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鎮[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

中山古鎮[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

中山古鎮俗稱三合場,又名龍洞場,地處重慶江津區南部山區,距重慶主城區96公里,約一個半小時車程,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山一脈相連。古鎮背山臨水,場鎮建築靠水而建,由龍洞、荒中壩、高升橋三條小街連線而成。以前,三合場曾是繁華的水碼頭,為渝川黔山區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題刻共82字,記敘李脊用、魚子仙等泛舟遊覽一事,境內還有漢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基本信息

概述

中山古鎮中山古鎮

中山古鎮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南部的筍溪河畔,北距江津城區56公里,重慶市中區96公里,東距綦江縣城約50公里,南距貴州習水90公里,西距四川瀘州市區120公里。古鎮融於渝川黔生態旅遊金三角,系大婁山余脈,境內有國家級大圓洞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緊鄰佛寶國家風景區和四川福寶古鎮。全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28畝,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為265米——1442米起伏;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為260至300天;鎮域森林面積達15萬畝,是地球同緯度地區唯一倖存的原始常綠喬木闊葉林和針葉林混生帶,植被繁茂,生態良好。

中山古鎮歷來是商貿繁榮的水陸碼頭,貴州、綦江、合江等地的產品物資大都集中於此交易。山貨靠水上外運,大米、食鹽及其它生活用品從水路運到該鎮後,再由馬幫運到合江、貴州等地進行交易。

中山古鎮中山古鎮

古鎮歷史悠久,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7年,明朝設有清溪縣;清朝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里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合併成三合場,經幾次建制調整後為現在的中山鎮,2002年批准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2005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古鎮原名龍洞場,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8年;清朝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里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合併成三合場,經幾次建制調整後為現在的中山鎮。2002年批准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2005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重慶市旅遊局評為“十大名鎮項目”、“十大生態旅遊項目”、“十大鄉村旅遊項目”之一。

近年來,先後有50多個國家的客人來古鎮觀光旅遊。國內諸多藝術家及領導相繼來到古鎮考察,並給予中山古鎮極高的評價。2008年11月4日,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對鄉村旅遊明確提出:鄉村旅遊要解放思想,突破性推進項目開發建設。2009年,中山鎮加大古鎮保護與開發力度。隨著旅遊開發建設的推進,古鎮已成為繪畫攝影、影視基地,古鎮的知名度、美譽度與日俱增,中山古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截至今年10月底,來中山的遊客已達31.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496萬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長25%以上。中山古鎮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已成為重慶、江津旅遊的新亮點。

歷史背景

中山古鎮中山古鎮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黃金周”假期的推行,各地的旅遊市場持續升溫、異常火爆,僅以龍巖市為例,歷年“5.1”黃金周就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6%,實現旅遊總收入2.3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8%;新羅、永定、上杭、連城、長汀等地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湧入觀光覽勝,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但是,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武平縣旅遊業發展還處於零敲碎打的起步階段,這與周邊兄弟縣份旅遊市場的熱鬧場面形成極大反差,也與武平縣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第二位,山川秀麗、人文薈萃的縣情特徵極不相稱。隨著全縣綜合實力日益提升,知名度不斷提高,民眾對擁有自己本土“風景區”的呼聲越來越高。在主打梁野山“生態牌”的同時,打響中山古鎮“文化牌”,對培育武平縣旅遊產業,將相映成趣、相益得彰。通過對中山古鎮的挖掘、恢復、保護、開發和培育,使中山古鎮成為閩西的一個精品景觀,成為社會各界認識武平、了解武平、欣賞武平的一個亮麗視窗,這對改善武平形象,改善武平投資發展環境,增強縣域綜合競爭力將發揮重要作用。

從各種硬體條件來說,地上地下資源、交通、文化遺產、傳統產業等等,中山市古鎮鎮都不具備明顯的優勢,惟一的優勢就是這裡的人。從古鎮鎮的風土人情和它的歷史沿革來看,這裡的民眾和珠三角其它鄉鎮的民眾差別不大,最大的差別是這個小鎮上出了幾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比如:古鎮鎮黨委書記吳潤富、華藝集團董事長區炳文和總經理區錦標、勝球燈飾董事長區成聰和區成標、百佳集團董事長蔡永權、原國貿大酒店投資商何先生等一批優秀的致富領頭人。在這些領頭人當中,身為古鎮鎮黨委書記的吳潤富對古鎮的發展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3年前,古鎮鎮在全中山市的鄉鎮經濟排行榜上還是倒數第五名。為了改變古鎮鎮貧窮落後的面貌,時任古鎮鎮鎮長的吳潤富便制訂了“工業立鎮”的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他開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經營城鎮”新舉措,比如:挑選一批致富能手當村官;為了鼓勵本鎮有文化的青年辦燈飾企業,村委會和鎮政府專門出台了一系列銀行貸款擔保政策;為解決本鎮和外來投資者辦廠的土地問題,鎮政府先將大片土地從農民手中買下,經過統一規劃後,再將土地賣給需要辦廠的企業,這種做法不僅避免了投資者與當地農民的征地糾紛,同時也給鎮政府財政帶來了一大筆收入;為了改變企業經營者和村幹部的思想觀念,鎮政府每年都要統一組織幾批人到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去考察學習;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培育古鎮的燈飾產業,提升古鎮燈飾產業的國際地位,吳潤富力排眾議,在1999年頂著各種壓力舉辦了中山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際性展覽會等等。

如今的古鎮,無論是產業規模、市政建設、經營環境、區域品牌和投資環境,還是人文環境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優秀鄉鎮的前列。可面對來之不易的這一切,古鎮人沒有驕傲,因為他們都知道,古鎮離“世界燈都”還很遙遠,古鎮的燈飾產業正面臨著一場由量變到質變的生死革命;他們都知道,古鎮人要想在國際舞台上技壓群雄,就必須不斷地完善自我,只有這樣,古鎮的輝煌才能得以延續。

主要景點

古街一角古街一角

1、迎恩門。明朝時期,武所中山先後築有老城、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們將武所城簡稱為“三城”。一彈丸之地築有三城,舉世罕見。這是因為中山乃閩粵贛邊軍事重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設千戶所,正千戶的官階比太守還高一級。這裡不受縣署管轄,好比獨立王國,故有如此規模。歷經“大躍進”和“文革”,中山城池被毀,現僅剩一座“迎恩門”,巍然屹立,向世人訴說著當年的輝煌和歷史的滄桑。據考證,明抗倭名將俞大猷在迎恩城門上築有“讀易軒”,日教士子讀書擊劍。只可惜“讀易軒”後毀於戰火,現在城門之上僅遺偌大一個遺址。

2、古街。從迎恩門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間店鋪,是當年武所中山商賈雲集、商貿繁華的明證。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濃縮的歷史。老屋夾道的古街,難掩其昔日風華,在她身上依稀殘存的鉛華,依舊散發著遠古而誘人的清香。與古街相連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門及讀易軒,更襯映出古街的古典與悠遠。流連於古街,沐浴著中原古風,挨家挨戶門上查看姓氏門聯,人們的思緒早已神遊於千年往事之中,別有一番感受與情趣。

3、永安橋。此橋為一王姓老夫人樂善好施,囑其子孫將為其做壽設宴的錢用於在此建一座大橋,於清道光10年(公元1810年)建成。清末著名保台抗日誌士、愛國詩人丘逢甲題寫“永安橋”和“母命繼志”石匾鑲嵌於橋的八拱上方。1930年6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和紅六軍在永安橋附近勝利會師,然後分頭向武平其他地方進發,武平革命鬥爭從此更加如火如荼。2006年此橋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相公塔。位於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於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塔有七層,呈八角形,高14.7米。相傳古代文人墨客喜歡相邀到此登山賞景、吟詩作賦,故名相公塔。據說當年的風水先生稱,距武所中山城東北部(即今武平縣城一帶)的地形為下山老虎形,這下山老虎正朝武所中山方向而來。為阻止猛虎南侵,須建七座鎮虎塔,稱為“七鞭打虎”。如今物換星移,歷經歲月滄桑,七座塔中僅相公塔碩果遺存。相公塔外形壯觀,猶如屹立在相公寨上的一位歷史巨人。

5、十里峽谷畫廊:位於中山古鎮南部15公里外的峽谷,是6500萬年以前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地殼變遷形成的侏羅紀大裂谷,呈南北走向,從貴州綿延至我鎮,僅鎮域段長20餘公里,最低海拔約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體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間中,溪、瀑、灘、崖、石、洞渾然天成,幽、險、雄、壯、秀集於一身,風光秀麗,景色十分迷人。

6、石天井世外桃源:位於古鎮西南,與永興鎮毗羅相連,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懸崖絕壁,中間有數百畝平坦開闊的土地,巨大的山體托起一片人間仙境,大自然造就了牯牛背、朝天馬、石天井、大圓洞仙鵝抱蛋、何氏懸棺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這裡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小溪清澈,環山繞路,淙淙流淌;行走在山上,踏著紫色沙岩鋪就的“紅地毯”。穿行在林間溪邊,幾十個大小起伏的山峰環環相連,組成天然迷宮,讓你不識路徑,迷失方向;站在牯牛石背上,遠眺綦江山脈,重重疊障,宛如萬匹天馬奔騰,硝煙瀰漫,令您嘆為觀止,不愧為天下一大奇觀;置身朝天馬山峰下,天馬仿佛正引頸嘶叫,飛奔九天,讓你有忘卻人間一切,恍入世外仙境桃源的感覺。

7、“汀州首富”、“東南錢王”舒經墓。舒經為明朝正德年間武所中山富商,傳有“東南錢王”之美譽,當時汀州知府為其撰寫墓志銘,稱其為“汀州首富”。舒經在世時建有8座墳墓,建築材料考究,結構精緻,規模較為宏大,可惜在“文革”期間大多毀損較為嚴重,但遺址猶存。現存中山城郊西山崗等地舒經墓較為完整,關於舒經的種種傳說在武平民間數百年來長盛不衰。探尋遊覽舒經墓,可使遊人對明朝時期武平乃至汀州的社會、經濟、文化有一種較為直觀的感受。

8、朱德軍長舊居——實夫別墅。該別墅位於中山古鎮城中村林屋巷,系林氏大富人祖宅,建於19世紀初,門樓的“實夫別墅”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宅內結構複雜,前半部為左右廂房、中間有露天天井,隔一牆屏風,後半部又有一露天天井,左右又是廂房,且廂房結構比前半部複雜,空間更大,這種建築風格在客家民居中實屬罕見,這大概是客家地區最早的別墅建築。1930年6月朱毛紅軍根據樓梯嶺會議精神,再次入武活動。朱德軍長因病在實夫別墅後半部左廂房內療病休養。

9、國民黨抗戰將領謝肇齊將軍故居。謝肇齊系武平中山城裡人,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生,北伐後,於1930年考取留英。1934年畢業於英國皇家軍校(即聖赫斯特軍校),為蔣介石麾下少數接受完整西方軍事教育之將領。抗戰時期,日軍強勢攻打貴州獨山,重慶震動,戰況緊急,謝肇齊率93軍參與獨山及平塘戰役,擊潰欲北犯重慶之日軍,因此殊功升為國民黨中將。1954年9月至1957年3月任台灣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五任校長。期間蔣介石長孫蔣孝文在軍校就讀,因屢次嚴重違紀、違規,被謝肇齊憤而開除,由此得罪權貴。蔣介石父子表面不動聲色,第二年(1957年3月)卻以“匪諜”之罪革職,亦辦退役,後在台灣多處任職,1992年移居美國,1995年病逝。謝肇齊將軍在中山城內的故居可作旅遊景觀開發利用。

資源條件

中山古鎮中山古鎮

一、富有傳奇色彩的千年古鎮史。

中山是唐宋時代武平的場治、縣治所在地,素有“小京城”之稱。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後,在武平境內設武平、南安二鎮,中山為武平鎮治所在地。南唐保大四年(946年),並南安、武平二鎮為武平場,這裡為場治所在地。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場為縣,最初縣城也設在這裡。中山地處閩粵贛邊,地理位置顯要,為“全汀門戶”,為防禦廣贛“兩寇”作亂,明洪武二十四年(1381年),在此設武平守御千戶所,駐軍1000多人,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在此任職駐守。1645年,清軍長驅直入,連下連城、上杭各城,所在縣官吏望風而降,惟武所中山軍民踞城抗清,矢志不降,與清軍拚死血戰。1646年9月,歷經一年多攻防血戰後,中山城終於陷落,慘遭血洗屠城,當時情景可謂哀鳴遍野,血流成河,死難者不下萬人,現珍藏於武平縣博物館的“萬人緣之墳墓”碑,成為那段悲烈歷史的鐵證。進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進入中山開展革命實踐,並與紅六軍在中山城郊勝利會師,一舉橫掃駐守城裡的吳德隆匪部。武平人民的革命鬥爭從此更加風起雲湧,武平蘇區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二、全國罕見的典型客家“百姓鎮”和“客家方言孤島”——“軍家話”。

客家民系自中原輾轉遷徙至南方後,大都聚族而居,村落居民多屬同宗。然而在中山古城這人不逾萬、戶不盈千、方圓不過二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居民卻有102姓之多,在全國客家村落實屬罕見姓氏奇觀。主要成因是:這個地處閩粵贛三省結合部的千年古鎮,為客家民系自中原輾轉南遷中轉站之一;又由於地理位置顯要,為三省結合部風雲際會之地,歷經駐軍和戰亂,最終形成五湖四海、兼容並蓄的“百姓鎮”此一獨特奇觀。“百姓鎮”盛行姓氏門額氏聯,千百年來流傳不衰,每逢節慶喜事,各家各姓,均在大門貼上姓氏門額氏聯,表達念祖追宗、飲水思源之情。中山“百姓鎮”另一奇特人文景觀,就是當年落籍中山的古代官兵使用的方言相沿至今數百年不變,與當地客家方言相行不悖,這就是被語言學家譽為“語言活化石”、客家“方言孤島”的“軍家話”。

三、絢麗多姿的古鎮民間文化藝術。

中山素有“漢劇之鄉”之稱。早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徽班北上成京劇、南下成漢劇”,當時“榮盛班”等10多個知名戲班陸續南下來閩西演出,並開始在閩西收徒傳藝,紮根落戶。從此,中山漢劇就以其超凡的生命力,歷經數百年而經久不衰。中山漢劇秉承西皮、二黃唱腔,兼吸崑曲、高腔和民間小調精華,不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更有厚重的中原遺風,被譽為梨園瑰寶、“南國牡丹”。元霄鬧花燈也是中山古鎮傳統之一,始於明洪武年間,由十八將軍從京城帶至中山,其最具特色的是花燈大如房子,摺紙鏤花精美,鏤花孔中,飛禽走獸,風光名勝,循環遊走更疊,燈下演木偶戲,這種文化現象是中山古鎮孤島文化的一個部分,也是中山獨特文化遺產之一。此外,中山木偶戲也久負盛名,“國華堂”是中山第一木偶戲班,多次外出江西等地演出,深受歡迎。

四、綻放光芒的紅色革命史。

中山為武平革命發源地之一。從1929年至1932年,中山上坑先後爆發三次農民暴動,聲震周邊地區。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由江西尋烏再次入境武平開展革命根據地建設,由民主方向進軍中山城,與紅六軍在永安橋附近不期而遇,勝利會師,而後分頭行動,武平蘇區得到恢復鞏固。據中山革命史料記載,朱德軍長在征途中餐風宿露,涉水登山,感受風寒,抵達中山城已是大寒大燒,臥病在床,住在實夫別墅左廂房,經中山城名醫林鑒春開方撥藥,一劑服後,病情好轉,寒熱皆退,後朱德軍長帶病上陣,率領紅軍繼續向武平縣城進軍。永安橋、實夫別墅、上坑暴動遺址及眾多紅軍標語可作為紅色資源加以保護開發。

發展

優勢

中山古鎮中山古鎮

一是有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業老街。中山古鎮老街沿筍溪河而建,全長1586米,有鋪面453間;現保存完好1132米,鋪面307間。整街共分八節:即江家碼頭、觀音閣、萬壽宮、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橋、月亮壩、鹽店頭。街道以青石鋪設,街面3至5米寬,建築為穿逗式木結構,中為騎廊式過街亭建築,整條老街雨不濕鞋、日不能曬、冬暖夏涼;還保留了老茶館、老酒館、老藥房、老槽房、剃頭鋪、打鐵鋪、針繡坊等傳統作坊。民居建築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考察評價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築群,並題:“整舊如故,以存其真,保歷史文化名鎮真實遺存,發展旅遊,造福鄉澤”。

二是有聚集密度較高的山村古莊園。鎮內著名古莊園有龍塘莊園、棗子坪莊園、白鶴林莊園、朱家嘴莊園、兩河口莊園、沙榜上莊園、斑竹林莊園、四面廳莊園、瓦屋頭莊園、賀家莊園、趙家壩莊園、大地壩莊園、塘口頭莊園等十餘處。

三是有萬壽宮,“吳蜀均沾”石刻,“打假”碑等遺存的商德文化。昔日繁榮的商貿流通,產生了鹽幫、馬幫、船幫、木幫、米幫、青山幫、青果幫、水手幫、圍腰幫等行業幫派,孕育了世界最早的“WTO規則——吳蜀均沾”,中國較早的“打假公告——禁賣發水米碑”等商業文化,“東方十字架”等生殖文化,“木幫公罰”等行幫文化,“禁止宰殺”、“禁止捕魚”等環保公約,“醒酒石”等行為規範,“鄭氏節孝碑”等婦女文明。

四是有唐代寶剎雙峰寺為代表的古寺廟20餘處。其中雙峰寺、玉皇觀、圓通寺、清溪寺、黑神廟最為著名。雙峰寺,位於中山鎮南15公里外的白鶴村,原名景德寺,屬佛教臨濟宗派。憑碑刻記載,大約建於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間相繼維修,該寺屬於現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複式四合院禪宗寺廟。

五是有奇山異石相融的自然景觀。

1、十里峽谷畫廊:位於中山古鎮南部15公里外的峽谷,是6500萬年以前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地殼變遷形成的侏羅紀大裂谷,呈南北走向,從貴州綿延至我鎮,僅鎮域段長20餘公里,最低海拔約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體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間中,溪、瀑、灘、崖、石、洞渾然天成,幽、險、雄、壯、秀集於一身,風光秀麗,景色十分迷人。

2、石天井世外桃源::位於古鎮西南,與永興鎮毗羅相連,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懸崖絕壁,中間有數百畝平坦開闊的土地,巨大的山體托起一片人間仙境,大自然造就了牯牛背、朝天馬、石天井、大圓洞、仙鵝抱蛋、何氏懸棺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這裡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小溪清澈,環山繞路,淙淙流淌;行走在山上,踏著紫色沙岩鋪就的“紅地毯”。穿行在林間溪邊,幾十個大小起伏的山峰環環相連,組成天然迷宮,讓你不識路徑,迷失方向;站在牯牛石背上,遠眺綦江山脈,重重疊障,宛如萬匹天馬奔騰,硝煙瀰漫,令您嘆為觀止,不愧為天下一大奇觀;置身朝天馬山峰下,天馬仿佛正引頸嘶叫,飛奔九天,讓你有忘卻人間一切,恍入世外仙境桃源的感覺。

六是有世紀經典“愛情天梯”的民俗風情。五十多年前,劉國江和比他大10歲的寡婦徐朝清相愛,引來村民閒言碎語,他們攜手私奔海拔1400米的深山——半坡山,從此遠離現代文明。他們互稱“小伙子”和“老媽子”,為讓她能安全出行,“小伙子”花了半個世紀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愛情天梯”。“50年鍥而不捨,六千步生命天梯;愛情不是閒雲野鶴,而是生活的懸崖峭壁上不停地開鑿與融合。兩萬個日月星辰,見證了當代日益稀缺的——經典愛情!”(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評語)劉國江和徐朝清的經典愛情故事,吸引了中央電視台《夕陽紅》、《講述》、《家庭》、《生活》、《半邊天》、《道德觀察》等知名欄目組到我鎮攝製並播出,日本韓國電視台及全國20多家省市級電視台也相繼予以報導,在國內外觀眾中掀起了巨大的影響。“愛情天梯”被評為2005年全國三大愛情傳奇、2006年度全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和“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極大地宣傳了中山古鎮,吸引了大批遊客來古鎮旅遊。

古鎮碼頭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楹聯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幫文化歷史久遠。傳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動有川劇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廟會、燈戲、賽龍舟、燒火龍、唱山歌、漂河燈、打鐵水、爬桿桿、舞獅子、舞龍燈、千米長宴、石板糍粑節、生態豬節等民俗風情。

現狀

中山古鎮美景中山古鎮美景

中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啟動以來,到古鎮拍攝製作節目的電視台有:日本、韓國等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天天飲食》、《搜尋天下》、《綿繡梨園》、《新聞三十分》、《新聞聯播》、《夕陽紅》、《講述》、《家庭》《生活》、《半邊天》等欄目組;台灣、重慶、四川、北京、河北、黑龍江、上海、深圳、遼寧、陝西、福建、江蘇、湖北等地方電視台。在古鎮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梅花檔案》(周杰主演)、《龍虎人生》(王志文主演)、《寒夜》(趙文煊、劉濤主演)、《中國黑室》、《紙醉金迷》(陳好主演)、《重慶碟戰》、《重慶1950》等;重慶電視台拍攝了《今夜不設防》、《巴渝人家》、《霧都夜話》等欄目劇《古鎮人家》、《人間真情》,紀錄片《深山望遠》、《桫欏樹下》,以及《古鎮馬娃》、《目擊者》、《愛情天梯》等大量電視短劇。

2003年重慶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中山古鎮》一書和古鎮人文風景名信片一套。作家、記者每年在《人民日報》《重慶日報》、《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時報》、《今日重慶》、《新女性》等各類刊物上均要發表大量古鎮文章。2008年“千米長宴”活動於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連續播放了兩次,在觀眾中掀起了巨大的影響,古鎮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得到了提升,基本實現了享譽國內、名揚海外的目標。

外地遊客紛紛擁來古鎮旅遊觀光,有重慶、成都、北京台灣香港等地的客人、領導和投資商,也有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等地的外國客人。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美術系學生經常入住古鎮繪畫寫生,中國攝影家協會、重慶作家協會等一批知名攝影家、作家也相繼到古鎮採風。目前,古鎮已成為繪畫、攝影、影視基地。2007年吸引到中山的遊客已達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和116%。

中山古鎮近年來有20多個國家駐華使節,國內著名畫家徐慶平,院士陳祖貴,以及聶力、丁衡高、岳宣義張德鄰、黃鎮東、汪洋、王鴻舉等領導相繼來到古鎮考察,並給予了極高評價。各級領導和社會名流對古鎮情有獨鍾,古鎮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戰略

中山古鎮中山古鎮

一、中山古鎮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周邊三大國家級自然風景區緊緊相連,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溢彰,獨特的區位和資源是我鎮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和條件;同時,隨著近年古鎮旅遊的新生,中山古鎮已成為重慶十大旅遊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線的重要景區,彰顯渝川黔生態旅遊“金三角”核心門戶的魅力。為把中山建設成為“商德古鎮,民居樂園”的生態、旅遊、文明古鎮,我們在加大基礎設施快速改善的同時,將中山鎮分為三大板塊引進外來投資合作開發建設。

二、結合中山旅遊資源豐富的實際,堅持“親商、安商、富商”的原則,加大旅遊業招商引資力度。中山古鎮的景區景點培植在於招商引資,我們自行策劃了“仿古場鎮建設,開闢水上娛樂,古莊園的開發,雙峰古寺廟的復建,‘愛情天梯’的打造,生態種植、養殖、旅遊商品加工展示三園建設”等招商項目46個,印製了宣傳畫冊和招商項目冊,開通了“中山古鎮旅遊網”,多形式、全方位推薦中山古鎮旅遊開發項目,2007年約接待各類投資商120餘批次,簽約項目10個,契約引資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5%。

三、積極創造中山特色品牌,為統籌城鄉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通過深化主題活動,以影響力積極培育系列“千字”旅遊品牌,推動旅遊業的上檔升級。千年古鎮,彰顯悠久歷史;千米長宴,展示幸福和諧;千級愛梯,重現愛情經典;千餅供月,思盼親人團圓;千人劃舟,凝聚萬眾之心;千鶴歸林,品味原始之美。同時,我們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充分挖掘山區的生態種養業特色,全力推出“中山麻”、“太和米”、“生態豬”、“高灘蜜”、“山區土家禽”等旅遊商品,帶動農村加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四、2008年以“古鎮建設年”為契機,加快中山基礎設施建設。為讓招商引資成果落地,按照“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我們在“2007古鎮宣傳年”的基礎上,明確了2008年為“古鎮建設年”,成立了“中山鎮重點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分別設立中山古鎮遊客接待中心、中山濱河路、中山后街、清溪濱河路、都府西街、古鎮老街整治、“中斑”公路、“中自”公路等20個重點項目工作推進組,實行每月工作督辦,以全面促進中山交通、旅遊、新農村建設。

旅遊指南

中山古鎮美景中山古鎮美景

1、成都——江津:汽車(五桂橋汽車總站、雙橋子汽車站,5個小時抵達);火車(晚11:35乘坐K139次火車(臥鋪120+5)成都-江津,次日早7:16到達江津德感火車站)

重慶菜園壩、陳家坪汽車站——江津:滾動發車,一個小時就可抵達江津汽車站

2、江津——古鎮:坐公車到江津汽車客運中心,再搭中巴到古鎮(可以直達中山,也可坐江津發往太和或者常樂的班車在中山古鎮下,票價13元)

回:1、中山古鎮—江津客運中心:中山鎮新街滾動發車(票價10元,2個小時車程,最早一班5:30,最晚一班下午3:30點)2、江津汽車站——成都:大巴4個半小時車程,發車時間不詳,末班是下午3點(最好剛來就提前買返蓉車票,不然象我以為無票之好去重慶繞了一圈)江津汽車站——重慶陳家坪汽車站(17元,60分鐘)重慶菜園壩汽車站(80分鐘)重慶陳家坪汽車站——成都(120元,3個半小時車程)

3、特色食品:煙熏豆腐、石板糍粑、糍粑醪糟湯圓、老臘肉、河水豆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