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以發展視障人士的教育、康復和文化事業,以普及貧困地區視障兒童的基礎教育為重點,並於1989年由徐白侖先生創建。

簡介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視障兒童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亟待關注,幫助他們接受教育,從而平等地回歸主流社會,至關重要。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致力於推動和促進視障教育發展的民間機構。
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由徐白侖先生創建。他原是一名高級建築師,1971年41歲時因醫療事故失明。經歷了14年失明的種種痛苦之後,受命運的引導,受博愛精神的感召,於1985年開始從事盲童教育事業。1988年成立“金鑰匙盲童教育研究中心”,1989年更名為“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

性質及宗旨

性質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屬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各項活動資金募集於社會,服務於社會。
宗旨是:發展視障人士的教育、康復和文化事業,以普及貧困地區視障兒童的基礎教育為重點;回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的號召;遵循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目標和規劃;遵守我國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接受中央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和指導。

業務範圍

以國際先進教育思想為指導,深入調查研究,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普及視障教育的道路。
籌集國內外人力、物力、財力,與各級有關部門合作,實施金鑰匙工程,推動和促進我國欠發達地區視障兒童基礎教育的普及與提高。
編輯出版《中國盲童文學》及其他與教育、康復、文化事業有關的出版物。
開展與視障教育、康復、文化事業有關的學術交流和其他活動。

發展歷程

1、金鑰匙中心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為盲孩子們創辦一份盲文雜誌,向他們傳遞社會的關懷,鼓舞他們生活的勇氣。1985年《中國盲童文學》雙月刊誕生了,免費提供給全國的盲童閱讀,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金鑰匙中心還組織了三屆全國盲童夏令營,舉辦了全國盲人中學生智力競賽等活動,不僅豐富了盲童的生活,而且引起社會對殘疾兒童更多的關注。

2、根據國家教委1986年的統計,全國視障兒童的平均入學率僅為2.7%,邊遠地區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比率。這使徐白侖先生深感震憾,於1987年提出了“金鑰匙盲童教育計畫”,先後在國華東的江蘇華北的河北、山西,東北的黑龍江和首都北京,實施金鑰匙盲童教育計畫,進行一體化教育的實驗。興辦特殊學校是當時中國特教的唯一辦學模式,一體化教育的理念還沒有被人們所普遍接受,經過艱苦努力。1990年國家教委、中國殘聯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現場會,肯定了這項實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決定向全國推廣,邁出了中國特殊教育走向一體化的第一步。

3、受當地教育部門的邀請,金鑰匙中心先後前往湖北、廣西、貴州新疆等地,協助開展盲童隨班就讀試點工作。1992年,與河北、北京教委合作,進行低視力兒童隨班就讀試驗並取得成功,使視障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更趨完善。為配合全國一體化教育的發展,金鑰匙中心編印了一系列教材及教學參考書籍。徐先生先後赴歐、亞、澳、北美、拉美等地考察、參加學術會議,學習國際先進特教理念和實踐經驗。1994年至1998年間,他在秭歸、泰安、烏魯木齊、成都等地舉辦四次國際學術交流會。這些都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中國視障教育的發展。

4、中國的西南和西北是全國的欠發達地區,特殊教育也不例外,大量貧困的視障兒童亟待幫助。金鑰匙本著“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名失明兒童”的宗旨,從1996年起,開始在中國西部實施金鑰匙工程。在當地政府、學校和教師緊密配合下,金鑰匙中心已幫助廣西、內蒙古陝西、黑龍江四千餘名視障兒童入學,培訓了四千餘名各級教師,並在內蒙古建立了普及視障教育的成功模式。已經向東北和西北推廣。

基本理念‍

1、金鑰匙工程的基本理念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初,就處於捕食和被捕食的狀態,必然產生殘疾。當人類學會用火,進入母系氏族社會,致殘的人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人類社會開始出現殘疾人這一不幸的群體。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每一步都要以部分人群致殘作為代價,但是人類社會不可能因此而放棄生產力的發展,就像不可能因為擔心出現傷殘軍人而放棄正義戰爭一樣。
時至今日,隨著煤炭生產的發展,礦難事故頻頻發生,政府只能要求儘量減少礦難的發生,逐步降低每百萬噸煤的傷亡人數,而不可能下令禁止傷亡。現在全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超過十萬,政府只能下令加強交通管理,而不可能因此禁止機動車的增加。隨著生產發展而帶來的環境污染,也已成為使人致殘的重要原因。
總之,殘疾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要付出的代價,人類社會負有厚待殘疾人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2、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是社會平等的基礎:
對人權的尊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在聯合國成立之初,各國首腦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日罪惡軸心對人權的摧殘,於聯合國成立的第二年就開始起草《人權宣言》,1948年獲得通過,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成為《人權宣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社會的發展以物質生產為基礎,隨著物質生產的主力軍從“體力”逐步向“體力與腦力相結合”過渡,“腦力”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作為個體的“人”,要在社會上獲得平等,必須成為主力軍中的一員。
作為弱勢群體中的殘疾人,必須獲得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才能和其他社會成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獲得平等的發展空間,才能在人類社會獲得真正的平等。
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成年後進入社會,將會面臨“起點”、“過程”和“結果”等三個問題。我們不能要求“結果”的平等,這會導致平均主義,阻礙個人奮鬥和社會發展。“過程”的平等就是就業平等,反對種族、性別和健全與否的歧視已日益深入人心。最根本的是“起點”的平等,也就是教育權利的平等,特別是受到良好教育權利的平等,否則窮人家庭將世代受窮,又怎樣談得上社會平等?我們特別要強調的是,實現有質量的公平教育。
3、全納教育是特殊教育發展堅定不移的方向:
教育的發展必然以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為背景,特殊教育也不例外,“自由、平等、博愛”觀念在人類社會萌生、壯大和深化的過程,就是特殊教育發展的過程。
當人類社會擺脫愚昧,開始對殘疾人萌生同情與憐憫,對殘疾人的收容、訓練和教育的機構即應運而生,特殊教育學校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健全人的社會認為應該以平等的態度接納殘疾人回歸主流,在特殊教育領域就產生了一體化教育,但一體化教育仍然存在主次之分,是健全兒童的學校,接受殘疾兒童去適應健全兒童的教育體系。當人類社會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只有差異,沒有主次和貴賤之分,人人都是社會的主體,一切都應以人為本,必須用一切辦法去滿足所有人的特殊需要,就出現了今天的全納教育。這是含蓋一切的教育理念,是包括特殊教育在內的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歷史的潮流所向。
4、全納教育的發展必須以現有的特殊學校為骨幹:
我國的特殊學校已有一百餘年的發展歷史,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特殊學校經費的大量投入,更具有了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設備資源。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現在的視障兒童主要出現在貧困、邊遠地區,當地發展全納教育的力量明顯不足。
以特殊學校為骨幹,建立省、市、縣三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或指導中心,充分發揮我國並不充裕的寶貴師資力量,將特殊學校的潛能從狹窄的校園釋放出來,將全省、市、縣的殘障兒童都作為自己的教育對象,將會使全體特殊學校的教師開闊眼界、豐富經驗,所有的資源得到充分運用,特殊學校的教育將會與普校的全納教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探究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溯本追源,實踐是第一位的,只有基於廣泛的實踐,加以總結提高,才能上升為理論。這種總結與提高是人為的,因此,得出的結論可能正確也可能謬誤,可能是全面也可能片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如果不能付諸實施,或不能在各種情況下廣泛實施,必然缺乏生命力。我們追求的是廣泛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特教理念與方法,結合我國貧困地區的人文、地理、社會、經濟背景,探索一條可以付諸實施的道路,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完善,再回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形成我們普及視障教育的金鑰匙模式。

設計思想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1、為實現2015目標而努力:
聯合國提出在2015年全世界實現全民教育,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創舉,是維護全體兒童受教育權利的里程碑。實現全民教育的難點在於殘障兒童教育,特別是在貧困、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視障兒童是殘中之殘,普及視障教育更為困難。金鑰匙工程回響中央“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的號召,以普及上述地區的視障教育為己任,將有助於全球2015目標的實現。
2、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名失明兒童:
我國特殊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有很大發展,視障兒童的入學率年年都有提高。但是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即使入學率達到90%,剩下的10%仍然意味著幾千名視障兒童仍未上學,幾千個不幸的家庭仍然處於絕望之中,何況我國貧困地區視障兒童的入學率還遠遠沒有達到上述比例。
對每名視障兒童來講,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能及時受到教育,將會使他的一生陷於困苦之中。金鑰匙工程本著“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名失明兒童”的精神,努力爭取大面積高速優質地普及視障教育,把它看作是救人、救命。
3、依託現有教育體系、挖掘本地潛能:
我國目前主要是由政府辦學,從中央到鄉鎮有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每個農村或鄉鎮都有公辦的普通國小。視障兒童就近進入當地的普通國小,在家裡吃住,不增加家庭負擔,還可保持親子教育;普通國小利用現有的教師和校舍,招收視障兒童入學,和健全兒童同班學習,基本上也不增加學校經濟上的負擔;中國目前的視障兒童人數較少,由社區來支持他們最低限度的學具、教具,也完全可以負擔。這是一條既符合國際潮流又符合國情的視障教育的道路。金鑰匙工程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就地選拔教師,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視障教育水平?滿足每名視障兒童的特殊需要。
4、圍繞滿足特殊需要,全面改革學校教育:
儘管提出了要為殘障兒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環境,但一體化教育的基本特點仍然是“接納殘障學生到健全兒童的學校,隨健全兒童的班級就讀”,殘障兒童要努力適應主流教育。”全納教育要求以人為本,滿足每名學生的特殊需要。針對這一目標,金鑰匙工程要求學校從教學管理、教學環境、教育計畫、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以滿足每名視障學生的特殊需要。
5、以素質教育貫徹始終:
教書育人是教育之本,我們在金鑰匙工程設計時,以抓住視障生進入普通學校就讀這一契機,將對健全學生和教師的素質教育貫穿於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對健全學生要抓住兩個重要環節,一是以視障生克服重重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激勵全體同學積極向上;二是以視障生的愛心回報,營造充滿愛心的溫馨校園。對教師不僅要強調教好視障生是他們的社會責任,同時指出這是提高專業水平、體現人生價值的大好機遇,提高教師作好視障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動全校的師德教育。
6、運用“傻瓜相機”的設計思想:
攝影師需要有一台高精度的專業相機,才能拍攝出具有藝術水平的作品。普通百姓需要的是一台“傻瓜相機”,能夠清晰地記錄下當時的場景即可。對於基層的教師和管理幹部,我們並不希望他們短期之內就成為專家,而是希望他們能儘快勝任視障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7、建立支撐保障體系,保持持續發展:
金鑰匙工程的實施是有時限的,而當地視障兒童的教育需求是沒有時限的,因此如何在工程實施期間為當地視障教育打下持續發展的基礎?是金鑰匙工程面臨的又一挑戰。我們在工程實施之初就要對此作深入探討,設計一整套業務指導網路和行政管理網路,相輔相成,形成覆蓋全省,遍及省、市、縣、校的支撐保障體系。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設計一套符合貧困地區師資水平和我們現有經濟力量的教師和管理幹部的培訓計畫。
8、以主人公的態度當好配角:
就像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格局一樣,隨著公民社會的發展和完善,非政府組織將日益成為社會公益事業的主要力量,我們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發展道路的同時,也在探索非政府組織如何在我國社會公益事業中正確定位的問題。政府代表廣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負責巨觀決策與調控;非政府組織致力於某個局部領域,深入鑽研,具有較強的運作能力。我們認為工程的目標要與政府的巨觀目標相一致,工程的實施要與當地政府精誠合作,要以行政命令和工程管理相結合,來強化實施的力度和深度。非政府組織只有以主人公的態度當好政府的配角,發揮推動和促進的作用,才能使工程最終獲得圓滿的效果。
9、力爭工程做到無水分,資金使用全透明:
金鑰匙工程既要對全體受益的視障兒童負責,使他們人人都能受到能滿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具有自食其力服務社會的能力,最終能平等地、有尊嚴地生存於社會之中;還要對捐贈者負責,我們是非政府組織,除了愛心一無所有,一切全靠社會捐助,我們肩負著無數捐助者的重託,要代替他們去實現扶貧濟困、助殘愛殘的高尚心愿。因此,工程在設計時必須十分重視項目的管理,力爭做到統計無水分,財務全透明。

奮鬥目標

由金鑰匙中心與省教育廳簽訂《合作協定》,建立包括民政、衛生、殘聯、婦聯代表在內的領導小組。由省教育廳負責工程的領導和實施,金鑰匙中心負責工程的整體策劃、業務指導和籌措資金,共同為實現以下目標而努力:
3.1對0—15歲的視障兒童進行全面篩查,7—15歲視障兒童的篩查準確率達95%以上;
3.2安置7—15歲的視障兒童就近入普通學校和健全兒童同班學習,入學率達95%以上;
3.3為視障生配置輔導教師,通過培訓和導向性評估,不斷提高師資水平,針對性地滿足每名視障生的特殊需要;
3.4建立各級業務指導和行政管理網路,形成視障教育的支撐保障體系,以保證教學質量和將來的持續發展,並為之培訓相應的各級教師和管理幹部;
3.5廣泛宣傳人權和人道主義精神,通過工程的實施改變社會觀念,使公平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為發展視障教育奠定社會基礎。

書刊介紹

出版書刊出版書刊

2006年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紐西蘭大使基金的資助下,《金鑰匙視障兒童家長培訓叢書》已由中國盲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十多年來的空白。叢書包括“家長應怎樣對待視障的孩子”、“家長怎樣對視障兒童進行早期干預”和“家長如何參與教育學齡視障兒童。
2007年1月《金鑰匙助視字型檔》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下出版。《字型檔》主要用於低視力學生,幫助他們在保護視力的前提下學好漢字,同時減輕輔導教師的教學負擔;《字型檔》對改革國小教育,減輕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也有參考價值。《字型檔》包括1000張字卡,每卡一字,按漢語拼音排序,每張卡片正面為拼音、字形和詞語,反面為偏旁部首、字型結構和筆畫順序,有助於初學漢字者掌握漢字的結構,鞏固學習成果。《字型檔》活頁裝訂,共4冊,另備《輕便字夾》,學習時可在《字型檔》中選用當前要學的漢字,裝入《字夾》中使用。
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還將為全國各省市開展視障兒童隨班就讀師資培訓提供教材,主要有《隨班就讀低視教育師資培訓教程》《隨班就讀盲教育師資培訓教程》《視障學生隨班就讀教育教學基礎評估手冊》總計5本。

創辦人簡介

徐白侖徐白侖

徐白侖,1930年生,江蘇宜興人。1955年從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分配至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抱著滿腔愛國熱情投身祖國建設事業。
其父徐鑄成是全國著名報人,先後主持《大公報》《文匯報》筆政,在抗日救亡、民主建國中,在敵偽和蔣介石政權迫害下,追求真理,仗義執言,1957年又被毛澤東欽定為右派。
徐白侖受父親株連,被打入另冊,從此成為祖國母親的棄兒,含淚沉浮於苦海之中。文革期間,被列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受寵若驚,拚命工作,終因醫療事故,雙目瀕於失明,年方41歲。
為了體現自身價值,開始棄工習文,歷盡了盲人的種種痛苦以後,終於在十年後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以後陸續發表了童話、寓言、詩歌、科幻小說達十餘萬字,作品曾被收入《當代童話選》和《近代寓言選》。
正當嚴酷的命運似乎向他露出一絲笑臉,在中科院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妻子心力交瘁,積勞成疾,1983年發現患晚期肺癌僅僅八個月後就過早地離開人世,年僅52歲。
徐白侖在家破人亡之後,整日以淚洗面,經歷了整整一年的痛苦與彷徨以後,痛定思痛,推己及人,決定以餘生去幫助那些比他更為不幸的盲童,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生活得有價值。
一個在妻子築就的溫馨港灣里生活了14年的55歲盲人,衣衫襤褸地走向塵世,祈求社會的信任和幫助,希望能讓他為盲童盡一些綿薄之力,其困難可想而知。
他以無私無畏、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在1985年創辦了中國第一份屬於全體盲孩子的《中國盲童文學》盲文雙月刊,免費向全國贈閱,至今已堅持了24年,成為陪伴一代又一代盲童成長的良師益友。
1986年、1989年、1991年,先後以“祖國處處有親人”、“平等回歸主流社會”、“民族團結”為主題,聯合社會力量,在北京、青島、內蒙古舉辦了三屆“全國盲童夏令營”,1988年在北京舉辦了“全國中學生智力競賽”,都填補了中國特教事業的空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受到巴金、葉聖陶、冰心、夏衍、吳運鐸的讚許,以及劉伯承、康克清、鄧朴方、李源潮、顧秀蓮的大力支持。
在與盲童廣泛接觸的過程中,徐白侖驚訝地發現,當時盲童的入學率僅為3%,盲孩子更為需要的是教育。在多方奔走呼籲無效後,他和現在的妻子紀玉琴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於1987年開始從事中國盲童教育事業的改革,先後在山西、江蘇、河北、黑龍江建立了盲童一體化教育試點,由康克清定名為“金鑰匙盲童教育計畫”。教育改革試驗以國際先進特教理念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力求探索一條儘快普及視障教育的道路。1990年經國家教委、中國殘聯共同召開的全國經驗交流會鑑定,肯定了這項實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決定在全國推廣,定名為“隨班就讀”,從此為中國的特殊教育翻開了新的一頁。
自1996年開始,徐白侖和妻子紀玉琴從國外引進資金,邀請國際著名專家指導,先後在廣西、內蒙古全境實施“金鑰匙工程”,幫助貧困地區大面積、高質量地迅速普及視障教育,在取得成熟經驗後,又在陝西、黑龍江建立“金鑰匙工程示範區”,累計幫助了5000餘名視障兒童入學,取得了涵蓋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東北廣大地區的成熟經驗,被國際譽為“金鑰匙模式”。現在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殘聯、國際克里斯多夫基金會資助下,總結經驗,出版專著,向更大範圍推廣。
徐白侖先後兩次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黨員”,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獎章”、“宋慶齡樟樹獎”、中日聯合頒發的“後藤育兒獎”,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徐白侖“有傑出貢獻的兒童工作者”稱號和“熱愛兒童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表彰徐白侖在教育研究和創新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於1996年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教育大會上,授予他“夸美紐斯獎”,成為我國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NGO組織之教育助學機構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西部雛鷹助學網
彩蝶計畫
美在心靈大學生志願者團
復新志願者學校
鄉村教育助學促進會
邊城愛心網
大興行知學校
微笑圖書室
燈塔計畫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我們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學志願者組織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愛心包裹項目
好友營支教組織
紅葉義工愛心公益助學社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
原平愛心助學站
映山紅助學網
拉祜助學網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春蕾助學網

培田客家社區大學
北京同志中心
貴州人公益行動網路
華益助弱服務中心
快樂小陶子教育助學公益工作室
中國紅心網
未來公益網
愛心傳遞慈善基金會
多背1公斤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
愛心互助協會
焦作愛心助學會
黃絲帶慈善功德愛心行動
益心網
蒲公英中學
山那邊助學行動
愛心香巴拉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
北京大學陽光志願者協會
希望之光
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壹個村小草根公益項目
愛心小站
全球消除貧困聯盟
我學網

北京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
西南林學院志願者義務家教協會
民工網
心守家園志願扶貧助學網
百蹊助學網
杭州啟明星兒童康復中心
樂助公益互助平台
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
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公益小書房
北京新民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彩虹村樂助會
公益團話劇社
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助學與發展促進會
天津心航路中國大教育助學網
中國·支教聯盟
求索網愛心驛站
青春安定社區
原野戶外陽光助學
中國助學網
感恩中國
無私助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愛心無限民間慈善助學組織

21世紀公益行動
厚朴工作室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
百特教育助學公益
簡單助學論壇
北方助學論壇
北辰區啟智學校
北外青協陽光部落
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
緊急救援項目
福安街國小輔讀班
北京泓德中育教育助學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青澤志願者協會
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
北京梁漱溟鄉村文化發展中心
守望志願團體
牧羊部落
華德福教育助學
南方周末愛心志願者同盟
武漢春苗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家長教育助學研究所
北京真愛教育助學服務機構
響叮噹(北京)教育助學科技中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北京天下溪教育助學諮詢中心
樂水行助學計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