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記載了一位英雄的光榮戰績的平實記錄,可謂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好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高盧戰記》主要內容:卷一(公元前58年)高盧概況——地理和居民。厄爾維幾人戰役。他們的野心——他們的領袖 奧爾及托列克斯;他的死去——凱撒採取措施保衛行省——厄爾維幾人進入愛杜依人境內——阿拉河之戰——凱撒和列司古斯、杜諾列克斯、狄維契阿古斯談話——別布拉克德附近的戰鬥;厄爾維幾人撤退和投降——他們的人數。阿里奧維司都斯之役。全高盧大會;控訴阿里奧維司都斯——凱撒向他提的建議遭拒絕——羅馬軍中的一場虛驚被凱撒撫平——和阿里奧維司都斯的談判——日耳曼人戰敗。卷二(公元前57年)。比爾及人之役。凱撒渡過阿克松奈河——解畢布拉克德之圍——懲罰 俾洛瓦契人——擊敗 納爾維人——攻拔要塞阿杜亞都契。布勃留斯·克拉蘇斯報告已征服高盧沿海諸邦。羅馬為了凱撒的功績舉行十五天謝神祭。卷三(公元前57—68年)。(前57年)塞維烏斯·蓋爾巴在奧克多杜勒斯擊退塞鄧尼人和維拉格里人的攻擊。(前56年)文內幾人之役。羅馬艦隊——文內幾人的艦隻——一場海戰;羅馬人獲勝。季度留斯·薩賓弩斯對文內里人的戰爭。布勃留斯·克拉蘇斯在阿奎丹尼的戰爭。凱撒對莫里尼人和門奈比人的戰爭。卷四(公元首55年)。 蘇威皮人烏皮人烏西彼得人登克德里人的情況。凱撒對烏西彼得人和登克德里人的戰爭。凱撒決定渡過萊茵河。他在萊茵河上造的橋,在日耳曼的戰爭,第一次遠征不列顛。艱難的登入——擊敗不列顛軍隊——暴風雨毀壞羅馬船艦——不列顛人的車戰——不列顛人的第二次失敗——凱撒返回高盧。叛亂的莫里尼人被擊敗——征服門奈比人。羅馬為凱撒的成就舉行二十天謝神祭。卷五(公元前54年),第二次遠征不列顛。準備艦隊——(2—8凱撒調停德來維里人的黨爭;欽傑多列克斯和英度鞠馬勒斯——杜諾列克斯的陰謀)——登入未遇抵抗——不列顛人被擊退——羅馬艦隊被暴風雨毀壞——不列顛概況——征服卡西維隆弩斯——凱撒渡過泰每昔斯河——回到高盧,比爾及諸族叛亂。殺害塔司及久斯——安皮奧列克斯和卡都瓦爾克斯——季度留斯·薩賓弩斯和科達的爭論;他們的失敗和陣亡,部隊被殲——納爾維人進攻奎因都斯·西塞羅;凱撒解了他的圍——英度鞠馬勒斯攻擊拉頻弩斯的營寨,但被擊敗,卷六(公元前55年),高盧的叛亂擴大,凱撒對納爾維人、森農內斯人,卡爾弩德斯人和門奈比人的戰爭——拉頻弩斯擊敗德來維里人,凱撒渡過萊茵河——蘇威皮人撤走,高盧概況,愛杜依人和塞廣尼入的競爭——三個等級:祭司、武士和庶民——宗教儀節,日耳曼概況,宗教——習俗——戰爭——厄爾辛尼亞森林中的動物,凱撒回到高盧——對安皮奧列克斯和厄勃隆尼斯人的戰爭——蘇剛布里人攻擊凱撒的營寨、被擊退——安皮奧列克斯逃走——阿克果處刑。卷七(公元前52年),高盧大叛亂——維欽及托列克斯被選為首領,凱撒突然進擊阿浮爾尼人——救援波依人——攻下維隆諾鄧納姆、欽那布姆和諾維奧洞納姆,阿凡歷古姆的圍攻、守衛和攻拔,圍攻及爾哥維亞——遭到嚴重挫折後放棄圍攻,凱撒進軍攻擊愛杜依人,拉頻弩斯戰勝巴里西人後和他會合,維欽及托列克斯領導下的高盧大叛亂——他們進攻凱撒,但被擊敗,退往阿來西亞,圍攻阿來西亞——高盧人試圖解圍未成——該城乞降、交出維欽及托列克斯,愛杜依人和阿浮爾尼人降服,羅馬為凱撒的成功舉行二十天感恩祭。卷八(公元前51—50年),(前51年)高盧叛亂結束別都里及斯人被征服、卡爾弩德斯人潰散、俾洛瓦契人被擊敗——杜姆奈克斯圍攻勒蒙納姆,但沒成功——沿海諸邦被征服——特拉丕斯被擒——凱撒圍困和攻下烏克薩洛登納姆——拉頻弩斯戰勝德來維里人——康繆斯乞降,(前50年)凱撒和元老院,許多城鎮和殖民地象舉行凱鏇典禮似的歡迎他——他返回在高盧的軍隊——他在元老院的政敵——他回到義大利。 

背景搜尋

《高盧戰記》 羅馬大帝愷撒
愷撒,古羅馬統帥, 政治家軍事家。他出身於羅馬一個古老但家道中落的 貴族家庭,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教育。由於他和老一輩的 民主派領袖 馬略欽奈姻戚關係青年時代受貴族 共和派的排擠,迫使他站在民主派一邊,成為代表 羅馬平民階級利益並與元老院“貴族派”對立的“平民派”。公元前73年被選為 軍事護民官。公元前68年任度支官。公元前65年當選為 市政官。公元前62年出任 大法官。後擔任羅馬西班牙行省 總督之職,在同當地 部族的作戰中多次獲勝。為加強其 政治地位和能當選為公元前59年的 執政官,愷撒於公元前60年同當時最有勢力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龐培和克拉蘇秘密結盟,史稱“前三頭同盟”。
公元前59年出任執政官,在執政官任期屆滿後,他又設法爭得山南高盧(內高盧)總督的職位,並利用 山北高盧(外高盧)各 部落間的矛盾,採取分化瓦解和 武力征服的策略,經高盧戰爭最後征服山北高盧。其間,愷撒曾於公元前55年率軍渡過 萊茵河侵入 日耳曼,兩次渡海侵入 不列顛戰爭中,他造就了一支訓練有素、能征善戰和忠誠於他的 軍隊,並積累了巨額 財富,為其日後奪權打下基礎。公元前53年 克拉蘇帕提亞(安息)戰爭中戰敗身亡後,三頭政治隨之解體。他與 龐培元老院的矛盾激化。龐培充當了 元老院共和國擁護者的 首領,愷撒則成為共和國反對派的 領袖。他拒絕執行元老院要他遣散軍隊的要求,於公元前49年1月進兵羅馬
《高盧戰記》 凱撒石像
(當時龐培任羅馬統帥),經過 伊萊爾塔法薩羅、塔普蘇斯和蒙達等地的交戰,愷撒戰勝了龐培,終於成為羅馬 國家元首
經過連年征戰,愷撒獲得 終身獨裁官、執政官、 保民官等職,兼領 大將軍大祭司長榮銜,並被尊為“祖國之父”,成為 無冕之王。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他在元老院議事廳被貴族共和國的殘餘分子 布魯圖喀西約等人陰謀刺殺。愷撒從統一羅馬國家到死去,還不到7 年,但就在這樣短的時間,破壞了舊的 貴族 共和體制,把 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 君主獨裁制的過渡,他把 執政官統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重要職務兼於一身,他把元老院降為 諮詢機構、他把 公民大會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飾品,這為他後來的 繼承人把羅馬變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國開創了道路。
愷撒死後,其嗣子 奧古斯都在愷撒奠立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把奴隸制的 羅馬共和國改建成 帝國的任務。
推薦閱讀版本:任炳湘譯,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容精要

《高盧戰記》 格羅姆·愷撒之死
愷撒所寫的《高盧戰記》,共七卷,記述他在 高盧作戰的經過,從公元前58年至前52年,每年的事跡寫成一卷。關於它的 寫作過程,歷來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這是他每年向元老院和 人民會議做的 書面匯報,因此每年寫成一卷;有人認為這是他在公元前52前51年間的冬天一次寫成的。這兩種說法,其實並不矛盾,可能他先是每年撰寫一卷,作為書面匯報,後來因為需要,又再 加工連成一氣,成為現在的 形式的。第一卷(公元前58年)介紹高盧概況, 日耳曼人對高盧的進攻,愷撒的反擊以及日耳曼人在 維松提奧被戰敗;第二至六卷分別敘述愷撒同 高盧諸部族的衝突和 戰爭以及對 不列顛的兩次遠征;第七卷(公元前52年)記述高盧人利用 義大利的內亂髮動大規模騷亂,愷撒自義大利重赴高盧,加以平定,最後攻克 阿萊西亞並俘獲其領袖 維爾琴革托里克斯
在高盧的多次 戰役中,尤其以 愷撒日耳曼人中的一支 部落戰鬥最為精彩。
《高盧戰記》 古羅馬雕塑·沉思的愷撒
克耐猶斯·龐培馬古斯·克拉蘇執政官的那一年冬天,日耳曼人中的 烏西彼得斯 登克德里族,大批渡過了 萊茵河。渡河的地方離開萊茵河所流入的那個海不遠。他們受到了日耳曼人中最強大的 蘇威皮人的威脅和侵占,被逐出自己的領土,在日耳曼的許多地區流浪了三年之後,到達 萊茵河。這塊地方原來是 門奈比人居住的,殺掉這些人之後,日耳曼人占有了他們的船隻,渡過河來,占據了他們的全部 房舍
愷撒非常了解 高盧人的習慣,他們浮躁、輕率,反覆無常,對於日耳曼人的侵占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為了避免這場 戰爭變得更加嚴重,他便比平常提早一些出發到軍中去。當他到達那裡時,便知道先前擔心的事情,真的已經成為 事實了。有些高盧國家已經派 使者日耳曼人那邊去,請求他們離開 萊茵河到自己這裡來,所有需要的 東西,都可以由他們代為預備。有這些希望在引誘他們,日耳曼人出沒的 範圍更廣了,他們已經侵犯到 德來維里人的屬邦 厄勃隆尼斯人孔特魯西人的邊境。因此,愷撒把高盧各邦的 領袖們召來,但他認為最好把他已經掌握的 訊息隱瞞著,所以在對他們鼓勵和安慰了一番之後,便吩咐徵集 騎兵,決定對日耳曼人作戰。
準備好 糧食,選好騎兵之後,愷撒率領軍隊進入 日耳曼人出沒的地區。在 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日耳曼人的 使者就來了,他們訴說了自己來這裡的 原因,表示惟一害怕的就是 蘇威皮人,如果羅馬人願意和他們保持 和平狀態,要么分給他們一些土地,要么聽任他們保留已經占領的土地。 日耳曼人絕不先動手攻擊羅馬人,但在遭到攻擊時,也一定會奮起迎戰。
愷撒對這些話做了一番他自認為恰如其分的答覆,他這番話的 結論是這樣的:如果他們仍舊留在高盧,他跟他們就不會有 友誼。一方面,不能守衛自己疆土的人,反而侵占別人的 疆土,理上說不過去;另一方面,高盧現在根本沒有一塊閒著的 土地,可以隨便送人而不致受到損害。愷撒建議他們住到同樣被 蘇威皮人威脅的 烏皮人那裡。
《高盧戰記》 特洛伊城遺址
使者願意把愷撒的 意見帶回總部去,希望愷撒能夠給他們三天的答覆 時間,在這三天裡愷撒不要再移營前去靠近他們。愷撒拒絕了他們的這個要求,實際上他知道, 日耳曼人在幾天以前已經派出大批 騎兵,渡過 莫塞河;到 安皮瓦里幾人的領域中去掠奪 戰利品糧食。他斷定他們正在等候那支騎兵回來,所以才設法拖延時日。於是愷撒說為了取得飲水,他這一天還是要前進的,但不超出 四羅里路。同時,他派人傳令給那些率領全部騎兵走在前面的 騎兵指揮官們,不要向敵人挑戰,即或自己受到 攻擊,也只牢守陣地,等他自己和大軍走近了再說。
日耳曼人因為渡過莫塞河去搶劫糧食的那批 騎兵還沒回來,目前所有的騎兵不到800人,但當他們一看到愷撒軍隊中人數多達5000左右的騎兵時,立刻發動 進攻。而愷撒的軍隊因為求和的 使者剛剛離開,並且恰逢對方要求休戰的時刻,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來不及應變,很快就陷入混亂。等到 軍隊重新轉過身來進行抵抗時,敵人依照他們的 習慣,跳下馬來,刺擊愷撒軍隊的馬,使軍團的許多士兵摔下馬來,其餘的也都被弄得四散奔逃,直到看見愷撒軍團的行列方才止步。在這場 戰鬥中,愷撒軍騎兵被殺死74人。
《高盧戰記》 古羅馬士兵的護臂鎧甲
這場戰鬥以後, 愷撒認為他不該再接待這些使者,也不該再接受這些一面玩弄陰謀、假作求和,一面卻又發動攻擊的人提出來的 條件。愷撒叮囑自己的 副官和士兵,如果遇到有戰鬥的機會,一天都不可以輕易錯過。這時 幸運女神來到了愷撒的身邊。第二天 早晨,一大批 日耳曼人, 包括他們的首領們和長老們在內, 趕到他的營里來見他,仍舊假惺惺地玩弄著那套 詭計和偽裝。他們此來,一則是想為自己洗刷一下,說明他們與 昨天違反了約定和自己的請求而做的進攻無關;再則,如果他們的欺詐能得逞的話, 還想再獲得一次 休戰機會。愷撒因為他們居然落到自己手裡來,大為高興,下令把他們全都扣下來,然後親自率領他的全部軍隊趕出 營寨
愷撒的軍隊行軍神速, 在 日耳曼人絲毫沒想到會發生什麼事情之前,就趕到敵人 營寨。失去 首領的敵人完全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連 武器都來不及拿起來就已經失敗了。那些活命的人開始四散奔逃,愷撒派出騎兵去追趕他們。
日耳曼人聽到後面的嘈雜聲,又看到自己人被殺,便拋掉 武器,丟下旗幟,一擁逃出營寨。當他們奔到 莫塞河萊茵河會合處的時候,許多人已被殺掉,餘下的覺得逃生已完全無望,便跳進 河流,由於恐怖、疲乏,以及 河水的衝擊,全都淹死在水中。 羅馬人沒損失一個,甚至連受傷的都極少。
這是一場 成功的戰鬥,因為敵人人數多達43萬,在力量不均衡的 條件下,愷撒以其果斷英明取得了 勝利。那些被扣留在營中的 日耳曼人,愷撒允許他們可以自由離去,但他們因為自己曾經蹂躪過 高盧人的土地,怕遭到報復和酷刑,聲稱願意留在他這裡,愷撒也答應了他們的 選擇。日耳曼之戰就此結束。

專家點評

《高盧戰記》 元老會議上凱撒被敵人圍攻
愷撒,這個偉大的 名字,似乎總是和橫掃千軍的征戰、千秋的霸業 聯繫在一起,甚至還有 尼羅河畔那段混合了太多 政治權術美色因素愛情故事。愷撒在後世被寫進許多 文學作品中,這樣一個在野史上寫滿逸事的人,在正史上留下了一部重要的 歷史文獻《高盧戰記》。初讀《高盧戰記》的人,一定會被書中激烈的 戰爭、清晰的 文筆、詳實的 記錄所吸引,作為一個 軍事家政治家的愷撒,也富於 文學家的才能,讓後人認識到他的多面性。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一下這本書的 寫作背景,就會明白,在《高盧戰記》所記載的一卷卷浴血奮戰和 風俗人情後,其實完全反映了當時 羅馬政局權力鬥爭
愷撒生活的 時代正是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 政治危機的時代。這時,羅馬的 經濟基礎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它已經變成 西方古典時代 奴隸制度最發達的國家,原來的 小農業已完全被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 大莊園取代,直接的軍事掠奪和以貢賦等 方式向被征服地區進行的壓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財富大量湧入 義大利,加速了羅馬的 社會分化
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羅馬的 政治生活,但這時的羅馬 國家體制卻基本上還是當年 台伯河上那個小 公社的那套 城邦制度。它那年重選的 文官政府、它那已變得臃腫不靈的 公民大會和它那由少數世代掌權的 豪門貴族壟斷的 元老院,根本無法適應這個局面。從公元前2世紀30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種種 民主改革的方案,但都因為觸犯豪門貴族的 利益,因而受到盤據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謂 貴族共和派的反對,遭到失敗。此後,主張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後繼、奮鬥不息, 民主運動從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漸發展到採取陰謀暴動甚至 內戰方式。公元前82年,豪門貴族的保護者 蘇拉用血腥的 大屠殺鎮壓了 反對派,民主運動才一時沉寂下去。但大屠殺並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 根源,蘇拉不久死去後,民主運動馬上就捲土重來。這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 政局動盪,羅馬統治集團中無論哪一派的 領袖人物,都從 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掌握政權,必須先有一支 武裝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 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愷撒在 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後,竭力設法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 行省 長官,目的是趁在高盧的機會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 政治上的後盾;同時,在高盧大肆開拓疆土,擄掠 奴隸,還可以為自己在羅馬的 奴隸主階級中取得聲譽,又可以趁機積聚起一大筆財富來作為今後 政治活動的資本。
《高盧戰記》 最新發現凱撒大帝頭像
愷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盧,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 義大利。他在 高盧的9年中,據 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100萬人,俘虜了100萬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 將吏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 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要人們的 寵奴身上。他還在 平民中舉辦各種 演出,發放大宗 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 工程,既討好了貴族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 平民。這樣一來,他在義大利公民中的聲望,漸漸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他兩人,特別是他借高盧作為 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愷撒、不知有 國家的部隊。公元前52-前51年間的 冬天,正是愷撒鎮壓了維欽及 托列克斯領導的聯合大起義,高盧基本上恢復了平靜的一年,但他在羅馬的地位已經在開始惡化。這時, 克拉蘇已死在 安息,他在元老院中的 政敵正在用盡心機算計他,龐培雖然還沒正式跟他破裂,但當別人攻擊愷撒時,卻採取 旁觀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愷撒也不得不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衛自己。《高盧戰記》便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寫的,一則為自己辯護,二則供給他自己在羅馬的一派人一個宣傳提綱。
他謙遜地把這部書叫作《commentarii》,即 《隨記》《手記》之意,表示不敢自詡為著作,只是直陳 事實,供人參考而已。在敘述過程中,他處處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自首至尾,通篇都用異常平靜、簡潔的筆調敘說 戰事的經過,不露絲毫感情,既不怪怨他的 政敵,也不吹捧自己,即或在一兩處地方提到自己的寬容和仁慈,也都只是轉述別人對他的看法。這似乎是一種極為鬆散的平鋪直敘。就連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家 西塞羅也禁不住讚揚它的“樸素、直率和雅致”,其實這正是愷撒寫作時一心要追求的 效果
愷撒在樸素的 文風後面想要表達的其實是非常曲折含蓄的 心理,他想表明,儘管他在 首都政敵整天在他背後飛短流長,百般中傷他,他卻是 義大利北部真正的屏障,正是因為有他像 長城般地矗立在北方,才有義大利的繁榮和安寧。儘管他採用了毫不引人注目的 風格,但是在字裡行間從來沒有忘記插入一兩句話,而且往往是在關鍵時刻提出這樣的 觀點,來表明自己在每一次艱苦卓絕的 戰爭轉折點所起的重要作用。看似輕輕地一筆帶過,實際包含了無限深意。
《高盧戰記》敘事詳實精確, 文筆清晰簡樸,歷來很得愛好 羅馬歷史拉丁文學軍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特別因為愷撒是羅馬共和國時代第一個親身深入到 外高盧西部和北部、到過 不列顛萊茵河以東的 日耳曼地區、親眼目睹過當地的 山川形勢風俗人情的人,給人們留下的是當時的第一手 資料。在他以前,雖也有過一些希臘和羅馬 作者對這些地方做過一鱗半爪的介紹,但都是些道聽途說得來的,因此,這本書又成為記述這些地區情況的最古老的 歷史文獻,它對高盧和日耳曼各地區的從 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到萌芽狀態國家出現這段時間裡的 政治社會風俗宗教等記述,成為人們研究 原始社會民族學的重要依據。恩格斯的著作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就曾經大量引用過它,他的其他一些論著像 《馬爾克》《論日耳曼人的古代歷史》等,也都把本書當作重要的參考文獻。
這本書發表於公元前51年。愷撒的一位副帥 希爾提烏斯曾為此書續寫了第八卷,把 戰爭敘述到公元前50年。愷撒的另外一部作品 《內戰記》3卷,記錄了從他率軍從高盧回師,渡過 魯比康河,踏上 義大利本土開始,至 龐培法爾薩路斯戰敗,逃到埃及而死以及愷撒在埃及的一些情況。
愷撒這兩部著作不用任何 修辭手法文筆以平實、清楚、流暢見稱。敘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在平易之中引人入勝,易於接受他的論點。他寫過一些小作品,如 語法方面的著作 《論類比》天文學方面的著作 《論星宿》,還有兩卷 《反卡托論》,它們都已失傳。愷撒還是一位出色的 演說家,曾受到西塞羅的高度評價,但他的演說辭未能傳世。

妙語佳句

他將要隨著歲月的輪轉統治長達30個周年

相關詞條

凱撒古羅馬歷史戰爭

相關資料

《凱撒評傳》;《凱撒傳》;《凱撒戰記》:《內戰記》

詞條分類

凱撒;羅馬;戰爭;歷史;世界歷史名書;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連結

http://www.cnread.net/cnread1/lszl/k/kaisa/glzj/000.htm
http://www.tianyabook.com/gaolu/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history/gaoluzhan/gaoluzhan.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