蘭長老會和蘇格蘭教會最初使用《蘇格蘭人信仰宣言》(1560)和《日內瓦教理問答》,後於1647年採用了威斯敏斯德信仰準則;在獨立派以壓倒性的多數占據英國國會之後,他們就拒絕接受英國國教的信仰標準。

在全世界歐洲和英國的殖民地上的改革宗和長老會,都是十七世紀末移居麻省、紐約、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他處的移民者所建立的。雖然起初母會並未給什麼幫助,可是他們還是遵循母會的教義、崇拜儀式、和行政傳統,發展了自己的教會。大多數長老會都採用《威斯敏斯德信條》的基準,而根源於歐陸改革宗傳統的教會則堅守其原有的信仰告白和要理問答(《比利時信條》,《海德堡教理問答》和《多特信條》)。

改革宗傳統的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毫無爭議的。有時出現難題,令那些堅守改革宗立場的人對其基本信仰作重新檢討和辯護。其中最有影響的明證之一,是一場始於荷蘭神學家雅各·阿米念的爭論。阿米念反對加爾文有關恩典的教義。1610年他的信徒發表了一份《抗議文》(remonstrance),反對那些與他們意見不合的人,使事態陷入白熱化。1618年,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學家們為此在荷蘭的多特舉行了一次專門會議,與會者譴責了阿米念派的觀點,把阿米念派定為異端,確認:(1)人類完全墮落;(2)神無條件揀選;(3)基督的贖罪僅限於選民;(4)神恩之不可抗拒;(5)信徒蒙保守直到永遠。阿米念派人士被驅出改革宗教會,成立了自己的教會,並且一時聲勢浩大,成為衛斯理主義循道派及其他非改革宗和抗改革宗教派的根基。多特總會的《多特信經》與《比利時信條》、《海德堡要理問答》合稱為三項聯合信條,是大多數歐陸改革宗教會持守的信仰基準。

在英國與蘇格蘭之間發生了與以上不同的衝突。清教徒試圖完全改革英國國教,但遭到伊莉莎白女王及其繼承者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反對。由於清教徒在國會的影響很大,因此能與皇室對抗,但最後這場對抗演變成戰爭。戰爭的起點是在蘇格蘭,因查理一世想強迫蘇格蘭長老會接受主教制,遭到後者的堅拒。查理一世想用武力鎮壓反抗,卻受到國會中清教徒的強烈反對。結果是1649年國王戰敗,被俘,被國會送上斷頭台,其後九年就由克倫威爾當政。但克氏去世後不久,查理二世登基,遵循其父查理一世的政策繼續治理英格蘭和蘇格蘭。此時英國的清教徒受到壓制,但蘇格蘭人卻奮起以武力反抗查理二世,從此展開了游擊戰。所謂“盟約者”,乃因共同立約要為“耶穌基督的王權”爭戰而獲名。他們一直堅持奮戰下去,即使查理二世的弟弟,羅馬天主教徒雅各接替其兄即位也未能止息他們的對抗。直到1688年雅各王被迫退位,奧倫治王子威廉繼承王位,他們才放下了武器。

改革宗傳統雖然有其坎坷爭議之處,但它在世界上具有正面積極的影響。十八世紀時,它在世界福音復興中就占有中心地位。如1700年在蘇格蘭的復興運動是由於湯摩斯·波士頓(Thomas Boston)以及清教徒之著述而產生。其中《現代神學的精華》一書力主加爾文派信仰,影響巨大。這場復興逐漸與英格蘭在喬治·懷特菲德領導下的大復興匯合。在美國殖民地,約拿單·愛德華滋參與大覺醒運動,這場運動也與英格蘭的大復興息息相關。在所有這些運動中,加爾文神學乃具最根本的影響力。

近代在大不列顛群島,改革宗傳統繼續結出累累碩果。其中最重要的教會事件是絕大部分人脫離了蘇格蘭教會,成立了蘇格蘭自由教會。儘管直接原因是反對贊助者強迫牧師對會友的權力,根本原因則是因為蘇格蘭教會已大規模地放棄了改革宗的立場,而那些渴望持守這一立場的人就堅持主張他們有自由選擇自己的牧師。這一要求被否決後,他們就退出成立了自己的宗派。但改革宗信仰的影響不僅只在教會範圍內有所行動。當時的產業革命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變化,工場主普遍殘酷地剝削工人。英格蘭的安東尼·阿希理·庫珀、謝福斯白瑞之第七伯爵、湯摩斯·錢模士牧師等人大力奔走,促使國會立法保護工場工人,礦工,和殘疾人的利益。這些領袖大多數都極力贊同加爾文信仰。到該世紀末不少持同樣看法的人進入了英國國會,為其他改善工人階級生活狀況的立法負責。

以改革宗觀念參與社會和政治的慣例被帶入美洲。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許多人參與了廢除奴隸制的運動,近年來對民權運動和其他類似運動更是非常熱心。

改革宗傳統向來積極支持教會信徒的教育。加爾文堅持對教會青少年進行要理問答的訓練,並建立了今天的日內瓦大學。蘇格蘭的約翰·諾克斯參照這一教育模式,在所著的《第一訓誨書》中提出了有關教育的條文。在荷蘭,萊登大學是按照這一教育思想成立的;在法國則據此設立了數間神學院。美國受同樣教育傳統的影響,建立了哈佛和耶魯等大學。

改革宗神學是全方位的世界觀,它所注重的不僅是個人生命的改變,而上整個社會文化的改變。它所傳到的每一個地方,首先是給當地文化帶來極大的震動,其次就上逐步地變革當地文化,把上帝的真道套用在個人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羅1:16)在改革宗神學中,福音的大能得到了極大的彰顯。

要義

改革宗改革宗

改革宗神學往往又被稱為加爾文神學,或加爾文主義,這是因為加爾文思想對改革宗神學的影響。許多人濫用加爾文神學這個詞,責備信奉改革宗神學的人只是追隨加爾文這個人,而他們則是跟隨上帝和聖經。這都是自欺欺人。他們也是聽自己牧師的講道,閱讀自己所認可的神學家所寫的聖經注釋,認為這樣能更好地理解聖經。改革宗神學之所以接受來自奧古斯丁、路德、加爾文等的教導,是因為我們相信他們的教導比其他任何人的學說更接近聖經的教導。但聖經仍然是我們唯一的無謬的標準。我們只是相信他們的教導比其他人的教導更高超而已。
一講到改革宗神學,人們往往立即想到的是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即TULIP:

(1)人全然敗壞(TotalDepravity)。人在其墮落、罪惡的天性中,“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墮落和未獲重生的人“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2:1),無能自助。除非通過我們的救主白白的恩典,人不可能脫離這可怕的境地。

(2)無條件的揀選(UnconditionalElection):神沒有任憑人在罪中滅亡,而是在創世以前就揀選了一群人施行拯救,這群人的數目無可勝數。“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弗1:4),顯然得救的人就是那些被神揀選出來預備得救的人,“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33:19)他的揀選不是基於人的任何美德,“免得有人自誇。”(弗2:9)

(3)有限的贖罪(LimitedorDefiniteAtonement):基督的贖罪特別是為了他的百姓得拯救:“我為(我的)羊捨命。”(約10:15)他並沒有為那些不來就他的人拋灑熱血,也沒有為他們的罪付上贖價,他們自己必須為之付代價。“我不為世人祈求,卻為禰所賜給我的人祈求。”(約17:9)這條是大多數基督徒都反對的,因為上面的經文根本不能證明上述教義的正確,相反很多經文可以反駁此教義。

(4)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ofGrace):他所揀選的人一定會歸向他:“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10:27)上帝派遣聖靈在選民的心裡有效地工作,基督就是為這些選民而死。“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結36:26)“上帝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9)(5)聖徒蒙保守(PerseveranceoftheSaints):“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9)救恩不是基於任何人的美德,主的羊在永恆中的安全也就不靠他們自己,因為“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神的恩典會保守真正的信徒。那些從信心中滑落的人證明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得救過。

此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固然概括了加爾文救恩神學的特色。但加爾文神學的內容要遠比五大要義更為廣泛。如果我們僅僅把加爾文神學局限在這五大要義上,不尊重個改革宗傳統信條中所告白的其他重要的信仰要道,教會的健康就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這正是二十世紀歐美改革宗教會所面臨的問題,重建神學根據教會的這一處境,喚醒教會重新全方位地復興改革宗傳統。

信仰

改革宗改革宗

1.主題

每一個神學體系都有自己所強調的主題。羅馬天主教的神學思想是圍繞大公教會展開的,而循道宗的神學主題則是成聖,五旬宗的主題是聖靈,浸信會的主題是重生,路德宗的主題是因信稱義,希臘東正教的主題是聖禮。而改革宗信仰則是以上帝為中心構建自己的神學體系。

2.上帝

與大多數基督教宗派一樣,改革宗認為上帝有諸多崇高的特性。但在改革宗信仰中,上帝得到了更高的尊崇。上帝知曉一切要發生的事情,因為他是上帝,宇宙萬物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賽46:9,10)。他行他自己想行的事,沒有人能攔阻(詩115:3),他是聖潔的(賽6:1-5),他恨惡邪惡,也恨惡惡人(詩11:5)。

改革宗信仰持守《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亞他那修信經》所界定的上帝三位一體的正統教義。

3.權威

對於改革宗而言,聖經是上帝的默示,是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標準,“決定一切宗教的辯論,審查一切會議的教令、古代作者的意見、世人的教訓和私人的靈感,並下最後斷言的至上裁判者,除在聖經中說話的聖靈以外,別無其他。”(《威斯敏斯德信條》1·10)我們必須知道的一切,都在聖經中可以找到,或者是在聖經明確的文字表達中,或者可由其含義推出。

4.救贖

非改革宗人士最注意的就是改革宗的救贖神學[3]。救贖的教義只是改革宗信仰的一部分,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改革宗信仰包括預定和揀選(弗1:4,5),人類的完全敗壞(羅3:10-18),基督的受死確保他的子民的救贖(約10:15),基督對其選民的保守(腓1:6)。改革宗相信罪人的得救完全是因著上帝的恩典。其他許多團體,如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和許多浸信會人士、循道宗人士,相信墮落之人仍然有自由意志,在得救上可以與上帝合作;上帝作上帝當作的部分,人作人當作的部分。但改革宗信仰與此不同。我們相信救贖完全是上帝的作為。聖父在創立世界以前就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弗1:4),聖子在骷髏地為我們買贖了救恩(徒20:28),聖靈到時以其重生的大能更新我們(約3:5)。上帝救拔我們,並不是因著我們自身的作為,或者他知道我們將要怎樣,而是因著他的恩典(弗2:8-10)。

改革宗並不像許多福音派和基要派信徒所相信的那樣,認為人是在信了之後才得到重生。改革宗相信人重生之後,才會相信。如果人本身的靈性發展能夠導致相信基督,那他們為什麼還需要重生呢?(林後2:14)

但我們也與早期的浸信會信徒不同,他們相信不需要傳福音,使人得救。因為上帝揀選屬於他自己的人,他也揀選了得救的方法,那就是通過福音的傳揚(林前1:21)。我們預定要傳福音,因為聖靈就是藉著傳福音來使罪人悔改(弗1:13)。

我們相信人稱義是單因著信(羅4:5;加3:6-8)。當我們在救恩中與基督聯合的時候,上帝就把基督完全的義歸於我們。換言之,他視我們像基督一樣無罪,這並不是因著我們自己的義,因為我們自身無義可言(腓3:9),而是因著他看基督的義,並把基督的義歸於我們(林前1:30)。我們因信得救,這信也是上帝的恩賜(弗2:8,9)。

改革宗相信那些上帝稱義的人,上帝也使之成聖(羅8:29-39)。我們不相信那些真正得救的人會喪失他們的救恩,也不相信真正得救的人會離開上帝的眷顧而生活在持續的屬血氣的狀態之中。時代論者和基要派人士聲稱有屬血氣的基督徒,我們並不贊同,雖然我們相信基督徒可能有屬血氣的行為。如果口裡承認是基督徒,卻沒有什麼善行,他們只是證明自己的信心並不是真誠的(雅2:17-26),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真正地歸信基督。

改革宗相信基督徒今生不可能達到徹底的完美,相反,與罪的爭戰要持續終生(羅7:15-25),直到死後見主或他來之時。改革宗確實相信,因著聖靈在選民心中的動工,基督徒會不斷進步,罪的權勢越來越弱(羅6:16)。上帝使完美成聖的工具包括他的話語(彼前2:1-3),我們自身對罪的抵擋(彼前5:8-99),治死罪人之事(羅6:15-22),經歷個人的苦難(雅1:2-4)。

5.盟約

改革宗相信上帝是藉著盟約與人聯繫。“上帝與受造者中間的距離非常遙遠,雖然有理性的人應服從他,以他為他們的創造者,但是他們決不能得著他,以他為他們的福分和賞賜,除非是上帝自願俯就,這俯就乃是他樂意用立約的方式顯明的。”(《威斯敏斯德信條》7·1)

例如,在救贖中,基於基督的死,上帝應許把永生賜給一切基督為之而死並信基督的人(約3:14-18)。在新約之下,上帝饒恕他的子民的罪,並把上帝的律法刻在他們的心中,因為基督擔當了他們的罪(來8:6-14)

上帝也應許根據他的子民及其後裔的順服而賜福他們(申4:39,40;5:32,33)。信主的父母的子女也是盟約的後裔,與上帝也有特別的關係(創17:7;徒2:38,39;林前7:14)。

改革宗相信亞伯拉罕之約必定要成就。亞伯拉罕必定要成為多國之父(創17:4-8)。亞伯拉罕的後裔就是那些信靠基督屬乎基督的人(加3:28-29)。所以,將來有一天會有眾多的國家、眾多的君王藉著與基督的聯合而歸入教會。

6.教會

教會論是改革宗信仰極其重要的部分。雖然我們承認由所有的基督徒組成的普世教會,但注意力還是集中在地方教會信徒的聯合上。普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1:22,23),由地上和天上所有的信徒組成(來12:23)。地方教會則由為基督而聯合在一起完成治理與福音的使命的信徒組成。

教會是基督在世上的社團代表(太28:18-20;林後5:19,20)。教會的使命就是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使萬國列邦都處於耶穌基督和上帝的話語的管教之下。教會通過講道造就自身(提後4:2),通過聖餐而與講道的血和肉聯合(林前10:16),並在會眾之間以愛心發揮各樣的恩賜(弗4:7-16)。

改革宗向來注重的是講道。在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中,神父的地位幾乎像基督一樣,向那些聽道的人布施上帝的恩典。在五旬宗和浸信會中,牧師則更像先知:宣告他所相信的上帝直接啟示他的話語。但改革宗的信仰則與之相反,在改革宗中,牧師以敬畏之心站在會眾面前,宣講聖經中上帝所啟示的話語。作為改革宗的牧師,他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屬靈的資質(提前3:1-7),而且也要具備高尚的學術的資質(提後2:15)。這並不是說他要成為不信者眼中的學者,而是說他對聖經、對優秀的解經書籍、對他自己講道所使用的語言,要確實精通,能夠熟練運用。他不得宣講自己的觀念,而是要宣講上帝的話語。他的講道是解經式的講道,把聖經的本意向會眾解釋清楚。不僅如此,他還要藉著聖靈的大能和他的話語,教導信徒和還未歸信的人套用聖經的真理。

改革宗信仰強調聖餐。在聖餐時,教會中的各個家庭的成員一起掰餅,記念耶穌的死(林前11:24),並從中得力,可以過基督徒的生活(約6:41-63),掰餅也是公開地宣告信徒遵守新約的決心(太26:28)。

改革宗信仰不同意羅馬天主教關於聖餐的變質說,也不同意聖餐是彌撒獻祭。我們相信這種說法是褻瀆上帝的。我們也不贊同路德宗的同質說,路德宗認為基督肉身臨在於餅酒之中。我們也不贊同大多數福音派教會的立場,他們認為,掰餅只是對主的記念,而不是把恩典和力量施與那些藉著信心參與的人。

我們相信,基督徒藉著信心參與掰餅的時候,他們確實是與基督的體和血交通(林前10:16)。但餅還是餅,酒還是酒,只是我們藉以得永生的基督的體和血伴隨這些標記。
7.社會

改革宗信仰不相信基督只是基督徒的主,基督只是教會和家庭的主。改革宗基督徒相信基督是萬有的主人(弗1)。我們相信正如基督徒、家庭和教會要成聖一樣,社會也要成聖。改革宗相信“ZHENG教分離”,但這種政教分離並不是說國家與上帝分離。我們相信上帝要求所有的領袖都要順服上帝和他的話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