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長翼蝠

南長翼蝠(學名:Miniopterus pusillus)為蝙蝠科長翼蝠屬的動物。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尼泊爾,菲律賓,泰國,越南和中國大陸,海南、香港等地,多生活於岩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一種體型較小的長翼蝠;背部毛色為深棕或深灰色,腹部顏色較淺;每年7至8月呈現特別色態,頭部和上半身為棕色,下半身則深棕色;眼睛細小;耳朵短小呈三角形,耳屏短鈍而向前微曲;靜止時翼尖反折突於翼外;不同品種的折翼蝠外表極之相似,一般以不同的身體長度辨別,本物種之前臂長為39至42毫米,是生物學動物系統分類中哺乳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南長翼蝠(學名:Miniopterus pusillus)為蝙蝠科長翼蝠屬的動物。分布於孟加拉國, 不丹, 印度, 印度尼西亞, 寮國, 馬來西亞, 尼泊爾, 菲律賓, 泰國,越南和中國大陸,海南、香港等地,多生活於岩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2]

參考文獻

^ (英文) Bumrungsri, S., Bates, P., Molur, S. & Srinivasulu, C. (2008). Miniopterus pusillus. 2008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08。擷取於2009-9-9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南長翼蝠.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3-27].

翼手目百科(二)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