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蹄蝠

雙色蹄蝠

中文別名是雙色蹄蝠。二名法是Hipposideros bicolor。界是動物界。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雙色蹄蝠(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為菊頭蝠科蹄蝠屬的動物。分布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香港、雲南、海南、福建、湖南等地,多生活於岩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
雙色蹄蝠(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為菊頭蝠科蹄蝠屬的動物。分布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香港、雲南、海南、福建、湖南等地,多生活於岩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亞種雙色蹄蝠印度亞種(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 fulvus),Gray於1838年命名。分布於台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雙色蹄蝠北部灣亞種(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 gentilis),Andersen於1918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海南、廣東、雲南、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雙色蹄蝠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2.3)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科: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屬: 蹄蝠屬 Hipposideros 種: 雙色蹄蝠 H. bicolor  二名法 Hipposideros bicolor(Temminck, 1834)雙色蹄蝠(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為菊頭蝠科蹄蝠屬的動物。分布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香港、雲南、海南、福建、湖南等地,多生活於岩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 亞種雙色蹄蝠印度亞種(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 fulvus),Gray於1838年命名。分布於台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雙色蹄蝠北部灣亞種(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 gentilis),Andersen於1918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海南、廣東、雲南、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雙色蹄蝠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2.3)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科: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屬: 蹄蝠屬 Hipposideros 種: 雙色蹄蝠 H. bicolor 二名法 Hipposideros bicolor (Temminck, 1834)

亞種
雙色蹄蝠印度亞種(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 fulvus),Gray於1838年命名。分布於台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雙色蹄蝠北部灣亞種(學名:Hipposideros bicolor gentilis),Andersen於1918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海南、廣東、雲南、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
雙色蹄蝠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2.3)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科: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屬: 蹄蝠屬 Hipposideros
種: 雙色蹄蝠 H. bicolor
二名法
Hipposideros bicolor
(Temminck, 1834)

翼手目百科(二)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