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蚊母樹

中華蚊母樹

中華蚊母樹(學名:)金縷梅科,蚊母樹屬。常綠喬木或灌木,栽培常呈灌木狀。樹冠常不規整。樹皮暗灰色,粗糙,嫩枝及裸芽被垢鱗。單葉互生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深綠色,先端鈍或略尖,全緣,常有蟲癭。總狀花序腋生,雌雄花同序,花葯深紅色。果卵形,種子深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喜陽,能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嚴寒(耐-5℃),耐修剪,發枝力強,特別是側枝的延長枝,長勢強,常使樹冠不規整。對有害氣體抗性強。適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約1米;嫩枝粗壯,節間長2-4毫米,被褐色柔毛,老枝暗褐色,禿淨無毛;芽體裸露、有柔毛。葉革質,矩圓形,長2-4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綠色,稍發亮,下面禿淨無毛;側脈5對,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隱約可見,網脈在上下兩面均不明顯;邊緣在靠近先端處有2-3個小鋸齒;葉柄長2毫米,略有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

雄花穗狀花序長1-1.5厘米,花無柄;萼筒極短,萼齒卵形或披針形,長1.5毫米;雄蕊2-7個,長4-7毫米,花絲纖細,花葯卵圓形。

蒴果卵圓形,長7-8毫米,外面有褐色星狀柔毛,宿存花柱長1-2毫米,乾後4片裂開。

種子長3-4毫米,褐色,有光澤。

生長環境

中華蚊母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稍耐寒。最低海拔:300;最高海拔:1400;喜生於河溪旁。

分布範圍

國內主要分布於湖北省來鳳、鶴峰、巴東、秭歸、興山及四川省 ,渝鄂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上游的小支流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中華蚊母樹型獨特,蔸盤粗壯,枝幹短曲蒼老,根懸露虬曲,奇異古樸,是栽培盆景最理想的材料,具有頗高的觀賞價值。

蚊母樹枝葉密集,樹形整齊,葉色濃綠,經冬不凋,春日開細小紅花也頗美麗,加之抗性強、防塵及隔音效果好,是城市及工礦區綠化及觀賞樹種。植於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樹下都很合適;成叢、成片栽植作為分隔空間或作為其它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

若修剪成球形,宜於門旁對植或作基礎種植材料。亦可栽作綠籬和防護林帶。

栽培技術

移植在10月中旬~11月下旬,或2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需帶土球。栽後適當疏去枝葉,可保證成活。具體移植方法:

①採挖:與常規相同。

②修樁:修樁一次到位,修平枝頭、根頭和傷口,密封。用消毒、促根劑浸泡5~8小時。

③養坯:用松疏素土,消毒;毛樁沙養更佳。淺植,吸透水觸根。按習性營造小氣候,初期遮陽。

④上盆:立秋前1周,用微酸性松疏土壤,按習性放置。

⑤造型:因材施藝。截乾蓄枝、修剪、蟠扎相結合,收放並舉。

養護要點

(1)蚊母樹可在春夏季節扦插繁殖,還可在春季用播種法繁殖。等小苗長到合適的大小時進行造型。也可用生長多年植株矮小、蒼勁古拙的蚊母老樁製作盆景,一般在春季發芽前或雨季移栽,移栽前先對樹樁進行一次粗剪,剪去多餘的枝條,根系也要適當修剪,剪除過長的主根,多留側根和鬚根,挖掘後做好保鮮保濕工作,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等成活後再進行造型,並移入細盆觀賞。

(2)蚊母樹枝條柔韌,萌發力強,耐修剪,適合製作直乾式、曲乾式、斜乾式、枯乾式、雙乾式、懸崖式、臨水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葉片較小的中華蚊母、中華細葉蚊母的樹冠常加工成規整的雲片形,而葉片較大的蚊母、楊梅葉蚊母的樹冠多製作成瀟灑飄逸的自然形。加工方法採取扎、剪並用。

(3)對幼樹的造型應按照設計逐步進行,並注意對根的培養提升,使之懸根露爪,以表現其古樸多姿。對於生長多年的老樁則要因勢利導,因樁造型,儘量利用樹樁的原有形態,輔以牽拉、蟠扎、修剪等手段,以突出其自然美。

(4)蚊母樹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稍耐寒。已經成型的盆景生長期可放在室外光線明亮、空氣流通處養護,平時保持盆土濕潤,避免乾旱,經常向葉面噴水,使葉色濃綠光亮;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曝曬,以免造成葉片邊緣枯焦。由於其長勢旺盛,萌發力強,應經常摘心、打頭,剪去影響樹形的枝條,以使盆景緊湊美觀。

(5)冬季移至冷室內越冬,溫度控制在0~10℃,不要澆太多的水,使植株休眠,以利於來年的生長。每年春季發芽前對植株進行一次整形,剪去過密枝、過長枝、病蟲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美觀的枝條,促發新的枝葉,以提高盆景的觀賞性。

(6)由於蚊母樹是觀葉樹種,花期應及時摘除花序,勿使開花、結果,以保證葉片的正常生長。每2~3年的春季翻盆1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排水透氣良好。

(7)蚊母樹一般病蟲害較少,但若種在潮濕陰暗和不透風處,易遭介殼蟲危害,應注意防治。

注意事項

①按習性進行日常養護,大水大肥、高溫高濕、半蔭半陽管理。

②新葉長到深綠後修剪,一年可整型3~4次,整枝造型前要施肥。

③切勿失水,否則生長不良,輕者枯枝,重時枯樁。

④起苗時間最好隨栽隨起,起得過早,樹苗蒸發失水時間長,對造林成活和生長均不利。

⑤圃地澆水冬春乾旱地區,圃地土壤板結,起苗困難,起苗前5~6天圃地要澆透水,這樣既便於起苗,傷根少,確保苗木根系完整,又可使苗木充分吸水,提高苗體含水量,增強苗木抗禦乾旱的能力。

⑥起苗深度要根據各樹種的根系分布規律起苗,宜深不宜淺。過淺,傷根多,起出的樹苗根系少,栽後成活率低或生長弱;對於過長的主根或側根,不便掘起可以切斷,切忌用手拔苗,避免撕裂根或把根皮捋掉,否則影響成活。

⑦要帶苗和大樹挖取時要帶土球,並用草繩纏裹,這樣可避免根系暴露在空氣中,使其少失水。同時,栽後根土密接,根系恢復吸收功能快,可提高常青樹苗和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⑧看天起苗,不要在颳大風天起苗,風大苗木更易失水,影響成活。下雨天不應起常青樹苗,因枝葉易沾泥,影響綠化效果和光合作用。

保護現狀

國家二級珍稀植物

物種區別

中華蚊母樹 D. chinense Diels 的特徵是,小枝粗壯,被星狀柔毛,節間極短,葉窄長橢圓形,長2-3厘米,近先端有2-3個鋸齒,葉脈不明顯,葉柄長約2毫米。

小葉蚊母樹 D. buxifolium Merr. 的特徵是,小枝纖細,節間伸長,葉倒披針形,全緣,或僅在先端兩側各有1個小齒突,但不具鋸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