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成立於2004年4月的北京愛源匯教育研究中心,是一個致力於愛滋病關懷與幫助工作的非營利組織,其宗旨是在維護人類健康的行動中實現人類尊嚴。

基本資料

logologo

機構名稱: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城市:北京
大分類:教育助學
公益分類:教育助學
機構聯絡人:曾金燕

簡介

愛源匯(全稱:北京愛源匯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5月註冊於北京市朝陽區工商局,是胡佳岑舒遠等幾位長期從事愛滋病公益工作的志願者推動下籌劃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宗旨及目標

組織宗旨:在維護人類健康的行動中實現人類尊嚴。
組織目標:致力於愛滋病關懷與幫助工作,推進公共健康。

長遠目標

1、防止兒童基本權益受侵犯,幫助兒童獲得生存、發展和享受福利的權利;
2、兒童生活在原有社區,獲得直系親屬旁系親屬的照顧,享受家庭幸福;
3、兒童堅持在學校就讀,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4、兒童成長的身心基本需求能夠得到初步滿足;
5、兒童自身意見能夠得到尊重;
6、減少社會對愛滋病家庭兒童的歧視。

組織架構

組織由“辦公室、項目工作人員——核心志願者——理事會——顧問組——志願者群體”構成,辦公室是合作協調中心以及交流平台,項目工作人員和核心志願者是組織工作的主要執行者,理事會發揮了籌款、監督、重大事件決策等功能,顧問組增強了整個組織的智慧力量,志願者群體幫助擴展活動空間並增強行動力度。過渡時期的理事會成員名單:岑舒遠、付濤高琦、胡佳、林谷、吳逢時、曾金燕。

運作空間

幫助受愛滋病影響的人們:受愛滋病影響的人們包括——愛滋病感染者/患者,愛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幫助的內容包括——生存、發展、教育、關懷。
能力建設:包括人權法律意識的培養和發展,愛滋病基層工作積極分子和自助小組的培訓和支持,志願者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研究和教育:大眾生殖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使人們遠離愛滋病病毒;愛滋病社會問題的多元角度關注和研究。

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可以分為:志願者培訓,推動公眾參與愛滋病關懷和救助工作;預防愛滋病公眾宣傳、培訓和教育;為受愛滋病影響的家庭提供援助與長期可持續發展幫助;其他符合組織宗旨的發展工作。

主要關注點

助學項目、筆友俱樂部、藥物倡導、青春期教育項目、《愛援》雜誌、鄉村兒童讀物。

行動案例展示

活動活動

1、收集整理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的資料,招募志願者進行一對一關懷幫助活動。定期給農村愛滋病家庭兒童寄生活費、衣服、食品、文具並相互通信,引導幫助農村愛滋病家庭兒童健康成長。
2、在抵抗愛滋病活動中培養青年骨幹,推動大學校園內成立學生愛滋病社團,推動普通大學生參與愛滋病預防、關懷和幫助活動。已成立的學生愛滋病社團有中國人民大學愛源社、江西農業大學愛源社。
3、協助“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醫生的愛滋病預防宣傳和愛滋病致孤兒救助工作。代轉基金會資助款、傳送宣傳手冊、寄送《一萬封信》等。
4、多次安排、帶領基金會工作人員和城市志願者,深入愛滋病高發地區走訪愛滋病家庭進行鄉村調查。
5、協助愛滋病村民進行家庭護理、家庭關懷工作,減輕愛滋病患者臨終階段的痛苦。
6、培訓、指導愛滋病工作志願者,推動基層工作者能力成長,使得鄉村志願者能夠獨立工作,幫助愛滋病感染者/患者以及家人改變貧困、痛苦的現狀。
7、向鄉村愛滋病感染者/患者傳達基本人權知識,指導、鼓勵愛滋病感染者/患者運用法律手段爭取、保護自己的權益。
8、從公司、廠商、基金會募捐並運送冬衣給農村愛滋病家庭,使得農村愛滋病家庭在沒有暖氣的情況下減少受凍的幾率。
9、協助為農村愛滋病家庭心臟病兒童進行心臟手術,鼓勵其返回校園繼續讀書。
10、在媒體發表愛滋病村工作通訊,使大眾更加真實、詳細地了解愛滋病在鄉村傳播的各種情況。
11、出版《愛援》雜誌。
12、在愛滋病高發村進行“青春期同伴教育”,向當地的未成年人介紹愛滋病預防知識。
13、面向廣大農村兒童,特別是鄉村國小3-6年級的學生,創辦綜合性刊物。為其提供知識資訊、心理輔導、藝術培養和生活教育。
14、在愛滋病村國小多年舉辦筆友見面會和六一聯歡會活動。

“筆友俱樂部”項目

“筆友俱樂部”是愛源匯成立之初開展的首個正式項目,組織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志願者與河南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建立“對子“關係,以通信、網路、郵件組等形式進行交流。愛源匯還鼓勵志願者利用假期和結對兒童共同生活,並定期為對方寄文具衣物,以幫助這些兒童應對貧困狀況,促進心理的健康成長。項目的設計思路是,一方面幫助受愛滋病影響兒童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現代社會;一方面促使志願者在活動中回歸純樸的互助傳統,建立公民社會責任感。
曾金燕介紹,筆友俱樂部的志願者一開始集中於大學生群體,現在逐步將重點擴展到研究生以及城市白領青年,與以前相比,志願者向結對兒童直接提供經濟資助的情況也多了起來。據愛源匯統計,截至2004年12月,參與接受過關懷幫助的兒童12月已經超過100位,人數正在慢慢增長。愛源匯希望在將來進一步加強結對者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其更加持續緊密。
2004年下半年,愛源匯幫助成立了學生社團——中國人民大學愛源社和江西農業大學愛源社,從社團運作、資源動員等方面給與指導。迄今為止,為這兩個學生社團前往河南進行了兩次鄉村社會調查提供了小額資助和技術支持,這將成為愛源匯長期的工作。學生社團還在校園內以電影觀摩、圖片展覽和知識講座等形式進行愛滋病的防治宣傳。愛源匯還建議學生社團每年“六一”前後到通信結對比較集中的地區為兒童進行一次自編自導的文藝匯演,愛源匯幫助籌集部分經費。
此外,愛源匯還協助“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醫生開展愛滋病預防宣傳和愛滋病致孤兒童救助工作,比如代轉基金會資助款、傳送宣傳手冊等。愛源匯還承擔了向社會各界接洽贈送高耀潔所著,反映愛滋病患者生存現狀的《一萬封信》一書。投放名單中包括全國各地的100多所重點(名牌)大學,以及其它相關機構以及個人。計畫送出2000冊。
曾金燕介紹,愛源匯計畫2005年在河南上蔡縣開展家庭關懷項目,由上蔡教育局工作人員呂艷麗負責。兩三年來,呂個人一直堅持到村里走訪愛滋病人,為他們提供心理關懷以及必要的生活幫助。從去年開始,呂為愛源匯在當地轉發物資、生活救助金和宣傳材料,同時收集有關的兒童資料。愛源匯以此為基礎向外界尋求助養資源。曾金燕說,這是筆友俱樂部活動的一個延伸,其重點是為兒童提供持續的經濟支持。
其它活動包括協助安排和籌集資金,為農村愛滋病家庭心臟病兒童進行心臟手術,鼓勵其返回校園繼續讀書。2004年已成功完成一例。多次安排、帶領基金會工作人員和城市志願者,深入愛滋病高發地區進行鄉村調查,並發放救助物資。此外,愛源匯有意向鄉村愛滋病感染者/患者傳達基本人權知識,指導、鼓勵愛滋病感染者/患者運用法律手段爭取、保護自己的權益。

關注兒童工作

在愛滋病高發區,貧困的農村家庭遭受愛滋病打擊,兒童是受影響最深的人群之一。愛源尤其注重兒童愛滋病的工作。
為了保障兒童生存、享受福利和發展的權利,保護兒童免受挨餓受凍、居無定所、失學、社會歧視、虐待、拐賣、流浪等可能的遭遇,愛源以支持農村愛滋病家庭的兒童堅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為基點,圍繞兒童的身體、心理成長和社會需求,開展一系列的支持工作。
愛源在調查中發現了兒童需求,結合國際經驗,提出以下幾點:
1、經濟窘迫——生存需求:吃飯、穿衣。北方農村的冬天寒冷漫長,兒童家裡沒有暖氣。大多數愛滋病感染者、患者是青壯年勞動力,是家庭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愛滋病不僅使家庭減少或者失去經濟收入,並且因為醫療開銷負債累累。越來越多的兒童擔當起支撐家庭的重任。袁建華1999年在廣東省對愛滋病醫藥花費調查估計時發現,一個愛滋病的醫藥花費其醫療保健費用相當於廣東省城鎮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實際收入的13倍,相當於農村平均每人每年實際純收入的33倍。處於貧困縣的農村愛滋病家庭更是因為愛滋病打擊支離破碎。
2、輟學的威脅——教育需求:堅持九年義務教育的需求;獲得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考大學等需求。更重要的是,農村教育仍然是語文數學等應試教育課程,缺少素質發展教育。
3、承受打擊——心理需求:父母患病和死亡使兒童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失去父母,想念親人;缺乏家庭關愛和情感發展刺激;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害怕被歧視,不願公開家庭情況,極度自尊,輕微自卑,渴望被平等、公平地對待;渴望減輕父母、家庭的痛苦;處於青春期,具有一般青少年的特徵。愛滋病致孤兒童張夏依雖然有熱心人支持上學,因為爺爺腿不能行走,張夏依仍然輟學,掙錢養活爺爺奶奶妹妹,他不願意再接受資助,因為磚窯做工的都是同病相憐的夥伴,他不再覺得孤獨。
4、失去遺產繼承權——求助無門:孤兒、寡婦經常被剝奪對金錢和房產的繼承權,父親去世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房屋被侵占,失去住所。
5、營養不良和疾病——健康需求: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更容易患上營養不良和感染其他疾病,沒有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健康狀況下降。
6、失去保護——被虐待和感染愛滋病的風險增加:如果失去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照顧,兒童抵抗風險能力弱,更加容易失學、流浪、充當童工、被性壓迫、被黑社會勢力控制。

意義

家庭撫養、社區支持是成本最低、兒童受益最大的幫助形式。愛源幾年來在農村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在孤兒幫助工作中,愛源充分聽取了兒童的聲音,綜合考慮了兒童的全部需求和願望,以及社會志願者的能力,開發了一對一兒童幫助模式。一對一既可以是一個志願者配對固定幫助一名兒童,也可以是一個志願者家庭配對固定幫助一個有兒童的愛滋病家庭。志願者定期為兒童郵寄生活費(含學習所需開支)、文具、書籍、營養食品、保暖衣服,並且定期與兒童通信、通電話,以同伴或家庭成員身份支持兒童成長。愛源這一組織起著發起推動、監督指導、應對突發事件的作用。

NGO組織之教育助學機構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西部雛鷹助學網
彩蝶計畫
美在心靈大學生志願者團
復新志願者學校
鄉村教育助學促進會
邊城愛心網
大興行知學校
微笑圖書室
燈塔計畫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我們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學志願者組織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愛心包裹項目
好友營支教組織
紅葉義工愛心公益助學社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
原平愛心助學站
映山紅助學網
拉祜助學網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春蕾助學網

培田客家社區大學
北京同志中心
貴州人公益行動網路
華益助弱服務中心
快樂小陶子教育助學公益工作室
中國紅心網
未來公益網
愛心傳遞慈善基金會
多背1公斤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
愛心互助協會
焦作愛心助學會
黃絲帶慈善功德愛心行動
益心網
蒲公英中學
山那邊助學行動
愛心香巴拉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
北京大學陽光志願者協會
希望之光
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壹個村小草根公益項目
愛心小站
全球消除貧困聯盟
我學網

北京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
西南林學院志願者義務家教協會
民工網
心守家園志願扶貧助學網
百蹊助學網
杭州啟明星兒童康復中心
樂助公益互助平台
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
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公益小書房
北京新民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彩虹村樂助會
公益團話劇社
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助學與發展促進會
天津心航路中國大教育助學網
中國·支教聯盟
求索網愛心驛站
青春安定社區
原野戶外陽光助學
中國助學網
感恩中國
無私助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愛心無限民間慈善助學組織

21世紀公益行動
厚朴工作室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
百特教育助學公益
簡單助學論壇
北方助學論壇
北辰區啟智學校
北外青協陽光部落
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
緊急救援項目
福安街國小輔讀班
北京泓德中育教育助學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青澤志願者協會
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
北京梁漱溟鄉村文化發展中心
守望志願團體
牧羊部落
華德福教育助學
南方周末愛心志願者同盟
武漢春苗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家長教育助學研究所
北京真愛教育助學服務機構
響叮噹(北京)教育助學科技中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北京天下溪教育助學諮詢中心
樂水行助學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