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志中心

北京同志中心

北京同志中心是一個在北京地區,依靠義工的志願性工作開展活動的公益性非營利組織。

基本資料

北京同志中心北京同志中心

機構名稱:北京同志中心
城市:北京
大分類:教育助學
公益分類:性別
註冊性質:興趣組織
機構地址/郵編:北京朝陽區西壩河南路甲1號新天第B座2108
機構郵件:[email protected]
機構部落格http://blog.sina.com.cn/bjlgbtcenter:http://you.video.sina.com.cn/bjlgbtcenter
機構網址http://www.douban.com/group/bjlgbtcenter/:

簡介

中心的宗旨在促進同志運動和多元文化的發展,提高LGBT群體的自我認同水平,反對基於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歧視,並倡導社會的包容與平等。為LGBT人群提供一個安全、平等、包容的活動空間;同時依託專業機構和人士提供達到國家標準的心理、法律、醫學服務。

文化活動

活動活動

這是一家專門組織同志(即同性戀群體)文化活動的機構。用范坡坡的話說,近年來同志運動發展迅速、同志之間的聯繫交往活動需求日益增長,但大多數人的交流還是局限在形形色色的酒吧里,缺乏統一的組織、固定的場地,尤其缺少文化活動……正是這種需求催生了同志中心。
2008年初,北京愛知行研究所、同語、愛白文化教育中心、《LES+》雜誌聯合發起成立北京同志文化活動中心(後改稱“北京同志中心”),如今支持機構已由四家擴展到六家,加上了《點》雜誌和中國酷兒獨立影像。同志中心的執行主任往往由支持機構的人員兼任,如之前的執行主任閒,是同語的負責人,一個月前交接棒剛到范坡坡手中,他同時還是《點》雜誌文藝版主編、以及頗有名氣的酷兒(Queer,同性戀等其他一些性少數族群的代稱)影像導演。
活動主要集中在周六日,包括藝術展覽、電影放映、文化講座、合唱團等。周末的活動往往持續到晚上九、十點鐘,所以中心都是在周一周二調休,周三到周五白天處理中心運作的事務,如籌款、行政工作等,晚上也安排活動,如周四晚上的英語角,周五晚上的社群籌款。還時常會有來訪,筆者到訪當日便有一家美國電視台前來拍攝一部表現中國同性戀者現狀的片子。
參加活動的大多是“LGBT”人士,“L”即Lesbian(女同性戀者),“G”指Gay(男同性戀者),“B”是Bisexual(雙性戀者),“T”代表Transgender(跨性別者)。當然,也常有異性戀群體。
活動中要兼顧各類群體的感受和比例,比如唯一的全職人員楊紫光是男性,剛開始的時候男同志會比較多,後來就有側重地發展針對女同志的活動,招募女性志願者,性別比也就漸漸平衡起來。
此外,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是LGBT群體中的少數,往往會受到更多的誤解。中心會特意為跨性別人士安排一些影片、討論活動,還有專門的小組,比如“無界限”,專門討論雙性戀和變性等話題。
至於參加活動的異性戀群體,據范坡坡推測,有些是出於對同志群體的關注,有些則純粹是對活動內容、電影主題感興趣,還有一些大學社工系的學生,為了進行相關的研究和實踐,也會來參加活動。異性戀人士的加入,范坡坡認為,對向更廣泛的人群宣傳同志形象,相當有意義。
目前與中心相類似的國內同志機構還有廣州同城社區和愛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動中心,中心與後二者最大的區別則是——他們著重關注青年同志,而北京同志中心沒有年齡的界定。
相對於全國遍地開花的愛滋防治小組,單純開展文化活動可得到的資金會非常少,但范坡坡認為也有其益處。他在各地做酷兒影像巡展時,明顯感覺接觸到的女同性戀組織比男同性戀組織更團結。他推測,因為與防艾無關,女同性戀組織很難拿到資助資金,或許是因為匱乏,所以僅有的一點資源才能集中起來,大家團結一心。反觀有防艾項目、總體資金不虞的男同性戀群體,山頭林立、矛盾眾多。或許這也是同志中心成立兩年多來一直風平浪靜,少了許多紛爭的原因。

進步歷程

說起中國同志運動這幾年的發展,范坡坡看來是大有進步。與過去相比,這兩年來湧現出更多的同志機構,同志相關報導更多的出現在媒體上——重要的是以正面的形象,如2009年情人節在北京前門大街組織的同性戀者婚禮活動,生動展現出同志陽光健康的形象;又比如說在五年前,人們極少聽說同性戀者出櫃(comeoutofthecloset,即向周圍人公開性取向)的事跡,如今出櫃的同志隨處可見,還有親友會進行出櫃問題的諮詢,並開展一系列相關話題作為支持後盾;即便在看起來最艱難的法律領域,同性婚姻法在每年兩會時都會被提起,雖然立法希望渺茫,但能讓更多人參與討論已經很有意義。
現在看來,與同志群體相關的資源仍然集中在防治愛滋的領域中,開展文化活動很難得到支持,而且議題往往會相對敏感。但范坡坡認為,要解決同志運動根本的問題,從愛滋防治入手只是解表,根本的方法還得從文化、爭取權益方面去找。他從同志中心本身的募款和活動經驗感受到,如今的同志已經比過去更有權益感,而整個社會裡新成長起來的85後、乃至90後中國人比他們的前輩更加開放,因而前景會更加美好。
范坡坡剛接手中心的時候,曾有一家台灣的同性戀組織前來訪問,其中有些成員對大陸有同志中心這樣的機構感到吃驚。他們曾經以為大陸人沒有政治權利、沒有抗議權等,更何況是同性戀爭取權益的組織,中心的存在讓他們改變了看法。范坡坡覺得,有些事情的發展不是只有唯一的方式,找到適當的路徑才會有更大的空間,開展工作需要的不是形式不是名詞,而是議題的開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比如從1997年《刑法》取消同性戀“流氓罪”到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不再將同性戀劃為心理疾病,再到今年4月廢除限制患愛滋或性病外國人入境的規定,這都是在緩慢但不可否認的進步中。

姊妹中心

洛杉磯同志服務中心
洛杉磯同志服務中心是一家為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社群提供服務的公益機構,作為全美最大的社群服務公益機構,擁有300多名全職員工,6000多名活躍的志願者,每年接受25萬人次來訪。中心提供多層面的服務,幾乎囊括了社群需求的所有方面。而中心強大的能量在為社群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也富有成效地活躍了社群,積極倡導社群的平等權益,並取得了良好的結果,不段地推進社群福利的改善。

NGO組織之教育助學機構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西部雛鷹助學網
彩蝶計畫
美在心靈大學生志願者團
復新志願者學校
鄉村教育助學促進會
邊城愛心網
大興行知學校
微笑圖書室
燈塔計畫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我們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學志願者組織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愛心包裹項目
好友營支教組織
紅葉義工愛心公益助學社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
原平愛心助學站
映山紅助學網
拉祜助學網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春蕾助學網

培田客家社區大學
北京同志中心
貴州人公益行動網路
華益助弱服務中心
快樂小陶子教育助學公益工作室
中國紅心網
未來公益網
愛心傳遞慈善基金會
多背1公斤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
愛心互助協會
焦作愛心助學會
黃絲帶慈善功德愛心行動
益心網
蒲公英中學
山那邊助學行動
愛心香巴拉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
北京大學陽光志願者協會
希望之光
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壹個村小草根公益項目
愛心小站
全球消除貧困聯盟
我學網

北京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
西南林學院志願者義務家教協會
民工網
心守家園志願扶貧助學網
百蹊助學網
杭州啟明星兒童康復中心
樂助公益互助平台
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
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公益小書房
北京新民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彩虹村樂助會
公益團話劇社
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助學與發展促進會
天津心航路中國大教育助學網
中國·支教聯盟
求索網愛心驛站
青春安定社區
原野戶外陽光助學
中國助學網
感恩中國
無私助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愛心無限民間慈善助學組織

21世紀公益行動
厚朴工作室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
百特教育助學公益
簡單助學論壇
北方助學論壇
北辰區啟智學校
北外青協陽光部落
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
緊急救援項目
福安街國小輔讀班
北京泓德中育教育助學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青澤志願者協會
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
北京梁漱溟鄉村文化發展中心
守望志願團體
牧羊部落
華德福教育助學
南方周末愛心志願者同盟
武漢春苗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家長教育助學研究所
北京真愛教育助學服務機構
響叮噹(北京)教育助學科技中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北京天下溪教育助學諮詢中心
樂水行助學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