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大方言

中國七大方言

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漢語國語為國家通用語言。

中國七大方言概述

(圖)中國七大方言
1.北方話(簡稱:北語)
2.廣東話(簡稱:粵語)
3.江浙話(簡稱:吳語):
4.福建話(簡稱:閩語):
5.湖南話(簡稱:湘語):
6.江西話(簡稱:贛語):
7.客家話(簡稱:客語):

北方方言

(圖)中國七大方言

又稱北方話,以北京話為代表,通行語中國北方地區各省區,貴州、四川、雲南以及華中地區的部份縣市。北方方言分為四個次方言區:
(1)華北方言,通行於京津兩市幾東北三省,河北、山東幾河南六省。其中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話。
(2)西北方言,通行於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寧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區。
(3)西南方言,通行於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廣西北部邊沿地區。
(4)江淮方言,俗稱下江官話,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蘇、江西部份沿江地區

吳方言

(圖)中國七大方言

吳方言又稱江浙話或江南話。過去以蘇州話為代表,現今隨著上海市的經濟發展,使上海話使用的人口不斷的增多,通曉上海話也逐漸多。因此現今吳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話。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區,可分為五個片:
(1)以上海話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區、杭州地區和寧波地區。
(2)以臨海話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溫州話為代表的東歐片。
(4)以金華話為代表婺州片。
(5)以麗水話為代表的麗衢片。

湘方言

(圖)中國七大方言

湘方言又稱湖南話或湖湘話。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湘方言從內部語音差異上看,又有新湘語和老湘語的分別。老湘語廣泛流行於湖南中部寧鄉、衡陽等地,新湘語流行於長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贛方言

(圖)中國七大方言

贛方言又稱江西話、贛語或溪語。以南昌話為代表,通行於江西省大部份地區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縣市。因歷史上多次北方漢人南遷多從江西為中轉,家之地理上與江淮官話、湘方言、棚民話區接壤,就使江西省邊緣地區深受其他方言影響,也導致贛方言自身特點被淡化。
贛方言內部可分為9個片:
(1)以南昌話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於南昌地區、高安地區。
(2)以宜春話為代表的宜瀏片,通行於宜春地區、新餘地區和湖南省
(3)以吉安話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於吉安地區、井岡山地區和湖南省的茶陵、攸縣、酃縣。

(4)以撫州話為代表的撫廣片,通行於撫州地區。(5)以鷹潭話為代表的鷹弋片,通行於鷹潭地區、貴溪地區、樂平地區、景德鎮地區。 (6)以鹹寧話為代表的大通片,通行於湖北的大冶、鹹寧市、嘉魚、蒲圻、崇陽、通城、通山、陽新和監利的部分地方,以及湖南的華容和臨湘、岳陽的部分地方。其特點是:六個聲調。古平聲、去聲按古聲母清濁各分化成兩個調,即現今的陰平和陽平、陰去和陽去。古上聲全濁聲母歸屬陽去,清聲母和次濁聲母今讀上聲。入聲不分陰陽。入聲字的塞音韻尾脫落,讀成開尾韻,但有少數地點例外。大冶的陽去和陰平歸併,只有五個聲調。古入聲全濁聲母字,鹹寧、通山兩地歸屬陽去;嘉魚部分歸屬陰平,部分讀入聲。通山、蒲圻兩地入聲韻帶有喉塞音韻尾[-ʔ],通城則有[-ʔ]、[-l]兩個入聲韻尾。遇攝合口一等端系字與幫、見系字韻母不同。大通片靠近昌都片的赤壁、崇陽、通城、平江、岳陽等地有濁音聲母,亦稱為“濁音走廊”。陽新、大冶、通山同一韻見系和非見系韻母不同。

(9)以懷寧話為代表的懷岳片,通行於安徽的懷寧、岳西、潛山、太湖和望江、宿松、東至、石台、貴池的部分地區。其特點是:古入聲和上聲的全濁聲母今讀陽去。山攝合口一等恆韻和鹹攝開口一等覃韻、山攝開口一等寒韻的見組字韻母相同。古全濁聲母入聲字歸屬陽去,古清聲母入聲字岳西、宿松、東至今讀作入聲,其他都歸屬陰去。而且通常入聲只有入聲調而沒有入聲韻。

粵方言

(圖)中國七大方言

粵方言又稱粵語或廣東話,通行於廣東省大部份地區,廣西自治區的南和東部及港澳地區。
(1)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粵海片,通行地域: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粵西地區、粵北地區部份縣市和廣西梧州地區。
(2)以台山話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廣東江門地區(新會、台山、江門市、開平、恩平和鶴山一部分)。
(3)以韶關粵語為代表的粵北片,通行地域:廣東韶關地區,陽山、佛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陽江話為代表的高陽片,通行地域:廣東茂名地區和陽江地區。
(5)以廣西欽州話為代表的欽廉片,通行地域:廣東湛江地區、廣西欽州地區和廣東雷州地區一部分。
(6)以廣西南寧話為代表的邕潯片,通行地域:廣西南寧地區、玉林地區一部分。
(7)以廣西玉林話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廣西玉林地區和廣西梧州一部分。

客家方言

(圖)中國七大方言

客家話以廣東梅州話為代表,主要通行於廣東梅州地區(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共2區1市5縣及零星分布於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歷史上客家人是自東晉開始從中原地區的一群流人為了避免戰亂曾好幾次向南方遷居。
他們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粵東,閩西,贛南等地。海外華人及華僑中亦有部份說客家話話。
閩方言

閩方言又稱福建話或福佬話。過去以福州話為代表,今由於閩方言的閩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長,使用閩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現今的閩方言中一般是以閩南方言的廈門話為代表。閩方言內部可分為5個片。
(1)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片 -
(2)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片,在閩方言中的閩南片又被分為幾個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廈門話為準。2、潮汕片以廣東汕頭話為準。3、雷州片以海康話為準。4、瓊文片以海南海口話為準。
(3)以建甌話為代表的閩北片。
(4)以永安話為代表的閩中片。
(5)以莆田話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島中的華人社區中也有相當多來自閩方言區,但主要是閩南方言。

方言分區

1.北方方言 

1)華北官話
即狹義的北方話,它通行於北京、天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其中東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語——國語。山東、河南的官話各有特色,近來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另立膠遼官話和中原官話兩支。其中中原官話包括山東、河南部分地區以及長江以北的徐州、阜陽、陝西的西安、山西的運城等地區。
2)西北官話
通行於山西、陝西、甘肅等省以及青海、寧夏、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官話。山西及其毗鄰陝北部分地區、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保留古入聲字,自成入聲調,不同於一般西北官話,也不同於華北官話,近來有學者認為可根據'有入聲'這一特點另立'晉語',從官話方言中獨立出來。與此同時,有學者提出西北官話作為官話方言的一支,範圍宜縮小到只包括甘肅蘭州、寧夏銀川等地的方言,改稱'蘭銀官話'。
3)西南官話
通行於湖北省大部分地區(東南部、東部除外)、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漢族地區以及湖南、廣西兩省北緣地帶。西南官話地域遼闊,但內部比較一致。
4)江淮官話
俗稱下江官話,通行於安徽省長江兩岸地區,江蘇省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徐州一帶除外),長江南岸鎮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區,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帶。江淮官話是官話方言中內部分歧較大、語言現象較為複雜的一支。其中皖南徽州一帶方言,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歷來不少語言學家認為可以從官話方言中分出,獨立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2.粵方言

①粵海片,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南和部分粵北地區,是粵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範圍最廣的一個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它在粵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響。
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開平、恩平、新會、斗門等縣,以台山話為代表。
③高陽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屬各縣和江門市所屬的陽江縣和陽春縣,以陽江話為代表。
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邕江、鬱江、潯江沿岸的南寧市、橫縣、貴縣、桂平縣、平南縣、藤縣、梧州市,玉林地區的玉林縣、北流縣、容縣、博白縣、陸川縣,欽州地區的欽州縣、合浦縣 、浦北縣 、靈山縣和北海市,梧州地區的蒼梧縣、岑溪縣 、昭平縣 、蒙山縣、賀縣、鐘山縣,一般以南寧話為代表。它的語音比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內部的異同又可以分為四個方言小片:廣府片、邕潯片、勾漏片和欽廉片。
閩東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共18個縣市,以福州話為代表。

3.閩方言

閩北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鄉區)、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中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田、仙遊,以莆田話為代表。
4.吳方言

1)太湖片
即北吳語片,包括江蘇吳語21個縣市,上海市及其所屬各郊區(縣),浙江舊杭州、嘉興、湖州 3府,以及浙東舊寧波、紹興兩府,以上海話或蘇州話為代表。這一片分布面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可再分 6個小片:
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陰、武進、宜興及其以西蘇南吳語各縣市和安徽郎溪、廣德的部分鄉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話,南通東部、海門和啟東北部的通東話也屬這一小片。
②蘇滬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屬各郊區(縣),常熟市、無錫市及其以東蘇南吳語各地,浙江省的嘉興市、平湖、嘉善、海鹽、桐鄉、海寧,江北南通、海門和啟東南部的啟海話屬這一小片。
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長興、安吉、德清和餘杭。
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區。
⑤臨紹小片,包括臨安、富陽、桐廬、蕭山、紹興市、上虞、諸暨、新昌、餘姚、慈谿和建德縣的下包、乾潭以東鄉鎮。
⑥明州小片,包括寧波市、鄞縣、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定海、普陀、岱山。
2)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門、臨海、仙居、黃岩、椒江市、溫嶺、玉環,寧海縣岔路以南和樂清縣清江以北地區也說台州話。這片以臨海話為代表。
3)東甌片
即溫州片,溫州話舊稱甌語,通行於溫州市、甌海、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文成以及洞頭、蒼南、青田的部分地區。這片以溫州話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華地區的金華市、蘭溪、浦江、義烏、東陽、武義、永康、磐安,以金華話為代表。
4)麗衢片
包括處州小片和龍衢小片:①處州小片,包括縉雲、麗水、雲和、青田等縣和景寧畲族自治縣。武義縣南部舊宜平縣部分、文成縣的南田區、泰順縣北部和慶元縣的東北部也屬這一小片。②龍衢小片,包括龍泉、慶元、松陽、遂昌、江山、常山、開化、衢州市、龍游。福建省浦城縣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廣豐、上饒和上饒市也屬這一小片。這片以麗水話為代表。
5.湘方言

由於社會、歷史、地理以及政制變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語南、北、西三面長期以來處於官話方言包圍之中,東部又受客、贛系方言的影響,以致語音系統不斷產生變化,逐漸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種明顯有別卻又並存並用的特殊局面。從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這就是湘語的兩個方言片。新湘語和老湘語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系統上。南片老湘語比較保守,古全濁聲母字一般仍多念濁聲母;北片新湘語受官話方言的影響而有逐漸靠攏官話的趨勢,語音上突出的表現是由繁到簡,古全濁聲母字一般都已念為清聲母字了。北片新湘語主要通行於湘北、湘中一帶,如長沙、株洲、益陽等;南片老湘語廣泛通行於湖南中部、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 如湘鄉、雙峰、邵陽、武岡等。
6.客家方言

一個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語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語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稱客 方言,客話,客家話,屬於漢語七大言之一。從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台灣,四川 等7個省,海外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具體說,國內主要分布:
福建--閩西地區的長汀縣,連城,上杭等8個縣;
廣東梅州,惠州,蕉嶺等16縣市;
江西南部寧都,瑞金,興國等14縣市。
此外,非純客縣,
福建南靖,平和,紹安,龍巖;
廣東潮州,海豐,韶關,東莞;
江西銅鼓,廣昌,永豐等不少縣市的許多地區也講客家話。
台灣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著客家話。
依據內部的 差異,客家話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長汀話為代表的閩西客家話,
梅州話為代表的粵東客家話,
贛縣蟠龍話為代表的贛南客家話。
進一步,可以分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稱閩客片),粵台片,粵中片, 惠州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
7.贛方言
江西省內通行贛方言的有 60 多個縣市。包括南昌、景德鎮(城區)、萍鄉和宜春、撫州、井岡山三地區的各縣市:南昌、新建、安義、靖安、奉新、高安、宜豐、銅鼓(也有人認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萬載、分宜、新余、 清江、豐城、 進賢、東鄉、臨川、金溪、資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黃、樂安、南豐、新乾、峽江、永豐、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蓮花、安福、寧岡、遂川、 萬安,上饒、 九江兩地區的大多數縣市:波陽、餘干、 萬年、鷹潭、 貴溪、餘江、弋陽、橫峰、鉛山、樂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澤、武寧、修水也有使用贛方言的鄉鎮。
湖南省東界的13個縣:臨湘、平江、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桂東、汝城、常寧、資興、安仁,有人認為岳陽、永興也屬贛方言區。
福建省西北部的 4個縣市:邵武、光澤、建寧、泰寧;
湖北省東南部與江西省連界的 8個縣:通城、蒲圻、崇陽、通山、陽新、鹹寧、嘉魚、大冶;
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地區的望江、東至、宿松、懷寧、太湖、潛山、岳西、桐城等縣的方言,據初步了解,也和贛方言相近,目前歸屬未定,可能也將劃歸贛方言。使用人口約3000萬。

附錄

還有一種標準是把全國分成八大方言區,即把閩方言分成兩支
1、閩北方言,又稱為福建話。
閩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個別地區和台灣的一部份,此外,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人說閩北方言。閩北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
2、閩南方言,廣東人稱為潮州話,福建人稱為廈門話。
閩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的一部份,海外部分華人社區亦流通閩南方言。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這是按地理的南北來分,如果是綜合福建方言來說的話,福州話則屬於閩東方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