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組合理論

資產組合理論

資產組合理論是由用來美國經濟學家 哈里·馬科維茨(Markowits)於 1952年創立的,用來闡述投資者對於投資活動所最關注的問題是預期收益和預期風險的關係。一﹑巨觀經濟發展趨勢:CPI指標今後若干年內可能高位運行, 資產投資應以抵禦通貨膨脹﹑實現保值為基本目標,因此合格的理財組合收益應達到8%;國內加息空間不大,並可能結束加息周期,對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產生較大的機會;目前的A股市場價值中樞降到低位,在今後巨觀經濟繼續良好發展的背景下,收益高於風險.

理論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也有人將其稱為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 證券組合理論或投資分散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該理論認為,有些風險與其他證券無關, 分散投資對象可以減少個別風險(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個別公司的信息就顯得不太重要。個別風險屬於 市場風險,而市場風險一般有兩種:個別風險和 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圍繞著個別公司的風險,是對單個公司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後者指整個經濟所生的風險無法由 分散投資來減輕。雖然 分散投資可以降低個別風險,但是,首先,有些風險是與其他或所有證券的風險具有相關性,在風險以相似方式影響市場上的所有證券時,所有證券都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因此投資 證券組合併不能規避整個系統的風險。其次,即使 分散投資也未必是投資在數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 債券、 房地產等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資者都會採取 分散投資的方式,正如本文開頭 馬克·吐溫所言。因此,在實踐中 風險分散並非總是完全有效。

運用

資產組合理論資產組合理論
在這個 投資組合中,不同風險-收益特性產品的投資比例應如何配置呢?本文嘗試著運用投資學中的投資組合理論,從兩條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並對這兩種方法進行適當的相互驗證:第一條途徑是運用傳統投資學理論中的的最優風險資產組合理論,第二條途徑是將積極的債券管理理論中的或有免疫策略,結合”均值—方差”理論綜合運用,其中第二條途徑或方法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之所以分析”或有免疫策略”和”均值—方差”理論的綜合運用,是因為傳統投資學理論中的的最優風險資產組合理論假設條件較多,計算公式複雜,而且現實生活中許多投資工具都是集主動管理與被動管理﹑不同風險性質於一身的複合產品,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存在許多困難.因此,如果能只需簡單運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理論知識,就能對一些客戶理財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將大大提高我們的綜合理財能力和工作效率.

途徑一:最優投資資產組合理論的實踐運用

根據資產組合理論,構建一個完整的投資組合一般有三個步驟:

一﹑確定各類投資工具的收益風險特徵.

二﹑建立並確定最優風險資產組合.

三﹑建立包含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最優資產組合.

為了滿足張先生對投資資產保本﹑適當的流動性和收益三大理財要求,我確定了分紅險﹑保本基金﹑平衡型基金三類投資工具進行組合.選擇這三類工具的理由是:

一﹑巨觀經濟發展趨勢:CPI指標今後若干年內可能高位運行, 資產投資應以抵禦通貨膨脹﹑實現保值為基本目標,因此合格的理財組合收益應達到8%;國內加息空間不大,並可能結束加息周期,對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產生較大的機會;目前的A股市場價值中樞降到低位,在今後巨觀經濟繼續良好發展的背景下,收益高於風險.

二﹑投資工具特性方面:三類工具都集合了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 投資,都具有一定的主動投資策略和較好的流動性,但在風險—收益的管理上側重點不同,因此適當比例的組合能滿足三個要求.其中:

分紅險:具有免稅﹑資產隔離功能,還附加有身故和健康保障功能,長期看投資收益率高於存款或國債.目前結算利率一般是5.7%左右,期望收益率:5—7%.

保本基金:投資策略一般是在謀求確定的固定收益前提下追求適當的超額收益,目前較確定的固定收益一般可達到5-6%.如果包含超額收益,期望收益率可:8—10%.

平衡型基金:風險—收益比較高,少量長期的投資可提高組合收益,但經歷一段投資時期後,基本不影響保本和流動性要求. 期望收益率:10—15%.

哈里·馬科維茨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

哈里·馬科維茨(Markowits)於 1952年創立的,他認為最佳

投資組合應當是具有

風險厭惡特徵的投資者的

無差異曲線和資產的有效邊界線的交點。

威廉·夏普(Sharpe)則在其基礎上提出的單指數模型,並提出以對角線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線元素。他據此建立了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指出無風險

資產收益率與有效率風險資產組合收益率之間的連線代表了各種

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組合。根據上述理論,投資者在追求收益和厭惡風險的驅動下,會根據組合

風險收益的變化調整資產組合的構成,進而會影響到市場

均衡價格的形成。

主要貢獻

(1)實現了對 匯率本質及匯率決定過程認識上得革新。以前的 匯率理論,僅把匯率視為一種產出的價格,而非資產的價格,認為匯率決定於流量市場的均衡而非存量市場的均衡。

(2)該理論強調了 資本項目交易對匯率的影響,糾正了過去的 匯率理論只重視 經常項目收支對匯率的影響這一片面傾向。

(3)該理論的某些假定比傳統 匯率理論的假定更為現實,例如,該 理論假設各種資產之間具有高度可替代性,而不是完全的可替代性。

(4)該理論吸收了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得合理內容,既強調貨幣因素對匯率的影響,又強調了 實體經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