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園鎮

坑園鎮

坑園鎮位於東經119°34′-119°50′,北緯26°19’-26°31′的連江縣東部沿海,地處黃岐半島西北部。境內地勢以山丘為主、平地較少,從西部繞過南面直至東部皆是山巒迭障,北部瀕臨羅源灣。東與下宮、安凱鄉接壤,西與官坂、浦口鎮毗鄰,南部東山、蓮池崗、雞籠山等與筱埕鎮相連,北臨羅源灣。坑園鎮位於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內,規劃為臨港工業區、物流園區和商務中心。陸地面積2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97畝,海域10478畝,灘涂4252畝。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坑園鎮坑園鎮
坑園鎮在清朝時屬王賢鄉集鎮下里,民國時期坑園、顏岐、前嶼、下嶼屬象廈公所管轄,紅下屬官坂鄉公所管理。解放初期坑園又稱英雄鄉。1958年7日公社化時,坑園從筱埕公社分出,建立坑園公社,轄17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1984年改為鄉建制後又改稱坑園鄉,轄17個行政村。1993年9月分為坑園、下宮兩鄉後,坑園鄉設8個村委會(分屬14個自然村),128個村民小組。2000年7月撤鄉改鎮建制,鎮駐地坑園村。2007年末有5711戶,21456人。鎮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少量畲族,約20戶,89人,聚居於紅下村

氣候物產

坑園鎮坑園鎮
坑園鎮境內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最高氣溫38℃,最低-3℃,年降雨量為1350mm,無霜期達350天。由於羅源灣四周高山環繞,颱風影響較小,海水比重穩定,年漸變範圍在1.015-1.022之間,年平均水溫19.6℃,是海水養殖的理想場所,也是連江縣漁業生產的主要鄉鎮之一,主產對、梭子蟹、牡蠣、大黃魚、美國紅魚等水產品。

基礎設施

坑園鎮碼頭
港口設施:轄區海域建港條件優越,岸線長達5000米,可供建造萬噸以上碼頭泊位達11個之多,2000噸以上碼頭泊位31個,是可門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門作業區現已規劃的19個萬噸以上碼頭泊位中,有10個(10-19#泊位)位於坑園鎮轄區內。鎮內現建有下嶼300噸陸島交通碼頭、門邊300噸客貨碼頭及下嶼、嶼頭三級漁港等。另有華電可門電廠的7萬噸泊位煤碼頭和1萬噸泊位重件碼頭以及華電儲運公司的兩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可門港10#、11#泊位)可供靠泊。

坑園鎮管轄8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102個村民小組,5018戶,九九年末總人口21918人。設有行政、邊防兩個派出所、衛生院、供銷社、信用社、地方稅務所、郵電支局等社會管理服務機構。境內擁有5座水庫,庫容總量56.3立方米,建有3.5萬伏變電站,基本上可保證生產生活用水用電需要。近年來,居民區的開發建設以及交通、能源、文化科學、教育衛生、郵電通訊、商業服務、園林綠化等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日臻完善。

坑園鎮交通便捷,水路可通住全國沿海各地,連黃公路貫穿境內。坑園鎮現有各種機動車輛100餘部,每日過往客運車50餘班。程控電話2000餘門,直通世界各地。並建有傳呼、行動電話通信基站。

經濟狀況

坑園鎮坑園鎮
2000年完成社會總產值68076萬元,比增12.8%。其中農業產值32448萬元,比增10.6%;工業產值12003萬元,比增21%。鄉鎮企業產值50802萬元,比增22.4%,比增1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1.38萬元(農業稅10.98萬元,農業特產稅201萬元,地稅34.4萬元,國稅25萬元),比增35%,其中農業特產稅比增4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404萬元,糧食產量4460噸,水產品產量5508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050元,比上年淨增320元。並於7月份實現了撤鄉建鎮。以培育水產支柱產業為主線,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做好池塘、網箱、淡水、淺海養殖“四篇文章”。坑園鎮已初步形成了池塘蝦、蟹、貝綜合養殖,高優魚類網箱養
坑園鎮坑園鎮
殖和水產種苗繁育三大產業化生產基地,共有規格化池塘養殖1.2萬多畝,發展網箱養殖近3萬箱,興辦魚、蝦、、藻等各類育苗場20家,年繁育對蝦苗4億尾、大黃魚苗700萬尾。主要養殖的水產品有大黃魚、美國紅魚、鮑魚、真鯛、鱸魚、石斑魚、對蝦、梭子蟹、溢蟶、花蛤、貽貝、牡蠣、海帶等,年產各類水產品總量達5.5萬噸,產值逾3億元。擴大招商引資,多方籌集資金,投資1600多萬元用於顏岐千畝圍墾工程和下嶼、前嶼圍海造地工程建設。

全鎮現有水產加工、育苗、船舶製造等各類工業企業22家(其中外商獨資企業3家,合資企業3家),創產值上千萬元企業2家。本年度新辦連江縣“三嶼”水產業開發中心,金牌金稅水產開發公司等13家企業,年新增產值2000多萬元。此外,通過網際網路創建一條暢通於客戶、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通道,擴大水產品行銷網路。坑園鎮
的大官坂綜合養殖基地已被列入福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旅遊政策

坑園鎮坑園鎮
坑園鎮旅遊業現在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提出了三點意見:

一、要高起點定位。貴安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溫泉旅遊業發展前景看好,市場潛力巨大。現在剛起步就要明確思路,增強信心,自加壓力,高起點定位,在發展中求突破,積極打造有別於全市、全省其它地方溫泉旅遊的特色旅遊產品,力爭在全國打響品牌。

二、要高標準規劃。要以獲評“中國溫泉之鄉”為契機,著眼於更遠的眼界、更優的布局,溫泉品牌開發要借鑑廣東等地先進經驗,省市縣三級聯動,進一步科學規劃景區項目分布、生態保護、景觀創意等,並與全省、全市旅遊規劃互相銜接、同步發展,做大做強溫泉旅遊品牌

三、要高規格開發。要放眼長遠,長線投資,著力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參與開發,提升開發建設檔次,為溫泉旅遊業的持續長效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同時政府要積極做好在建項目服務、土地收儲拍賣、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安維護等工作,為旅遊產業的協調有序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黨政建設

坑園鎮坑園鎮
如何築牢構建和諧農村的執政基礎、組織基礎和社會基礎,解決好部分村級班子軟弱渙散、後繼乏人、經濟發展緩慢等問題,進一步提高村級黨組織構建和諧農村的能力,是當前村級黨組織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村級黨組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中的重要作用。坑園鎮提出一些措施:

一)以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為核心,在完善機制上下功夫,增強引領和諧發展的戰鬥堡壘

1、健全選拔任用機制,選優配強村級班子。

一是抓好政審把關。鎮黨委專門組織紀檢、計生、政法等部門成立坑園鎮村委會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嚴格抓好候選人資格審查,建議淘汰了計生不合格的村委會成員候選人28名,主任、副主任候選人3名。二是抓好三項考評。

2、完善教育管理機制,增強村幹部和諧發展的本領。

一是抓好業務學習。今年村級換屆選舉結束後,坑園鎮他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村兩委幹部崗前培訓班,對有關的法律、法規和任職所需的業務知識進行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二是抓好分片培訓。在集中學習的同時,他們還重視抓好以“分片培訓”為主要方式的村兩委幹部的日常性教育工作。。

3、建立監督考評機制,保證幹部廉潔自律。

一是建立“雙向考評”制度。為加強鎮村幹部工作上的相互監督與密切配合,坑園鎮每半年組織村主幹與鎮副科級以上幹部進行雙向考評,對鎮村幹部的德、能、勤、績進行雙向測評,通過測評來發現問題,並根據測評情況調整幹部分工與工作重點。二是建立“績效工資”制度。去年以來,他們一改以往村級幹部工資“一口價”的做法,採取了“職務工資+績效工資”的模式,職務工資定低、績效工資調高,讓多幹事的人多收入,不幹事的“掛名村委”少收入甚至零收入。三是建立“集體約談”制度。

(二)以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為重點,在踐行先進上下工夫,培育服務和諧發展的骨幹力量

一是在黨員發展上堅持先進性。近年來,一些村在發展黨員上存在著“近親繁殖”的現象,影響了黨群關係。2004年,坑園鎮新成立的蝦塘養殖協會黨支部規定:那些從事養殖業在村中無法得到及時培養的上進青年可以向協會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因此,協會支部成立後,各村支部主動吸納培養非黨積極分子6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黨員隊伍的活力。二是在黨員管理上增強凝聚力。坑園鎮將流動黨員分為流出和流入兩種。對外出黨員進行分類管理。

(三)以加快民眾致富增收為目標,在創新載體上下功夫,搭建推進和諧發展的實踐平

一是“為民解憂”,“促民增收”。岳峰鎮大力開展了一系列“為民解憂”的活動。二是以“支部+協會”“帶民創業”。按照“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的思路,深化組織設定改革。以產業黨支部為核心,以行業協會為紐帶,把從事相同產業的民眾吸納進來共同發展生產。

(四)以維護農村大局穩定為基礎,在聯繫民眾上下功夫,形成保證和諧發展的牢固基石

一是完善工作網路。暢通渠道,配齊人員,建立社會矛盾調處機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維穩工作網路。二是堅持滾動排查。圍繞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組織基層黨員深入民眾,對農村家庭、鄰里糾紛和影響穩定的矛盾、問題進行深排細查。並建立鎮、村二級排查網路,在組織定期排查和重點問題排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圍繞民眾的切身利益開展專項排查、滾動排查,確保矛盾早發現、快解決。三是落實化解責任。對排查出的不穩定因素,層層明確責任,堅持分頭負責,就近化解,做過細的思想工作,力求將矛盾解決在就地,滅失在萌芽狀態,達到家庭和、鄰里睦、人心順、大局穩的目標。

相關詞條

福建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