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鼠耳蝠

郝氏鼠耳蝠

郝氏鼠耳蝠,前臂長3.9-4.1公分,頭軀幹長4.7-5.2公分,尾長3.7-4.1公分。體背暗棕色,腹面灰色,飛膜暗褐色。部單純,吻部鬍鬚突出;耳殼橢圓形,耳珠呈細披針狀,長達耳殼的一半。僅拇指有爪。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夜行性,以昆蟲為食。棲息於低、中海拔之隧道岩洞,棲息時個體間相互緊靠成一個或數個密集的群聚,每一群聚在一隻支左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郝氏鼠耳蝠

鼠耳蝠鼠耳蝠

中文目名:翼手目
中文科名:蝙蝠科
中文屬名:鼠耳蝠屬
中文俗名:大腳鼠耳蝠
拉丁文名:Myotis adversus
英文名:Large-footed bat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1824

物種信息

前臂長3.9-4.1公分,頭軀幹長4.7-5.2公分,尾長3.7-4.1公分。體背暗棕色,腹面灰色,飛膜暗褐色。部單純,吻部鬍鬚突出;耳殼橢圓形,耳珠呈細披針狀,長達耳殼的一半。僅拇指有爪。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夜行性,以昆蟲為食。棲息於低、中海拔之隧道岩洞,棲息時個體間相互緊靠成一個或數個密集的群聚,每一群聚在一隻支左右。

分布

分布於台灣、馬來西亞爪哇、沙巴、加里曼丹澳大利亞斯里蘭卡

亞種

台灣亞種(M.a taiwanensis Arnback-Linde,1908)台南安平高雄

瀕危信息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翼手目百科(二)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