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為了完成將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滿足上海乃至全國金融業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創建的一所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的模式辦學的金融學院,其英文名稱為 Shanghai Advanced Institute of Finance(SAIF)。學院以匯聚國際一流師資、培養高端人才、構築開放平台、形成頂級智庫作為自己的必達使命。

籌建背景

三月下旬的上海,春光明媚。上海要建立一個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國際金融學院的訊息在上海金融圈廣泛傳播。圈內人士稱,上海將迎接來金融人才的春天。
2008年3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王方華向本報記者證實,該院正在籌備相關辦學事宜,報告已經遞交到上海市政府,但具體採取什麼樣 的辦學模式還沒有最終確定。但交大內部人士稱“規格高、標準高、國際化”將是該國際金融學院的辦學標準。
中外資銀行人才之爭
總部位於上海的資深獵頭公司Talent Integration公司的高級顧問Bill和他的同事最近就一直在為一家外資信託銀行尋找幾位“獵物”。 Bill的這個客戶,2005年正式進入上海。由於該外資銀行上海分行處在初創時期,中級職位人才稀缺,希望通過人力資源機構為其尋找“合規主管”方面的人選。
“我們接到這個case後,對其進行了初步分析。”Bill說:“首先,這個職位主要負責上海分行整體合規管理以及同PBOC、SAFE(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係的處理,是屬於銀行較為重要的中層管理人員。薪資待遇方面,此類職位基本薪資年薪在20萬~30萬元之間,處於外資銀行整體人才收入的中間級別。但是,上海市目前金融人才供給量較少,主要原因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開始核心業務時間不長,人才培養量較少。同時,內資銀行內部監管體系與外資不盡相同,所以供給有斷層。因此,結合這么多實際情況後,我們最後把人才搜尋方向定位在合資以及同類外資銀行中層管理人員。”
在搜尋過程中,Bill發現同業中此類人選供給較少,每家分行此級別人選在編制內不會超過3人。通過1個月左右的搜尋和篩選,最終推薦成功人選為原某中資銀行的(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分支機構中層管理人員。 “通過實際的業務操作,我認為現在上海還很缺一些有經驗、懂技術的專業人才。這方面的人才供給和人才需求的缺口應該不是一個小數目。”Bill如此告訴記者。
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了解到,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上海高端金融人才正涌動著一股“中資行—外資行—中資行的”人才流動潮。
從2006年開始,當外資行初入中國市場時,外資行以高薪、國際化發展平台為籌碼,大量吸引中資行員工,以解決外資行熟悉本地市場和客戶人員的缺陷。在外資行的“步步緊逼”下,中資銀行被迫進行體制和薪酬的改進,於是人員才開始出現“返潮”。 本月初,某中資銀行上海分行一位高管,剛剛跳槽成為另一中資行上海分行高管。據這位高管介紹,“一直有外資行找過我,但都沒有考慮,實際上不僅僅是外資行不再成為金融人才跳槽首選,很多外資行還正成為中資行挖角大戶。” 而據上述新任高管透露,其原所在行在零售銀行業務部、中小企業信貸部去年下半年以來,已從外資行挖了“一些人”。據悉,目前很多中資銀行都正在從花旗(中國)等外資銀行引進人才。
Bill還告訴記者,該公司在金融行業人才的獵頭服務業務占整個業務機構中的比例在逐漸增加,特別是近兩年來的增幅更為明顯。“中外資的金融機構對人才,特別是有經驗的專才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尤其是一些外資金融機構顯得更為求賢若渴。”
連結報告分析
據上海金融系統一位報告顯示,上海是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大都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按照西方標準,最少應有100萬人從事金融行業,但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只有不到2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浦東已集聚了7萬多名金融人才,但這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從結構上看,上海既缺綜合型人才,又缺專才;既缺理論人才,又缺實務人才。僅以國際公認註冊金融分析師為例,美國目前有2500人,中國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人,而上海才幾十人。

上海金融人才的尷尬現狀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院長王方華最近一直很忙。
2008年3月26日,王方華在其辦公室里接受記者採訪時證實,交大安泰經管學院確實正在籌備國際金融學院相關辦學事宜,但目前這個名稱還沒有敲定下來,到底是叫中國國際金融學院還是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都還在醞釀之中。 王方華稱,報告已經遞交到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上海市長韓正都做了批示,但具體採取什麼樣的辦學模式還沒有最終確定。“國際金融學院肯定是要辦的,這是要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人才建設服務的,將來師資力量都是要從全球範圍內招聘。”王方華說。
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養體系主要來自各高校、商學院、銀行系統以及民辦金融學校,其中又以高校創辦的金融或者經濟學院為主。如復旦大學的經濟學院、上海交大的經管學院、華東師範大學的商學院以及金融與統計學院、上海大學的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以及上海財經大學等,銀行系中最為典型的是上海金融學院
民辦的上海國際金融學院是上海市教委批准的首家中外合作的專業性國際金融學院。發起單位除中國國際人力資源發展跨文化研究協會和美國瑞恩國際集團外,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都有股份。 “上述這些機構,僅僅培養的是中低層次的金融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真正最後成為高端人才的畢竟是鳳毛麟角。”儘管王方華對即將要開辦的國際金融學院沒有太多描述,但據交大一位內部人士介紹,“規格高、標準高”,將是該國際金融學院的辦學標準,同時還要要求國際化。目前一個傾向是採取中歐國際商學院的辦學模式,師資力量從全球招聘,招生對象為社會商業人士為主,目的就只有一個:專
為上海國際金融人才培養服務。
而實際上,金融人才的緊缺也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最為迫切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其實,上海市政府高層領導早就注意到了上海金融人才的這個‘短板’,由交大牽頭成立國際金融學院也是上海市政府高層領導的意思。”上述交大人士表示,對交大安泰經管學院辦學理念、學術團隊、師資隊伍的概況和特色,以及實施國際化戰略和提高辦學水平的各類保障系統的認可,也許是上海有關方面將培養高端國際金融人才重任放到交大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pre id="bks_n50sl1z">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師資狀況

(按字母順序排列)

方 躍
教育背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決策科學博士
研究領域:
金融計量經濟學、預測與時間序列分析、波動性建模與預測等
任職:
美國俄勒岡大學決策科學系副教授
王 江
教育背景:
賓夕法尼亞大學金融學博士
研究領域:
資產定價理論、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證券市場微結構、國際金融、金融創新和金融等
任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
王 坦
教育背景: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
資產定價理論、不確定性決策以及投資分析等
任職:
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
張 春
教育背景:
美國西北大學 Kellogg 商學院管理經濟學與決策科學博士
研究領域:
公司財務,兼併與收購,銀行監管與風險管理,勞動經濟學以及經濟改革與發展等任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張曉軍
教育背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
研究領域:
金融市場分析、財務會計理論、國際會計等
任職: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座副教授
周 林
教育背景: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
微觀經濟理論、博弈論、社會選擇和福利等
任職: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商學院經濟系凱瑞教授
Bradford, William
教育背景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金融學博士
研究領域
公司財務與管治、財務戰略、貨幣與資本市場、金融機構管理、中小企業研究
教授介紹
美國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講席教授
Cao, Huining(曹輝寧
教育背景
1984年 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生物學專業
1985-1991年 美國耶魯大學病理學博士學位
1991-1995年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資產定價,微觀結構,期權定價,國際金融。
教授介紹
曹輝寧教授現任長江商學院金融系主任、金融學教授。曹輝寧曾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哥侖布斯分校、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
Chang, Yen-cheng (張晏誠)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2000年 台灣大學外文學士
2002年 美國杜克大學經濟碩士
2008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企管碩士
2009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金融學博士
研究領域
資產定價實證研究、市場異常回報、行為金融學
Chen, Son Nan(陳松男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
教育背景
1964年 台灣國立大學會計和金融學士
1972年 美國喬治亞大學統計學和數學碩士
1976年 美國喬治亞大學金融學、數理統計與計量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
期權期貨和金融衍生品、投資分析與資產組合理論、國際金融、公司金融、資本市場理論、統計學、計量經濟學
教授介紹
陳松男教授曾任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教授,財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台灣金融工程師榮譽理事長;台灣財政部顧問。陳松男教授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書,併兼任財務金融系博士研究所主任七年。由於教學和研究成果突出,連續多次榮獲傑出教授獎。
Du, Qianqian (杜倩倩)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2004-2009: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戰略與商業經濟學博士
2003-2004: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
1999-2003: 山東大學投資經濟學學士
研究領域
私募資本,公司金融,金融機構
Hong, Harrison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講席教授
教育背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
行為金融學、資本市場有效性、不完善市場中的證券定價與交易、決策動因與偏見、組織形式與績效、社會互動與市場
教授介紹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講席教授
Li, Canlin(李燦林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金融學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1992年 天津工業大學工程學學士
1995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2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資產定價研究動量效應模型,利率期限結構模型,信用風險模型),計量經濟學,公司金融(公司治理、公司銀行)
教授介紹
李燦林老師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金融學助理教授,講授《管理經濟學》、《投資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市場與理論》、《金融衍生品市場》等課程;並將於2010年夏天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貨幣與金融市場研究小組成員。曾先後任職於紐約 J.P. Morgan 新興市場研究部和信貸組合研究部。
Li, Kai (李凱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金融系莫里斯楊講席教授
教育背景
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
西安交通大學工業外貿專業本科學位
康肯迪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公司財務、公司治理、兼併與收購、國際金融
教授介紹
李凱教授現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金融系莫里斯楊講席教授,併兼任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等雜誌編委,Finance Letters雜誌副主編等職務。曾任麻省理工學院、長江商學院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客座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和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公司治理中心訪問學者,和博科尼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等職。
Liang, Bing(梁兵
美國麻省大學愛森堡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
教育背景
1982年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氣象學系學士學位
1988年 中科院套用統計學碩士學位
1990年 美國愛荷華大學質量管理和生產力碩士學位
1995年 美國愛荷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對沖基金和共同基金、風險管理、資本市場的異常、計量經濟學等
教授介紹
梁兵教授現任美國麻省大學愛森堡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曾於2003-2008年間擔任美國麻省大學愛森堡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1995-2003年間擔任凱斯西儲大學Weatherhead管理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2004年任倫敦經濟學院訪問學者。梁兵教授在美國麻省大學擔任多門金融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包括:《投資學》,《高級投資學》,《公司財務》,《國際金融學》和《實證金融經濟學》等;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講授《資產管理》等課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