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保護區

中國自然保護區

為了保護珍貴和瀕危動、植物以及各種典型的生態系統,保護珍貴的地質剖面,為進行自然保護中國自然保護區育、科研和宣傳活動提供場所,並在指定的區域內開展旅遊和生產活動而劃定的特殊區域的總稱。

概述

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珍貴和瀕危動、植物以及各種典型的生態系統,保護珍貴的地質剖面,為進行自然保護教

中國自然保護區中國自然保護區
育、科研和宣傳活動提供場所,並在指定的區域內開展旅遊和生產活動而劃定的特殊區域的總稱。又稱“自然禁伐禁獵區”(sanctuary),自然保護地(nature protected area)等。自然保護區往往是一些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種的集中分布區,候鳥繁殖、越冬或遷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飼養動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緣種的集中產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態系統;也常是風光綺麗的天然風景區,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質剖面、化石產地或冰川遺蹟、岩溶、瀑布、溫泉、火山口以及隕石的所在地等。

沿革

世界各國劃出一定的範圍來保護珍貴的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已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但國際上一般都把1872年經美國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20世紀以來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範圍內成立了許多國際機構,從事自然保護區的宣傳、協調和科研等工作,如“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畫”等。目前全世界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並成為一個國家文明與進步的象徵之一。中國古代就有樸素的自然保護思想,例如,《逸周書·大聚篇》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的記載。官方有過封禁山林的措施,民間也經常自發地劃定一些不準樵採的地域,並制定出若干鄉規民約加以管理。此外,所謂“神木”、“風水林”、神山”、“龍山”等,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客觀上卻起到了保護自然的作用,有些已具有自然保護區的雛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建立自然保護區方面得到了發展。到1988年底,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460處,其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2.4%。其中吉林省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廣東省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四川省臥龍自然保護區、貴州省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自然保護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畫”列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

作用

①為人類提供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場所。

②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對於人類活動的後果,提供評價的準則。

③是各種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便於進行連續、系統的長期觀測以及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

⑤保護區中的部分地域可以開展旅遊活動。

⑥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類型

按保護對象和目的可分為6種類型:

① 以保護完整的綜合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例如以保護溫帶山地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為主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亞熱帶生態系統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熱帶自然生態系統的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等。

②以保護某些珍貴動物資源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如四川臥龍和王朗等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范大熊貓為主,黑龍江扎龍和吉林向海等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丹頂鶴為主;四川鐵布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梅花鹿為主等。

③以保護珍稀孑遺植物及特有植被類型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如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銀杉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黑龍江豐林自然保護區及涼水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紅松林為主;福建萬木林自然保護區則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

④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如四川九寨溝縉雲山自然保護區、江西廬山自然保護區、台灣省的玉山國家公園等。

⑤以保護特有的地質剖面及特殊地貌類型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如以保護近期火山遺蹟和自然景觀為主的黑龍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保護珍貴地質剖面的天津薊縣地質剖面自然保護區;保護重要化石產地的山東臨朐山旺萬卷生物化石保護區等。

⑥以保護沿海自然環境及自然資源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有台灣省的淡水河口保護區,蘭陽、蘇花海岸等沿海保護區;海南省的東寨港保護區和清瀾港保護區(保護海塗上特有的紅樹林)等。

由於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護區,中國的大熊貓金絲猴坡鹿揚子鱷等一些珍貴野生動物已得到初步保護,有些種群並得以逐步發展。如安徽的揚子鱷保護區繁殖研究中心在研究揚子鱷的野外習性、人工飼養和人工孵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人工繁殖揚子鱷幾年內發展到1600多隻。又如曾經一度從故鄉流失的珍奇動物麋鹿已重返故土,並在江蘇大豐縣和北京南苑等地建立了保護區,以便得到馴養和繁殖,現在大豐縣麋鹿保護區擁有的麋鹿群體居世界第三位。此外,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林中,發現了原始的喜樹林。有些珍稀樹種和植物在不同的自然保護區中已得到繁殖和推廣。

一、什麼是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就是為了保護自然資源而劃出的一定的空間範圍加以保護的地區。

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泛稱,實際上,由於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備的條件不同,而有多種類型。按照保護的主要對象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生物物種保護區和自然遺蹟保護區3類;按照保護區的性質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科研保護區、國家公園(即風景名勝區)、管理區和資源管理保護區4類。

不管保護區的類型如何,其總體要求是以保護為主,在不影響保護的前提下,把科學研究、教育、生產和旅遊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它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

●保護自然本底

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可以為子孫後代留下天然的“本底”。這個天然的“本底”是今後在利用、改造自然時應遵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準以及預計人類活動將會引起的後果。

●貯備物種

保護區是生物物種的貯備地,又可以稱為貯備庫。它也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蔽護所。

●開闢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護區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自然過程的基本規律、研究物種的生態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觀察生態系統動態平衡、取得監測基準的地方。當然它也是教育實驗的好場所。

● 保留自然界的美學價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曠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緒可使人精神煥發,燃起生活和創造的熱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三、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別

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生態系統類,保護的是典型地帶的生態系統。例如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甘肅連古城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沙生植物群落;吉林查乾湖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湖泊生態系統。

第二類是野生生物類,保護的是珍稀的野生動植物。例如,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貴水禽;福建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上文昌魚;廣西上岳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金花茶。

第三類是自然遺蹟類,主要保護的是有科研、教育或旅遊價值的化石和孢粉產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質剖面等。例如,山東的山旺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生物化石產地;湖南張家界森林公園,保護對象是砂岩峰林風景區;黑龍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火山地質地貌。

四、我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方式

我國人口眾多,自然植被少。保護區不能像有些國家採用原封不動、任其自然發展的純保護方式,而應採取保護、科研教育、生產相結合的方式,而且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保護對象的前提下,還可以和旅遊業相結合。因此,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內部大多劃分成核心區、緩衝區和外圍區3個部分。

核心區是保護區內未經或很少經人為干擾過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所在,或者是雖然遭受過破壞,但有希望逐步恢復成自然生態系統的地區。該區以保護種源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還是為保護和監測環境提供評價的來源地。核心區內嚴禁一切干擾。

緩衝區是指環繞核心區的周圍地區。它是試驗性和生產性的科研基地,如飼養、繁殖和發展本地特有生物;是對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等進行研究的地區;也是保護區的主要設施基地和教育基地。

外圍區位於緩衝區周圍,是一個多用途的地區。除了開展與緩衝區相類似的工作外,還包括有一定範圍的生產活動,還可有少量居民點和旅遊設施。

上述保護區內分區的做法,不僅保護了生物資源,而且又成為教育、科研、生產、旅遊等多種目的相結合的、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場所。

五、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體系

1956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到1993年,我國已建成保護區700多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0多處。

我國自然保護區體系的特點是面積小的保護區多,超過10萬公頃的保護區不到50個;保護區管理多元化;多數保護區管理級別低,縣市級保護區數量占46%,面積占50.3%。
自然保護區是近代人類為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面對生態破壞挑戰的一大創舉,是人類進步文明的象徵。中國是世界自然資源和生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對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40多年的努力,中國在自然保護區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中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絕大多數都在自然保護區里得到較好的保護。自然保護區作為宣傳教育的基地,通過對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及自然保護科普知識的宣傳,使中國公民的自然保護意識得到很大提高。

據《199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截止1999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146個,總面積8815.2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8450.9萬公頃,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8.8%;海域面積364.3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5個,面積5751.5萬公頃。

長白山鼎湖山臥龍武夷山梵淨山錫林郭勒博格達峰神農架鹽城西雙版納天目山茂蘭九寨溝豐林南麂列島白水江高黎貢山黃龍山口紅樹林共19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扎龍、向海、鄱陽湖、洞庭湖、東寨港、青海湖及香港米浦7個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九寨溝、武夷山、張家界、廬山等4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或自然與文化遺產。

年份 數量(個) 面積 (hm2) 占國土面積比例(%) 

19561 0.10 

196519 64.9 0.07 

197834 126.5 0.13 

1982119408.2 0.43 

19874812375.02.47 

19895732476.32.58 

19917085606.75.54 

19937636618.46.80 

19957997190.77.19 

19979267697.97.64 

19991146  8450.98.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