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蝠屬

狐蝠屬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種類,屬脊椎動物,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

基本信息

簡介

狐蝠屬狐蝠屬
狐蝠屬(游狐蝠)(學名:Pteropus),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屬,而與狐蝠屬同科的動物尚有果蝠屬(棕果蝠)、灰果蝠屬(灰果蝠)、錐齒狐蝠屬(錐齒狐蝠)、溝齒果蝠屬(溝齒果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種類,屬脊椎動物,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體型較一般蝙蝠大,兩翼展開長達90厘米以上。由於頭型似狐,口吻長而伸出,故稱狐蝠。第1和第2指都有爪,日間成群倒掛在大樹枝上,夜間成群出動,覓食野果、花蕊,對果園危害極大。每胎1仔。冬季隱藏於洞穴中冬眠。在中國雲南分布有萊氏狐蝠(Pteropuslylei),在台灣則有台灣狐蝠(Pteropusdasymallus)。

外形特徵

狐蝠科成員以大眼睛、短尾或無尾、耳朵結構簡單、口鼻部較長為特徵。一般體型較大,但有些種類很小,體長5~40厘米,
狐蝠屬 Pteropus狐蝠屬 Pteropus

最小的體重15克(如食花粉、花蜜者),大者達900克。狐蝠屬;尾甚短,或缺如。股間膜不發達,僅沿後肢留存很狹的一條邊緣;第指具爪,且呈一定程度的游離狀(個別種類例外);耳殼簡單,卵圓形,耳緣聯成圓圈,無耳屏和對耳屏;眼發達,視覺良好;頭骨吻部較長,齶部後緣超出臼齒,臼齒齒冠平坦,中央具橫溝,適於軟質食物;舌很發達,食花粉、花蜜的種類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遠。
狐蝠科成員的總體外形多比較接近,但體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的成員如狐蝠屬Pteropus的大型種類體長超過40厘米,翼展可超過1.5米,體重超過1公斤;而小型的無花果果蝠屬Syconycteris的成員體長僅5~7厘米,翼展不到15厘米,體重不及20克。二者雖然大小差別甚大,但無花果果蝠看上去頗似小型的狐蝠。

分布

狐蝠屬狐蝠屬
分布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總數超過160種,以東南亞和非洲種類最多。狐蝠科也有少數相貌比較特殊的成員,如非洲的垂頭果蝠Hypsignathusmonstrosus口鼻部膨大看似錘子,分布於西太平洋諸島的背囊果蝠Notopterismacdonaldi有不同與其他果蝠的較長的尾。中國境內分布5屬7種,見於華南區,包括台灣和海南省。

其種類中較珍貴的琉球狐蝠分布於日本琉球群島和九州南部等地,以及我國的台灣。台灣的亞種P.d.formosus為台灣特有,且為台灣產翼手類中唯一的食果蝠。分布記錄包括台灣的花蓮、台東、高雄、蘭嶼和綠島,

習性

狐蝠屬狐蝠屬
據報導,現僅見於綠島、花蓮及宜蘭。 狐蝠科成員均為植食性,其中大型的種類多以果實為食,小型種類主要食花蜜。狐蝠夜行性。遠距離飛行覓食,有時可達15公里。主要靠嗅覺發現食物。僅棕果蝠等少數屬有超聲定位功能。

樹棲,清晨及黃昏為其活動尖峰時間。
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獨棲。終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間,翌年2月產仔。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飼養條件下可活20年

翼手目百科(二)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