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謙鎮

祥謙鎮

祥謙鎮地處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東南部,背靠五虎山,面臨烏龍江,與福州南台島隔江想望,東與長樂營前鎮接壤,北銜烏龍江大橋與福州倉山區城門鎮相對,尚乾鎮居其中,西毗南通鎮,南連青口鎮,面積71.49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約有6.23萬人,鎮政府駐泮洋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祥謙鎮祥謙鎮
祥謙鎮宋為閩縣崇善西鄉的待仕、靈岫清廉里,贊賢鄉的歸義里,開化西鄉的高詳里。元改待仕里為永慶里,自元至清隸屬不變。清末分屬內七里區和外七里區。民國29年屬第三區。民國34年屬滬嶼鎮,民國37年屬南嶼慪。1949年9月屬第四區,1952年屬第十四區。1956年併入尚乾區。1958年尚乾區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3月,祥謙人民公社分為兩社一鎮,即祥謙、青口人民公社和尚乾鎮。1984年7月改為鄉建制,1992年8月改為鎮建制。2005年3月閩江鄉併入祥謙鎮。

經濟建設

祥謙鎮祥謙鎮
祥謙鎮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工業強鎮。境內龍祥工業集中區、龍泰工業集中區、門口工業集中區、蘭圃工業集中區、五虎片洋下汽車工業集中區等已初具規模,主要以建材產業、汽車工業為主,祥謙鎮經濟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綜合實力與日俱增。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總產值達9.63億元;財政總收入2633萬元;農業總產值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76元。

祥謙鎮大力整合工業小區,把發展工業企業作為全鎮新一輪創業的戰略重點來抓。為擴大招商引資,祥謙鎮努力創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全面推進無償代辦制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暢通政企溝通渠道。2008年,引進的建材及相關企業已投產項目5個,產值達0.55億元,已動工建設的項目11個,總投資25326萬元,已會審正在報批的項目17個,總投資39126萬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截止10月份,祥謙鎮新增規模工業企業數已達4家,新辦內外資企業已達9家,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61151萬元,比增5.32%,占年計畫的89.53%;規模工業總產值103851萬元,比增35.91%,占年計畫的79.28%;國稅收入2798萬元(含調庫數),比增62%,占年計畫的95%;地稅收入880萬元,比增23.6%,占年計畫的87.6%;實際利用外資484萬美元,比增27%,占年計畫的161%;內資實際到資4236萬元,比增457%,占年計畫的6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929萬元(全社會固投9811萬元),比增407%,占年計畫的65.5%;出口總額3100萬,占年計畫的100%,預計2008年全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8億元,規模工業將達12.45億元。抓好汽車城項目建設是祥謙鎮當前重要工作之一。據了解,祥謙鎮汽車城配套項目共征地659畝,現已交付使用,已完成填土工程的三分之二,拆遷安置地已落實,2008年正集中精力抓好房屋的拆遷工作。其中,福建海越斯伏爾專用車有限公司在蘭圃征地100畝已完成。

祥謙鎮祥謙鎮

祥謙鎮緊鄰青口投資區、福州市中心,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隨著2006年來日趨完善的交通條件,祥謙鎮在大力發展運輸業及與其相配套的服務行業的同時,進一步促進鎮商貿行業的發展及農產品交易市場的多樣化,完善農村信貸服務體制,引導民間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農村信貸服務業已成為農民獲取項目信貸資金的一個重要渠道。

祥謙鎮黨委書記曾永鈿說,祥謙鎮幹部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融入汽車城、融入大福州,打造經濟強鎮”的奮鬥目標,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深入開展“六賽六比”活動,把握機遇,加快經濟發展,打造閩侯經濟強鎮。

科技安排

祥謙鎮科技大樓
一、2006年祥謙鎮科技工作情況

2006年祥謙鎮科技工作在上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在縣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融入汽車城,融入大福州,打造經濟強鎮”的目標,充分發揮了科技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職能,使我鎮的科技工作步入了新的台階。

1、加強科技工作領導,健全科技管理機構

鎮黨委、政府首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把科技興鎮工作作為一項任務擺在全鎮工作的重要位置之一來抓,把科技工作作為振興祥謙鎮經濟的主要措施。2008年初,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了今年的科技工作,因人事變動,調整成立了祥謙鎮科技工作領導小組,並不定期組織村級科技幹部召開科技工作會議,互相交流科技工作經驗,提高科技工作能力;鎮科協對原有的農技協進行了調整,成立了龍眼、水產、茶葉、畜牧等面向全鎮的專業技術協會10個,發展有豐富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強的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150多人為協會會員,為全鎮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切實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全鎮20個村和大型骨幹企業也配備了科學技術員。

2、做好科普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

以科技活動周為契機,不斷加強科普宣傳力度,做好科學技術宣傳軟硬體建設。一是克服困難,利用一切條件,積極做好科普宣傳欄的建設工作,目前我鎮在福廈公路旁建立了科普宣傳欄2個,20個行政村也結合村務公開欄基本建立了科普宣傳欄,並定期張貼科普信息,使科普知識真正傳達到基層各農戶手中。二是定期編髮《祥謙農技》信息,今年共編髮14期,並為各村訂閱了《福建農業》、《福州科技報》,讓最新的科技信息能及時送到廣大農戶手中。

3、積極組織科學技術培訓,不斷培育發展科技人才

利用鎮科協的有利條件,積極招收農村各示範戶、村黨員幹部參加“農函大”的實用科學技術培訓班的培訓,使學員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積極組織學員到市科技示範項目“東壁”龍眼(該項目已獲得市科技進步獎)基地參觀學習,聘請省農科所專家對龍眼的栽培技術進行現場講解,使學員開闊了眼界,讓科技成果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套用。

4、堅持“科教興農”的戰略方針,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2006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鎮情,提高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落實農業增產技術,提高糧食單產,因地制宜地在我鎮中院村江中村、虎山村等發展具有地方區域優勢的甘薯、馬鈴薯等農作物。今年共完成雜交水稻推廣面積13000畝,推廣早季優質稻3500畝,兩季稻800畝,使全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完成水稻旱育秧12000畝,拋秧1500畝,完成甘薯面積1800畝,馬鈴薯1700畝,並擴大間套種面積8500畝。

繼續搞好科技橫向聯合,加強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2006年祥謙鎮在全鎮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突出合理確定施肥數量、選擇肥料品種、把握施肥時期和改進施肥方法等重點內容,抓住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環節,使水稻、甘薯、蔬菜、水果等主要作物起到節本增效的作用,農民達到真正的實惠。同時我鎮集體企業祥謙果林場長期與省農科院合作,繼續開發高優龍眼品種“東壁”,目前在原基礎上試種推廣成功3000多畝,真正適應“山地綜合開發”的要求,使我鎮五虎線一帶形成以“東壁”龍眼為龍頭的高優水果基地。

繼續為企業申報科技項目。祥謙鎮對科技項目的申報極為重視,2007年7月份鎮再次召開科技項目申報專題會,經過嚴格認真篩選,確定申報“福州翔榮聚氨酯有限公司”,該公司與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發新型組合材料,其專利技術“汽車用全水聚氨酯(PU)組合料配方改良設計已獲得縣科技項目立項,目前該項目已得到市科技部門審批,現正在積極申報省科技項目,該產品綠色環保,套用廣泛,市場前景好。

二、2007年科技工作主要安排情況

1、強化服務意識,繼續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加強20個村級科技網路建設,健全各村科技服務站和科技活動室,推進科學技術在農村的普及、套用和推廣。同時,利用鎮農技協會的組織優勢,經常積極為廣大農戶服務,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意識。

2、強化人才意識,繼續做好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2007年認真開展好“農函大”和“農廣校”的招生工作,有計畫地培訓農村科學技術人才,不斷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通過自學及繼續教育等方式,努力提高我鎮科技人員業務素質,提高為農服務的能力。

3、繼續加大對先進新技術、新成果項目、農作物優良新品種的引種、試驗、示範、推廣的實施力度,鼓勵農民及技術部門大膽引進套用新品種新技術。同時繼續做好“東壁”龍眼的示範和推廣,計畫在原有基礎上再推廣1500畝,不斷做大做強我鎮經濟總量。

4、強化創新意識,繼續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大工業企業的生產技術改造力度,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科技項目。明年計畫協助福建建華管樁有限公司申報科技項目,同時,利用我鎮現有農業企業的資源優勢,引進農業新品種,並進行試驗、推廣和套用。

計生工作

祥謙鎮計畫生育
祥謙鎮2008年2月1日至3月28日止,落實放環224例、結紮28例、雙女扎8例、兩輪“雙查”未到位24例,累計徵收社會撫養費61.055萬元,人流36例,引產65例。第一輪查環4967例,完成任務數99.36%;第一輪查孕1409例,完成任務數97.37%。

1、強化認識,統一思想抓落實。

2008年3月13日至3月21日共召開5場全鎮性計生工作會議,尤其是蘭圃村計生工作現場會,反響很大。

2、強化責任,形成合力抓落實。

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實行三委成員包片、工作隊包村、村幹部包組、計生專乾包對象,繼續把任務分解到人。對後進村要求村主幹作表態發言,並給予通報批評。

3、強化措施,綜合治理抓落實。

繼續實行工作進度一日一報辦法,工作進展一周一匯報、一周一評比辦法,營造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的工作氛圍。

4、強化重點,鎮村聯動抓落實。

從計生“老、大、難”村蘭圃村入手,進駐蘭圃村開展專項整治。10天時間,落實結紮7例,其中雙女扎3例;兩輪未到位“雙查”5例、人流1例、上環9例、徵收社會撫養費2.1萬元,可以說是大行動、大運作、大手筆。

社會活動

祥謙鎮森林防火
為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確保一旦發生火情,即能夠迅速出擊,及時撲滅,9月19日上午,祥謙尚乾兩鎮積極行動,在防患於未然上出實招,積極搞好森林防火培訓和演練,80多名村幹部和鎮森林防火隊員參加了培訓。在培訓和演練會上,縣林業局領導就森林火災撲火過程應注意的事項,撲火工具、砍刀、水槍、滅火彈的使用方法及撲火過程緊急逃生避險辦法等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提高了基層幹部森林火災撲救與現場指揮能力。祥謙尚乾兩鎮主要以生態林業為主,生態林面積占總面積的70%,近兩年來,通過高速公路沿線景觀造林和五虎山森林公園的綠化,森林覆蓋率達到55.3%。兩鎮對森林防火都投入大量的資金,2007年就新開設生物防火林帶20公里,維修48公里,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和過火面積明顯減少,防火成效顯著,民眾的防火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為切實做好秋季動物疫病防治工作,2008年9月27日,祥謙鎮召開全鎮秋季重大動物防疫工作部署會議,會議首先傳達了全國、省、市、縣動物防疫工作會議精神,分析了近期國內外動物防疫的嚴峻形勢,並對我鎮今年秋季的重大動物防疫工作進行了部署。各村動物防疫員等村幹部共3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要求:1、提高認識,要充分認識到秋季動物防疫的重要性。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禽(畜)、禽畜不漏針”。3、集中精力,端正工作態度,實行地毯式免疫,打好“秋防”攻堅戰。4、強化動物疫情報告和管理,按照“早、快、嚴”的原則,及時向鎮農業服務中心上報疫情,把疫情撲滅在疫點上。據悉,鎮政府將配套專項資金用於這次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祥謙鎮農業服務中心已經備足了動物免疫用的疫苗,進行統一發放。

歷史文物

祥謙鎮祥謙鎮
林祥謙烈士陵園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州城西22公里處閩侯縣祥謙鎮枕峰山,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28年林祥謙及其父林端和、弟林元成的3口棺木由林祥謙陳桂貞運回家鄉安葬。1960年始建陵園,1961年遷葬,1963年落成。陵園入口處,屹立一尊高4米的花崗石雕林祥謙像。沿3列3組126級石階上山,上建"二七烈士紀念堂",大樓3層為花崗石砌,內設正廳、禮堂、展覽館、資料室和接待室。廳內立有武漢總工會鑄造的高1.2米、重230公斤的林祥謙銅像。展覽館陳列朱德、陳雲、鄧小平、江澤民、李鵬、郭沫若等題詞及林祥謙生平、二七大罷工圖片和實物資料。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紀念堂後山坡,石砌圍屏,上刻郭沫若手書"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

1960年興建,1963年落成。林祥謙在1923年我黨領導的“二七”大罷工中,被反動軍閥逮捕,在敵人屠刀面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拒發復工令,終於被敵人殘酷殺害,壯烈犧牲,終年31歲。解放後,黨和國家為了紀念林祥謙烈士,決定在烈士家鄉建立陵園1961年1月20日隆重舉行烈士遺骨遷葬儀式。1963年適“二七”慘案四十周年,陵園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陵園占地面積2.8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067平方米,內有烈士雕像、紀念堂、紀念館、千人廣場等紀念性建築。陵園大門兩邊有“祥謙陵園隸書石刻4個大字。上100多層石階後,即為雄偉的紀念堂。“二七烈士紀念堂”7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系當代書法家郭沫若所書。全國人大常委員委員長朱德1964年11月為紀念堂題字:“二七烈士永垂不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為紀念堂畫了一幅梅花,象徵烈士像寒梅那樣斗傲霜雪。1987年湖北省總工會特意鑄造一尊林祥謙銅像贈給福建省,銅像安放在陵園的“二七”紀念堂大廳內1.2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銅像為全身站立造型,高1.2米,重230公斤,用寫實手法表現烈士的英雄氣概,再現當時工人向軍閥鬥爭的光輝形象。紀念館通過110幅圖片資料,詳細地介紹了林祥謙烈士驚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跡,再現震撼中外的“二七”大罷工的整個過程。烈士的墓室築在紀念堂的後山坡上。墓呈半球形,墓台後襯以石砌的橫幅圍屏,上嵌郭沫若手書的“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9個鎏金大字。陵園上下林木茂盛,四季常青,已成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遊覽的勝地,1989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