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方言

吉林方言

吉林方言吉林話屬於北方方言,與國語比較差異較小,這就使許多吉林人誤認為自己所說的就是國語,從而放棄或者不重視國語的學習,因此,儘管吉林人語言基礎較好,但能說一口標準而純淨的國語的人卻不多。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吉林話屬於北方方言,與國語比較差異較小,這就使許多吉林人誤認為自己所說的就是國語,從而放棄或者不重視國語的學習,因此,儘管吉林人語言基礎較好,但能說一口標準而純淨的國語的人卻不多。

影響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某人從北京坐飛機到法國巴黎,下了飛機卻被機場人員扣留,理由是“身份不明”,因為護照上的姓名是“王哲”,而登記牌上的是“王澤”,法國海關人員認為這不是同一個人,不予放行。後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核實交涉才搞清楚,原來在機場登記時此人將翹舌音“哲”說成了平舌音“澤”,一個平翹字誤讀,耽誤了四個多小時,還差點被遣送回國。

由此可見,國語說的標準與否已經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活,甚至影響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南方的一些公務人員,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開始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國語,提高自己的語言的純淨度,增強自己的競爭的實力。 吉林人說好國語的第一步,就是要重視學習,克服差不多、沒啥好學、無所謂等思想意識,再加以適當的訓練,就能夠說一口標準、純淨、流利的國語。

淺議吉林方言的辨正方法

吉林話與國語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語音方面,即漢字的聲、韻、調,尤以聲母突出。

一、 聲母辨正

(一) 平舌和翹舌不分問題

1.平舌音和翹舌音混用問題。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國語中,翹舌音比較多,平舌音較少,在3500個常用字範圍內,平舌音字只有262個,翹舌音字有624個,而吉林話中則是平舌音比較多,吉林人把國語的大多數翹舌音讀成了平舌音,又把國語的部分平舌音讀成翹舌音,二者混用現象比較嚴重,分清平舌和翹舌音是吉林人學習國語的第一道關卡。

首先,要認識到平翹舌不分是讀錯字問題,不願意錯字連篇就要認真學。

其次,製作記字卡片。

⑴利用國語中平舌音少的特點製作記字卡片。如:

NO.001 平舌音 Z

aɑ 扎 砸 雜

ai 在 再 載 災 栽 宰

an 咱們 積攢 暫時 讚揚

ou 走路 奏樂 揍人

備註: ◇加上組詞如三、四行,記憶效果更好;

◇ 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如已經記熟的字,就不要列到卡片上;
◇ 每張卡片不要錄入太多字,一般10--20個之間;

◇ 卡片最好用硬紙板做,不要太大,以便於攜帶為主。

⑵利用形聲字類推製作記字卡片。如:

NO.002 聲旁類推 z c s

茲(zī)—— 滋 慈 磁

曹(cáo)—— 槽 嘈 漕 遭 糟
從(cóng)—— 叢林 縱隊 聳立

最(zuì)—— 一撮毛 撮手

備註:⊙可以利用聲旁由z類推到c或s,有舉一反三之功;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錄入的內容和數量。

⑶把自己常讀錯的字錄入到一張卡片上,隨時記讀。如:

NO.003 易錯的字

結束(shù) 稅務(shuì) 朔風(shuò)

西藏 (zàng )肥皂(zào ) 民眾(zhòng)

四川(chuān) 教師(shī) 吮吸(shǔn)

備註:○隨時調整,去熟存生。

利用卡片記字的優點是靈活、方便、自由和定量,重點突出,而且越記卡片越少,很容易使人看到成績,增強自信心及成就感。

2.語音缺陷現象

語音缺陷是指聲母發音時發音部位不準確,即讀翹舌音(zh、ch、sh )時只是舌尖接觸或接近上齶位置過於靠後或靠前,但還沒有完全錯讀為舌尖前音(z、c、s),這種現象吉林人在說國語時是很普遍的。他們單獨讀翹舌音(zh、ch、sh)或平舌音(z、c、s)時還說得過去,一旦拼讀時就成了四不象,想讀的是“暫時”但聽起來即不是“暫時”也不是“戰死”,是一個介於二者之間的模糊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用兩種辦法:

⑴記準發音部位,使每一個單音發的熟練而穩定。

正:舌身略後縮,舌尖上翹,輕觸硬齶前部(上齶凸出處)。

zh、ch、sh 誤:舌身未後縮,舌尖翹起不到位,抵上齒齦。

誤 :舌身後縮過多,舌尖捲起,發成了“大舌頭”或“捲舌(頭)音”
z、c、s 舌身略平伸出去,舌尖輕抵上齒背。

記住兩組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時整個口腔要放鬆,自然地發出聲音而不是擠出聲音,自己要多加體會,反覆練習,增加“舌”和“唇”的力度,增強發音的穩定性。

⑵遞進式拼讀練習,鞏固發音。

① 字、詞的對比:

z——zh 早——找 增——爭 自立——智力

c——ch 從——蟲 催——吹 粗布——初步

s——sh 肅——書 森——伸 斯文——詩文

② 詞組的對比:

s——sh颯爽 私事 sh——s 輸送 世俗

z——zh作者 滋長 zh——z種族 轉載

c——ch殘春 操場 ch——c 衝刺 揣測

③繞口令練習靈活性。

z——zh 紅磚堆、青磚堆,磚堆旁邊蝴蝶追,蝴蝶饒著磚堆飛,飛來飛去蝴蝶鑽磚堆。

c——ch 這是蠶,那是蟬。蠶常在葉里藏,蟬藏在樹里唱。
 
s——sh 四是四,十是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也不是四十。

③ 詩文朗讀,練習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的運用,古詩詞或歌詞都是不錯的訓練材料。

注意:聲母要讀準,拼讀時聲母和韻母連續快讀,一氣呵成,不可停頓。

(二) 改換r聲母問題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國語里的舌尖後濁擦音r在許多方言裡是不存在的,最常見的情形是把r讀成y,也有的地方把r讀成l或n,吉林話就是其中之一。如:

扔(reng)——leng或neng,人(ren)——yen,然(ran)——yan。

正:與sh發音部位相同,舌尖上翹,與硬齶前接近成阻,聲帶顫動。

r 

誤:與s同部位,舌尖平伸,抵下齒背。

第一步:學發或讀準聲母r。

荏苒(ren ran) 柔軟(rou ruan) 仍然(reng ran) 忍讓(ren rang)

榮辱(rong ru) 閏日(ren ri) 如若(ru ruo) 仁人(ren ren)

第二步:因為n取代r的字只一個“扔”,l取代r的是十個,y取代r的大約是四十五個(指的是3500個常用字中),有的還是同旁字,如:嚷、壤、攘、瓤,這樣分類製作幾張記字卡片,再配以組詞記憶。

NO.4 用l代r的

ru-lu 如果 儒學 蠕動 乳汁

辱沒 出入 被褥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rui-lui 花蕊 尖銳 瑞麗

NO.5 用y代r

ran-yan 然而 燃燒 染指

rang-yang 叫嚷 瓜瓤 攘外 土壤

rao-yao 饒恕 干擾 饒指

re-ye 惹禍 熱天

(三) 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混同問題

吉林人讀z、c、s和j、q、x二組音時,完全混淆的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是把舌面音j、q、x,讀得太接近舌尖前音z、c、s,造成了語音缺陷,聽起來有幾分嗲氣,也就是說吉林人所說的國語純淨度不夠。

正;舌面前上抬輕抵硬齶,舌尖抵下齒背,注意舌尖

j、q、x 下垂,舌面不能碰上齒背和上齒齦。

誤:舌面與舌尖同時上抬,發成“尖音”

第一步:記住j、q、x的發音部位。

第二步:記住j、q、x只能跟i、ü或以i、ü開頭的韻母相拼,而z、c、s不能跟i、ü或以i、ü開頭的韻母相拼。

第三步:練讀詞語,體會發音部位,提高拼讀能力。

注意:聲母要讀準,拼讀時聲母和韻母連續快讀,一氣呵成,不可停頓。

佳節 經濟 交際 酒精 積極 間接 捷徑 俊傑

q—— 親切 恰巧 崎嶇 確切 輕騎 鞦韆 親戚 群情

x—— 虛心 現象 細小 休息 下旬 相信 學習 新鮮

利用繞口令也可糾正尖音字,如:

小金到北京看風景,小京到天津買紗巾。看風景,用眼睛,還帶一個望遠鏡;買紗巾,帶現金,到了天津商店進。買紗巾,用現金,看風景,用眼睛,巾、金、京、津、睛、景都要讀標準。

(四) 多加聲母n問題

在國語語音系統中,只有-i(前)、-i(後)、ong、eng四個韻母不能構成零聲母音節,但在吉林話里,常常把e、ai、ao、ou、an、en、ang等7個開口呼零聲母音節加上聲母n,變成了n聲母音節,比如,把餓(è)讀成 (nè),矮(ǎi)讀成 (nǎi)等。

這類字並不多,而且年輕人這類問題較少,可以挑出自己易讀錯的字糾正後製成卡片,常看常記即可。

(五) 個別字聲母發生變換問題

在吉林話中,有些音節的聲母發音與國語不一致,如:

庇(bi)護 ——pi;妊娠(shen)——chen ;打更(geng)——jing;

澄(cheng)清——deng ;舀( yao)——kuai或wai。這種不一致性不是表現在一個音節對應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該音節所屬的個別字上,有些甚至是個別字的個別詞上,因人而異,因此要根據個人情況用排除法,組詞製作卡片來逐個記憶。

韻母辨正

與國語相比,吉林話在韻母上存在的問題較少,稍加注意,基本上就可以解決。

讀韻母時要記住兩個原則:

單韻母a、o、e、i、u、ü發音時,舌頭、嘴唇以及口的開閉,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沒有什麼變化;如:剛發e時,舌位是半高、唇形是不圓,無論發多久,結束時舌位、唇形都應保持不變。
 
複韻母如ai、uo等的發音過程中,不管是舌頭唇形還是口的開閉程度都是變化的;如:發ao時,舌位逐漸升高,唇形有開而不圓逐漸變圓。(一)以e代o問題

吉林人不習慣發圓唇音(u、o、ü)是很頑固的,尤其是o,所以吉林話就以e代o,把o給取消了,當需要發bo、po、mo、fo圓唇音時,都發成了be、pe、me、fe扁唇音。但國語中b、p、m、f是不與扁唇的單韻母e相拼而只與o相拼,只有“么”(mè)是個例外,所以吉林話中的所有be、pe、me、fe都應該發bo、po、mo、fo。

1、練習發圓唇音“o”

①發音要領:口腔微開,舌頭後縮,舌尖下垂,後舌根隆起,升至半高,嘴唇收圓。

②詞語練習: 脈脈(mo mo) 磨破(mo po) 薄膜(bo mo)

婆婆 (po po ) 勃勃(bo bo ) 佛(fo)

③詞語對比:破格(po ge ) 薄荷(bo he) 摸呢(mo ne) 佛的(fo de)

2、詞組訓練
 
波濤(bo tao) 渤海(bo hai) 播送(bo song) 博覽(bo lan)

湖泊(hu po) 破除(poc hu) 潑墨(po mo) 破曉(poxiao)

磨練(mo lian) 茉莉(mo li) 莫非(mo fei) 摸黑(mo hei)
 
佛法(fo fa) 佛教(fo jiao) 如來佛(ru lai fo)

練習時,體會並鞏固“o”的發音,習慣張開嘴,習慣發圓唇音,提高唇舌發音的力度,同時一定要牢記b、p、m、f只和o相拼這條拼讀規則。

(二)以iao代üe問題

在吉林話中,有些人經常是用iao韻母音節代替üe韻母音節,如:

約會(yue)——yao 角色(jue)——jiao 學校(xue)——xiao。

第一步:學會讀üe韻母

一部分地區的吉林人,是因為不會發üe韻母而用iao來代替的,需要明確的是,這裡韻母üe中的e實際是ê,它在國語中的用途是與i、ü組成複韻母。

“üe”的發音方法:先是雙唇撮圓,舌頭前伸抬高,發出ü音,接著嘴角向兩邊展,唇形逐漸變開,舌位降到半低,發ê音(類似列嘴發的哀音)。

練習讀üe韻母音節:

約略(yue lüe
雀躍(que yue) 決絕(juejue) 雪月(xue yue)

第二步:利用卡片記üe韻母音節

在國語中,能夠同“üe”韻母相拼讀的聲母只有n、l、j、q、x和y(零聲母音節)6個,涉及37個字(3500個常用字),但這6個聲母也同樣能夠與iao相拼讀。我們可以用排除法,把那些自己愛讀錯的字列在卡片上,集中記憶,加上組詞,效果更好。如:

NO.6 üe韻母音節 36個(倔是多音字

yue 約見 音樂 月 越 閱 躍 岳 悅 粵

nüe 瘧疾 虐待

lüe 侵略 掠奪

jue 角色 覺悟 決 絕 掘 倔 訣 嚼 爵 腳

que 卻 缺 瘸 雀 鵲 缺

xue 剝削 學校 血 雪 穴 靴 薛

(三)個別字韻母發生變換問題

同聲母一樣,吉林話中有些音節的韻母與國語是不一樣的,如:解剖的“剖“字的韻母是“ou”,而吉林話則是“ao”讀成了pao,類似的字還有“某、否、謀、牟、眸”;還有丟掉韻頭和改換韻頭,如:暖(nuan)—nan、

弦(xian)——xuan,除此之外常用字中還有“亂、卵、巒、津、怯、釁、屑”等15個字左右;另外有些字是隨意變換的,這些字實際就是錯字,如果不想錯字連篇,就必須逐個去記。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記起來也就要因人而異,可篩選或收集自己常讀錯的字,組成詞,製作成卡片來記字,這樣的字也不是很多。如:

NO.7 常用詞

剝(bāo)皮 胳臂(bei) 摩(mā)挲

並且(bìng) 蘿蔔(bo) 披(pī) 肩 悼念(dào) 蛻(tuì)變 氯(lǜ)氣

要挾(xié) 酗xù)酒 疙( gē)瘩

粽子(zòng) 懸崖(yá) 稱(chèn)職

三、 聲調辨正

聲調是國語音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聲母、韻母一樣,也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如:“媽、麻、馬、罵”。

與國語比,吉林話聲調上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一)調值不到位

調值是聲調的實際讀法,描寫聲調的調值通常用“五度標調法”,即:

四聲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例字
調值
調型

陰平(一聲)
媽(mā)
55
高平

陽平(二聲)
麻(má)
35
中升

上聲(三聲)
馬(mǎ)
214
降升

去聲(四聲)
罵(mà)
51
全降

吉林話聲調調值的基本形狀與國語聲調相同,但每類聲調調值的起止點卻不盡相同,總的來說調值普遍較低。

吉林人讀陰平字、陽平字、上聲字和去聲字時,調值基本上是44、24、213、211或212和42或53,起止點和調程都較國語低或短,訓練就由此入手。

第一步:聽標準音,比如聽新聞聯播,從感覺入手記標準音;

第二步:模仿跟讀,體會發音時的感覺並記住;
 
第三步:找到感覺,用這種感覺反覆去練習。

練習的原則基本是:

■ 提高一聲字和二聲字的起點和收點;

■ 延長三聲字和四聲字的調程,注意三聲字是先降後升的曲折變化,四字字的起點要提到5再往下降到1。

練習時找到模仿時的感覺很重要,用這種感覺去讀一兩個字就行,不要貪多,貴在熟練和穩定,穩定後再舉一反三。

練習時復讀機和錄音機都是很好的幫手,可以充分利用。

下面是幾組練習材料。

1、 陰平: 芭蕉 波濤 炊煙 謳歌 青春 詩歌

2、 陽平: 紅旗 黎明 勤勞 純潔 文學 前途

3、 上聲: 古典 輔導 理想 處理 展覽 瑪瑙
4、 去聲: 蕩漾 建設 魅力 蕩漾 締造 勝利

5、 陰陽上去交錯的詞:

光明磊落 風調雨順 班門弄斧 心領神會 身體力行

集思廣益 排憂解難 和風細雨 語重心長 萬紫千紅

用詩文來加強練習,培養語感,目的是使自己的調值準確而穩定,達到收發自如。

(二)字調不一致問題

字調不一致,指的是有些字國語讀陰平,吉林話卻讀陽平、上聲或去聲,國語讀陽聲的,吉林話卻讀陰平、上聲或去聲等等,總之,某些字吉林話的字調與國語的字調不一致,而且這樣的字為數還不少。比如:

撲克(pū)—pú 蝙蝠(biān)—biǎn 剔除(tī)—tì

磐石(pán)—pān 三毛錢(máo)—mǎo 還有(hái)—hài

悄然(qiǎo)—qiāo 享受(xiǎng)—xiáng 而且(qiě)—qiè

召開(zhào)—zhāo 師範(fàn)—fán 腹部(fù)—fǔ

括弧中音是國語的字調,橫線後的是吉林話的字調,這種不一致在四聲中都有表現,糾正時把上面四行字分列四張卡片,選擇自己常錯的而且常用的,也可把國語讀陰而平吉林話讀陽平的字做成一張,簡稱為“普陰吉陽”。

NO.008 普陰吉陽

撲克(pū)——pú

抹布(mā)——má
 
積極(jī)——jí

NO.009 上聲變化

悄然(qiǎo)—— qiāo

享受(xiǎng)—— xiáng

而且(qiě) —— qiè

總之,學習國語首先要高度重視,外國朋友都學說國語,我們怎可抱著方言不放?隨著無紙化辦公的推進,國語不過關,用拼音輸入法時,將會遇到遇越來越多的尷尬;其次是藉助一些方法認真訓練,上面提及的方法是我在學習和教學時的一點體會,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有待大家可去探索。

學說國語就是要,改正聲、韻、調以及輕聲、兒化、變調等方面的錯誤,做到說“準”;糾正自己語音方面的缺陷,提高語音的純淨度,做到說“好”;語音穩定有韻律有感情,做到說“美”。吉林人有著良好的語言基礎,只要認真學習,國語就能說得“準”“好”“美”。

方言土語

起根、乍根、的根:原來、原先、開始。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得(dè)色:輕佻。
夜個兒:昨天。橫:厲害。
多暫:啥時候。擱這兒:在這兒。
乾(gá哈(há):乾什麼、做什麼。 這圪土達:這地方。唱蹦蹦:指唱二人轉(地方戲)
打腰:指有錢有勢闊氣。 
扎古扎古:指給病人治療;又指梳妝打扮。
隔路:性格古怪。 
貼晌:一近下午三時。
嘎兒:小男孩。 
老闆子:趕馬車的人。
掌包的:跟馬車管事的人。 
跑腿子:已超過結婚年齡的男人,但又無配偶。 
出門子:姑娘出嫁。
打八刀:離婚。
老趕:外行。 
撅子:指人脾氣倔。
小摳兒:為人小氣。蝎虎:厲害。
日頭爺兒:指太陽。 脖立蓋兒:指膝蓋。
笆籬子:監獄。 張三兒:指狼。
麻溜兒的:快點。煞楞:辦事利落快。
毛楞:辦事粗心不穩當。 趕趟:來得及。
膈應人:使人覺得煩惱不快活。體登人:指坑害人。
粘帘子:指出事惹禍的意思。 老鼻子啦:很多。
丁鈀:總是。嗯哪:是、行。
可勁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大拉乎吃的:不循規矩和禮節,盲目作大。
白話:能說(貶意)。
說的話和辦 利亮兒:辦事乾淨利索。
艮不溜丟的:指人不開通,辦事不乾脆。
外屋地:廚房。 也指食物堅韌而不脆。
餵大羅:水桶(俄語)。 拉倒:作罷。烏了巴突的:指水沒燒開,溫度不涼不熱。
匹兒片兒:不利落。 
可勁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海了:多的意思。 
急眼:急了。嘎牛:出奇、美麗。

吉林俗語

嘎達————這裡、這個地方的意思,介是這的意思

  捏嘎達————那裡、那個地方的意思,捏是那的意思

賊 ——— 最或很的意思,如賊多、賊好、賊漂亮等

老鼻子了———很多、太多的意思,與鼻子無關

銀 ———— 人的意思

拇們 ———— 我們的意思,拇字用的是鼻音

哈 ———— 啥的意思,讀二聲,常見的有:你乾哈呢?

睞懸 ———— 睞是扯的意思,睞懸就是講聳人聽聞的事、吹大牛

繃丁 ———— 經常的意思,如:你繃丁罵我!

二虎吧唧—— 缺心眼、冒冒失失的意思,也稱虎了吧唧

好使———— 神通廣大、頂用、能辦事的意思,如:你到公安局好使不好使啊?

面 ——— 軟或笨的意思,如:這個人真面!再如:面他!意思是打他!

電炮 ——— 打仗使用的下勾拳,但要打在下巴上,如:給他一個電炮!

小撒拉蜜—— 跑腿、跟班的人,類似於廣東的馬仔,與小蜜無關

電驢子——— 機車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摩電———— 有軌電車

大氅 ——— 大衣

皮筒 ——— 皮大衣

手悶子——— 棉手套

靰拉 ——— 冬天穿的鞋
 
衛大羅———水桶,外來語,源自俄語

布拉吉——— 連衣裙,源自俄語

列巴 ——— 麵包,源自俄語

大鼻子——— 對俄國人的蔑稱,現通指洋人

榻榻米——— 床墊子,源自日語

上垓———— 上街的意思,垓是街的意思,源自雲南話,60軍駐長春時帶來的
票房子——— 候車室、售票室的意思

白山特色方言詞語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A
āi
[挨克] āi kēi 受到指責、訓斥。[例]那傢伙~多少次了,也沒臉。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會那么老實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應。
ài
[愛小兒] ài xiǎor 貪便宜,圖小利。[例]那個姜老闆是個土鱉財主,貪財~……
B


[八桿子撥拉不著] bā 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無聯繫。[例]“好好念書,是正經,別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沒一撇] bā zì mé yī piě 指事物尚無頭緒。[例]別聽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 bā·de 說話侃快、脆生。[例]那丫頭說話~,就是做起事來糊塗。
[巴鋦子] bā jū zi 鋦子。[例]“青磚面的鍋台,秫秸穿的鍋蓋,打了三個~的水缸……”(《回頭草》,載《綠野》1981年第3期)
[笆籬子] bā lí·zi 監獄。[例]“大前年,他躲勞工,藏在松木林子裡,韓老六告了狀,他被抓去蹲了三個月~,完了送到進壽當勞工。”(《暴風驟雨》)
[扒瞎] bā xiā 撒謊。[例]“二老歪,你尋思我~哪!”(《風雨月亮泡》),載《說唱藝 術》1982年第1輯)

[拔尖兒] bá jiānr (1)好勝,搶上。[例]二丫頭在姐們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級里學習~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氣執拗;說極端的話。[例]李二最能~,誰也犟不過他。

[把家虎兒] bǎ jiā hǔr 過日子儉樸,不亂花錢[例]趙大嫂真能過日子,是個~。
[] bǎ·ba 屎。[例]別讓孩子到處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說話,講道理。[例]“楊大叔,讓我把破沙發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誰跟我過不去。”(《北方曲藝》)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兒]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記別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個~,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擺兒擺兒的] bǎir bǎir·de 神氣的樣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兒。
bài
[敗家] bài jiā 揮霍浪費。[例]那小子,純是個~子。
[拜年嗑兒] bài nián kēr 恭維人的話。[例]那傢伙真會說,滿嘴~。
bān
[班兒對班兒] bānr duì bānr 指年歲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張大發是多好的孩子呀,從小和桃花~一塊玩。”(《愁女難嫁》,載《春風》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動不越軌。[例]他幹啥事都~。(2)衣物規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腳] bǎn jiǎo 因為鞋底太硬,腳在鞋子裡面不舒服。[例]這雙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腳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半拉架] bàn lǎ jià 技術不夠熟練。[例]“孫占江鐵了心,一拍大腿說:‘沈風,我豁出這條 命,跟你到外頭闖蕩,火里來,我火里去。踢開頭三腳,就有了~’。”(《馬加文集》⑤)
[半拉克嘰] bàn lǎ kē jī 不完整的東西;半完成的活計。[例]那犁杖他弄個~,就不幹了。
[半語子] bàn yǔ·zi 說話發音不清。[例]這孩子是個~,說話一點不真亮。
bāng
[幫狗吃食] bāng gǒu chī shí 幫助別人幹壞事或說話偏向別人。[例]應該堅持真理,主持正義,不要~。
bàng
[棒槌] bàng chuí 人參。[例]“他挖過~,淘過砂金,也在冬天下夾子打獵。”(《伐木人傳》)
bāo
[包屈] bāo qū 委屈。[例]被爹爹罵一頓,二丫很~。
[苞米] bāo mǐ 玉米。[例]“他躺在~地頭,仰臉看著天上的雲彩。”(《柳二爺和他的老花鏡》,載《綠野》1983年第2、3期)
bǎo
[保靠] bǎo kào 有把握,可靠。[例]“‘今年苗子不好,每穴應該多插幾棵,這樣~。’老隊長擔心地說。”(《目標》,載《遼寧文藝》1973年6月)
bào
[爆鍋兒] bào guōr 做菜時,等油在鍋里開了,再放上蔥花兒等作料兒。[例]還沒~哪,先不要放菜。
[抱窩] bào wō 雞孵蛋,引申為婦女生小孩兒。[例]那娘們兒~了,不知是丫頭還是
bēi
[背包捋傘] bēi bāo luō sǎn 形容攜帶的東西很多,且不整齊。[例]“沿路上,步行的,推車的,~,攜男抱女,西的西、東的東,軋面似的,可道都是人。”(《老鐵哥》,載《吉林民間文學》1982年第2期)
bèi
[被垛] bèi luò 幾床被垛在一起。[例]“他看看~上的閃著紅光的大花被……”(《洮河飛浪》)
[備不住] bèi bú zhù 猜測、預料。[例]“他想:韓大棒子又玩什麼花招?~煙土漲價,想加租吧?”(《暴風驟雨》)
bén
[奔兒樓巴相] bénr·lou bā xiàng 額頭大得很難看。[例]大老張難看死了,~的,一臉黑疙瘩。
bèn
[笨笨咔咔] bèn·ben kā kā 說話不流利;手腳拙笨。[例]“兩個人說話~,一句話沒完,把脖子、臉兒都卡紅了……”(《草帽歌》,載《綠野》1982年第1期)

[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 bí·zi bú shì bí·zi,liǎn bú shì liǎn 惱怒生氣的樣子。[例]他氣得~的!
biāo
[彪] biāo 由於理智不健全,說話辦事不著邊際。[例]“我從小就是個大膽,不知什麼是害怕,人家都說我~。”(《為了幸福的明天》,載《白朗文集》)
[彪乎乎] biāo hū hū 心眼少。[例]那小子~的,啥事不敢幹呢?
biào
[摽勁兒] biào jìnr (1)比賽,較量.[例]他倆~幹了一上午,連袋都沒抽。(2)對著幹。[例]“‘興風作浪,誰能和國家biào得起勁?’賀青不太相信地搖一搖頭。”(《洮河飛浪》)
biē
[憋屈] biē·qu 煩悶,心裡不痛快。[例]“他爹總沒個笑模樣,整天~著,不說話。”(《對面炕》,載《東北文藝》1951年第3期)
bié
[別價] bié·jie 不要那樣。[例]“~,……我樹不起來,人家社員背後都罵我,他們都拿我嚇唬孩子。”(《東北相聲選集》春風文藝出版社,1981年)
biě
[癟茄子] biě qié·zi 茄子因被霜打或日曬而呈現出來的蔫巴狀。引申為變得老實、蔫巴了。[例]“劉愛富這回可~了,連聲答應著,畏畏縮縮地出了院兒。”(《代理隊長》,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6期)
biè
[別腳] biè jiǎo 交通不便。[例]龍沼鄉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太~。

[玻璃葉] bō·li yè 柞樹葉。[例]“三要有一個大個子,用千年~為人參姑娘遮太陽,不然人參姑娘會被曬病的。”(《民間故事》)1983年創刊號)
[餑餑] bō·bo 用麵粉製作的食物。[例]“春節,滿族家家戶戶有包餃子、蒸~的習慣。”(《同心餑餑》,載《七彩神火》)

[不賴] bú·lài 不錯,不壞。[例]“老胡頭說起來人也~,大夥都愛和他逗個笑話。”(《競賽 中的片斷》,載《遼寧文藝》1956年第1期)
[不是物] bú shì wù (指人說)不好。[例]那小子真~,淨幹壞事。
[不善] bú shàn 了不起,不尋常。[例]“你知道,劉子章這傢伙~哪。拉出去一年多,就來攻城。”(駱賓基,《邊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陲線上》,黑龍江出版社,1981年)
[不斷溜兒] bú duàn liùr 連續不斷。[例]“旅遊的隊伍~一隊接一隊兒。”(《大喜事兒》,載《遼寧文藝》1977年第1期)

[鵏鴿子] bǔ gē·zi 鴿子。[例]我家養了四隻~,三隻白的,一隻灰的。

[不著調] bù zhāo diào (1)做事不認真。[例]小胡幹活~,得好好帶一帶。(2)不務正業。[例]“隔壁的二小子有些~,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塊鬼混,早晚要出事。”(《洮河飛浪》)
[不打錛兒] bù dǎ bènr 說話很流暢。[例]“再說鐵男他母親為了老兒子真攢了不少錢,背著鐵男,用什麼買什麼,要說花錢那真是連‘錛兒’都不打……”(《幸福屬於誰》,載《遼寧民眾文藝》1982年第6期)~
[不得煙兒抽] bù děi yānr chōu 不得志,不受賞識。[例]不象過去,他現在~了。
[不項楞] bù dīng lèng 不起作用。[例]你也太~了,這么點事都沒辦法明白。
[不縷會兒] bù lǚ huìr 不在意。[例]老師講課的時候,你總~,所以你的學習成績就不好。
[不開面兒] bù kāi miànr 不講面子。[例]“張希才一看這姑娘一點~,忙說:‘這可是你們老隊長開的例啊!’”

(《竇迎春》,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5期)
[不顯山不露水兒] bù xiǎn shān bú lòu shuǐr 悄悄地,不顯露出來。[例]“一輩子忍氣吞聲,~地過日子。”(《殷趙村疑案》,載《曲藝》1985年第9期)
[不玩兒活兒] bù wánr huór 不幹活兒。[例]他也~呀,那么點地兒還侍弄不過來。

C

cāi
[猜謎兒] cāi mèir 猜謎語;琢磨難題。[例]他象~似的憋了一天,也沒想明白。
cái
[才剛兒] cái gāngr 方才。[例]“老財迷聽到聲,忙一睜眼,供堂里靜靜的,心很後悔,~打個盹,神仙怪罪啦……”(《財神姑爺》,載《七彩神火》)
cǎi
[踩人肩膀頭] cǎi rén jiān bàng tóu 為了自己的升遷而作踐別人。[例]那小子沒別個能耐,就會~進步。
cǎi
[菜餑餑] cài bō·bo 包著菜餡的食物。[例]“好容易盼到七月初一,小老闆兒帶了幾個~,就順原道找乾哥去。”
cǎo
[草棵子] cǎo kē·zi 草叢。[例]“佛爾赫在石縫子和~里鑽來鑽去……”(《佛爾赫》,載《七 彩神火》)
[草爬子] cǎo pá·zi 一種光吃不拉的吸血昆蟲。[例]打草的時候,我最怕~。
chā
[插伙] chā·huǒ 合到一起搞營生。[例]咱們~賣瓜,你同意不?
chǎ
[岔劈] chǎ·pi 差錯。[例]“我可是娶姑爺,你可千萬跟男方說好,要不,到時候弄~了,麻煩事。”(《“二八月”傳聞》)
[差老成色了] chà lǎo chéng shǎi·le 相差得很多。[例]“往年和今年一比那可~,家家的底墊也覺得厚實了。”(《生活散記·兩件大事》,載《遼寧文藝》1995年第6期)
chān
[摻攉] chān·huo (1)把不同的東西混在一起。[例]淘米水餵豬太稀,裡面~點糠就行了。(2)參預他人的事情。[例]“甲:你~什麼呀!乙:替你高興呀!”(《黑龍江藝術》1983年第7期)
cháng
[長脖老等] cháng bó lǎo děng 一種水鳥,脖長腿長。[例]“~從河沿飛起,向高空翔去,轉一個圈又轉回來,停在河沿。”(《暴風驟雨》)
[長蟲] cháng chong 蛇。[例]張山這傢伙就跟驚蟄後的~一樣,越來越惶惶起來。
chǎng
[敞開兒] chǎng kāir 儘量,隨便。[例]今天的酒有的是,大夥~喝,誰要留量不是漢子。
[吵兒巴火] chāo·er bā huǒ 大聲嚷嚷。[例]“他~地推著石祥走進屋裡。”(《親仇》)
[吵吵] chāo·chao 吵嚷。[例]別~不行嗎,有啥話慢慢說。
[朝面兒] cháo miànr 露面。[例]我找他多少天了,他也不~。
(火)——~。”(《專業人家》)(2)潮濕。[例]這屋~,千萬別澆水啦。
chē
[車軲轆話] chē gú·lu huà 重複、絮叨的話。[例]“老頭繼續絮叨著:‘爺們,我這人性子急,脾氣躁,不愛說~。’”(《山神》,載《鴨綠江》1983年第7期)
[車腳錢] chē jiǎo qián 運費。[例]“他用空前的軟軟腔調說:‘那就答應他吧,不過咱們花~……’”
[車老闆子] chē lǎo bǎn·zi 趕大車的人。[例]“……只好把~這個差事交給女兒去乾。”(《送糧》,載《鴨綠江》1963年第1期)
chě
[扯] chě 閒談。[例]“你小子少~這套哩哏兒棱。”(《擂鼓戰金山》,載《曲藝》1985年第3期)
[扯閒白兒] chě xián báir 沒事閒扯。[例]“大酒壺:這是啥節骨眼兒呀,你們還有心~!”(《龍王廟風波》,載《戲劇創作》1982年增刊)
[扯老婆舌] chě lǎo pó shé 背後傳瞎話,搬弄是非。[例]“大夥都說我愛~,可肚子裡有話不能不說。”(《兩張分家單》,載《黑龍江藝術》1981年第1期)
[扯大彪] chě dà biāo 說一些帶野味的話。[例]“婦女們到一塊兒,除了愛說愛笑~,揀土豆也淨愛挑大個的。”(《收穫》,載《哈爾濱文藝》1979年第7期)
[扯哩哏兒棱] chě lí·genr lēng 瞎扯。[例]我這么大歲數啥不明白,你少跟我~。
[扯淡] chě dàn 沒有目的地談論[例] ~的時候,他比誰都能耐。
chè
[撤嘴巴子] chè zuǐ bà zi 打耳刮子。[例]好扯老婆舌的人,~也不多。
chēn
[抻頭] chēn·tóu (1)遇事不慌。[例]他倒挺有~,什麼事也不著急。(2)領頭,帶頭。[例]“這隊長,我早就一百個不讓你當,你就不聽。窮隊亂事多,抻這個頭有啥勁。”

chī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吃咂] chī zā 吃奶。[例]“……媳婦一枝花,三個小姨子算是白搭,炕頭上還躺著一個,光會~……”(《嚴重問題》,載《長春》1982年第2期)
[吃不了兜著走] chī bù liǎo dōu·zhe zǒu 對事情後果負有責任。[例]“你說說,回家去她要和我一算帳,這不得~嗎?”(《查帳》,載《遼寧戲劇》1979年第3期)
[吃獨食兒] chī dú shír 自私,好東西自己獨吞。[例]這些東西大夥分,我可不是~的人。
[吃不住勁] chī bú zhù jìn 承受不住了。[例]老隊長把我好頓訓,我真~了。
chōng
[衝著] chōng·zhao 迷信人認為人有病是鬼神作祟。[例]這孩子鬧八成是~什麼了,要不能這么哭嗎?
chòng
[沖] chòng (1)蠻橫。[例]“哼,原來是一個吃生蔥生蒜的人,說話這么~。……”(《小白玫》,載《鴨綠江》1963年第10期)(2)好。[例]這孩子學習真~,回回考試都打滿分。
chōu
[抽冷子] chōu lěng·zi 冷不防,突然。[例]“逼她跪在地當央,又把一盆新從灶坑扒來的紅火炭,~揚到他身上,長長的頭髮,粉嫩的臉,都燒焦啦。”(《蠶姑姑》),載《七彩神火》)
[抽巴] chōu·bā 可疊成“抽抽巴巴”。收縮。[例1]陽光太強,花葉曬~了。[例2]“現在一瞅她好象是抽抽巴巴的大地瓜。”(《花好月圓》)
chòu
[臭油子] chòu yóu·zi 瀝清。[例] ~蹭到衣服上,沒個洗。
[臭棋簍子] chòu qí lǒu·zi 棋藝不高。[例]就你那~,我實在不想跟你玩。
chū
[出門子] chū mén·zi 姑娘出嫁。[例]“……這還是她~時,老馬德親手做了給她的。(《雙喜臨門》,載《遼寧文藝》1977年第10期)
[出息個暴] chū xī·ge bào (1)很有出息。[例]那小子真~,小時候鼻涕拉瞎的,誰能想到他考上大學。(2)出息過火(貶義)。[例]這回你~,學會偷家裡的錢了。
[出菜] chū cài 出力。[例]“白毛:‘你是首席辯論,大家都等你~呢!’”(《市委書記》,載《遼寧戲劇》1979年第1期)
[出血] chū xiě 付出代價。[例]“我看對他不‘~’是不行啦!給他幾個錢,領領路……”(《開出去的列車》,載《東北文藝》1952年第4期)
chǔ
[杵] chǔ (1)傻了眼,沒主意。[例]“……沒出事都有章程,等出了事都~了!”(《事故》,載《東北文藝》1952年第6期)(2)呆站。[例]“丁占元~在過道里,木然地想著,心中好不煩悶。”(《拜早年》,載《江城》1983年第1期)
[杵子] chǔ·zi拳頭。[例]“躺在旁邊的老伴惡聲惡氣地罵了一句,又狠狠地照著老振太的肩膀頭兒給了一~。”(《金子,在這裡閃光》,載《光安文學》1983年第1期)
[觸桿] chǔ gǎn 顯得難堪。[例]“這一答老財東和歪脖管帳先生都~了,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棒槌赴宴》)
chuā
[欻咕] chuā·gu 議論,談論。[例]這事大傢伙~~,別總是我個人說。
chuān
[穿小鞋] chuān xiǎo xié 故意給人出難題,使人難堪。[例]我提意見的時候,就沒怕別人給~。
chuán
[傳閒話] chuán xián huà 把一方的話傳給另一方,並且添枝加葉。[例]那婆娘最能~,你可千萬不要相信。
chuǎn
[喘] chuǎn 招架。[例]這一回,就夠他~的啦。
chuī
[吹鬍子瞪眼] chuī hú·zi dèng yǎn 形容耍威風。[例]“藍海鷹再瞅瞅~的宋長召,心裡在隱隱作痛。”(張笑天,《雁鳴湖畔》,吉林人民出版社會,1976年)
[吹著嘮] chuī·zhe lào 說大話。[例]別聽他~,他根本就沒那兩下子。
[吹燈拔蠟] chuī dēng bá là 喻事情到此結束。[例]“這女人蠻不講理打了我倆嘴巴,~離婚分了家。”(《慈母心》,載《曲藝》1983年第9期)
chuǒ
[戳尿窩窩] chuǒ
niào wō·wo 背後鼓搗。[例]有話你就當面兒說,幹嗎背後~。
[戳咕] chuǒ·gu 挑唆。[例]“我明白了,準是你~那混小子打媳婦啦。”(《八出戲》,載《遼寧文藝》1978年第5期)

[呲溜] cī liū 腳下滑動。[例]“孫二雷腿一軟,又~坐那了。”(《八出戲》,載《遼寧文藝》1978年第6期)
[刺毛撅腚] cī máo juē dīng 翹尾巴,驕傲。[例]剛念幾天書呀,就~的,誰也不在話下。

[刺撓] cì·nao 癢。[例]這孩子身上準是有虱子,要不能那么~嗎。
còu
[湊合事兒] còu·he shìr 亦稱“湊乎”。將就;對付。[例]“咱們全局的公路就修了那么一小段,不都是~?”(《伐木人傳》)
cuān
[躥稀] cuān xī 腹瀉。[例]這豬吃什麼東西啦,直勁~。
cùn
[寸] cùn 湊巧。[例]“你說怎么那么巧,怎么那么~,就在這些人當中,有個檢修廠的女團幹部……”(《幸福屬於誰》,載《遼寧民眾文藝》1982年第6期)
[寸勁兒] cùn jìnr 巧勁兒。[例]“大酒壺:噢,這個~,趕上了。”(《龍王廟風波》,載《戲劇創作》1982年增刊)
cuō
[搓踐] cuō·jian (1)揉搓。這柿子讓他~的,都快熟湯了。(2)折騰。[例]他被~苦啦,四十歲臉上就出現了褶子。
cuò
[錯個主兒] cuò·ge zhǔr 換別人。[例]“……王麻子雖然好耍奸頭,但一想~還有誰呢?”(《墓地》,載《黑龍江文藝》1955年第15期)

D


[搭碴兒] dā chár 接別人的話碴兒說話。[例]“李衛兵咧咧了一陣,見張明垂著眼皮打瞌睡,顧雷又不~,自覺沒趣,告辭了。”(《死案》,載《綠野》1981年第1、2期)
[搭把手] dā bǎ shǒu 協助一下。[例]“他讓張立言出面,自己不出頭,有了事,他就在後面~。” (《伐木人傳》)

[答對] dá·dui (1)應付,打發。[例]“……去年,你上東北大學,一時繳不起學費,從大德堂那裡借了六十元高利貸,才勉強~你上了學。”(《馬加文集》

[打耙] dǎ pá 定下來的事又推翻了。[例]“柳啟江:……今天,瓜籽拿來了,他又要~,這哪還有一點兒貧下中農的樣子。”(《西瓜今日甜》,載《戲劇創作》1983年第6期)
[打攏] dǎ lǒng 同意或接受對方的意見、想法。[例]我說了半天,他也沒~。
[打戀戀] dǎ liān·lian 常有接觸。[例]“支書,這件工作我可是裝不了,原先我接近他,那是因為不了解張金龍是什麼貨,現在是小蔥拌豆腐,已經一清二白了,還叫我跟他~!”(《洮河飛浪》)
[打哈哈湊趣兒] dǎ hā·ha còu qùr 湊熱鬧。[例]“在最前頭走的是老韓德祥,他專好~,哪兒落後往哪兒站。”(《洮河飛浪》)
[打下手兒] dǎ xià shǒur 協助他人做一些輔助性的事情[例1]“從小跟老沙金把式~,煞腰做活計。”(《馬蹄金搬家》,載《吉林民間文學》1983年第2期)[例2]“李大嫂給他~,兩個人忙得滿頭大汗。”(《伐木人傳》)
[打賴] dǎ lài放賴。[例]“東家放心吧,誰也不帶~的。”(《黑龍江民間文學》1983年第3輯)
[打溜須] dǎ liū xū 巴結,討好。[例]“這本是將心換心知情知意,怎能算請客送禮~?”(《妯娌會》)
[打啞巴纏] dǎ yǎ·ba chán 故裝不懂,一再糾纏。[例]“真夠嗆!啥節骨眼上還敢跟咱~!”(《深巷錘聲》,載《遼寧文藝》1973年第12期)
[打小兒] dǎ xiǎor 從小。[例]他~就知道尊敬父母。

[大扯] dà·che 越發厲害了。[例1]“柳啟江:……象王顯富這樣的戶,有了一萬奔兩萬,越乾越~。……”(《西瓜今日甜》,載《戲劇創作》1983年第6期)[例2]“這個包可就粘~了。”(《伐木人傳》)
[大概齊] dà gài qí 大概,差不多。[例]“徐占河:不過經過了解嘛,這廟是誰修的,我也摸出個~了。”(《龍王廟風波》,載《戲劇創作》1982年增刊)
[大乎乎] dà hūhu 亦作“大大乎乎”。毫不在意,隨隨便便。[例]“坐在炕梢何石頭,梗起又粗又紅的脖子,~地說:‘我就不贊成這一套,幹部吃點貧下中農的東西,有什麼了不起的!’”(《親仇》)
[大估景] dà gū jǐng 大約。[例]準日子我不知道,~他是五月份結婚。

[大鼻子] dà bí·zi 舊稱俄國人。[例]“四十年前,閨女,你沒攤上那個世道,城裡盡~、小鬼子打腰啊。”(《北方曲藝》)1983年第3期)
[大家賊] dà jiā zéi 麻雀。[例]“畫眉、百靈就在畫布上繡,再繡上~直勁抖摟毛。”(《北曲史料》第1輯)
dāi
[呆呵呵] dāi hē hē 痴迷,傻氣。[例]“朱旺老頭子一直把故事講到頭,聽的人都~的,有點被故事迷住了。”(《渾河的風暴》)
dāng
[當家的] dāng jiā·de (1)主持家務的人。[例]老爺子是~,啥事兒他都說了算。(2)丈夫。[例]天都這么黑了,你~還沒回來呀?
dāo
[叨叨] dāo·dao 嘮叨。[例]裴南垂手站立,聽那個女人~,他不理解,也不反駁。“(《人民文學》1980年第5期)
dáo
[叨咕] dáo·gu 咒。[例]“他是誰?你說老白?你不~他,他腦瓜子就不痛了。”(《暴風驟雨》
[叨扯] dáo·che 說。[例]別扯他挺老實,還真能~幾句呢!
dào
[倒糞] dào fèn 指說話重複。[例]說話要乾淨利落,別~。

[嘚嘚] dē·de 說話絮叨。[例]“人一老,嘴就好~。”(《外姓人》)
[嘚咕] dē·gu 說。(含貶義)[例]那小子賊他媽煩人,一天到晚總到領導那去~。


[嘚嗦] dè·suo亦稱“嘚嗖”、“嘚瑟”。(1)顯白,抖摟。[例]那么大歲數的人,還好~。(2)為討好他人而奔走效勞。[例]“白儒群:……就為這頓飯,他就得~瘦了。”(《高粱紅了》,載(《李傑劇作選》)
[嘚嘚嗦嗦] dè·de sōu sōu 形容人的舉止輕浮,不穩重。[例]“誰象你~,躥躥達達……”(《新村佳話》,載《曲藝》1985年第9期)
děi
[得勁兒] děi jìnr 暢快,如意,舒適。[例]這么大熱的天兒,洗個冷水澡能挺~。
[得煙兒抽] děi yānr chōu 吃香,得勢。[例]自從那回出事兒後,他在單位就~了。

[嘀溜蒜掛] dī·liu suàn guà 形容散亂,不規整。[例]“迎風一找,尋到一棵爬蔓的青瓜秧,上面~地結著一串項心甜瓜。”(《炸海乾石》)

吉林方言吉林方言
[地蹦子] dì bèng·zi (1)東北地區秧歌的舊稱。[例]~和高蹺,扭得都挺歡。(2)鄉間對手扶拖拉機的俗稱。[例]“眼見不很寬綽的道,樁坑又開出了許多,使得這道越窄巴,只容得下一隻~了。(《黑閻五軼事》,載《生活從這裡開始》)
[地喇蛄] dì lǎ·gu 一種昆蟲。[例]“磕頭蟲兒捻壽釘,~就把框子盜。”(《佳人奇文》)
diàn
[電匣子] diàn xiá·zi 亦稱“戲匣子”、“匣子”。收音機。[例]“名牌掛鍾丁當響,新式~帶唱片。”
[電驢子] diàn lǘ·zi 摩托。[例]新農村有了新變化,滿地跑~。
diào
[弔膀子] diào bǎng·zi (1)習武的一種操練方式。[例]滿族男人從小都練~。(2)調情。[例]“三年前他和一個婦人~,那婦人背棄了他,還帶走了他半生所積下的那點錢財,因此一下而成了個半瘋。”(《呼蘭河傳》)
[吊小臉子] dio xiǎo liǎn·zi 鬧意氣,給人顏色看。[例]她沒長性,好~。
dōng
[東扯葫蘆西扯瓢] dōng chě hú·lu xī chě piǎo 毫無邊際的瞎扯。[例]“親家母看出他是來掃聽兒子的底細的,她偏仿~地嘮家常……”(《私訪》,載《鴨綠江》1964年第9期)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dōng yì láng·tou xī yī bàng·zi 比喻說話抓不住中心。[例]“你不是讓我談正事嗎?那也不能~的。”(《祝你成功》,載《遼寧民眾文藝》1982年第2期)

[嘟嚕] dū·lu (1)成堆成串的東西。[例]“我沖姜大嬸說,我那淑華姐姐,饞黃花菜牙都快饞掉了,把你們房檐底下吊的那~給一點吧。”(《雁鳴湖畔》)(2)陰沉著臉,繃著臉。[例]“翻譯官~著黃白鏡子臉,翻楞著眼問:‘什麼時候過去的?有多少人?’”(《火堆》,吉林人民出版社會,1963年)
duǐ
[碓咕] duǐ·gu (1)觸動。[例]“老太太連推帶搡地~,二雷由後院跳出去,走了。”(《八出戲》,載《遼寧文藝》1978年第6期)(2)比喻用話項撞人。[例]幾句話就把他~回去了。
duì
[對撇子] duì piě·zi 合得來,對勁兒。[例1]儘管這樣,他倆在鄉下時你幫我助挺~。[例2]“這新來的書記如果~,當然沒什麼說的。”(《伐木人傳》)
dūn
[蹲坑兒] dūn kēngr 待在一個地方監視某人(多指壞人)的活動。[例]我在供銷社~,待了一個多月。
[蹲笆籬子] dūn bā lí·zi 蹲監獄。[例]乾犯法的事,早晚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