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鼠耳蝠

中華鼠耳蝠

中華鼠耳蝠,體長65-90mm,前臂長60-71mm。頭部如鼠,但耳尖長,前折可達鼻端。耳屏細尖,約為耳長的一半。翼膜止於趾基。上體烏褐色,毛尖端沙褐色。下體暗灰色,毛尖端沙灰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中華鼠耳蝠
中文目名:翼手目
中文科名:蝙蝠科
中文屬名:鼠耳蝠屬
同物異名:Myotis myotic chinensis, Vespertilio chinensis, Myotis luctuosus
拉丁文目名:CHIROPTERA
拉丁文亞目名:Microchiroptera
拉丁文科名:Vespertilionidae
拉丁文亞科名:Myotinae
拉丁文屬名:Myotis
拉丁文種名:chinensis

中華鼠耳蝠中華鼠耳蝠

分布情況

主要分布省份:山西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陝西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梵淨山 茂蘭 九宮山 武夷山(江西) 岩泉 清涼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古田山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雁盪山 梵淨山 清涼峰 達來諾爾(達賚湖)

物種特徵

體長65-90mm,前臂長60-71mm。頭部如,但耳尖長,前折可達鼻端。耳屏細尖,約為耳長的一半。翼膜止於趾基。上體烏褐色,毛尖端沙褐色。下體暗灰色,毛尖端沙灰色。

生境與習性

棲息於大岩洞中,單只或數隻懸掛在岩洞頂壁。有時與大足鼠蝠組成數十或數百隻的混合群。食飛蟲、夜間出洞捕食,黎明前歸洞,在浙江金華6月下旬採到3隻初生不久、眼未睜開的幼仔。此外,尚採到一隻孕蝠,腹中胚胎1隻,重9.5g,前臂長28mm,7月上旬捕得幼體2隻,每隻體重均為15g,前臂長分別為34和44mm。在安徽1月捕到的雄體陰囊較發達,睪丸達5×3.5mm。

種群現狀

雖然在一些合適的棲息地保持一個穩定的高密度,但總體來說數量在明顯減少。 致危因素 棲息地被破壞。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各地的一些山洞相繼被開闊成旅遊點。大批蝙蝠被捕殺,倖存者被迫遷移。

保護措施

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除在自然保護區內的以外基本上沒有保護。

保護措施建議

加大力度,宣傳教育保護蝙蝠,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尤其在有蝙蝠棲息的地區,注意保護其棲息環境。禁止捕殺,並控制在洞區附近施噴殺蟲藥劑。

翼手目百科(二)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