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南,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市總面積12292平方公里,下轄2區、3縣;2017年常住人口331.67萬人。 巴中擁有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群等革命遺蹟,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擁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景區正在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共有19個國家AAAA級景區。 巴中是全國第二大蘇區,紅色遺址遺蹟數量眾多,全市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8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66點,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主要分布於巴州區和通江縣境內。 2018年,巴中市入圍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8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市。 2017年,巴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1.44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3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93.39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214.75億元,增長8.0%。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的建制始於東漢。和帝永元三年(91年),劃宕渠之北,包括今巴州區、通江、南江、平昌及萬源等縣的巴河流域地區,置漢昌縣(治今巴州區巴州鎮)。和帝永元三年(91年)至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漢昌屬益州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漢昌屬益州巴西郡(治保寧,今閬中)。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將漢昌、宣漢、宕渠3縣置為益州宕渠郡(治今渠縣土溪);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縣復屬益州巴西郡。到蜀漢延熙二年(239年)至十一年(248年)漢昌縣又兩次更屬益州宕渠郡和巴西郡。

兩晉時期,西晉泰始三年(267年)漢昌縣更屬梁州(治今陝西漢中)巴西郡。元康六年至永康二年(296年至300年)漢昌縣又屬宕渠郡。永寧元年(301年)漢昌還屬巴西郡。永興元年(304年)改漢昌縣為漢興縣,復屬宕渠郡。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復名漢昌縣,屬梁州巴西郡。

南北朝宋、齊年間(420年——502年)復改漢昌縣為漢興縣,先後屬梁州宕渠郡和巴西郡。梁、魏年間,梁天監四年、魏正始二年(505年),梁、魏互相爭奪漢昌縣,互相競爭設定州、郡、縣等地方政權。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治大谷郡北(今巴中市江北新區),熙平二年(517年)州移治漢昌縣。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至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間,巴州全盛時期管轄8郡11縣。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到北周末年,巴州全盛時期轄10郡15縣,所轄地域,東至今達縣橋灣鄉,南至今營山、蓬安、武勝等縣部分地方,西至今旺蒼東北部分地方,北至今南江、通江縣全部。

隋朝開皇三年至大業二年(583年——606年),巴州領縣9縣。到了大業三年(607年)改巴州為清化郡,領14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清化郡復置巴州,領今巴州區所轄的地域和平昌、通江、南江的部分地域。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巴州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西道。

五代時期(907年——960年),巴州領9縣,所轄地域有所縮減。

宋太祖乾德四年至宋末(966年——1275年)的巴州屬利州路(治今廣元)興元府(治今漢中),領化成、難江、恩陽、曾口、通江等5縣。其間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巴州屬劍南道。

元朝沿襲宋朝建置,仍置巴州領縣,屬廣元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省(四川置省之始),巴州屬四川省廣元路。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巴州為巴縣,屬四川承宣布政司川北道(簡稱四川北道)保寧府(治今閬中)。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復置巴州,領化成、通江、難江3縣。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四川在成都稱帝(1644年),國號大西,巴州全屬大西。

從清朝初到民國元年(1648年——1912年),巴州仍屬四川北道保寧府,不領縣。

民國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民國二年(1913年),改巴州為巴中縣,隸屬四川北道(治今閬中)。民國三年(1914年),改四川北道為嘉陵道(治今南充),巴中隸屬嘉陵道。不久裁廢道制,以府、州、廳、縣直屬省政。

建國後(1950年1月),四川省分川西、川東、川北、川南4個行署區和重慶市及西康省,均屬西南局(治今重慶市)。巴中屬川北行署(治今南充)達縣專區(治今達州)管轄,一直延續到1993年上半年。其間1950年4月,川北行署批准成立巴中中心縣委,作為達縣地委的派出機構,領通江、南江、巴中三縣,1953年3月巴中中心縣委撤銷,三縣直屬達縣地委。

1993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劃出,設立巴中地區,巴中縣一併撤縣建市(縣級),於當年10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2000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巴中地區建立巴中市(地級),於當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以市管區縣,轄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光霧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光霧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1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巴中市恩陽區,至此,巴中行政區劃變更為兩區三縣(巴州區、恩陽區、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1月,巴中市轄2區(巴州區、恩陽區)、3縣(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   市政府駐巴州區江北大道。

區域名稱面積(平方千米)政府駐地郵編下轄地區
巴州區1404.12大茅坪鎮636601 東城街道、西城街道、迴風街道、江北街道、玉堂街道、宕梁街道、興文街道、時新街道 奇章街道 大茅坪鎮、清江鎮、水寧寺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化成鎮、三江鎮、棗林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鳳溪鄉、龍背鄉、平梁鄉、凌雲鄉、寺嶺鄉、梓橦廟鄉
恩陽區 1156 登科街道636064 登科街道、文治街道,司城街道,柳林鎮、漁溪鎮、青木鎮、花叢鎮、玉山鎮、茶壩鎮、三匯鎮、上八廟鎮、下八廟鎮、三河場鎮、觀音井鎮、明揚鎮,石城鄉、興隆場鎮、關公鎮、三星鄉、舞鳳鄉、雙勝鎮、群樂鎮、萬安鄉、尹家鄉、九鎮鄉、玉井鄉、義興鎮
平昌縣 2225.37江口鎮636400 同州街道、江口鎮、響灘鎮、駟馬鎮、得勝鎮、白衣鎮、元山鎮、岳家鎮、雲台鎮、蘭草鎮、西興鎮、鎮龍鎮、筆山鎮、邱家鎮、涵水鎮、坦溪鎮、佛樓鎮、望京鎮、土興鎮、青鳳鎮、靈山鎮、南風鄉、大寨鎮、六門鄉、龍崗鎮、元石鄉、青雲鎮、板廟鎮、泥龍鎮、岩口鄉、喜神鄉、澌岸鎮 五木鎮 石埡鄉 馬鞍鄉 界牌鄉 粉壁鄉 澌灘鄉 高峰鄉 福申鄉 雙鹿鄉 黑水鄉
南江縣3387.96南江鎮635600 南江鎮、沙河鎮、樂壩鎮、長赤鎮、正直鎮、大河鎮、光霧山鎮、東榆鎮、下兩鎮、趕場鎮、楊壩鎮、赤溪鄉、燕山鄉、八廟鄉、高塔鄉、團結鄉、紅光鄉、傅家鄉、紅四鄉、天池鄉、侯家鄉、雙桂鄉、鳳儀鄉、朱公鄉、黑潭鄉、和平鄉、雙流鄉、元潭鄉、高橋鄉、平崗鄉、仁和鄉、石灘鄉、關門鄉、興馬鄉、北極鄉、關路鄉、關田鄉、紅岩鄉、橋亭鄉、貴民鄉、沙壩鄉、柳灣鄉、匯灘鄉、上兩鄉、關壩鄉、寨坡鄉、坪河鄉、流壩鄉
通江縣 4119.83k㎡ 諾江鎮636700 諾江鎮、鐵佛鎮、洪口鎮、麻石鎮、瓦室鎮、涪陽鎮、鐵溪鎮、諾水河鎮、民勝鎮、火炬鎮、廣納鎮、永安鎮、至誠鎮、沙溪鎮、楊柏鄉、大興鄉、東山鄉、三溪鄉、雙泉鄉、文峰鄉、春在鄉、三合鄉、雲曇鄉、唱歌鄉、芝苞鄉、董溪鄉、澌波鄉、松溪鄉、九層鄉、勝利鄉、板凳鄉、文勝鄉、興隆鄉、毛裕鄉、泥溪鄉、煙溪鄉、沙坪鄉、朱元鄉、長坪鄉、空山鄉、青浴鄉、鐵廠鄉、新場鄉、陳河鄉、草池鄉、回林鄉、龍鳳場鄉、兩河口鄉、板橋口鄉、曲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中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坡。市政府所在地西距重慶市331公里,南距成都市320公里,北距西安市439公里,與達州、南充、漢中、廣元相鄰,介於東經106°20′~107°49′,北緯31°15′~32°45′之間。全市總面積1229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中市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北部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為中切割低山、淺切割低山;南部為丘陵,沿河兩岸及台狀山頂有平壩。丘陵、平壩面積約為1243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0%;山地占90%。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縣光霧山,為2507.0米;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縣黃梅溪,為268.3米,高差2238.7米。中北部山地,低、中山界線明顯。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達1200米以上,多峽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形谷、平底谷,稱山區平壩。三級階梯狀構造,從北到南逐漸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中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米;南部丘陵分布在海拔350~600米之間;平壩分布在海拔268.3~400米之間。另外,境內還有流水侵蝕、沉積、扇形地貌和重力堆積、殘積地貌及喀斯特地貌。境內地質構造跨及米倉山台穹、大巴山弧形、川北台(坳)陷及川東新華夏四個二級構造單元。構造形跡以褶皺為主,斷裂不發育;褶皺曲線呈弧形,岩層傾角變化頻繁且有扭曲現象。境內西北為龍門山北東向褶皺帶,北部是米倉山東西向褶皺帶,東北與大巴山西向褶皺帶相連,東南部鄰華鎣山北東向褶皺帶,南西是川中北西西向褶皺帶。由於地處上述結構之中,並受其控制和影響,故越近中心,構造力愈微弱,褶皺呈環狀排列,形成蓮花狀。褶皺由北向南形成30多個向(背)斜褶皺帶。  

氣候

巴中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年降水分布不均,旱澇交替,年總雨量正常;日照正常略偏少,春旱、夏旱、伏旱相繼出現,暴雨、大風、冰雹時有發生。全市年平均氣溫正常偏高(16.9~17.4℃),比常年偏高0.2~0.5℃。冬季平均氣溫6.1~6.8℃,比常年偏高1.4~1.5℃;春季平均氣溫17.0~17.7℃,比常年偏高0.8℃;夏季平均氣溫25.4~26.2℃;秋季平均氣溫16.1~17.6℃。  

水文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大小河流共有1100多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巴河、南江河、恩陽河和通江河等7條,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5條,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38條,河流總長4342千米,河網密度達0.33千米/平方千米。河流均呈南北流向,樹枝狀分布,水位洪枯變幅大,部分溪河在枯水期有斷流的現象。除南江縣北部的焦家河屬嘉陵江一級支流外,其餘均屬渠江水系巴河流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89毫米,平均水資源量71.6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71.68億立方米,地下水10.66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資源量1611立方米。巴河流屬大巴山暴雨區,年降水量豐沛。巴河流域屬山溪性河流,調蓄能力較小,暴雨洪水特徵明顯,流程短,匯流快,易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  

礦產資源

巴中市礦產資源豐富。可劃分出11個Ⅴ級成礦帶,已發現礦種50餘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5種,產出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礦點485處。沉積變質型石墨礦已查明總礦物量472萬噸,預測遠景總礦物量500萬噸,外圍找礦潛力巨大;矽卡岩型磁鐵礦已查明礦石量7651萬噸,已知礦床及外圍遠景資源量1.6億噸,另有三個成礦帶找礦潛力較大;岩漿型霞石鋁礦已查明資源量380萬噸,遠景資源量可達900萬噸;查明煤炭資源量3793萬噸,遠景資源量可達1億噸;沉積改造型鉛鋅資源量6.3萬噸,遠景資源量27萬噸;探獲金資源量2761公斤;天然氣探明儲量800億立方米,預測資源量14000億立方米;另有沉積型釩鉬礦、油氣、地熱資源。巴中市主要優勢金屬礦產資源有磁鐵礦,潛在優勢礦產資源有鉛、鋅、金、鉬、釩等;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有晶質石墨、霞石鋁礦、鉀長石等;優勢能源礦產主要有天然氣、頁岩氣資源,具有找礦潛力。  

植物資源

巴中市境域植物資源豐富,尤以北部為最。計有喬、灌木308種,草、藤本421種。源於植物的中草藥(含家種、野生,根、莖、葉、花、果)1386種。5萬立方米。根據植物的生長性能及自然環境,廣泛分布在境域各地。喬、灌木林區多分布在北部山地,中部、南部亦零星分布。中藥材資源最多的是通江、南江兩縣;牧草資源遍及境域。境域中部和南部,森林層次結構不明顯,林相單純,林下伴生馬桑、黃荊、沙棘藤蔓、杜鵑等植物;北部森林成片的較多。  

動物資源

巴中市家養動物有生豬、黃牛、水牛、火羊、南江黃羊、各類雞、各類鴨、鵝、馬、驢、蜂、蠶、犬、貓、各類兔等。野生動物多分布在森林密布的北部,中、南部很少。近代,在森林面積的逐年減少、獵殺頻繁、酷撈濫捕的情況下,境內動物資源遭到破壞。虎、豹瀕於絕跡,珍稀動物遺留不多,其它動物逐年減少。經20世紀80年代調查,境內北部共有野生動物670種。其中魚類4目、11科、44屬、47種;兩棲類2目、7科、9屬、20種,爬行類3目、7科、14屬、21種,鳥類16目、41科、120屬、176種,獸類7目、21科、52屬、67種,昆蟲類50科、170種,其它類169種。中南部地區尚存野生動物290餘種,其中獸類22種、禽類49種、水族及兩棲爬行類43種,昆蟲類170餘種。  

人口

2017年,巴中市出生人口3.91萬人,人口出生率10.29‰;死亡人口2.26萬人,人口死亡率5.94‰;人口自然增長率4.35‰(比上年下降0.58個千分點),計畫生育率為96.99%。年末常住人口331.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4.46萬人,鄉村人口197.21萬人。城鎮化率40.54%,比上年提高1.44個百分點。  

政治

職務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羅增斌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平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映
市委常委、副市長鄧洪、克克
統計截至2018年1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巴中市 巴中市

2017年,巴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01.44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3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93.39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214.75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69.5%和24.6%,分別拉動GDP增長0.5個、5.6個和2.0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148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5:46.6:36.9調整為15.5:48.8:35.7。

2017年,巴中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3元,比上年增長10.0%。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724元,比上年增長11.0%。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3.6%,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86元,比上年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497元,增長9.6%。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 41.4%,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6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327元,增長11.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6.7%,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

2017年,巴中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57.64億元,比上年增長8.2%,占GDP的比重為59.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2%,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33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86.13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134.18億元,增長7.4%。

2017年,巴中市城鎮新增就業3.46萬人,比上年增長0.5%;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17萬人,比上年增長4.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61萬人,比上年下降2.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5%,與上年持平。全年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13.9萬人,下降4.3%;實現勞務總收入156.12億元,下降3.6%。

2017年,巴中市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1%,其中食品類價格下降4.1%,居住類價格上漲1.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4.9%。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0%、生活資料價格上漲3.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3.3%。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下降0.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1.8%。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53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稅收收入24.55億元,增長3.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1.48億元,增長5.1%。

2017年,巴中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0.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90.45億元,增長35.1%;第二產業投資261.17億元,增長22.4%,其中工業投資258.83億元,增長21.8%;第三產業投資1019.01億元,增長11.5%。按構成分,建築工程投資1126.43億元,增長14.8%;安裝工程投資93.79億元,增長18.7%;設備工器具購置106.81億元,增長7.9%;其他費用43.6億元,增長23.1%。全年民間投資64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增速比全社會投資高4.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47.2%,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3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商品房施工面積729.39萬平方米,增長4.4%。商品房銷售面積330.11萬平方米,增長31.1%。  

第一產業

2017年,巴中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2.24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18萬公頃,增長1.1%;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28萬公頃,增長78.4%;蔬菜播種面積4.69萬公頃,增長1.2%。

2017年,巴中市糧食總產量175.57萬噸,比上年增產1.3%。其中,小春糧食增產0.9%;大春糧食增產1.4%。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4.66萬噸,增產1.8 %;蔬菜產量111.76萬噸,增長1.8 %;茶葉產量 0.65萬噸,增產9.7%;園林水果產量5.59萬噸,增產1.0%;中草藥材產量3.51 萬噸,增產52.8%。

2017年,巴中市肉豬出欄336.88萬頭,比上年下降4.5%;牛出欄22.42萬頭,下降0.5%;羊出欄83.32萬隻,增長1.1%;家禽出欄1111.41萬隻,增長0.4%,禽蛋產量6.39萬噸,下降2.4 %。肉類總產量29.58 萬噸,比上年下降3.4%。

2017年,巴中市植樹造林面積2.8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退耕還林工程0.52萬公頃,下降1.0%。全年發放退耕還林補貼1.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年末活立木蓄積量4743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6.7%。

2017年,巴中市水產養殖面積1.5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0%;水產品產量7.02萬噸,增長7.0%。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水利工程數量13.8萬座(處、眼),比上年增長1.4%;總蓄水能力5.28億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年末有效灌溉面積9.4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7.1%。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92萬公頃(市水務局調整了上年基數),比上年增長5.9%。全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2.72萬畝。年末農村飲水安全達標人口227.2萬人。農村自來水通村率90.1%,自來水普及率73.5%,分別比上年提高1.3個和5個百分點。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8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8%。全年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用電量1853.9萬千瓦小時,增長6.1%。年末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認證203個,有綠色有機食品標誌使用權149個。  

第二產業

2017年,巴中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75.07億元,比上年增長9.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3.5%,拉動GDP增長2.7個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增加值)看,輕工業增長12.1%,重工業增長7.9%,輕重工業增加值之比為1.94:1。分經濟類型(增加值)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7%,國有企業增長8.0%,集體企業增長9.8%,股份制企業增長11.8%,私營企業增長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6.6%。分行業(增加值)看,家具製造業增長39.6%,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25.5%,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長22.0%,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6.3%,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2.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0.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0.1%,食品製造業下降7.3%。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紗增長2.8倍,軟飲料增長50.2%,家具增長34.9%,白酒增長26.1%,塑膠製品增長24.5%,鐵礦石原礦增長23.1%,大米增長17.0%,精製茶增長10.9%,精製食用植物油增長4.7%,皮革鞋靴下降33.7%,石墨及碳素製品下降70.6%。

2017年,巴中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88.2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實現利潤總額2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其中,國有控股企業3.38 億元,增長 10.8%;私營企業 13.3億元,增長22.0%;股份制企業21.7億元,增長 20.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6.2%,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2017年,巴中市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年末有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46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602.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504.3萬平方米,增長30.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112.9萬平方米,增長27.0%。  

第三產業

2017年,巴中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0.41億元,增長12.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82億元,增長12.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289.26億元,增長12.8%;餐飲收入34.97億元,增長12.9%。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從限額以上企業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類增長19.6%,飲料類增長18.0%,菸酒類增長21.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1.1%,化妝品類增長18.0%,金銀珠寶類增長17.6%,日用品類增長19.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3.3%,中西藥品類增長25.0%,家具類增長2.2%,通訊器材類增長25.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6.0%,汽車類增長10.7%。

2017年,巴中市接待國內旅遊者2629.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09.88億元,增長26.0%。接待入境旅遊者8981人次,增長22.1%;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49.6萬美元,增長30.1%。年末有旅行社24個,比上年增加1個;有旅行社從業人員172人,比上年增長3.0%;有導遊人員321人,增長19.8%。年末有旅遊住宿設施企業2475戶,比上年增長6.7%。其中,飯店、賓館1027戶,增長1.9%。有旅遊住宿客房4.5萬間,增長2.2%。其中,飯店、賓館3.05萬間,增長1.7%。有旅遊住宿床位數6.91萬張,增長2.5%。其中,飯店、賓館4.71萬張,增長1.6%。全市共有旅遊業從業人員7.61萬人,比上年增長2.1%。

2017年,巴中市招商引資履約項目271個,其中國內省外項目148個、省內市外123個。全年招商引資在建項目593個,計畫投資總額2169.3億元,本年到位資金534.5億元。其中:新建項目271個,計畫投資總額493.98億元,本年到位資金208.15億元;續建項目322個,計畫投資總額1675.27億元,本年到位資金326.35億元。分產業看:一產業項目222個,本年到位資金114.66億元;二產業項目127個,本年到位資金90.6億元;三產業項目244個,本年到位資金329.78億元。

2017年,巴中市進出口總額3988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7.2%。全年外派勞務1809人次,比上年增長4.2%;實現勞務總收入2608萬美元,增長2.5%。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額140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9.0%。

2017年,巴中市郵電業務總量37.88億元,比上年下降21.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28億元,增長25.7%;電信業務總量33.6億元,下降25.4%(電信、移動、聯通公司統計口徑調整)。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8.71萬件,下降5.0%;包裹業務0.58萬件,下降49.6%;快遞業務量502.78萬件,增長54.8%;快遞業務投遞量2830.8萬件,增長37.3%;快遞業務收入11470.3萬元,增長48.0%;全年訂銷報刊雜誌2807.8萬份,增長5.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1.07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12.0部/百人;行動電話用戶268.8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79.5部/百人。年末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58.46萬戶,IPTV接入電視用戶52.19萬戶。移動通信基站11837個,光纜總長度9.55萬皮長公里。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247.67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住戶存款828.99億元,增長11.7%。貸款餘額641.4億元,增長18.2%。其中,中長期貸款560.6億元,增長16.2%;短期貸款77.81億元,增長36.0%。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保險公司(分公司)24戶,比上年增加2戶。其中,財產險公司10戶、壽險公司14戶。全年保險公司各類保費收入39.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07億元,增長10.4%;壽險保費收入30.36億元,增長27.6%。全年支付各項賠償和給付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4.27億元,增長30.6%;壽險賠款支出7.23億元,增長4.2%。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有證券公司(營業部)2戶。有投資者證券賬戶29580戶,比上年增長18.4%。全年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125億元,比上年下降13.8%。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巴中市申請專利1248件,其中發明專利372件;授權專利323件,其中發明專利22件。全年爭取國家級科技項目3項、省級科技項目51項;引進和轉化科技成果93項,科技成果轉化產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29.0%。全年技術契約登記28項,交易總額8522萬元,比上年增長53.0%。全年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戶、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55戶、市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10戶、市級智慧財產權示範試點和優勢培育企業18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79.9億元,比上年增長39.7%。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08所,在校學生51.62萬人,專任教師3.41萬人。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有高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年招生2023人,在校生5054人,畢業生565人。有成人高等教育學校1所,全年招生597人,在校生1487人,畢業生105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2所,全年招生13746人,在校生29572人,畢業生13142人。年末有普通高中學校47所,全年招生27305人,在校生85946人,畢業生28229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0%,輟學率0.3%,升學率86.3%。年末有普通國中學校170所,全年招生33352人,在校生107366人,畢業生42274人。國中學齡人口淨入學率100%,輟學率0.05%,升學率96.0%,三年鞏固率99.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0%。年末有普通國小學校203所,國小教學點1674個,全年招生32541人,在校生195442人,畢業生32746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和升學率均為100%,國小輟學率0.02%,國小五年鞏固率99.6%。年末有特殊教育學校5所,全年招生122人,在校生562人,畢業生38人。年末有幼稚園259所,在園幼兒90790人,幼兒學前一年毛入園率99.4%。  

• 高等學校:巴中職業技術學院

•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
巴中中學巴中二中恩陽中學平昌中學南江中學通江中學
巴中三中巴中六中恩陽一中平昌二中長赤中學通江實驗中學
巴中五中巴中四中恩陽二中平昌三中南江四中通江二中
龍泉外國語學校巴中七中恩陽三中平昌職中南江二中通江三中
四川師範大學附屬第四試驗學校奇章中學花叢中學南江縣小河職業中學南江三中

文化事業

巴中市 巴中市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公共圖書館6個(圖書藏量116.36萬冊),檔案館6個(檔案藏量69.5萬卷),文化館(站)201個,縣區書店202個,劇場和影劇院11個,藝術表演團體29個,文藝表演場所142個,民眾文化設施建設面積45.04萬平方米。年末有廣播電視台4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66%,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27%;直播衛星用戶26.14萬戶,直播衛星入戶率27.4%;有線電視用戶41.4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31.36%。光纖電視通村率84.3%。全年出版地方報紙3種,出版量1849萬份。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博物館11個,文物藏品9.13萬件。有文物保護管理機構6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61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63處、市縣級393處)。全年博物館接待觀眾295.12萬人次。年末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218個,比上年減少16個。其中,醫院75個、婦幼保健院6個、鄉鎮衛生院2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所(中心)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09個、村級衛生室2445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5708人,比上年增長5.2%。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6607人、註冊護士5937人、藥師646人、技師(士)904人、其他衛技人員1514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9174張,比上年增長14.4%。其中,醫院12019張、鄉鎮衛生院6268張、婦幼保健院358張。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1764.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其中,住院入院61.62萬人次,增長10.3%;出院61.27萬人次,增長10.6%。產婦住院分娩率99.99%,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孕產婦死亡率為3.06/10萬,比上年下降9.27人;嬰兒死亡率為3.91‰,比上年上升0.43個千分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74‰,比上年上升0.1個千分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98人/10萬,比上年減少154.93人;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9.6%,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體育場館1389個,其中體育館3個。全年舉辦各類體育運動會135次,參與總人數113萬人次。年末有體育專職人員51人,其中教練人員19人。組隊參加四川省青年錦標賽、全運會,獲金牌12枚、銀牌22枚、銅牌14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8763萬元,比上年下降9.7%。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徑15條、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20個。  

社會保障

光霧山紅葉 光霧山紅葉

2017年,巴中市養老保險覆蓋人數172.37萬人,養老保險 發放人數77.38萬人,累計發放養老保險金51.24億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5.97萬人,醫療保險發放人數79.41萬人,支付醫療保險基金20.15億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64萬人,工傷保險發放人數0.08萬人,支付工傷保險待遇3779.2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6.79萬人,生育保險發放人數0.49萬人,支付生育保險待遇3274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63萬人,失業保險發放人數0.22萬人,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722萬元。

2017年,巴中市納入城鎮低保人員9.86萬人,比上年下降7.6%;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18億元,增長5.2%。全年納入農村低保人員34.02萬人,比上年增長30.3%;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5億元,增長13.0%。全年撫恤和補助優撫人員5.04萬人,比上年下降5.6%;撫恤和補助支出3.37億元,下降2.8%。全年優待優撫人員1.26萬人,比上年增長0.2%;優待優撫支出2091萬元,增長22.2%。全年供養五保戶人員1.11萬人,五保戶供養支出8252.5萬元。民政部門認定並實施的醫療救助:全年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6.05萬人,比上年下降21.2%;全年直接救助6.38萬人,比上年下降19.5%。其中,住院救助5.9萬人,增長11.9%;門診救助0.48萬人,下降81.8%。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共有社區服務中心303個,比上年增加34個;社區服務中心覆蓋率86.3%,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年末共有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119個,床位數15614張,年末收養在院人員7100人。其中,有農村養老服務機構96個,床位數4803張,年末在院人數6011人。  

交通運輸

數據

截至2017年底,巴中市全社會各類機動車保有量42.33萬輛,比上年增長18.2%。其中,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8.58萬輛,增長22.3%。年末公路通車裡程17209.8公里,比上年增長0.1%。其中,有高速公路314.5公里,有國道582.8公里、省道218.5公里、縣道1524.2公里、鄉道2303.5公里、村道12202公里。公路通村率100%,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80.0%。鐵路營運里程128.66公里(其中廣巴鐵路51.65公里,巴達鐵路77.01公里)。

2017年,巴中市貨物運輸總量3619.1萬噸,比上年增長17.6%;貨物運輸周轉量445959.2萬噸公里,增長9.7%。全年旅客運輸總量294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0.2%;旅客運輸周轉量210517.4萬人公里,下降7.9%。  

公路

巴中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地理位置優越;G244、G245、G542、G347國道穿境而過,巴中五區縣均有高速公路通達。

1、廣巴高速公路G5012(廣元市-巴中市)

巴中市地圖 巴中市地圖

2、成巴高速公路S2(成都市-巴中市)

3、巴達高速公路G5012(巴中市-達州市)

4、巴陝高速公路G85(巴中市-陝西省漢中市)

5、巴廣渝高速公路G85(巴中市-南充市-廣安市-重慶市)

6、綿萬高速公路(綿陽市-巴中市-萬源市)

鐵路

1 、廣巴鐵路(廣元市-巴中市),2011年12月16日通車。

2 、巴達鐵路(巴中市-達州市),2016年1月10日通車。

3、漢巴南鐵路(漢中市-巴中市-南充市),在建。

航空

巴中恩陽機場位於恩陽區興隆場鄉鳳凰廟村。

地方文化

民俗文化

巴中的語言主要是典型的土家族語言,如連二桿、倒拐子、的到八子、撲爬跟頭等。巴中流傳的民間文學眾多,典型代表有民間傳說《吳麼姑》、《魯班》、《趙巧》、《章懷太子》、《斬巴蛇》、《趙瓊瑤四下河南》等;民間故事《長工和地主的故事》、《非人的故事》;民間敘事詩《十里坪》、《月兒落西下》等。

巴中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類別眾多。繪畫有年畫、版畫、壁畫、風俗畫、宗教畫等;雕塑有石雕、木雕、骨雕、竹雕、皮雕等;工藝有刺繡、織染、紙紮、糖塑、編織等;音樂有山歌、號子、小調和管樂、弦樂、打擊樂等;舞蹈有節令舞、禮儀舞、宗教信仰舞等;曲藝有說書、說唱、清音、揚琴等;戲劇有川劇、儺戲、燈戲等;雜技有古彩戲法如上刀山、下火海、滾油鍋等。  

生產習俗

巴中人民,歷來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是老百姓的主業。所以巴中民間的生產風俗,集中表現為農業生產習俗。農業生產習俗中,傳承到現在的主要有迎春耕、保青苗、抗旱魔、護耕畜、祈豐收、敬新等。這些習俗中,又表現出多種文藝形式。  

巴中工藝風俗

巴中民間工藝形式多樣,有雕刻、剪貼、刺繡、編織、藍印、糖畫、扎紙、泥塑等十餘種。以前曾在民間徵集具有特色的剪紙、刺繡、藍印、泥塑、雕刻、編織等各種古今工藝品60餘件,其中有許多精品展出,有的工藝品還享譽中外。  

巴城登高節

農曆正月十六登高是巴中傳統的民俗節日活動,源於巴人正月十六游山走百病的習俗。正月十六登高位列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巴中正月十六登高的習俗形成已久,迄今已上千年。其淵源與“游山去百病”和民間傳說《太子貶巴州》有關。登高期間,各種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十分豐富。有焚香轉山、“打兒洞”求子、過橋去病、摸福摸壽的祈求活動;有傳承千年的皮影表演;有草編泥塑藝人的精湛技藝;有傳統美食的製作銷售;有增添氣氛的秧歌表演。  

巴中非遺

巴中市非物質文化資源共有16個大類169個子項,分別為民間語言、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曲、民間曲藝、民間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遊藝體育與競技。除了國家級非遺《巴山背二歌》《翻山鉸子》,巴中還有《十里坪》《正月十六登高節》《川劇玩友》《爨壇戲》《葉雕》《蜀繡》等非遺項目。  

名優特產

特產
通江銀耳南江翡翠米南江金銀花通江茶葉通江羅村茶
南江黃羊巴山銀杏天崗銀芽川明參
美食
香菇燉臘肉串串黃羊肉干系列製品
恩陽提糖麻餅巴中十大碗

風景名勝

巴中境內有光霧山—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公園,有米倉山、空山、天馬山、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大小蘭溝、寶光山、五台山與平昌駟馬濕地自然保護區,有神門省級風景名勝區。

光霧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光霧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川陝交界處的米倉山南麓,川、陝、渝旅遊金三角中心地帶,海拔1000—2508米,幅員830平方公里,分為桃園、大壩、十八月潭、神門、小巫峽景區,北達漢中55公里,西接廣元市103公里,南到巴中市115公里,東至諾水河風景區110公里,距西安、成都、重慶均約400餘公里,2004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光霧山大壩景區(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南江縣北部,地處秦巴山區(秦嶺—大巴山)的米倉山南麓。東、北與陝西省南鄭縣相鄰,南抵南江縣沙壩、關壩、寨坡鄉和楊壩鎮,西靠廣元市旺蒼縣,並同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相輝映。北距漢中市約60公里(經鐵爐壩山門),南距巴中市約136公里(經陳家山),西距廣元市約216公里(經陳家山),面積4015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7.3%,被稱之為天然氧吧。該公園建於1995年,2002年12月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光霧山小巫峽景區

小巫峽位於川陝交界的四川巴中南江縣城東26公里,距趕場鎮6公里,是光霧山國家重點名勝區五大片區之一,景區集奇峽、秀洞 、雄峰、 怪石 、湖泊、 雲海於一體。已開發的有通天洞(又名五彩洞)、穿花洞、逍遙洞。探明有岳家洞 、陽魚洞、景洞、雙龍洞、猴子洞、飛雲洞等20餘個,所構成的溶洞群洞體結構奇特,洞中有洞,洞外有洞,石筍、 石柱、 石花 、石幔遍布其洞。

諾水洞天景區

諾水洞天景區位於通江縣北80公里,幅員面積約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點270餘處。該景區以岩溶地貌為主,地形複雜,地貌奇特。諾水河南北貫通,兩岸群峰聳峙,溝壑縱橫,尤以128個地下溶洞令人讚嘆,洞內可游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溶洞有:中峰洞、樓房洞、獅子洞、宋家洞、龍湖洞、老龍洞、仙人洞、仙女洞等40餘個。這些溶洞景觀都保持著原始風貌。其中已開發的中峰洞、獅子洞、宋家洞、樓房洞等景觀奇特,洞道空間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洞內溫度、濕度、空氣皆優。歷年溫度恆定在18℃,濕度為96%至98%。

空山國家森林公園

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通江縣北部,米倉山東南麓,園區面積11511公頃,最高海拔2117米。由掛寶嶺原始風光遊覽區、天香峰森林文化遊樂區、鷹爪嶺森林野營遊樂區、空山壩岩溶風光遊覽區和猴子岩峽谷風光遊覽區等五處景點構成。  

著名人物

劉伯堅王明坤朱兆林李勃吳仕宏
張思訓王良太朱士煥何正文陳其通
晏陽初鄧仕俊馮丕成何雲峰陳彬
吳瑞林劉自雙陽自碧吳榮正張德貴
張顯揚張世蓋姜鍾傅崇碧蒲大義
張榮森胥光義趙蘭田程登志熊國炳
邱大銀吳偉仁宋永華溫思美王柳林

城市榮譽

2017年6月,巴中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0月,巴中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8年11月,巴中市被評為最佳全域旅遊目的地。  

汶川地震災區

新華網快訊: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3日7時,四川汶川縣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餘萬間。這些災區急需要我們的幫助,讓我們了解他們共同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