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春木

領春木

領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別名:雲葉樹、正心木和木桃,隸屬領春木科領春木屬植物,落葉小喬木,為典型的東亞植物區系成分的特徵種,第3紀孑遺植物和稀有珍貴的古老樹種,對於研究古植物區系和古代地理氣候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領春木在世界許多地方已滅絕,在中國種群數量也很少,已處於瀕危的境地,花果成簇,紅艷奪目,為優良的觀賞樹木。屬於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多分布於海拔720—3600m的濕潤溝谷地兩側

基本信息

樹種簡介

拉丁名: Eupetlea pleiospermum Hood. f. et Thoms.

領春木領春木

中文名: 領春木

拉丁科名: Trochodendraceae

中文科名: 昆欄樹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安徽、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西藏、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等

現狀: 稀有種。領春木分布範圍雖廣,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嚴重坡壞,生境惡化,領春木的生長發育和天然更新受到一定的限制,分布範圍正日益縮小,植株數量已急劇減少。

海拔下限(米): 760

海拔上限(米) :3200

名片

領春木領春木

中文學名:領春木

科別:Trochodendraceae昆欄樹科

別名:雲葉樹、正心木和木桃

學名:EupteleapleiospermumHook.f.etThoms

瀕危類別:稀有

保護級別:3級

年降水量:800-1400

土壤類型:山地棕壤或黃棕壤,山地黃壤

地形特徵:林緣溝谷

生態特徵:中性偏陽樹種,多生於避風,空氣濕潤的山麓林緣或溝谷間

群落特徵:常居林冠下層

花期:4-5月開花

果期:7-10月

現狀:分布雖廣,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嚴重破壞,生境惡化,分布範圍正日益縮小,植株數量已急劇減少

植物簡介

領春木領春木

領春木(Euptelenpleiospermn),別名:雲葉樹、正心木和木桃,隸屬領春木屬昆欄樹科樹種,落葉小喬木,為典型的東亞植物區系成分的特徵種,第3紀孑遺植物和稀有珍貴的古老樹種,對於研究古植物區系和古代地理氣候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領春木在世界許多地方已滅絕,在中國種群數量也很少,已處於瀕危的境地,花果成簇,紅艷奪目,為優良的觀賞樹木。屬於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多分布於海拔720—3600m的濕潤溝谷地兩側。

形態特徵

領春木領春木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15米;樹皮紫黑色或棕灰色;小枝無毛,紫黑色或灰色;芽卵形,鱗片深褐色,光亮。葉紙質,卵形或近圓形,少數橢圓卵形或橢圓披針形,長5-14厘米,寬3-9厘米,先端漸尖,有1突生尾尖,長1-1.5厘米,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疏生頂端加厚的鋸齒,下部或近基部全緣,上面無毛或散生柔毛後脫落,僅在脈上殘存,下面無毛或脈上有伏毛,脈腋具叢毛,側脈6-11對;葉柄長2-5厘米,有柔毛後脫落。花叢生;花梗長3-5毫米;苞片橢圓形,早落;雄蕊6-14,長8-15毫米,花葯紅色,比花絲長,藥隔附屬物長0.7-2毫米;心皮6-12,子房歪形,長2-4毫米,柱頭面在腹面或遠軸,斧形,具微小粘質突起,有1-3(-4)胚珠。翅果長5-10毫米,寬3-5毫米,棕色,子房柄長7-10毫米,果梗長8-10毫米;種子1-3個,卵形,長1.5-2.5毫米,黑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長習性

領春木領春木

領春木分布區的年均溫11-15℃,極端最低溫可達-18℃,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生長月相對濕度不低於70%。土壤多為山地棕壤或黃棕壤,在東部各分布點多為山地黃壤;主根發達,側根不多,適生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或壤土中。多生於避風、空氣濕潤的山谷、溝壑或山麓林緣,常居林冠下層。為中性偏陽樹種,幼樹稍耐陰,隨著樹齡的增長,對光照的要求也遂漸增強。中性偏陽樹種,多生於避風,空氣濕潤的山麓林緣或溝谷間山地棕壤或黃棕壤,山地黃壤。在鬱閉的林冠下,枝幹多彎曲,且常有乾基萌生苗而呈灌木狀。種子可孕率高;結實量大,常隨溪溝流水傳播,更新苗木多沿溪旁緩坡地生長。花期4-5月,果期7-10月。常居林冠下層。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影響的分析

領春木分布區域狹窄,僅見於海拔l000m的濕潤溝谷地以及山坡地的林中或林緣處,呈零星狀分布,為數不多,不見有成片的分布,有瀕臨滅絕的危險。作為特有的植物物種之一,由於自身繁殖較困難,再加上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群落中的光照、溫度、水分及土壤養分狀況的改變,為其他物種的入侵創造了條件。如一些喜光草本植物會因光照得到補充,大肆的繁殖,種問的競爭愈演愈烈,在競爭中也許會造成該物種的滅絕,還有其他的許多已發現或不為人知的各種因素,都造成了領春木繁殖和生長的困難。

分布範圍

領春木領春木

生於海拔900-3600米溪邊林中。

分布於河北南部武安,山西東南部陽城,河南西北部濟源,靈寶、嵩縣、欒川、南召、西峽、盧氏、魯山,陝西南部佛坪、安康、平利、鎮坪、嵐皋、石泉、紫陽、南鄭、寧強、丹鳳、寧陝、洋縣、略陽、鳳縣、華陽、藍田、周至、眉縣、寶雞、隴縣,甘肅南聞天水、徽縣、康縣、文縣、湖北西部興山、鹹豐、巴東、宜昌、長陽、五峰、神農架、房縣、恩施、建始、湖南北部石門,安徽西部和南部霍山、金寨、黃山、歙縣,浙江西北部臨安、安吉與南部遂昌,江西東部鉛山,四川東部和西北部萬縣、奉節、巫山、南川、峨眉、松潘、理縣、康定、金川、平武與南部雷波,雲南西北部至西南部貢山、維西、麗江、鶴慶、中甸、巍山、景東、瀾滄與東南聞瀘西、廣南、麻栗坡,貴州南部和西北部盤縣、惠水、威寧、長順、雷山以及西藏東部波密、察隅等地。

生於海拔760-3200米的山麓林緣或溝谷間。印度、緬甸也有分布。該種原產於印度及中國西南部、東南部和北部,系第三紀孑遺植物。

領春木雖然在中國分布範圍較為廣泛,但因森林被大量砍伐、自然植被遭到嚴重坡壞、生境惡化等原因,其分布範圍正日益縮小,植株數量已急劇減少。

分布格局

領春木領春木

空間分布格局總體為聚集分布。這與在更大尺度(100m*100m)上對該物種的研究結果一致(黨海山等,2004),也與多數珍稀植物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一致(張文輝等,2002)。人為干擾和自然環境通過影響其種群個體數量和密度而改變種群的分布格局。在沿渡河海拔1200m和香溪河海拔1200m處均有村莊和農田,人為干擾相對嚴重,導致領春木在沿渡河1100m和香溪河1200m處為零星分布(實地踏查發現),並使該海拔附近的分布格局要么為隨機分布,要么為聚集強度較低的集群分布。

除了南河以外,其餘河流均在接近領春木分布海拔上限時聚集強度較低或者為隨機分布,這與高海拔溫度降低不適合領春木生長導致其數量減少有關。因此,雖然領春木種群在整個神農架地區的分布範圍收縮到河岸帶,但就每條河流而言,則表現為沿河流的“一帶多島”現象。賀善安和郝日明(1999)研究發現,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種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因被多次分隔、隔離,在整體上也呈現“一帶五島”的分布格局。

在沒有明顯人為干擾也不接近海拔上限的海拔範圍內,領春木種群基本上均呈聚集分布,這是由領春木種子傳播以母株為中心擴散、幼苗幼樹有相當數量為萌生形成及一定程度的生境異質性造成的。因此,對領春木的原地保護應減少人為干擾,同時要選擇濕熱條件合適的區域。

格局動態

領春木領春木

從幼齡期到中齡期再到老齡期,隨著齡期的增大,領春木種群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漸變為隨機分布,但由於分布格局受種群本身生物學特性、自然環境因素(如坡向和海拔)和人為干擾的影響,不同河流有所差異。神農架南坡(沿渡河和香溪河)由於光照充足,幼齡期個體相對豐富,在絕大多數種群中為聚集分布。同時也受到地形和干擾的影響,如香溪河河岸帶中1500m處,由於地勢陡峭且處於陰坡,加上林冠層鬱閉度較高,使該區域的領春木幼齡期個體缺失;1700m處的種群位於河流沖積的一個平坦的開闊地上,在每年雨量充沛的季節,該種群的幼苗會遭受洪水的破壞,因而出現幼齡期個體缺失的現象。相比之下,神農架北坡(南河和堵河)的幼齡期個體則以隨機分布為主,這是由個體數量較少和密度較小所致。

總的來看,隨著齡期的增大,領春木種群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漸變為隨機分布。這種變化是種內和種間競爭以及種群與生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反映了種群的一種適應機制(洪偉等,2001),不論是珍稀植物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還是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優勢樹種白樺,均表現出類似的空間分布格局動態(康華靖等,2007; 楊慧等,2007)。

靜態生命表

領春木領春木

領春木種群在生長過程中,當胸徑達到10cm (即第Ⅳ級)左右時,種內和種間競爭增強,種群發展遇到一個瓶頸,而隨後種群將趨於穩定發展,按照其生物學特性,隨著大小級的增加死亡率逐漸升高。與其它3條河流河岸帶中領春木種群第Ⅳ級時死亡率出現高峰不同,堵河河岸帶中領春木種群第Ⅳ級出現死亡率為負的現象,這可能是由人為破壞或自然干擾導致領春木種群在該年齡級的個體較少,或該河岸帶中領春木種群的聚集度低於其它河流河岸帶而未發生明顯自疏現象造成的。在人為活動比較輕微的河岸帶中(沿渡河和香溪河),領春木種群在第Ⅴ級出現生命期望的高峰,這是由於經歷第Ⅳ級的自疏作用後,激烈的競爭得以緩和,生存壓力減小。

這表明生命期望的變化與死亡率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死亡率在第Ⅶ級達到最高,這與存活數一欄第Ⅶ級領春木數量極少相吻合,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神農架地區河岸帶中領春木種群胸徑越接近22.5cm,就越接近其實際壽命。因此,在領春木的遷地保護中,在個體胸徑達到10cm左右時,要對其進行分散和移栽。

生長繁殖

本種迄今仍處於野生狀態。種子發芽率較高,但由於領春木對夏季高溫乾燥極不適應,在杭州植物園幾經露地栽培,未獲成功。因此,除在原產區加強保護和人工繁殖外,遷地種植時應給於適宜的環境。

栽培技術

種子收羅

與處理賞罰選擇發育結實、樹冠廣大、透光精采、堅貞層厚、籽粒豐滿、無病蟲害的20~50a生的青壯齡母樹,於9月下旬種子變為黑褐或紫玄色時實時採摘。將收羅的翅果種子水浸2~3d後去除果翅和果梗,重複水洗獲得純淨種子,攤晾陰乾種子外貌水分後,放室內低溫沙藏,貯藏溫度一樣平常為-5~10℃。要出格留意領春木的種子不能在太陽下曝曬,也不能失水乾燥或用乾藏法,生產技術,不然種子萌芽率極低或所有損失萌芽手段。沙藏時代每5~7d翻動種子一次,防備種子沙藏時代爛種。

圃地整地

領春木育苗圃地宜選在海拔650m以上、交通利便、日照強度低、石礫含量少、土層深摯、富含有機質、質地鬆散、排水精采的沙質壤土的地塊,同時要稍為蔽蔭和有水源的處所作為苗床用地。忌用低海拔、日照強度大的農田、農地等。選好的圃地在3月上旬作床前要對地面雜物舉辦一次全面的整理,深翻地表25~>?cm,破除樹根、草蔸和石塊等;並團結整地作床時每666.7m2施用100kg複合肥作為基肥與土混勻,然後耙細整平。苗床要順坡而作,床面寬100~120cm,高20~25cm,長度可以隨陣勢而定,畦溝寬25~30cm,床面做到平整不積水,附近開設好排水溝,國家標準,持續陰雨天后能實時排澇。每15kg過篩的細土拌入五氯硝基苯5g和代森鋅5g製成藥土,播種前在苗床鋪一層厚度為2.5~3cm的藥土待用。

當令播種

翌年3月中旬篩出沙藏的種子,將種子水選2~3次,撤除劣種後,把純淨的種子倒入容器中,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半天(4~6h),浸種時代每隔1h翻動一次;到時撈出種子用淨水沖洗乾淨,再用生根粉處理賞罰種子,即用30℃閣下的溫水間歇浸種2次,2次溫水都要天然冷卻且浸種24h後撈出,然後用ABT7號稀釋的生根粉溶劑浸種1h,最後撈出種子舉辦催芽,催芽時代要天天用35℃閣下的溫水淘洗種子,淘洗時舉措要輕緩,淘洗後置於10~20℃室內(保溫保濕),約10d閣下種子咧嘴占1/3時即可播種。將待播的種子勻稱流傳於床面,每m2約播處理賞罰好的種子130~150粒(5kg/666.7m2閣下),播種後包圍過篩的草皮灰、黃心土的混細灰土厚度5mm,一樣平常以不見種子為度,輕壓使種子與泥土細密團結,噴一遍透水,然後包圍一層薄稻草,越日或隔日待床面稍乾後,再澆一次封殺雜草幼芽的草醚,10h內不要澆水。床面包圍稻草既可提防鳥獸危害,又可以增進或保持床面溫濕度,留意提防好天太陽的直射對床面水分的過量蒸發,從而影響種子的生根抽芽。播種後到出芽前這段時刻,要留意苗床的遮陰與保濕,防備泥土過於乾燥,而影響種子萌芽出苗。

苗期打點

4月下旬,苗木出土根基出齊後,噴灑1%的波爾多液或0.1%多菌靈溶液防備病害,往後每隔15d噴灑一次,共噴5~6次;苗木出土後,於黃昏去除包圍的稻草,但要防備鳥獸危害出圃的幼苗;從4月下旬開始要灌一遍透水,往後只要床面缺水就實時舉辦補水。苗圃在5月後就要當令破除雜草,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6月初苗木發展加速,需肥量增進,此時要施一些稀薄尿素肥,肥量可以逐漸增進,以擔保苗木發展所需的水分和養分。到9月上旬遏制施肥,以促使苗木木質化。其間還要對苗木舉辦間苗:即6月尾當苗木發展到高10cm閣下時就要舉辦第一次間苗;7月中旬苗高長到15cm時就要舉辦第二次間苗。間苗首要是擔保苗木質量,其原則是留大去小、留稀去密、留壯去弱、留優去劣,要擔保1年保留苗量在2萬~2.5萬株/666.7m2為好,通過全心打點的苗圃,昔時秋季I級苗木高度可達50cm閣下、地經0.5cm以上。

造林準備

在皖南黃山地域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800~1300m的陰坡且濕度較大、泥土質地鬆散、排水精采的情形,首要是模仿野生天然生境下水熱前提基內情同的溝谷兩岸地帶。造林要科學公道籌劃,可回收單行或雙行混交方法,混交樹種可以選擇如的銀杏、馬褂木等落葉闊葉樹種,株行距3m×3m或2.5m×3m,“品”字形設定,密度為90~75株/666.7m2。秋季回收穴狀整地,規格為50cm×50cm×60cm,揀除樹根、石塊等雜物;栽植前每穴施腐熟的農家肥基肥5kg閣下,並回填部門表土;造林時刻一樣平常選擇在3月上中旬成活率最高,造林前要選擇根系發家完備、無病蟲害的I級壯苗,栽植時苗木要扶正,不窩根,先回填表土,後復心土,紮實後,並復土將苗根本處培成饅頭型。造林後該當令轉頭查察成活率,並實時舉辦補植,昔時8~9月除草鬆土1次,往後每年5~6月和8~9月松凸愷草2次,持續撫養3年。松凸愷草時,要閣下防備損傷樹根。造林前3a,林地內可團結農作物間種,實施林糧間作、林藥間作,以種(耕)代撫。往後可按照立地前提和雜草富強水平,增進或鐫汰撫養次數,確保領春木的成林成材。

瀕危保護

價值

領春木為典型的東亞植物區系成分的特徵種,又是古老的殘遺植物,樹木。為典型的東亞植物區系成分的特徵種,第3紀孑遺植物和稀有珍貴的古老樹種,對於研究古植物區系和古代地理氣候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現狀

分布雖廣,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嚴重破壞,生境惡化,分布範圍正日益縮小,植株數量已急劇減少。

措施

領春木種群集中分布於河岸帶,且在每條河流均呈現“一帶多島”的分布格局,這都是物種分布範圍收縮的表現,是種群衰退的標誌。雖然領春木種群為衰退型,而且作為小喬木在亞熱帶森林激烈的物種競爭中處於劣勢,但是喬木種較長的生命周期、以萌櫱為主的更新方式和適宜的河岸帶生境,使其滅絕時間緩衝在一個較長的時間範圍內。

鑒於以上原因,不僅應加強對現有領春木種群的保護,而且更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促進其種群的延續與發展。由於以萌櫱為主要更新方式和明顯的地理隔離會導致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下降,進而導致種群的進一步衰退,因此對領春木的就地保護不但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種群間的遷移,維護並建立種群間擴散的廊道是十分必要的。

由於領春木種子萌發和個體發育過程中受到高大喬木的遮蔭和濃密的箭(Sinarundinaria nitida)林的抑制,阻礙了種群的發展,因此,應對群落進行適度的干擾,開闢適當的林窗,促進領春木種子萌發,幼苗、幼樹正常發育以及個體的自然擴散。在遷地保護過程中,要提供類似於河岸

帶的環境條件,尤其是光照、溫度和濕度等,同時,要根據領春木的生物學特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採取諸如分散和移栽等有利於種群發展的措施。分布區內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應將領春木列為保護對象,保護區外的植株,亦應加強保護,合理採伐。植物園宜引種栽培,在其適生地區可栽作綠化觀賞樹種。

建議

繼續全面深入地開展珍稀特有植物物種的調查工作,由於自然保護區地域跨度大,建區時間相對較短,資金和工作人員相對短缺,對特有植物資源的調查、保護和研究工作處於起步階段。在特有植物資源的研究和保護上,應加大人力、財力和科技的投入,堅持一般性調查和專性調查相結合的原則,對調查的結果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力求做到“以研促保”,為保護區特有植物物種的開發和利用提供可信度較高的依據。

環境監控

一年生枝一年生枝

由於受條件的限制,許多作用因子都無法進行測定。

首先,時間對分布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都不應該被忽略,它們的影響深遠,生態學中認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物種的動態特徵使得很難從生態系統若干變化中分離出是由於環境變化引起的還是由於物種自身變異造成的;

第三,同一物種可能和其他不同的物種混生在一起,其他物種對於同一種環境變化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在生態系統水平上可能變得更為複雜;

第四,生態系統的空間分布使得生態系統對環境的反應進一步複雜化,不同分布區的同一特有植物種對於同一種環境變化的反應可能相差很大;

第五,氣候和氣候變化本身的時空分布異質性 一很大,氣候的時空分布異質性與物種、生態系統及地形地貌的異質性相結合導致了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因此很難分析生態環境變化對物種的影響,進行這類分析時往往要針對某種生態系統或某個物種對於某種特定環境變化的反應。

生境分布

生於海拔900-3600米溪邊林中。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植物價值

觀賞價值

領春木為典型的東亞植物區系成分的特種,又是古代的殘遺植物,對研究植物系統發育、植物區系都有一定的科學意義。花果成簇,紅艷奪目,為優良的觀賞樹木。

研究價值

金縷梅目百科(二)

金縷梅目(Hamamelid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木本。單葉互生,稀對生,多有托葉。花兩性、單性何株或異株,排成總狀花序、頭狀花序或柔荑花序;異被、單被或無被;雄蕊多數至定數;子房上位至下位,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