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藉

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南朝梁詩人、政治家;琅邪臨沂(屬山東)人。王籍詩歌學謝靈運,他在會稽所作《入若耶溪》一詩尤為人們所稱道。其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二句,南方文人擊節讚賞,嘆為“文外獨絕”;此詩這種“動中有靜”的表現手法對後世頗有影響。存詩二首,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作者簡介

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南朝梁詩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詩,而享譽王籍詩史。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梁天監末任湘東王蕭繹咨議參軍,遷中散大夫等。
王籍詩歌學謝靈運,《南史·王籍傳》稱“時人鹹,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他在會稽所作《入若耶溪》一詩尤為人們所稱道。其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二句,南方文人擊節讚賞,嘆為“文外獨絕”;北朝盧詢祖、魏收則不以為然。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舉出《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句,以為“籍詩生於此意爾”。顏氏此說,恐失之穿鑿,但此詩這種“動中有靜”的表現手法對後世頗有影響。蕭繹曾集其文為十卷,已佚。存詩二首,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生平

王籍出身世族高門,祖父王遠,宋時為光祿勛;父僧祐,為齊驍騎將軍,在王氏支庶中,家世不算顯赫。王籍“七歲能屬文,及長好學,博涉有文氣。樂安任昉見而稱之。嘗於沈約座賦得《詠燭》,甚為約賞”。任昉以筆體著稱,沈約以詩著稱,前後領騷文壇,他們的獎掖當是使王籍名聲大振的重要原因。所以,“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入梁之後,曾於“天監初,除安成王主簿、尚書三公郎,廷尉正”(《梁書》本傳)。
由於仕途不盡得意,王籍信游山水以自遣。為此,在餘姚、錢塘令任,曾遭貶黜。湘東王蕭繹鎮守會稽,引為諮議參軍。其間,他常游境內的雲門、天柱諸山,或累月不返,有王羲之、謝安等避居東山恣情山水的遺風。《入若耶溪》詩就是在其間寫成的。“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自謝靈運開山水詩一派,相繼描摹追蹤者多有,但均不能達到寓玄情于山水渾然交融到一體的境地,而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聯頗得謝靈運詩風的神韻,所以“當時以為文外獨絕”(《梁書》本傳)以至“簡文吟詠不能忘之;孝元諷味,以為不可復得。”(《顏氏家訓》)可見當時影響之大。至於後世,追摸王籍而造成新詩的如王維柳宗元以及諸多畫論家,大抵都從該詩得到教益。在中國文學史上,以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歌奠定自己地位的人不少,王籍即其中突出一例。後湘東王守荊州,仍引為藩府諮議參軍,帶作塘令。然王籍終因仕途蹭蹬而鬱鬱寡歡,到職“不理縣事,日飲酒,人有訟者,鞭而遣之。”(《梁書·王籍傳》)不久,病卒。
王籍(?-536)
[南朝·梁]字文海,僧佑子。好學,有才氣,為詩慕謝靈運。後為唐候相。甚工草隸,筆勢猶放,蓋孔琳之流。《南史本傳》

記載甚少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遊。
【注釋】: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縣南若耶山下。 
艅艎:舟名。泛泛:船行無阻之貌。
陽景:日影。
回流:曲折的溪流
逾:同“愈”更加。
長年悲倦遊:長年悲傷於做官生涯。
【名句】: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賞析】:若耶溪在會稽若耶山下,景色佳麗。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時創作的。
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遊玩,用一“何”字寫出滿懷的喜悅之情,用“悠悠”一詞寫出“空水”寥遠之態,極有情致。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詩人用一“生”字寫雲霞,賦予其動態,用一“逐”字寫陽光,仿佛陽光有意地追逐著清澈曲折的溪流。把無生命的雲霞陽光寫得有知有情,詩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蟬噪”、“鳥鳴”使籠罩著若耶。
山林的寂靜顯得更為深沉。“蟬噪”二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像唐代王維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杜甫的“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聲響來襯托一種靜的境界,而這種表現手法正是王籍的創新。
最後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不禁厭倦宦遊,產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