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核桃

喙核桃

喙核桃,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落葉喬木,高達20m。果實核果狀,果殼球形至卵球形,頂端尖,堅果卵球形,具鳥喙狀尖頭。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200-1200(1500)m處的山谷闊葉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單種屬,木材淺褐色,有光澤,花紋美觀,結構均勻。重量中等,材質優良。為工業、軍工及器具用材。為該屬僅有一種,是孑遺植物,對胡桃科系統發育研究有一定科學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喙核桃喙核桃

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幼時有細毛和橙黃色皮孔,後變無毛,髓心充實;芽課露,通常疊生。奇數羽狀複葉,長30-40厘米,葉柄及軸幼時有短柔毛和橙黃色腺體;小葉通常7-9,近革質,全緣,上端小葉較大,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2-15厘米,寬4-5厘米,下端小葉較小,通常卵形,小葉柄長3-5毫米。雄性葇荑花序長13-15厘米,F垂,通常5-(3-9)序成一束,生於花序總梗上,自新技葉腋生出;雌性穗狀花序頂生,直立,雌花3-5。堅果核果狀,近球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8厘米,直徑5-6厘米,頂端具漸尖頭;外果皮厚,乾後木質,4-9瓣裂開,裂瓣中央具1-2縱肋,頂端具鳥喙狀漸尖頭;果核球形或卵球形,頂端具1鳥喙狀漸尖頭,並有6-8條細棱,連喙長6-8厘米,基部常具一線形痕,內果皮骨質。

生長習性

喙核桃喙核桃

喙核桃分布區為亞熱帶,年均溫18.1-21.3度,最冷月(1月)均溫8.1-12.6℃,最熱月(7月)均溫24.6-28.4℃,極端最低溫-5.2℃,極最高溫39.5℃,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對濕度79-82%,土壤為酸性紅壤,黃壤,棕色或褐色石灰土(PH值5.5-8.5),多見於海拔200-1-00米半闊葉疏林中,深根性。陽性樹種,喜光,喜濕,常生於山坡南側的中下部土層深厚的空曠地帶,在溪溝河谷中也有分布,如三都拉攬林場附近,由於林分缺少光雖然樹齡已超過掛果年齡,但未見結實,長勢也只一般,但萌芽力強,每個伐樁及大樹基部都有3-10株萌櫱幼樹,花期4-5月,果熟11-12月。主要伴生物種有朴樹(Celtistefrandrasubsp.sinensis)、櫸樹(Zelkovaschneideriana)、粗糠柴(Mallotusphilippinensis)、貴州金絲桃(Hypericumkouycheouense)、川榛(Curylusheterophyllavar.sutchuenensis)及一些蕨類(Pteridophyta)等植物。

分布範圍

分布在西雲南東南部及貴州南部、西南部望謨、三都、羅甸、荔波等縣,貴州喙核桃分布範圍較大,但植株並不多,據調查分析,共有18株,蓄積量44.1956立方米(見表1),其中,安龍縣平樂鄉打江村一株算是“喙核桃王”,其胸徑204厘米,高達30米,樹冠冠幅18×16平方米,材積37.543立方米,樹幹通直挺拔,長勢仍然枝繁葉茂,樹陰里葬有數十個新舊墳墓,其中一座古墓的墓碑上所刻字跡都已浸蝕剝落,但依稀可瓣出建墓時間為清朝嘉慶丁卯年,那時就將它多作為風景樹,該樹齡數百年以上。

瀕危及保護

喙核桃喙核桃

保護價值

喙核桃是胡核科的單種屬植物,為第三紀古熱帶孑遺植物。其分布區較為決窄,中省是國丙的主要分布區之一。但由於繁殖較為困難,且生境條件隨常綠闊葉林的破壞而漸趨惡化,致使繁殖,更新遭受很大影響,成為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的漸危植物。因此保護喙核桃無論在科學研究上還是在物種保存上都有重要意義。此外,木材優良,為重要的軍工用材。
保護措施

應選擇主要產地建立自然保護點,嚴禁砍伐,並開展引種繁殖等試驗研究。保護含有喙核桃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使其生態環境不再繼續惡化是保護喙核桃的根本措施。宜在喙核挑集中分布的三都搖人山、榕江等地的常綠闊葉林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或保護點。此外注意採集樹種,左適宜環境人工播種繁殖,育苗造林,也可增加其種群數量。

栽培方法

喙核桃喙核桃

種子繁殖。果實成熟時,外果皮自行裂開,必須及時採種,如不能冬播,可在室內用濕沙貯藏,使內果皮開裂,待翌年春季播種。苗圃地宜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山坡下部,開溝條播或點播。也可試驗用扦播繁殖。目前尚未開展異地保護的研究工作。可用種子育苗繁殖,果實成熟時,外果皮自行裂開,這時必須及時採種,如不及時採種冬播,可在室內用濕沙貯藏,翌年春季即可播種,由於中果皮堅硬,不易吸水發芽,需用特殊方法處理,促其萌發,苗圃地宜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下部,開溝條播或點播。也可萌芽更新或採用嫁接方法繁殖。
喙核桃的正常生長發育要求較好的熱量條件,且不耐蔭蔽,所以在海拔較高的河谷斜坡上部及森林較為茂密的地段一般均無分布,而是分布在河谷地帶森林邊緣及林窗之下。喙核桃主要依靠種子進行繁殖,但由於果核常被動物取食,所以萌發之幼苗較少。

環境條件

喙核桃喙核桃

1、溫度

喙核桃屬於喜溫樹種,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及無霜期是:年平均溫度9度-16度,極端最低溫度負25度-負2度,極端最高溫度38度以下,有霜期150天以下。

2、光照

喙核桃喜光。進入結果期以後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條件,全年日照時數要在2000小時以上,才能保證喙核桃的正常生長發育,如低於1000小時,核殼,核仁均發育不良。栽培中,從園地選擇,栽植密度,栽培方式及整形修剪等,均必須考慮採光問題。

3、土壤

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長發育的基地。喙核桃龐大的根系和樹體首先要求深厚的土層(大於1米)以保證其良好的生長發育。喙核桃喜疏鬆土質和排水良好,在地下水位過高和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而在含鈣的微鹼性土壤上生長最佳。對土壤PH值適應範圍為6-8,生長結實有影響,喙核桃喜肥要求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
4、水分

喙核桃耐乾燥的空氣,而對土壤水分狀況卻比較敏感,土壤過旱或過濕均不利於喙核桃的生長與結實。所以,山地喙核桃園需採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而在平地則要解決排水問題

栽植方式

喙核桃喙核桃

應根據立地條件、栽培品種和管理水平而異。總的來說,應以單位面積能夠獲得高產、穩產、便於管理為原則。對於早食喙核桃,因其結果早,樹體較小,可採用3×3米或4×4米的計畫密植形式,當樹冠鬱閉光照不良時,可有計畫地間伐成6×6或8×8米。
栽植技術

提高栽植成活率和栽好幼樹是喙核桃建園的重要一環,也是達到壯樹、早食、豐產的基礎性工作,必須保證栽植質量,才能使幼樹生長健壯,順利通過發育階段,為實現增產打好基礎

1、整地:提前進行土壤熟化和增加肥力的準備工作。一般整地規格為80×80×80cm,定植穴挖好以後,將表土和土糞混合填入坑底。下層土和速效肥放於坑上面中部。

2、苗木:只有優質苗木,才能有效地利用栽培條件,達到多結果的目的。要求苗木品種純正,主根及側根完整,無病蟲害,抗逆性強。最好為2-3年生壯苗,苗高一米以上,乾徑不小於一厘米,鬚根較多,以保證成活和健壯生長。

3、栽植技術:喙核桃苗木定植以前,應將苗木的傷根及爛根剪除,然後放在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泥漿蘸根,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成活。然後在整好的坑中部打窩定植,窩的大小視栽植苗而定。定植時要做到苗正、舒展根系,分層填土踏實,使根系分布均勻,培土到與地面相平,全面踏實後,打出樹盤,充分灌水,待水滲後用細土封蓋,高出地平面約20cm。苗木栽植深度可略超過原苗木深度,但嫁接口必須露在外面,栽後七天再灌水一次。

撫育管理

1、除草的主要季節是夏季高溫乾旱時期,要將雜草鋤盡,減少雜草與樹苗競爭水肥,其它季節只除去對柑桔生長有影響的植物及可,低矮的雜草不宜除盡。近年來多採用化學除草劑除草:

(1)草甘膦:每畝100克(有效成分),加水50-60公斤,用手工噴務器,均勻噴灑在雜草上。注意要儘量將龍頭放低,不能將藥液噴在苗木的枝、葉、幹上,否則會受藥害而死亡。施藥後須在8小時以上不下雨,才能不降低藥效。

(2)除草劑1號0.3公斤/畝,西馬津120克/畝,或敵草隆0.2公斤/畝等加水噴灑效果都很好。

2、間作:喙核桃結果較晚,在喙核桃園中進行間作,不僅增產油糧和其他經濟作物,而且促進喙核桃生長,提高產量。但不宜種高桿作物,各地實踐經驗證明:喙核桃幼齡期以間作瓜、薯類為宜;中齡樹可間作穀子、中草藥和綠肥植物等較為適宜;老齡樹可間作小麥及其他喜光作物。春播作物產量較高,對樹體生長發育無大影響,但在5-6月間要加強肥水管理,以解決爭肥爭水的矛盾。樹下要留出直徑1米以上的樹盤,要注意輪作。
3、肥水管理:喙核桃對肥水要求高,即使是土層厚的喙核桃林,也要加強肥水管理。在發芽前、落花後、7月上旬果實硬核期和土地封凍前分四次施肥,對發芽、生枝、開花有利,促使果實肥大,種仁飽滿和水覆土。以廄肥、綠肥為主,配合施用複合肥,成年樹每株約需廄肥或綠肥100-200公斤,人糞尿或尿50-100公斤。也可以結合行間間種作物施肥,特別是4-5月份,正是喙核桃樹和作物需肥時候。在株間將漚制的綠肥或直接將綠肥植物的鮮枝葉及雜草,鍘碎後和土翻入溝內,對於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核生長,提高產量很有效。
1、施肥時間:

(主要是指栽植前5年)

(1)萌芽肥(花前肥):一般在2-3月進行,施速效氮肥為主。

(2)穩果肥:花謝後至6-7月,施多元複合肥為主。

(3)壯果促梢肥:一般在秋梢萌發前追施,複合肥、有機肥配合施放。
2、施肥的方法:

最好是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施放,其方法為:

(1)環狀法:以樹幹為中心,沿樹冠周圍開施肥溝,一般溝深15-20cm,寬30-35cm,肥料施放後上面覆土。

(2)條狀法:在行株間開溝施肥。

(3)放射狀法:以樹幹為中心向外開4-6條溝,近樹幹處開淺溝,向外逐漸加深。

(4)撒施法:可將肥料均勻撒於樹冠之下,然後淺翻入土。
3、機械創傷促進結果:

深山地區雨量多,濕度大,有些喙核桃樹枝葉生長旺盛,但不結果,果區民眾採用斷根、樹幹鑿洞、砍傷、去皮塊等機械創傷方法,抑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產量。機械創傷能培產的原因是,部分地破壞了韌皮部有機養分運輸的通道,較多地留在地上部分,改變了樹體醣分和含物質的比例,因而有利於花芽分化和開花結果。

(1)斷根落葉後或發芽前,刨開根部土壤,在距根頸0.6-2米處,截斷5-15厘米粗的側根1-2條,使斷口流水,斷根後覆土。

(2)砍傷每年冬季在樹幹基部用快斧砍傷樹皮,深達木質部,使其流水,增產效果顯著。

(3)去皮塊:落葉後在主根上剝去8平方厘米大的皮塊,然後覆土,掛果可以增多,品質變好。
應當注意,上述這些方法應在加強土肥水管理的基礎上結合進行,如果放鬆土肥水管理,過於頻繁地使用機械損傷方法,必然發削弱樹勢,樹體早衰,大幅度減產。

喙核桃喙核桃

整形修剪

1、幼樹的整形修剪:

(1)疏層分散形中心領導枝比較明顯,主枝5-7個,分2-3層。這種樹形枝條多,樹冠較大,產量高,適宜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枝條直立性的品種。整形要點是:定乾高度1.5-2.5米,土壤條件差,留乾要低。主枝著生位置和方向要配置得當,主枝間的距離1-1.5米,不能過近。基部三主枝的第一側枝距主幹1.5米左右,過近會形成把門側;越向樹冠外圍各側枝間的距離越應縮小。要注意保持中心領導枝的生長優勢,在一般情況下,不能輕易換頭,因為喙核桃有橫向生長的特點,處理不當,會使強樹變弱,弱樹更弱。要適當控制背後枝,這是不同於其他果樹修剪的重要特點。喙核桃背後枝生長旺盛,如任其自然生長,常超過原枝頭,形成“倒拉牛”。背後枝處理方法是:①背後枝與延長枝相近似時,及時處理背後枝;②原枝頭很衰弱,背後枝的方向、角度較好時,用背後枝代替原頭;③背後枝生長較好,並已形成花芽,可控制生長,讓其結果。

(2)自然開心形適用於土質薄和樹冠開張的品種。中心領導乾不明顯,2-3個主枝,為2杈或3杈結構。土質差的地方,每個主枝上留3個側枝;土質好的地方,每個側枝上再選留1-2個二級側枝。整形時要使樹勢均衡,各級側枝保留一定的生長優勢,合理利用空間。
(3)直立圓柱形:由於山高溝深,光線不足,喙核桃直立性強,中心乾明顯,培養成直立圓柱形後,主、側枝較短,層狀或螺鏇狀排列在中心幹上,充分利用空間,減少農林爭地的矛盾
2、結果樹的修剪

(1)結果母枝的修剪樹冠外圍1年生的健壯枝常是明年的結果母枝,一般不短剪,但結果母枝過多時會造成樹冠鬱閉,影響通風透光,須適當疏去部分細弱的結果母枝,以穩定產量,促進樹體正常發育。

(2)延長枝的修剪對15-30年生的盛果期樹,樹冠外圍各級主枝枯部抽生的1年生延長枝,可在枯芽下2-3芽處進行短截。

(3)徒長枝的修剪徒長枝大多由內膛骨幹枝上的隱芽萌發形成,在生長旺盛的成年樹和衰老樹上發生較多,過去多從基部剪去。
(4)下垂枝的修剪在分杈處回縮,同時剪掉乾枯病蟲枝。過密的下垂枝要逐年砍除。

常見病蟲害

喙核桃喙核桃

(一)黑斑病:

1、症狀:由細菌引起,為害葉、新梢及果實。葉上病斑黑褐色,略呈多角形,外緣有半透明暈環,病斑多時,匯合成塊,使葉片焦枯捲曲而脫落,新梢上病斑黑色條紋狀或長圓狀,嚴重時新梢變黑枯死,果實上病斑黑色,大小形狀不等,病果早落。一般在雨季發生。

2、防治:幼樹發病期可噴1:0.5:200的波爾多液或50ppm的鏈黴素
(二)喙核桃舉肢蛾

幼蟲為害果實,果實被害率高達90%以上。

1、形態:成蟲體黑色,有金屬光澤,複眼紅色,下唇須銀白色,前翅基部1/3處有橢圓形白斑,2/3處有月牙形或三角形白斑,其他部分均為黑色鱗片所覆蓋。休息時後足脛節、跗節向側後上方舉起。

2、防治方法

(1)結凍前刨樹盤,以凍死部分越冬幼蟲

(2)8月底以前摘毀被害果,以消滅當年幼蟲,減少下一年蟲口密度。

(3)6月間用馬拉松1,000倍液或辛硫磷500倍液噴殺,每10天1次,連續在三次。
(三)尺蠖:

1、形態:成蟲翅底白色,上有灰色和橙色斑點,前、後翅外橫線上各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圓斑,隱顯程度不一,前翅基部有一大圓橙斑,多變異。

一年發生一代,以蛹在堰根下、梯田石縫內、雜草中、碎石堆中以及樹幹周圍土內越冬,一般入土3厘米深。次年5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中、下旬為盛期,8月底為末期。成蟲喜在夜間活動,趨光性強。卵產於寄主植物的皮縫內或石塊上。老熟幼蟲在樹下鬆軟土壤中、陰暗潮濕的石堰縫內或亂石下化蛹。

2、防治方法:

(1)蛹密度大的地區,在結凍前和早春解凍後,可組織民眾刨蛹。

(2)用燈光誘殺成蟲。

(3)清晨趁成蟲不活動時可以人工捕殺之。

(4)用辛硫磷500倍液或西維因250-500倍液噴殺4齡以前幼蟲。
(四)雲斑天牛:

1、形態:身體較大,黑色或黑褐色,密被灰色絨毛,有時灰中部分帶青或黃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對腎形白色毛斑。小盾片被白毛。鞘翅白斑形狀不規則,一般排成2-3縱行。體腹面兩側各有白色直條紋一道,從眼後到尾部,但有間斷處;後胸外端角另有一長圓形白斑。

2、防治方法:

(1)6-7月份傍晚持燈到樹下捕殺成蟲。

(2)在成蟲產卵期,尋找產卵疤或流黑水的地方,用小刀將被害處樹皮切開,殺死卵和幼蟲。

(3)用25%樂果或辛硫磷400-800倍液或敵敵畏300倍液注入蟲孔,以殺死其幼蟲。

(4)用藥泥(紅粘土6-7份、6%六六六可濕性粉3-4份,加適量水調成)堵塞蟲孔。

(5)保護和招引益鳥如啄木鳥等。

胡桃科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