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冷子

【拼音】chōu lěng zǐ 【解釋】 (1).方言。突然。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給他先點上蠟好。別待會兒喝了一半燈抽冷子滅了,他又不高興。” 蕭乾 《幹校瑣記·衝擊》:“被揪斗是衝擊,抽冷子喜事來臨,也能教人樂極生悲。” (2).方言。乘人不注意。 劉白羽 《回家》:“乍解放,心裡很不是滋味,只想有一天抽冷子開小差。”

基本信息

【使用區域】

“抽冷子”在北方大多數地方都使用,主要是東北三省(說“抽冷子”主要在遼寧)、北京(最常說)、河北;其次山東、河南北部;再其次在陝西東部、山西、內蒙等地也有人說。

【含義】1、(指事)突然地。例句:鍋裂璺了,要輕點翻(炒菜的)鏟子,小心~菜全“餵”了(爐)灶。

2、(指人)趁人不防備。例句:~給(打)他一下。

3、(指時)剛開始。例句:~開車,還不大熟,手忙腳亂。(不常用)

【語源】女真語,colhorongge gi,意思“以超然態的”,譯音為“抽冷子”。所以被金國所占據的土地上的人們都會使用這個辭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