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菊頭蝠

馬氏菊頭蝠體型較小,前臂長43.03 mm(41.03—46.70mm);馬蹄葉較大,前部邊緣光滑,後側邊緣鋸齒狀;鞍狀葉舌狀質薄而寬短,頂端圓弧形,基部向兩側擴展與杯狀葉構成蝶形翼狀突起;連結葉起於鞍狀葉背側中上部,向後向下呈弧形延伸。頭部及背部毛色為淺褐色,毛尖褐色,毛基部灰白色。腹毛淺灰色,褐色毛尖不顯。翼膜為黑褐色,未見膜有毛覆蓋。僅尾閫膜後緣具有排列整齊的短毛形成的櫛緣。

基本信息

鑑別特徵

體型較小,前臂長43.03mm(41.03— 46.70mm);馬蹄葉較大,前部邊緣光滑,後側邊緣鋸齒狀;鞍狀葉舌狀質薄而寬短,頂端圓弧形,基部向兩側擴展與杯狀葉構成蝶形翼狀突起;連結葉起於鞍狀葉背側中上部,向後向下呈弧形延伸。頭部及背部毛色為淺褐色,毛尖褐色,毛基部灰白色。腹毛淺灰色,褐色毛尖不顯。翼膜為黑褐色,未見膜有毛覆蓋。僅尾閫膜後緣具有排列整齊的短毛形成的櫛緣。

形態特徵

除鑑別特徵中描述的鞍狀葉、連結葉特徵外.談種的頂葉約呈等連三角形,但疆牆飩圜。耳殼寬大、較長。對耳屏發達,略呈三角形。翼較寬短,第Ⅳ掌骨長>第V掌骨長>第Ⅲ掌骨的長。距緣膜不顯.翼膜止於脛骨與跗骨的關節處。脛長18.35mm。股間膜薄而透明狀,後緣具排列整齊的斷毛。

外形測量、頭骨特徵殛齒式

顱骨細長,顱全長為19.04mm。鼻隆高矗,矢狀嵴可見,但欠發達,而人字嵴不發達。腦顱圓突,顴弓較細弱,呈弧形。齒式 1.1.2.3,21.3.3=32。

分布範圍

馬氏菊頭蝠已知分布於緬甸、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北部”J。在廣西的發現,是馬氏菊頭蝠的最北端分布。

翼手目百科(二)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