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區

于洪區

于洪區位於瀋陽市西部和北部,于洪區與地處東郊的東陵區半環瀋陽市市區,東與大東、東陵、皇姑、瀋河、鐵西、和平區緣接,南與蘇家屯區隔渾河相望,西與細河經濟區、遼中縣、新民市接壤,北與瀋北新區毗鄰。1964年建區以來,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于洪區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註:光輝鄉、馬三家街道、平羅街道、造化街道、大興街道、沙嶺街道、於洪街道、南陽湖街道、城東湖街道、北陵街道、陵西街道、迎賓路街道。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于洪區夜景于洪區夜景

于洪區始建於1964年,從1987年開始行使城區和農村兩種管理職能。于洪區毗鄰母城,半環市區,是瀋陽西部最具活力的經濟成長板塊,現轄區面積54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規劃區面積96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56萬。
于洪區地勢平坦,區位優越,這裡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區位優勢,區內地貌為遼河沖積平原,屬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交通條件得天獨厚,位於東北最大交通樞紐最近輻射圈內,被譽為“黃金通道”的瀋大高速公路縱貫南北,京瀋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沈西大型編組站坐落區內,專用鐵路已併入東北路網。
于洪區物產豐厚,人才雲集,這裡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資源優勢。境內擁有土質肥沃的耕地,最適宜發展都市現代化農業;在二、三環公路區內段兩側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毗鄰母城,交通發達,綜合比較優勢明顯,最適於發展工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高檔商住及旅遊等產業;城鄉之間擁有充足的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和產業工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可為投資者提供理想的自然資源和智力資源。
于洪區產業發達,基礎堅實,這裡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產業優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作為遼寧省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和國家16個農業高科技示範區之一,于洪區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水平在省市乃至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這裡有豐富優質的耕地資源,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正逐漸構建起瀋陽西部生態農業景觀帶。工業經濟產業聚焦效應顯著,隨著家具、化工、五金、鞋業、食品、服裝等6大產業集群開發建設,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空間迅速拓展,發展的集聚能力、輻射能力和潛力不斷提高,工業發展的新格局已經形成。商貿流通體系不斷健全,活躍繁榮的商貿流通業,西部、北部兩大市場群,滿足了多層次的社會需求,實現了第三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房地產業迅猛發展,以於洪新城、環北地區為代表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基本形成了城區內擴、鎮域外延,相互呼應、協調推進的城市建設格局。
于洪區功能完善,政策優越,這裡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環境優勢。區政府不斷完善城市載體功能,大力最佳化城鄉發展環境,提升區域形象,制定了適於發展的招商引資政策,使投資者享受到與國家級開發區、沿海開放地區同等甚至更優的政策。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越的招商環境,凝聚了雄厚的發展潛力,於洪日益成為“投資置業的熱土,城市發展的綠洲”,為“建工業化新於洪,創城市化示範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于洪區古蹟眾多,歷史悠久,這裡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人文優勢。清代昭陵新樂文化遺址法輪寺、春秋戰國墓等聚集區內,跨越數千年的歷史文物昭示著於洪是一片充滿神奇吉祥的土地,這裡城鄉一體,既有都市的繁榮和文明,也有田園的詩意和浪漫;這裡既有鱗次櫛比的現代樓宇,也有恬靜幽雅的閒適村居;這裡是投資者的創業樂土,也是成功人士樂業安居的寧靜港灣。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鄭家窪子遺址鄭家窪子遺址

一九六四年四月,遼寧省委決定,劃出瀋陽市鐵西區所轄的於洪、大興、沙嶺、楊士、翟家、大潘、高花、彰驛、中朝公社及隸屬皇姑區的北陵、造化、馬三家公社組建新的新區----于洪區。一九六五年又劃入新城子區的平羅公社,並將北陵公社劃分為北陵和陵東公社。一九七零年原瀋陽市光輝農場析為一場兩社時再劃入老邊、解放兩個公社。

建區前大事記

1626年(清天命11年)9月30日,清太祖努爾哈赤,因被明朝將領袁崇煥火炮擊傷,在本溪坐湯(溫泉治療)未愈,乘船行至今翟家鄉大埃金村駕崩。同年9月,清太宗敕修永安橋(現馬三家鎮境內)。
1653年(清順治10年),清朝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令”。山東河北移民移入區境內北陵鄉一帶形成村落。
1905年(清光緒31年)3月上旬,日俄奉天大會戰在北李官堡、於洪屯開火(現於洪鄉境內)。
1912年(民國3年),奉天水利局興修水利,試種稻田,開墾稻田1萬餘畝。
1924年(民國13年),瀋陽縣警察所在沙嶺堡安裝電話。
1931年(民國20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軍自爆柳條湖的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炸毀,隨即炮轟北大營,進攻瀋陽城。同年10月23日,遼寧抗日義勇軍在南李官堡附近襲擊日軍渾河分遣隊。
1947年(民國36年),東北民主聯軍一部,於瀋陽西北60餘華里的萬金台(現光輝鄉境內),全殲敵207師2旅6團, 斃、俘敵1,404名,團長自殺,副團長率部投降。同年11月2日,瀋陽市、縣全境解放,市政府成立市郊辦事處,下設區,於洪境內有馬三家子區。
1949年,於洪境內成立馬三家子區、沙嶺區人民政府,共94個行政村。
1952年,於洪境內設馬三家子、沙嶺堡、平羅堡、潘建台4個區。
1954年,市政府決定,成立瀋陽市南郊、北郊、東郊、西郊區人民政府,西郊區接管原鐵西區楊士一帶村屯。
1961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到於洪公社北李官堡第3、5兩個生產隊視察。
1964年,于洪區正式建區。

行政區劃

1964年建區以來,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于洪區現轄8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3個鎮。
迎賓路街道、北塔街道陵西街道、城東湖路街道、於洪街道南陽湖街道北陵街道陵東街道沙嶺街道平羅街道馬三家街道大潘街道造化街道翟家街道、大興街道、大青中朝友誼街道西三環街道彰驛站鎮高花鎮、光輝鄉。其中,翟家街道、大青中朝友誼街道、大潘街道、西三環街道、彰驛站鎮、高花鎮由鐵西新區代管。

民族人口

于洪區地圖于洪區地圖

于洪區地處瀋陽市城鄉結合部,是瀋陽市工業西擴和城市外展的重要承載區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總面積為700平方公里,全區人口總數56萬,現有戶籍人口38.6萬人,育齡婦女為9.8萬人。居民由漢、滿、朝鮮、錫伯、蒙古、回、苗、侗、壯、土家、維吾爾、俄羅斯、達斡爾等13個民族構成。全區轄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各級計生協會288個,會員7635人,會員小組612個。

全區認真貫徹和落實國家、省、市計畫生育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規,宣傳國情、國策和優生、優教、節育避孕等科學知識,開展全面性人口與計畫生育基礎知識教育。隨著該區“建工業化新於洪 創城市化示範區”步伐的加快及大文化建設的深入,以人為本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從社會經濟發展政策、行政管理、法律法規三個方面加強了對人口的綜合管理,政府專項撥款全部兌現區城鎮無工作單位家庭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同時,加強了流動人口的管理,在楊士街道辦事處設立了流動人口管理站,成立了計生協管隊伍,聘請了計生管理員,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文化遺蹟

鄭家窪子遺址

九一八紀念館九一八紀念館

鄭家窪子遺址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瀋陽市于洪區楊士鄉鄭家窪子村。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分布在南北長約1公里的土脊上。1958年發現,到1986年,共發掘清理春秋戰國時的墓葬41座,出土有完整人骨、成套兵馬用具及銅、陶、石、骨器等42種近8000件。

在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青銅兵器,其中以青銅短劍為典型遺物,表明狩獵和征伐在當時社會中占重要地位。從墓葬規模看,大墓多棺槨厚葬,銅器不少,銅劍質優,死者以青銅器裝飾周身,連靴上也綴滿銅泡,還有陶壺、馬具、綠松珠子、天河石項鍊等。小墓僅一陶壺,偶見短劍也質地甚差。表明當時社會貧富已很懸殊。從出土的大量石器、網墜、紡輪等觀察,此處先民不但已從事農牧,鑄銅、制陶、磨骨、紡織等手工業也已發展。遺址展示出瀋陽青銅文化面貌,為研究中國北方青銅文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現已建立青銅短劍墓陳列館

昭陵左配楊固里墓

陵東鄉上崗子村(原名媽媽墳)有一座古墓葬遺址――昭陵左配楊固里墓,也是清太宗的陪葬墓。楊固里舒穆祿氏,世居渾春,父郎柱為庫爾喀部長,率其族首先歸附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祖命楊古利為侍衛,以女妻之,稱“額駙”隸屬滿洲正黃旗。

昭陵右配安達里墓

安達里墓在北陵鄉羅家屯村有一座古墓葬遺址――安達里墓。是清太宗陵寢的陪葬墓。安達里,葉赫人,清初來歸,清太宗憐而養之,為皇太極侍衛。清崇德8年8月,皇太極駕崩,他為感念深恩,永期侍從,遂以身殉。

彰驛古城

彰驛古城在今彰驛站鎮彰驛村內。金完顏部阿骨打擊敗遼國後,於遼天慶六年、金2年(1116年),將遼屬廣州昌義縣改為彰義縣,屬瀋州。城周二里一百七十二步,東南二門。至元代在該城設驛站,名彰驛站,配備“馬九十匹、車九輛、牛九十頭”。明初為瀋陽中衛所轄。清天命六年歸清所有。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位於于洪區陵東鄉柳條湖望花立交橋北側。碑西側為長大鐵路,東為公路,向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在鐵路東側,原日本關東軍曾樹立木製標牌,豎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線路爆破地點”字樣,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這個炸彈形水泥紀念物,上面為炸彈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為梯形平台,上鑲嵌橫書“爆破地點”四字。並在北大營內建立了戰績紀念館和戰績紀念碑。從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鐵路爆破地點到攻占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製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現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過長期策劃和周密預謀的重大侵華事件,是對中國發動大規模武裝侵略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將其所侵占的“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一段路軌自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藉口,向北大營駐軍和瀋陽城發動突然襲擊。中國駐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關內。至1932年3月間,遼、吉、黑,熱四省全境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血腥統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東北地區淪陷了14年。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炫耀他們的所謂“赫赫戰功”,建立了這個炸彈型水泥紀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罪證。

解放後,瀋陽人民已將該碑推倒,仍陳列在原址。1985年2月,此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一八紀念館

九一八紀念館位於瀋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築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在一部巨大石雕檯曆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徵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館內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自然地理

位置

于洪區于洪區
于洪區位於瀋陽市西部和北部,于洪區與地處東郊的東陵區半環瀋陽市市區,東與大東、東陵、皇姑、瀋河、鐵西和平區緣接,南與蘇家屯區燈塔市隔渾河相望,西與細河經濟區、遼中縣、新民市接壤,北與新城子區居鄰。區政府駐地距市政府11公里。于洪區是瀋陽“西拓”的重要承載空間,位於東北最大交通樞紐的最近輻射圈內,被譽為“黃金通道”的瀋大高速公路、沈京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沈西大型鐵路編組站坐落區內,專用鐵路已併入東北路網。

氣候

于洪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氣溫為7.5度,最冷是1月份,最熱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為659.6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52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 57%。

面積

全區土地總面積561平方公里。市政界內建成區面積28.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三十六點四。因毗鄰母城所形成的級差地租使土地成為最具競爭力的資源,城鄉充足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和產業工人成為最具潛在力的資源,龐大的國有資產存量成為最具吸引力 的資源。

地勢

于洪區地勢東北高,並向西南微傾斜。 除平羅鎮黃土坎一帶屬山前傾斜平原以外,均屬下遼河平原。地形平坦而開闊,一般海拔在30-40米之間。

水資源
于洪區境內有渾河、蒲河、細河、九龍河、小渾河5條河流。流經總長149.7公里。其中渾河發源於長白山脈龍崗山,流經八縣、市,在海城三岔河和太子河匯流,經營口入遼東灣。從中長鐵路橋處流入于洪區。境內河長37.2公里。全區天然降水和地下水總量多年平均達36,597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總面積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多萬畝,水域面積130,365畝。可開發利用的二、三產業用地8萬畝市政界內建成區面積28.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三十六點四。因毗鄰母城所形成的級差地租使土地成為最具競爭力的資源,城鄉充足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和產業工人成為最具潛在力的資源,龐大的國有資產存量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資源。

社會經濟

農村經濟
永安橋永安橋
于洪區為全國16個農業高科技示範區之一,被遼寧省命名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成長質量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

全區蔬菜、花卉、林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已達28.5萬畝,北陵蘭花、高花草莓、沙嶺食用菌等一批特色種植業項目顯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畜牧養殖業占農業經濟的比重達到51.1%,投資2.8億元,新建、續建以沙嶺畜牧養殖、高花鷺島生態農業為代表的富民經濟小區和農業園區82個。糧食、肉、蛋、奶、蔬菜深加工等6大產業化鏈條基本形成,萬順達澱粉、金園豆業、神禾穀業、北科奧食品、莊樂食品等農事龍頭企業71家,帶動全區3.4萬農戶、30萬畝耕地融入產業化生產經營。渾河、蒲河、細河、九龍河等水系得到整治,新打機電井298眼,機井灌溉面積達到4.2萬畝。鄉村造林總面積達到6.3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25.6萬千瓦,旱田播種、施肥、打藥等機械化水平達82%。102個村實現延包契約簽訂率和使用權證發放率100%,24個村成功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化解村級不良債務6100萬元,債務下降10%。同時,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市先行起步實施。

現代工業

全區上下以工業年為契機,緊緊圍繞“建工業化新於洪、創城市化示範區”的總體目標,堅持以項目帶動為核心,通過完善政策、強力調度、抓住重點、擇優扶強等方式,以產業集群建設為基石,以房地產和市場群建設為依託,招商引資工作紮實有效,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工業化和城市聯動推進、共同發展,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預期目標。

重大項目成效顯著,工業經濟蓬勃發展。2005年,全區新建工業項目178個,總投資72.28億,本年投資53.1億元。東北家具集散中心、於洪五金、陵東鞋業、沙嶺服裝等園區均出現數十家外埠企業團體簽約或集中簽約入駐狀況。全區工業企業達到5400戶,工業總產值完成450億元,比上年增長17.3%,特別是規模企業取得長足發展,達到529戶,比上年增加287戶,產值達到150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規模企業產值已占工業總產值的1/3,工業增長對地區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3%,工業經濟質量明顯提高。

注重項目運作實效,產業集群建設方興未艾。東北家具集散中心基礎設施實現“七通一平”,43個單體和組團項目進駐園區,總面積為35萬平方米的主體建築全部竣工,28家企業投產;於洪五金路網、電力、通訊等設施達到企業入駐要求,入駐企業23戶,開工企業10戶,總投資10.7億元;陵東鞋業三期工程建設竣工,新增入園企業70餘家;環北食品的環際浮板菜、娃哈哈果汁、可可林納食品、中日合資有機草莓等項目相繼投產;沙嶺服裝產業集群已完成一期主要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工程,20家企業簽約入駐。化學工業區起步良好,一期開發的12.8平方公里征地、搬遷、招商等工作有序快速推進。

經濟實力
于洪區于洪區建設

200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地方財政收入實現6.1億元,比上年增長30.3%;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0億元,比上年增長47.9%;外資調入實現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出口創匯實現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7885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人均收入實現6910元,比上年增長11.5%。地方財政收入躍居全市第五位,固定資產投資、外資調入、出口創匯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縣郊區首位。

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20億元,同比增長15.8%;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43億元,同比增長21%;地方財政收入實現8.2億元,同比增長32.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55億元,同比增長40.7%;直接利用外資實現1.5億美元,同比增長50%;出口創匯實現 1.78億美元,同比增長4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3.8億元,同比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8832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740元,同比增長12%。整體發展水平繼續位居瀋陽市“第一集團”,生活質量綜合排序在全省74個涉農縣區中名列第三。

對外開放

全區始終以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招商引資和推進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依靠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和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引進建設了一大批重點項目,並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2006年以深圳上海香港、台灣等地區和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為重點,成功舉行對台招商、以地招商、中介招商、房地產項目招商等大型招商活動20餘次,接待國內外客商1500餘人次,投資8億元的浩天皮革、投資5.6億美元的恆大地產開發等項目紮實推進,其中澳門龍鑫萬國風情園、台灣中興、東北台灣第一村等3個項目被列為全省重點項目。全年引進國內國外資金總計129.2億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5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17個。新建、續建500萬元以上項目388個,其中超億元項目83個。新引進的266個項目實現當年開工,其中87個項目實現當年竣工。

產業發展

于洪區于洪區
2009年,進一步完善了瀋陽大工業區產業發展戰略,實施了家具、五金產業集群拓展和造化工業自動化、平羅建材產業園區土地整理,完成了鞋業產業集群改造工程。沙嶺污水處理廠主體竣工,造化污水處理廠啟動實施,有效提升了產業園區發展環境和承載能力。加快優勢產業發展,中興電工、浙江電力電氣工業園等14個投資超億元項目開工建設,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864家,實現產值870億元,同比增長21.3%;通用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等七大主導行業實現產值649億元,占全區工業總量的比重達到70.5%;金德集團在全市民營企業中率先進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行列,陸正重工集團成功收購省輕工設計院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09年,市場集群經營規模和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北方不鏽鋼市場主體竣工,紅旗台石材城加工生產線、金山五金大廈投入運營,全區市場成交額達到300億元,同比增長26%。城鄉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萬村千鄉”連鎖店發展到194家,社區商業網點發展到8600餘家,“家電下鄉”產品百戶購買率位居全市前列。物流產業發展迅速。多摩物流、海爾家電物流中心等7個新建、續建項目投入運營,張士物流園區進入全國百強行列。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全區有4家小額貸款公司正式營業,村鎮銀行獲得省政府批准。商貿服務業繁榮發展。家樂福超市於洪廣場店建成營業,華潤萬家於洪店完成主體工程,寶馬等汽車4S店投入運營。以黃海路、北金廊等地區為重點,商貿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
2009年,以增收富民為目標,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區政府投入1000萬元支農資金,扶持和引導農民發展高效設施農業,落實產調面積2.8萬畝,花卉、食用菌等特色農業達到4.8萬畝,新增設施農業4000畝。以九龍河現代農業示範區為重點,加快工廠化、集約化現代農業發展。新建、續建農事龍頭企業23家,其中隆彬米業等11家農事龍頭企業竣工投產,陸家浮板菜等8個工廠化農業項目進展順利,小韓蔬菜工廠被中國農科院列為現代農業成果轉化基地。強化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完成蒲河、九龍河灘地綠化2550畝,建設5處美化節點,實施九龍河下游綜合整治4.2公里,建成蒲河集體橋翻板閘蓄水工程,完成農村植樹29.3萬株,建設花卉村47個,新農村建設水平顯著提高。

城鄉發展

于洪區于洪區

2009年,進一步完善了拆遷工作機制,以於洪新城、丁香湖新城核心區、荷蘭村等重點區域和沈西鐵路等重點項目為核心,集中力量開展土地整理,拆遷企業和居民2186戶,亮出淨地130萬平方米。全年房地產銷售面積237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105億元,在全市位居第2位。
2009年,新改擴建西湖街、西江西街等5條市政道路、43條小街小巷、10個老舊小區道路以及蘭沈線等56.7公里農村公路,304線拓寬改造及沈胡路三環跨線橋工程啟動實施,沈於線拓寬改造工程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於洪新城和北李官客運站投入使用,新增8條公交線路,全區城鄉路網內通外拓能力進一步增強。
2009年,於洪新城等5個垃圾中轉站投入使用,平羅等4個生態濕地全部建成,光輝鄉等5個鄉街被評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國家生態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動員全區力量深入開展迎國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共拆除各類違章建築11萬平方米,將全區89個棄管和非物業住宅小區及120條小街小巷的掃保工作納入區政府統一管理,整治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社會事業

解放地區撤點並校工作順利結束,解放中心校、幼稚園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沙嶺、馬三家國小維修改造,引進了東北育才丁香湖國小和省政府川江幼稚園。全區義務教育43%的班級實現“班班通”信息化教學,教師隊伍業務培訓得到進一步加強。
促進文體事業繁榮。區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驗收,區檔案館在全市各區縣市中率先晉升為國家二級檔案館。以迎國慶60周年為主題,積極開展了文化講壇、讀書節等系列文體活動,高水平承辦了省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和瀋陽市第六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我區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並成功進入全國文化先進單位行列。於洪有線電視網新鋪光纜100公里,用戶發展到10萬戶,信號質量和節目水平穩步提升。
加強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區醫院與醫大四院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協作關係,新建了萬方、桃源等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區結核病防治所完成異地搬遷改造。強化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業務培訓,醫療救治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力開展甲型H1Nl流感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不斷鞏固國家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創建成果。
此外,司法、殘聯、兵役、紅十字等工作也都取得顯著成績。

社會環境

于洪區于洪區

2009年,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完成了年初承諾的13件實事。 完成普惠制就業培訓7150人,開發就業崗位6374個,城鎮實名制就業82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7%的低水平上。

全區新增養老保險8500人,新增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養老保障3157人。全面提高了城鄉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保障標準、五保戶供養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高度關注老齡工作,造化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沙嶺中心敬老院完成主體工程,在陵西街道等地區建設了10個示範性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站,為全區500戶70歲以上空巢老人免費安裝“一號通”。實施光輝地區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28個自然村2.4萬人的飲水問題。

投入550萬元保障資金,確保全區冬季供暖。設立650萬元房屋維修資金,完成修繕工程860餘項。籌集825萬元資金對150戶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房進行補貼,投資1268萬元新購110套廉租房,在於洪新城、沙嶺、造化等重點地區推進回遷房建設,全年1200戶被動遷居民順利回遷。

民主法制

2009年,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和參與重大決策,積極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重點工作,全年共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185件,辦結率達到77%,辦復率和滿意率均為100%。實施了行政機構改革。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務公開,建立了覆蓋全區的全程便民代辦服務體系,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共信息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充分發揮審計、監察職能作用,認真做好糾風工作,政府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2009年,深入開展“平安於洪”建設,始終保持維護社會穩定的責任意識,有效開展了“四位一體”案件包保、領導幹部大接訪等活動,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荷蘭村等問題,確保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集中力量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了沈新路社區等16個社區警務室,啟動了公安動態視頻監控系統,健全了基層公共安全防控網路,命案發案量同比下降37.9%。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改,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投入100萬元用於村級組織建設,切實發揮了基層自治組織的堡壘作用。

發展目標

于洪區于洪區特產
2010年全區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386億元,增長14.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28億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294億元,增長20%;直接利用外資3.88億美元,與上年持平;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64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3億元,增長16.2%;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0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10元,增長13%。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繼續鞏固在全市“第一集團”的位置。

名勝古蹟

永安橋

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子鄉永安村東頭。又名大石橋。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築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時建成,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橋。橋為東西走向,原橫跨蒲河之上,後因蒲河在橋北50米處折向西北,現橋下只有一股小溪水流過。橋為三孔磚拱石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兩端各寬12米。橋頭各有一對雌雄大石獅對望,兩側各有19根欄柱,端柱頭上亦為圓雕獅子,其他柱頭均作復巾式。

全橋端柱外置抱鼓石、欄柱中鑲欄板及橋拱側貼面石料上,均精雕雙鹿、雙虎、麒麟、牛羊、鳥雀和柿蒂孔、捲雲紋、二龍戲珠或探道翹尾龍等浮雕。橋下3孔,中孔拱徑3.73米,側孔拱徑各3.43米,拱矢高1.83米,為半圓無鉸等截面圓弧拱。整個石橋結構堅固,造型雄偉,雕工精美,體現了中國古代橋樑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水平。在此橋東的路南,建有橋碑,陰刻滿、漢、蒙古三種文字,正面刻有"寬溫仁聖皇帝敕建永安橋"、"大清崇德六年次辛已季秋吉旦",背面碑文為"催工牛錄章京周元勛,督工甲喇章京臧國祚、石匠任朝貴"。此橋因年久失修,拱腳沉裂,損壞較嚴重。1979年市政府已撥款全面整修。

北塔

北塔位於陵東街道北塔街,建於清崇德8年(164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如今依然巍峨聳立。該塔是瀋陽附廓四塔之一,整個設計造型奇特,結構巧妙,材料精良,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塔西南是法輪寺,與北塔同時建成,此寺收藏經卷,有別於其它三寺。法輪寺建築布局由山門、鐘樓、鼓樓、東西碑亭、天王殿、東配殿和正殿更房等組成。占地面積19,582平方米。

風土民俗

東北三大怪

親水新城都市港灣親水新城都市港灣

東北三大怪是“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著個大菸袋,養活孩子吊起來。其實,這三大怪是過去獨特的民俗,現在已經基本消失了。

“窗戶紙糊在外”的來歷是:過去東北地區的居民十分貧窮,住房大多數是土壘草房,其窗戶大多數是木欞格子窗,因買不起玻璃,只好用紙糊在外窗上,以擋風禦寒。為什麼要糊在外邊呢?因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護木製窗欞不受雨水腐蝕和風吹日曬,延長窗戶的使用壽命。糊的方法是將兩張窗戶紙中間夾上網狀麻繩,糊在一起, 然後再糊到窗欞上,再在窗紙上均勻地塗上豆油,紙乾後,挺闊結實,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風吹,經久耐用。現在絕大多數的居民居住條件改善了,都換成了明亮的玻璃窗。除了個別的窮困地方外,很難看到“窗戶紙糊在外”的現象了。

“大姑娘叼個大菸袋”,是因為過去生活單調,該地區又冬長夏短、冬天沒 什麼活計,鄉親們就貓冬、串門、嘮喀、打牌、抽旱菸。抽旱菸沒有捲菸紙,只好使用菸袋鍋抽。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會抽菸,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大姑娘叼個大菸袋抽旱菸,對不嗜旱菸的婦女們來說,當然被視為一大怪事。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除少數鄉村的個別姑娘外,已經沒有這種習俗了。

“養活孩子吊起來”,是說將生下來的小孩,放在“悠車子”中搖晃,可以代替母親抱著看護,這倒是一種既能充分利用屋空間,又能解放母親勞動力的比較科學的方法。悠車子是長橢圓形,l米多長,下有床底,四周有護欄,鋪好被褥,小孩躺在裡邊既舒適又安全。將悠車用四根麻繩拴好吊到天棚木桿上,推一把悠車便來回擺動,小孩在裡邊悠哉游哉,不哭不鬧。現在除個別鄉村外,已經很少有人採用這種方式。

婚嫁禮俗

滿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婚姻風俗習慣,這是滿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滿族文化的特點。

滿族的婚娶禮俗十分繁雜,而且婚禮只有繁簡之說,卻是一定要舉行的。只有舉行了婚禮的婚姻,才能為社會所承認,才是有效的婚姻。直至今天,這個不成文的民俗,還是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可。
滿族人的婚娶儀式繁簡不同,一般有以下四個基本程式:相看、合婚、放定(包括放小定和放大定)、婚禮等程式。滿族在婚俗方面大同小異,各個地方僅僅在細節上略有差異。
男女雙方到了婚娶的年紀,經過提親保媒的程式,雙方家長便可通過親友了解對方的家庭狀況和人品相貌,或者由媒人帶領到對方家看視,這就是相看,或稱為“相門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這樣影響著雙方的婚姻大事。
雙方同意議婚後,女方家將寫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庚帖由媒人交與男家,然後請人推算男女雙方的命運是否相合,與雙方的父母家人是否相剋,如無不吉的兆頭,方可繼續議婚。在合婚的同時,也要將結婚的日期仔細地推算清楚,並擇日為女方家送去,滿族人叫“送日子”。合婚時,有的地方還將二人的庚帖放在神位前,如果三日內諸事平安,就表明雙方命運相配。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筵席之一,也是清王朝最高級的國宴。它是由滿點漢菜所組成。滿點又稱“滿洲餑餑席”,以點心為主,菜餚品種並不豐富,烹調方法也較簡單。後來在滿席基礎上加入一些漢族菜餚,使其在原料、品種、製法、口味、形象上都十分豐富多彩,稱為滿漢全席。

此席在滿清政權入關以後逐漸形成。創於康熙年間,相傳清聖祖玄燁在皇宮內首嘗,並御書“滿漢全席”,使滿漢全席名噪一時。當時滿漢全席有宮內和宮外之別,宮內的滿漢全席專供天子、皇叔、皇兄、皇太后、妃子、貴人等享用;近親皇族子嗣、功臣(漢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員和皇帝心腹)才有資格參加宮內朝廷的滿漢全席。宮外滿漢全席,常常是由滿族一二品官員主持科考和地方會議,以滿漢全席招待欽差大臣,入席時要按品次,佩戴朝珠,公服入席。

特色美食

李連貴燻肉大餅

瀋陽中街的老邊餃子館瀋陽中街的老邊餃子館

始創於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原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1950年,李連貴之孫李春生繼承祖業,把李連貴燻肉大餅遷到瀋陽,成為瀋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
馬家燒麥
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馬家燒麥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其獨到之處是:用開水燙麵,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鬆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
老邊餃子
已有160多年歷史。清道光八年有位叫邊福的來瀋陽謀生,在小津橋搭上馬架房,立號邊家餃子館。由於 精心製作,風味獨特,並以水煸餡蒸餃而聞名遐邇。
那家館白肉血腸
1872年,滿族廚師那吉有在大東門裡開設了一家專門經營白肉血腸的餐館,立號那家館。由於他選料精,製作細,一絲不苟,聲譽越來越高。他的白肉,須用新宰殺的肥豬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調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膩。他的血腸,須用新宰殺的豬血,加入適量清水和調料用新豬腸灌成,味道鮮濃。白肉血腸蘸以蒜泥、韭菜花醬或辣椒油等調料食用,味留齒頰,經久不散。特別是嚴冬季節,如配以酸菜絲在一起氽制,湯鮮菜脆,大有驅寒生暖之效。
老山記海城餡餅
由毛青山於1920年創始於遼寧海城縣城火神廟街,立號老山記餡餅店,1939年遷到瀋陽。
滿漢全席
瀋陽御膳酒樓和新世界大酒樓是指定經營滿漢全席的定點單位,滿漢全席突出以文宴、武宴、官宴和民宴為主,由國壹睹�師親自主廚操作,以不同價值的系列套餐供遊人品用品?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