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蠟瓣花

怒江蠟瓣花

怒江蠟瓣花是蠟瓣花屬的一種較為高大的灌木或小喬木,生活在中高海拔地區,在我國雲南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怒江蠟瓣花怒江蠟瓣花

種中文名:怒江蠟瓣花
種拉丁名:CorylopsisglaucescensHand.-Mazz.
科中文名:金縷梅科
科拉丁名:Hamamelidaceae
屬中文名:蠟瓣花屬
屬拉丁名:Corylopsis
海拔:1700-3000
命名來源:[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inWien,Sitzungsberichte,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Klasse,Abteilung162:1301925]
中國植物志:35(2):091
英文植物志:9:40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米,老乾粗厚、平滑;小枝無毛,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密生細小皮孔;芽長圓形至卵狀紡錘形,長0.8—1(—1.5)厘米,芽鱗近乾膜質,褐色,鈍,外面無毛,內面被白絲毛。葉薄革質,圓狀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長(3.5—)5—12厘米,寬4—8厘米,先端急銳尖至極短漸尖,基部偏心臟形,表面無毛,或在脈間被極疏生長白絲毛,背面初時脈上有長毛,最後無毛(稀老熟時仍全面被毛);側脈8—9對,第一對側脈向外側分出第二次側脈6—9條,均伸出葉緣成小齒實,稀因內卷而看來象全緣,第三回橫脈極密,細網脈均略顯;葉柄長(0.5—)1—2厘米,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於第一回幼枝或具葉片l—2枚的短枝上,成果時較疏,長4—5厘米,花序柄長1—2厘米,序軸被簇生長柔毛;萼筒寬而無柄,陀螺形,長約1毫米,被白粉,萼齒較萼筒短,先端圓形;花瓣窄匙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極鈍,爪不顯,退化雄蕊10枚,四方形或微伸長;子房無毛,花柱略叉開,長3毫米。果序長5—7厘米;蒴果長寬各約6—7毫米,從增大有棱的萼筒伸出約2.5毫米,褐色。種子長卵形,長4—5毫米,黑色有光澤,種臍白色。果期5—11月。

怒江蠟瓣花怒江蠟瓣花

生境

海拔1700—2500(—3100)米的溝谷雜木林或灌叢中

種間區別

嫩枝、葉背、芽體、萼筒及子房均禿淨無毛,花瓣狹窄,退化雄蕊10個,第一對側脈有強的第二次分支側脈,外形酷似多脈 。

金縷梅目百科(二)

金縷梅目(Hamamelid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木本。單葉互生,稀對生,多有托葉。花兩性、單性何株或異株,排成總狀花序、頭狀花序或柔荑花序;異被、單被或無被;雄蕊多數至定數;子房上位至下位,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